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寺廟

第330章 寺廟

範越風從拿着這從褚遂良手上獲得的農業學府文書,可比官府開具的路引都要來得好使。

因爲幾乎所有運河津口的幹吏絕大多數是農業學府出身。

因爲度量衡問題,其他非農業學府的人學習起來,實在不容易。

哪怕只是最簡單的數學單位,以及數學計算,對文盲率佔了近乎九層以上的封建社會來說,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百姓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土地裡面刨食,便已經費盡了力氣。

一般人能完成傳宗接代就很優秀了,哪還有什麼心思去進行系統性質的學習。

是的,從農業學府裡面出來的學子,全部都經歷過了較爲完善的系統性學習,讓他們能快速接受從農業學府出來的事物。

哪怕在知識上有着區別,但培養出來的思維卻是一脈繼承。

這就讓杜如晦通過了其他方式按在津口中的小吏就非常難受了。

因爲他們面對着的是由李泰一手爲農業學府的學生有個出處而打造出來的工作環境。

不過自古以來免費的東西最貴,現代如此,古代也是如此。

當然也不算是打壓,簡單的說就是雙方都玩不到一塊去,各自管理各自的事。

“阿彌陀佛!”老僧慈眉善目的對接引僧先道,“去給我與範居士準備弈棋!”

“讓你幾局而已,你還真以爲你能贏我不成,還記得這麼清楚!”範越風咬牙切齒。

而佛教的理念讓寺廟在封建社會容易接納社會上的各類羣體,讓他們在去無可去之時,有個可以容身之地。

而且佛教因爲商業根基的敏感性,屢屢走在華夏前列,像在當地推行社會福利,像無師自通的高利貸,像是玩上市什麼的。

這種情況越是當地政府無力官辦的地方,那寺廟學校就越成爲當地基礎教育的主力軍。

“只是去訪友而已。”範越風聽到津令的話,不由問道,“爲何如此詢問?”

所以,有了李泰對付蝗蟲的這個例子在前,那後面人治理蝗蟲時就能直接拿出來用了。

津令看着範越風要向那天寧禪寺而去,開口道,“夫子可是要去天寧禪寺上香?”

