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馮盎的抉擇

第383章 馮盎的抉擇

張玄素直諫李世民,說實話這件事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畢竟隨着李泰擁有君主天賦的事開始傳播,所有人都開始正視李泰,認爲李泰是太子的最大競爭對手。

朝廷上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想要參與到這個旋渦中,甚至有幾分避之唯恐不及的姿態。

但張玄素這時候出來直諫李泰衆人又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因爲張玄素乃是東宮的少詹事兼右庶子,張玄素在其位謀其政,尤其發現李承乾的位置動搖後,張玄素耐心尋找魏王的破綻。

如今從江南道那邊收到消息後,馬上便對李世民直諫。

張玄素看得清楚,魏王哪怕擁有了君主天賦,那也只是魏王,太子哪怕沒有君主天賦,那也是太子。

太子不需要跟着魏王爭鬥什麼,讓魏王離開長安,那這種議論紛紛的人情自然也就是會平息下來。

甚至哪怕將來聖人駕崩,能繼承皇位的也是身在長安的太子,而不是遠在洛陽的魏王。

“這件事情跟劉仁軌沒關係,我也不可能賠付江南道損失。

李泰跟着內侍來到皇宮,自己在朝堂上的一生之敵,張玄素一樣昂首挺胸的站在一側。

聽到李泰的話,張玄素有些意外的看着魏王,因爲他是沒想到魏王居然願意爲自己的手下扛責任。

至少朝廷大臣上上下下,誰能想到大唐最南的地域向着最北的地域運輸物資,而隨着這一次農業學府的年貨順利發放,誰都不會懷疑這一條航道,能夠順利的通行!

也正如此,哪怕李世民的心中有着分封的想法,但因爲人口過低的原因,到底是讓李世民按捺下了心中想法。

那就是整個大唐的土地所能夠承載的人口是有限的。

因爲自己最嘴皮子辯論不過,但是自己直接用事實將其擊潰也就好了。

畢竟他只是聽從青雀的命令行事而已!”

這種領導人不管是否是敵對的,至少在張玄素看來值得尊敬。

“如此乃是幸事!”張玄素站出來看着李世民行禮說道,“不過,馮盎向來在嶺南道坐南稱王,若是這一件事情沒有他的首肯,想要執行下去怕是不容易!”

當地官員總不能說自己治理能力低下,沒能安撫好民衆吧,所以這鍋肯定丟給劉仁軌。

所以,張玄素直諫魏王,只是想要讓魏王離開長安,避免太子跟魏王的正面交鋒。

“嗯?”李泰從一名內侍的手中接過了張玄素的奏章。

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也馬上發現了李泰這個謀劃中的漏洞,那就是高句麗。

甚至等到了沿岸的港口修建起來,這速度想來會更快。”

面對張玄素這些人硬骨頭,雙方誰都不肯退後的話,那李泰還是挺好奇將來事情發展。

只要船隻的規模能夠不斷增大,那運輸費用就會不斷被平攤。

但大海也能帶來無窮財富,別得不用說,就單單是從幽州到廣州這一條海岸線,這本就是天然運河。

而是真正的能夠通過京杭運河,以及海洋航運,把廣州綁在了一起。

因爲高句麗的存在,大唐不可能肆意的發展航運行業,或者更確切的說,大唐需要把很大一部分的海上力量用於應對高句麗的艦隊上。

而不像是運河需要每年清理淤泥,甚至想要拓寬航道都會非常困難。

“好了張卿。這件事情青雀已認錯,那朕自然會懲罰於他,到此爲止吧。”

“當然,除了緊急救災以外,更重要得是嶺南道不再是大唐有着崇山峻嶺隔離的飛地。

與之相反,自己需要給李承幹足夠的空間,以爲自己威脅已經解除,那麼要不了多久,李承乾的本性怕是會越來越是暴露出來。

“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那劉仁軌,如何需要你來承擔責任!”李世民開口道,畢竟整個計劃自己是知道的。

“玄齡?今日休沐,他過來做什麼?!”這時候的李世民倒是帶着幾分的疑惑。

畢竟李承幹也是很眼熱李泰的來錢能力,只不過李承幹偷偷嘗試了幾次,卻也沒把商路給建立起來。

但現在,魏王所提出的從廣州運輸糧食到幽州的計劃,卻是這般天馬行空。

“額……”李泰看完了這上面的消息,無奈的嘆一口氣,雖然從律法角度來說跟劉仁軌沒什麼關係,但引起騷亂造成損失,這終歸需要一個人背鍋。

與之相比,船隻在大海上航行,就省事多了。”

但在廣州與餘杭間不再有着航運的限制,那廣州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三熟的土地價值就會被開發出來。

所以整個大唐的執政目標,也漸漸變成了恢復大唐人口上。

若阿耶真覺得這是青雀的責任,那就請讓阿耶將青雀貶回洛陽,而不是責罰劉仁軌。

畢竟在活生生的事實,或者說利益面前,嘴皮子是最無用的。

說實話,隨着航運體系變得方便起來,朝廷對華夏的控制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若想徹底發展航海行業,怕需要讓渤海成爲我們大唐的內海才行!”

