第309章 破碎的計劃

第309章 破碎的計劃

“草民李春見過魏王!”這時候戰戰巍巍的李春對李泰行禮。

“你是李春?”李泰看着李春蒼老的樣子,感覺自己原本的修橋大計直接被粉碎掉了。

畢竟橋樑工程可不是一個輕鬆的活,說不定李春幹着幹着,就乾死在工地上了。

“草民就是李春!”面對李泰的質疑,李春也是戰戰兢兢的回答。

說實話,李春也怕啊。

因爲他對着祖長明詢問找自己來幹什麼,結果問了不少,祖長明都沒有回答他具體內容。

這讓李春不得不懷疑,魏王找自己,該不是去修皇陵吧。

要知道對年老的工匠來說,最害怕的事就是被抓過去修皇陵了。

尤其聽說太上皇已死了,現在皇帝說不定要給自己修建寢陵呢,所以抓到自己身上了!

畢竟只要是人,誰還沒有一點夢想呢!

如果李老你能長命百歲,至少把身體撐到修建好黃河大橋,那我更需要你根據修建好的黃河大橋編撰一本橋樑教材。

馮德遐道,“不過,吐蕃之人多困於高原之上,蓄資困難,若與我大唐開戰,怕是會被我大唐軍隊輕而易舉的滅之,像薛仁貴所率領的學府兵,便能看出一二來。”

“是啊,不然呢,你一個修橋工匠,不找你來修橋,那還做什麼?”李泰道,“可惜……”

但真等見到了,卻只是個精神萎靡的老者,最後挺拔了身姿,想來也是強撐而已。

此刻的他雙眼炯炯有神,佝僂的體態站得筆挺,努力塑造出一副老當益壯的樣子,鏗鏘有力道,“魏王要修建黃河大橋嗎?還請一定要給老朽,啊呸,老匠來主持建設啊!”

我等也無需提升其待遇,只是分配他們適合的甲冑而已,這乃是在兵部的職權範圍內!”

見到魏徵這般的言語,李世民不由按了按腦袋感覺心煩,目光向侯君集看過去。

聽到李泰這話語,李春自然答應下來,開口道,“還請魏王放心,我李春定然會將這天津橋重建,我這就找我趙縣的兄弟們來,絕對不會拖延了工期。”

這個時候總不能讓自己跟着魏徵頂上,當然是要你這兵部尚書與魏徵抗衡一二了。

但沒有辦法,這軍隊建立都建立起來了,現在還駐守着邊疆,總不能說撤銷就撤銷了,然後把這些人解放出來去基層做醫行走或者其他的基層人員吧。

自己沒有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能夠從魏王的口中聽到,更重要得是,魏王很有傾向把這件事交給自己。

“修建洛河橋嗎?”李春興致勃勃道,“魏王願意交給我來一試?”

說實話,如果換個時候李世民都不可能把這一件事情放在了朝廷上來說。

這時候的李春聽到李泰的話,連忙跪下來激動得就是要給李泰磕頭。

今天您在這大唐之上,說得這是言辭鑿鑿,您真能挺直腰桿嘛!”

李世民聽到了杜如晦的話,神色不由變了變,卻也有幾分無話可說。

甚至就算是大臣們也覺得王玄策給與異族的迴應越是強硬越好。

不過,李泰還是勸道,“在修建黃河大橋前,需得在洛陽洛水上修築一條橋樑。

這可是比祖宗排位獨自排列一行,更是要吸引人的願景啊!

李泰看着李春離開,不由嘆了一口氣。

但現在在知道了醫行走的體系,明白了學府兵的那些學子能夠在基層幫助自己鞏固皇權。

“鑄造甲冑可不便宜,而且還是重鎧,魏王會同意嗎?”侯君集倒有些驚疑道。

侯君集怒氣衝衝道,“你莫要捕風捉影,我侯君集是什麼人,豈容你這田舍郎齟齬!”

而且洛陽原本的天津橋,在李密率領瓦崗軍攻打王世充時被毀滅。

黃河大橋啊!

只要是有出息的橋匠,誰還不想着黃河上面架一座橋樑呢!

“嗯!”李泰點點頭,對祖長明道,“長明,將李春工匠領到王真儒處報道,說明天津橋重建的工程,同時他會安排好你從趙縣招募來的工匠的。”

而李泰不知道的是,就在自己全身心的分配各種任務,來爲洛陽的騰飛打下基礎之時,這時候王玄策的戰報,以及杜楚客的奏章和私信全部都已經進入到長安。

“田舍佬,你看我拳頭不利呼!”侯君集見說不過魏徵,卻想動起武來!

“臣請治侯君集君前失儀之罪!”魏徵見到侯君集要出手,果斷對李世民道。

“除此以外,我還需要你根據修建的洛陽橋編撰一本橋樑教材。

不過,李世民看着上面寫着吐蕃說不定以後會對青海所在的區域發動進攻,這就不得不讓李世民提高警惕。

要知道,原本李春活到了這個歲數,以爲自己這輩子最得意的事,也就只是把趙州橋修起來就沒了,但卻沒想到魏王給了自己這麼大一個平臺。

與之相比,倒是學府兵想走裝備自適應道路,需要重力驚人的甲冑,朝廷應當如何考慮!”