像是古代如果有人客死他鄉,又無法將其運回祖墳歸葬,那在不首先使用湘西秘術的情況下,一般都是先放到了寺廟之中寄“寄殯”,甚至給錢的話,還能幫忙把屍體運回祖地。

雖然不論是李泰還是李承幹,都沒把道家或者佛家真正看成是自己手上的力量。

因爲佛家普度衆生,替信徒治病也是佛教傳播的主要手段,甚至某些非常虔誠的高僧甚至建立過接納“麻風病”人的“厲人房”,爲治病死去的僧人也是不少。

但就實際上來說,在李泰創造出農業學府,弄出了津口與農學社,這些人中清楚的自然明白自己的立場。

不過一個看成自己人上京,一個是公事公辦,那雙方待遇到底如何,自然也可想而知。

當然寺廟也不阻止人離開,但從小在寺廟中長大,讀得都是佛家經典,等你父母去世了,那你是不是自然而然加入到了寺廟中。

但這件事情成爲了影響了農業學府學子對佛道兩家好感度的重要標的。

寺廟的興盛與當地政府間的關係有些像是彈簧,基本上就是你強它就弱,你弱他就強。

原本屬於你家的土地,自然也就成了寺廟管理的財產,頂多就是每年有自己土地的分紅。

而寺廟雖有田租,但沒像官吏那樣逼死人,甚至佃戶兒子也能像這些小沙彌一樣去讀書。

尤其是在出現了瘟疫的時候,很多百姓直接就把病人送到了寺廟的“病坊”完事。

但實際上,反正李泰自己都不知道這件事,在李泰看來佛教這種東西是根除不了的。

同時隨着幾個學校偶爾開發出來的各種機巧工具,也都需要受到農業學府的體系教學的學員來理解裡面的道理,然後快速上手把工具運轉起來,甚至進行維修。

至少讓農學社底層的學子去指導如何去預防蝗蟲,就變得簡單多了。

而一些不方便進入祖墳的婦女小孩,也能安排送入到寺廟的公共墓地中。

當然,實際上其他政府官員一樣也能享受到跟自己官員等級的待遇。

“老和尚你別得意,看老子殺得你片甲不留!”範越風此刻卻也絕對不落下風。

畢竟每天有着僧人超度,下輩子會不會投好胎不知道,但至少這輩子不用做孤魂野鬼。

而寺廟除了提供寺廟版小學、醫院、旅店等等的工作,甚至還提供殯儀館的服務。

只不過相對來說,佛教算是中國最商業化的宗教,這種商業化並不是現代纔來的,而是從佛教在華夏落地生根一直到現在,佛教都有着屬於自己與時俱進的經濟模式。

至少對農業學府出身的學員來說,他們知道了魏王不喜歡佛家,所以我也要不喜歡。

只不過,就算李泰也不知道,自己與李承幹只是因爲當初因爲長孫皇后祈福而劃分了祈福資金,甚至連雙方都差不多忘記這件事了。

至少短期內雙方沒利益衝突,還能相安無事,但時間若久了,說不定也會成爲矛盾點。

而現在李泰跟李承幹隱隱約約的有幾分對立,像李泰拉攏道家,而李承幹不但拉攏道家,而且還受到了佛家主動投資。

津令認真的對着範越風道:“魏王厭惡邪神,不理佛教乃是農業學府盡知的事情。

而範越風也不由感覺到唏噓,感謝這津令的提醒後,便前往天寧禪寺見自己老友去了。

但上層傳導出來的情緒,到下面時就會十倍百倍的被放大。

正所謂華夏大地不養育閒神,所以還是勸夫子與那佛教中人少走動一些!”

“請問法融禪師可在,洞微山人路過此地,特來拜訪!”範越風來到天寧禪寺的門口對接引僧詢問。

就當地的百姓來說,難道他們還真的信仰佛陀,信仰得把自己的財產與命都搭進去不成。

所以,寺廟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封建社會的非常重要的公共服務職能。

即使如此,因爲李泰的佈置讓農業學府的在津口方面的權利頗大。

至少範越風能夠靠着褚遂良的親手給的文書,在到達每個津口後,負責管理津口的津令以最快速度給範越風完成船隻的調換,以及給範越風安排好當地食宿。

這些事情也只私下裡傳播,知道的人也是一副“哥有消息來源,別跟佛家走太近就對了。”

而範越風的水路可謂順風順水,不過在到達常州,範越風對管理的津令道,

實際上這在下層的人看起來,這就是簡單的戰隊問題而已。

事實上,李泰也只以爲自己與李承乾的交鋒,只在自己這層範圍內。

範越風聽到這話,倒是愣了愣。

這種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到了社會中坐在了對應位置上,那自然是會以自己的屁股去思考問題,真正能跳脫出來的人是極少數的。

接引僧上下打量了一下範越風,卻能看得出範越風卻仙風鶴骨,看起來頗是灑脫,應當是什麼高人隱士,也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馬上便把這範越風給接引進來。

等到長大後,若有學識會去考取功名或者往寺廟的方丈與首座培養,若中等的則是會被培養成專業和尚,至於那種實在學不出來的,則會成爲寺廟護法或者雜工。

法融禪師對着沙彌們道,“你們先退出去吧,我要跟範居士全神貫注的手談,阿彌陀佛!”

這樣的情況下,農業學府會本能去打壓其他非農業學府出身而調度過來的小吏。

這理念配合上寺廟本身的制度以及展現出來的社會職能,這讓佛家哪怕數次的受到打擊,但只要還有人手中有佛經,那寺廟就又是會慢慢興盛起來。

但就事實來說,如果只是把寺廟當做是公司來看,他們販賣的產品叫做香火的話,那寺廟自然也就順眼很多,畢竟佛是吃香火的,但人是要吃飯的。

像是爲什麼古代很多的讀書人動不動就到寺廟裡面讀書,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寺廟不僅只是寺廟,伱把它看成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學府就很正常了。

至於不清楚的,在清楚人的影響下,更是明白自己應該對佛教什麼態度。

應該怎麼說呢……實際上古代的寺廟倒也不全是幹着侵佔土地藏污納垢的活。

但也先別惱怒,且先聽聽寺廟給出來的福利,一般上大的寺廟組織這些附近自由民或者佃戶的孩子進行教學,其中自由民要交一筆學費,而佃戶是免費的。

不多時,此刻一個白鬚白眉的老僧,在接引僧的帶領下見到範越風,笑着道,

“範居士,可是手癢,所以來找老衲手談一局否?!”

所以,這讓人看來佛家寺廟在世俗人的眼中與莊嚴寶象的神佛有幾分格格不入。

“多謝津令!”範越風聽到津令的回答,倒對津令行禮回答。

當然,這些人大概就是自由民,變成了寺廟的佃戶,爲寺廟進行生產。

偶爾撇過一眼,見到一些小孩在院子中,跟着和尚師傅搖頭晃腦的讀書。

但他們若踢開農業學府的學生表示自己來,那這些從墨科弄出來的器械報廢后,要麼自己找人解決,要麼乖乖求到農業學府的頭上。

實際上,古代的寺廟跟當地的百姓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

像是古代的百姓會把自己名下的田畝掛在古代寺廟的名下,從而避免朝廷過重的賦稅。

說實話,對李泰厭惡邪神應該是真的,畢竟李泰斬殺蝗神,把蝗蟲鎮壓的事情,到底隨着農業學府的農學社的建立開始流傳了開來。

“呵呵!”範越風笑了笑道,“我正好要去洛水之弈一展才華,便找你這老友來試試棋,來積蓄我的無敵之勢,奪取棋聖之名!”