但如果走水路的話,短則二十來天,長則一個月,從幽州到廣州,就能夠這般迅捷。

李世民看着李泰,開口道,“這件事情,雖然不能說是伱的錯,但幽州農業學府的訓練艦這般浩浩蕩蕩的南下,真是好大威風,大過年的,爲何做這種滋擾民生的事!”

還是那句話,李世民是想要搞分封的,甚至李泰給李世民找到了分封的理論依據。

大隋三徵高句麗才解體,大唐的話,說不定兩次失敗就分崩離析了。

現在有辦法能夠加速這一個過程,說實話,李世民還是相當感興趣的。

畢竟現在李承幹已成爲了一個進入叛逆期的青年了。

張玄素看着李泰,眼神之中充滿了絕望。

說實話,李世民對廣州地區算不上重視,對嶺南道只有別給自己鬧事的要求就足夠了。

這也是李泰回到長安很不被人待見的原因之一,畢竟挑刺的話,這些人是非常優秀的。

至少如果廣州那邊發生叛亂,那自己的將士也能通過海運,直接到達廣州。

李泰對着李世民行禮,開口說道,“阿耶,今日尋我過來所爲何事?”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泰,然後又看了一眼張玄素開口道,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因爲國家舍不捨得投資而已。

“我知道了!”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不由摸了摸鬍子,心中更堅定了需要把高句麗給滅掉了的心思。

李世民幾次苦思冥想,卻也不得不承認,當大唐的人口數量到達了一定程度時,只有分封是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

所以,朝臣們對李世民的命令並不會阻止,但幹活時稍稍拖延一下,也是會的。

這樣的話,李世民倒也有些理解了,李泰所說的海洋航運運輸物資的重要性。

所以朝廷倒也繼續的冷處理,只要這些蠻族不鬧事就好了。

在運輸並不發達的情況下,自然以這些特產來換取高額利潤。

畢竟廣州那邊距離長安實在是太遙遠了,這些蠻族若是被教化之後,反而有可能成爲嶺南繼續割據的資本。

“遵令!”張玄素聽到李世民語氣中的幾分不耐,知道自己想要以此爲理由,讓魏王離開長安的想法怕是到此爲止。

畢竟南方的蠻族跟北方的異族不一樣,蠻族自古以來就是接受華夏的統治,只不過當地的物資支撐不起蠻族的生活,沒有辦法把他們從蠻族徹底的教化成華夏百姓。

李泰看着李世民認真道,“既然嶺南道是我們大唐的國土,那我們就不能厚此薄彼的對嶺南道的發展視而不見。

張玄素的聲音纔剛剛的落下,一名內侍便是過來說道,“啓稟聖人樑國公求見。”

哪怕我們大唐不主動投入物資開發嶺南道,但藉助海岸線與京杭運河的聯繫,他們也會自然發展起來。”

“張玄素這傢伙骨頭是真硬啊!”李泰嘟噥了一句,但心中思索着自己到底要不要順勢離開長安。

而隨着張玄素的直諫,原本在魏王府中,正在更盧安壽進行切磋的李泰,便被李世民派來的內侍,宣召入宮。

甚至我們能建造更大的船隻,運輸更多的貨物,真正有上限的是我們的航運能力。

張玄素見到如此局面,剛想出言,不過李世民開口道:

“魏王您說得是有道理,但船隻建造怕需要靡費不少。”張玄素開口道,

此刻李泰則繼續道:“我們大唐一直以來都非常的重視陸地。

帶動嶺南道的發展,才能把嶺南地區納入到我們大唐的有效管理,以及教化當地的百姓從熟蠻轉化成我們大唐百姓,也是增加人口的最穩妥辦法。”

“廣州那邊雖然蔗糖與茶葉算是特產,但這種東西的生產規模到底有限。

畢竟太子繼承皇位本來就是理所當然之事。

朝廷哪怕有錢也應該用於民生,而不僅只爲了蔗糖茶葉之類的奢靡之物投入過多資源!”

但現在,如果艦隊能在一個月內直達廣州,那這所帶來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但大唐的人口實在是太少了,至少區區兩百萬,甚至三百萬戶的體量,根本就支撐不起分封這個政策的順利執行。

畢竟別得不說,單是雙方間的距離就決定了李承幹根本就不可能把人手安排過去。

“事實上,重點發展海洋航運最重要的原因是爲了能在必要時起到平息物價,或者運輸急救物資的作用!”李泰開口解釋道,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唐發展航海業是爲了能夠征伐高句麗,但想要興盛航海業則是需要把渤海弄成大唐的內海!”