大唐後朝廷也沒將其重修,不如你以此橋入手,重建好天津橋,以展現你的修橋技藝。

七十多歲了,自己也不可能真把他往死裡用啊,尊老愛幼的美德自己還是有的。

畢竟朝廷內的重要的臣子都是清楚,現在青藏高原那一片有着長孫皇后所需要的救命藥材,王玄策擊退異族所代表的意義,不僅僅是穩定了朝廷的疆域,更是討得了李世民的歡喜。

侯君集果斷站出來,那是相當的積極,畢竟侯君集在西海郡可是有分紅的。

要是真這麼做,怕天下世家馬上就會形成反彈了,正如此,李世民看着能協助自己來制衡世家的幹才,就這麼折損在了邊境衝突中,也就只是兩字,心痛,很心痛啊!

這時候的李世民倒是有點能夠體會當初爲什麼李泰要死要活都不想要讓這些人上戰場的感覺了,但既然已經形成了規定,就算是李世民也沒有無端端將這取消的想法。

只不過,如果可以的話,李世民多少還是希望這些人才能夠儘可能的多活下來一些的。

李泰看着李春,從原來精神萎靡,到現在彷彿打算爆了自己的衣服,能露出虯結肌肉的樣子,倒有些不清楚這人是不是也修煉了什麼秘法。

但現在自己卻有了這樣的幾乎,那自己怎麼能放過,怎麼可以放過!

至於所需要的物資,你做好規劃給我,我自然會給你安排。”

“也就是說,吐蕃雖有雄主,但無強兵嗎!”李世民點點頭道,

而在杜如晦則道,“當然,朝廷不方便直接撥付甲冑給府兵,但可讓魏王出錢鍛造甲冑。

一想到這裡,李春心頭不由火熱,什麼垂垂老矣,什麼精力疲憊,面對着自己即將要修建黃河大橋的宏圖偉業相比,這又算得了什麼!

李春非常清楚,身爲工匠想要名垂青史實在是太困難了,也就只有魯班這等稱宗做祖的人才能夠做到。

說實話,李泰也沒奢求李春是一個龍精虎猛的少年,但至少也是一個沉穩踏實的中年人。

“啓稟聖人,薛仁貴等駐守西海郡,乃是駐守我大唐西北的門戶,又豈可以等同視之。

“不可惜,一點都不可惜!”李春站起來,原本那種垂垂老矣的姿態頓時消失不見。

對王玄策在邊疆地區打敗了青藏高原上的異族,李世民還是很滿意的。

聽到李世民的話,魏徵站出來正色道,“回稟聖人,我大唐府兵自有規章制度,豈可輕易改變,若有樣學樣,這制度怕就要被破壞殆盡了!”

“夠了!”李世民皺眉沉聲道,整個朝廷到底安靜了下來,“堂堂朝廷大員,如此爭執成何體統,難道我泱泱大國,難道還付不起這邊疆府兵三千甲冑嗎!”

“通兒,魏王給我們弄了好差事,等我們去跟上官報道,你便回李縣,把幹活的兄弟們都拉過來。

李泰連忙把李春扶起來,道,

“就先這樣吧,讓他先把天津橋給修起來,先帶出一批修繕橋樑的工匠學徒再說!”

“魏王府不興這個,你能修好橋出好書,就是對我,也是對你自己最好的報答。

李泰看着李春上下打量,所剩不多的良心也實在不想剝削這麼個老者,

“哎,本來還想要找你修建條橫跨黃河的大橋,但你年齡實在太大,若讓你主導這工程,怕會直接死在修橋工程上,看來還是找別人去試試好了!”

“嘿嘿,好個正常往來,兵部尚書的意思就是承認說,你是有私心的了!”魏徵喝到,

“我等爲了大唐社稷鞠躬盡瘁,你這私心氾濫之輩,有何資格在這裡大放厥詞!”

李泰看看現在李春的樣子,又想了想自己的計劃,一時間也幻滅了不少啊!

當然,對比起李泰看了李春之後,多少有幾分的想要抱大佬大腿失敗的可惜。

“既然此次吐蕃沒有挑釁我大唐,那我們也無需理會吐蕃,便把府兵給補齊全就是了。

但若以後嶺南、玉門、靈州、幽州等地府兵所要甲冑我等又如何回答!”

每年覈對不得帶回,丟失任何一件,需得立即上報,否則嚴懲當地軍官!”

這麼香的大餅,又有誰能拒絕得了啊!

並且這些甲冑不可以留在長安,而是直接送往府兵駐守的當地,給當地的府兵傳承使用。

一是需要讓我確你的修橋技術,二則也是修建黃河大橋的預演,不知你看怎麼樣?”