“志怪傳奇看多了吧,還無敵之勢,我今天就讓你知道什麼叫普度衆生!”

“一百九十七對一百七十三,你還輸了貧僧二十四場!”法融禪師一臉平淡道。

不過聽着這些聲音卻也相當的稚嫩,顯然都是一些甚至都還沒有成年的小孩。

只要他們別影響自己世俗的事,那他們傳教自己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爲華夏人辦什麼事情都喜歡從名人身上找到些共同點,然後有名人做榜樣,那後人幹起活來,不說事半功倍,但至少是名正言順,有更多人跟隨。

而且寺廟也不僅是提供簡單的掃盲工程,而且還有專業收治窮苦病人的“病坊”。

“敢問津令這天寧禪寺在什麼地方?”

範越風一路進入到待客的靜心居,一路上也聽到背誦經文的聲音。

“主持在主持課誦,還請施主入內等待,小僧這就去請主持。”

因爲這些小孩從小在寺廟中長大,讀得是佛家經典,基本上他們的命運已經註定。

“天寧禪寺?!”津令聽到範越風的話,頗意外的看了一眼範越風道,

“到岸後向南走,便能見到新建造的天寧禪寺,若實在不清楚,路上問問人就是了。”

等到所有人都離開後,法融禪師神色一正把手中的白子先行落在棋盤之上道,

人這種生物應該怎麼說呢……該抱團時還是會抱團,哪怕從農業學府出來的也是一樣的。

事實上,能對抗思想的也只能是另外一種思想,否則不論是滅佛家幾次都沒有意義。

而在投田加入寺廟後,不但自己有田地產出分紅,而且終身享受佛寺的福利制度,尤其對一些沒男子來繼承自家財產的人家來說,就寧願直接把家裡錢捐了寺廟,也不想要給親戚吃絕戶的機會。

很快的,便是給這兩人準備好了對弈的棋局,以及隔音效果絕佳的禪房。

“阿彌陀佛!”圓融禪師一臉從容的下棋道,“貧僧是想說,對弈說到底終究是計算,縱然施主你開局百步無敵手,但疏於計算,終究鏡花水月一場空!”

“呸!老和尚安敢壞我道心,看我支手屠龍,再無收官之棋,打入!”

範越風也怒了,果斷跟圓融禪師的棋子廝殺在了一起。

雙方鏖戰許久,終於這禪房大門才被徐徐打開,所有天寧寺弟子都好奇看着出來的人影。

(本章完)

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393章 李靖的建議第489章 各國的舉動第12章 撲滅蝗災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437章 陰謀進行中第13章 獎賞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50章 戰爭將起第32章 邀請孔家第130章 教化異族第95章 從今天開始就信道了第50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246章 進步神速第305章 魏王的老師第92章 熬出頭了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328章 大唐的道門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93章 與張萬歲的愉快交流第480章 李世民的準備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372章 下山第287章 控制第401章 嚇死了第138章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第137章 研發中的蒸汽機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辭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運兵速度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291章 風雪中第70章 馬周的奏章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80章 達成一致第288章 醫行走第238章 吐谷渾來襲第35章 行刺第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326章 飛梭第33章 狂熱的追星第85章 渭水工程開始了第380章 年節禮物的發放第220章 高句麗的特產第423章 糖衣炮彈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46章 收錢一貫第339章 傳播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234章 送禮物第124章 縈繞的緊迫感第338章 初見辯機第496章 抵達幽州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330章 寺廟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戰終結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戰終結第295章 自適應的發展第57章 不能笑第493章 雙贏第446章 魏徵之死第84章 帝國的執行力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365章 我們纔是最強的第82章 李泰的請求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288章 醫行走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540章 隱藏在計劃之下的計劃第68章 繼續科考第111章 拉攏鴻臚寺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規劃第150章 軍樂師第321章 交稅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謀劃第326章 飛梭第210章 糧食入河南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辭第196章 吃火鍋第86章 心黑第181章 河東衛家第486章 政治的延續(今天一更)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468章 李泰的兵家大計第448章 李承乾的佈置第329章 江南的茶園第7章 馬周第200章 杜如晦的觀察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第463章 懲處餘黨(今天一更)第222章 滄州的高速發展第391章 結社率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