很顯然,李泰需要去好好解釋解釋這件事情了。

說實話,對李泰在廣州那邊建立起了蔗糖與茶葉的商路,張玄素非常清楚。

“自從您當初被封爲燕王,到現在已經過了如此多的時間,但大唐真正的艦隊也僅有一支,甚至就算是魏王您也只是一支以訓練艦隊爲核心的艦隊而已。

原本朝廷中的大臣,或多或少會拖延聖人準備北伐高句麗的進度。

因爲大家實在是太害怕大唐重現當初隋末的失敗,而且現在大唐的底子可比不過大隋。

真說起來實際上跟劉仁軌都沒有太多的關係。

但現在,如果朝廷的士卒能夠一個月內到達廣州,那發展廣州教化熟蠻,徹底把廣州納入到大唐統治中,而不僅是遠遠的對嶺南道進行羈縻控制。

李泰看着這上面的內容,到底做出了自己的抉擇。

而且根據李泰的言語,原本自己還打算從含嘉倉調度物資去幽州做倉儲,但現在自己完全可以不用動用中原的倉儲,而是把廣州的物資送到幽州去。

看完後,大概就是幽州的劉仁軌率領艦隊經過江南道時,因爲鉅艦這種東西江南地區沒有誰見過,還以爲是有敵人來了,所以引發了一些沿海城市的騷亂。

繼續糾纏下去,那就不是公事,而是私怨了。

還是那句話,李承乾的根基在朝堂上,尤其是那一羣修書修史的文官。

到時候中原地區因爲什麼原因導致了災厄,說不定讓廣州那邊緊急調度糧食,比我們從洛陽調度糧食救災可能更快。”

“人口!”李世民聽到這話更沉思起來。

畢竟自己給李承乾造成的壓力已經足夠,自己繼續在長安待着,若李承幹承受不住壓力,天知道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張少詹上奏你縱容手下,滋擾地方,然亂民生,你自己看看這份奏章吧!”

但李泰也沒想要跟他們進行辯論的意思。

“爲了去給廣州農業學府送年節禮物!”李泰看着李世民,陳懇道,

“如果走陸路想要從洛陽到達廣州,少說也要三個月的時間。

等到時候,魏王若不服反叛,唐軍也能師出有名,以堂堂正正之勢,將魏王剿滅。

說實話,魏王根本就不跟自己爭辯什麼,他就是把事情攤開來,告訴聖人這裡面到底有着什麼樣的利益。

“哦?”李世民聽到這話,忍不住摸摸自己的鬍鬚。

而這時候的房玄齡走了進來,便是大聲的說道,“聖人,好消息啊,嶺南道的馮盎送來八百里加急,表示自己年老力衰,精力不濟,希望能在長安頤養天年!”

張玄素聽到了這話,卻是不由退後了一步,看着在一邊從容不迫的魏王,猛吸一口冷氣,這也在魏王您的預料之中嗎?!

而李世民則略帶着幾分意外,也帶着幾分驚喜的笑罵道:

“這老東西真是機敏,也真是果決啊!”

狀態很不行,我去睡覺了,一章從中午寫到晚上,狀態好差,加更事等三號吧,一般三天應該能恢復了。

(本章完)

第53章 捕魚第485章 分封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306章 李春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81章 大豐收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21章 儒家的問題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116章 信息繭房第361章 信息的碰撞第168章 嶺南舊事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計劃》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戰終結第399章 桑布扎與辯機第251章 六鏡花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335章 洛水之弈開始第537章 高句麗滅第142章 嶺南地區的小計劃第471章 身鑄薪柴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餘波第418章 警告第80章 達成一致第507章 埋伏李世績第244章 衆人商議第214章 與劉仁軌的商議第71章 漕運稅收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第179章 我就選你了第420章 萬象神宮第146章 挖牆腳第239章 李泰的謀劃失敗了第145章 僚人叛亂第373章 年節禮物第38章 高陵的目標第55章 李靖的拜訪第372章 下山第321章 交稅第137章 研發中的蒸汽機第321章 交稅第406章 貞觀十五年第349章 醫舍的觸動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378章 新的標杆第235章 李世民的詢問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515章 登陸平壤沿岸第473章 銅牆鐵壁第235章 李世民的詢問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戰終結第458章 叛亂終結(今天一更)第33章 狂熱的追星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288章 醫行走第171章 殿中對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259章 向李靖請教第524章 交鋒第92章 熬出頭了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26章 李世民的獎勵第103章 褚遂良與劉仁軌第477章 被盯上的高句麗第317章 稱心第196章 吃火鍋第223章 薛禮入學府第29章 圖書館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212章 學子們的安排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144章 順利通過第359章 薛仁貴的急襲第429章 卑路斯再臨第52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429章 卑路斯再臨第113章 與太僕寺的合作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521章 各自的應對第402章 覆滅高昌第395章 李泰缺人中第78章 杜如晦的決定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85章 渭水工程開始了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338章 初見辯機第325章 毛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