“這這這……”

“諾!”祖長明聽到這話倒是點點頭,畢竟只要涉及工程實施一般都歸入到王真儒手下。

李世民看着馮德遐道,“馮卿,你熟悉吐蕃事宜,這吐蕃是否會襲擊我大唐疆域?”

所以,本來這一件事情未必需要拿到朝廷上說,但是李世民還是提了提。

聽到李泰畫出來的大餅,一時間李春卻是有些蒙了,神色中帶着幾分的難以置信道,

“這乃是我投資草種計劃的利益所得,乃是正常往來,我如何挺不直腰桿了!”

李通聽到李春的話有幾分發愣,就算他卻也從沒想過在黃河上修橋啊!

但不論怎麼說,身爲橋匠,能有機會在黃河上修橋,那種征服黃河的快感,足以讓任何的橋匠燃燒自己。

魏王讓我們在洛陽修橋,若修好了,甚至讓我們在黃河上修橋!”

馮德遐算是唯一出使過吐蕃的大唐使者,此刻面對着李世民的詢問,直接便站出來,

“回稟聖人,吐蕃之主英武睿智,慷慨才雄,驍武絕人,吐蕃之民,雖然困苦,但卻好戰,因爲他們唯有成爲族中勇士,纔可以脫去奴籍,成爲平民,甚至在族中獲取權威。”

這就讓李世民對自己居然組織起了這麼一支奢侈的軍隊要好好的給自己扇嘴巴子。

“啓稟聖人!”杜如晦站出來道,“聖人若要修改府兵的規章制度,我等自然無權阻止。

“謝魏王給草民這個機會,謝魏王給草民這個機會啊!”

這時門外中年壯漢見到李春出來,連忙迎接上去,道,“阿耶你出來了!”

“太遠的不敢說,但你要是真能把這本書寫出來,以後你們趙州李氏,多少也算是個士族,就算寫族譜也是從你開始另立一行進行排序!”李泰很鄭重道。

“魏王您找我來是想修建一條跨越黃河的大橋?!”李春的聲音陡然提升起來。

這時候的李春卻不像是來時候的佝僂,反而昂首挺胸,彷彿人身找到了新意義似的。

魏徵卻道:“侯尚書,我若所料的不錯,那王玄策還贈送了您一匹極品的青海驄吧!

以後凡橋樑建造的人,便能根據你寫得這本教材教學,若這一本教材能流傳千年,就算你不會被稱作橋祖,但想來也能夠被稱作橋聖吧!”

一想到這裡,李春就更害怕了!

“魏王的意思是,要給俺出專門修橋的書,從而流芳百世!?”

“詢問一下魏王便是!”房玄齡倒笑呵呵的站出來,道,“放心,若魏王承受不了拒絕便是了,有何必我們在這朝堂上來回的爭吵呢!還是下一項議程吧!”

“可!”李世民聽到了杜如晦的建議,卻也摸了摸鬍鬚,聽起來倒是挺不錯的。

畢竟,李泰是真有錢啊!

昨天居然文章被審覈了,正好是月末最後一天……我的全勤獎,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正常發,好想發瘋啊!

(本章完)

第110章 李泰的小實驗第296章 偶遇第283章 長樂完婚第40章 旱災將臨第150章 軍樂師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526章 高延壽的掙扎第474章 令人絕望第390章 世家的底蘊第112章 馬週迴來了第547章 春風化雨第247章 出兵吐谷渾第297章 解讀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409章 所謂壯陽特產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534章 風雪前的準備(繼續一更中)第218章 親兵入伍中第165章 墜馬第151章 嶺南大捷第511章 計劃的實施第158章 張玄素的見聞第402章 覆滅高昌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25章 五百文學費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計劃》第460章 入宮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223章 薛禮入學府第544章 兵議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232章 時光的殘忍第231章 準備離開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313章 糧票第466章 改革的風險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第157章 張玄素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決策第16章 鄭鳳熾第51章 李泰的準備第297章 解讀第166章 巴掌第362章 爆發的鬆州之戰第179章 我就選你了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97章 發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323章 頭疼的李世民第287章 控制第220章 高句麗的特產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391章 結社率的野望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233章 軍用轉民用第316章 不可能的任務第10章 兩文錢第246章 進步神速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109章 李世民的決斷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計劃》第483章 房玄齡復職第182章 天津發展中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86章 心黑第245章 洛陽開發計劃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55章 李靖的拜訪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87章 醫療營迴歸第417章 陳大德歸來第368章 心態崩了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機會第113章 與太僕寺的合作第109章 李世民的決斷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42章 什麼是錢,我沒見過錢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535章 鋼鐵衝車第109章 李世民的決斷第335章 洛水之弈開始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317章 稱心第204章 八牛犁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524章 交鋒第460章 入宮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155章 學員入嶺南第288章 醫行走第20章 呂才第15章 冬日將近第43章 開會中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362章 爆發的鬆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