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收服青州黃巾(下)

走進大帳,分賓主坐下。大家都是爽快人,也不用兜什麼圈子,徐和和司馬俱代表青州黃巾提出了以下幾個條件:一,青州黃巾改編後不得用於進攻黃巾餘部,所部餉錢應與他部一樣,不得歧視;二,妥善安置黃巾隨軍家眷,不得置之不理;三,青州黃巾改編後作爲一個獨立的軍事單位,其主將由軍中自行商議決定;四,如有離開部隊者,兗州上下應該給予方便。

我考慮了一下,覺得義父會答應這些條件,就當場答覆他們:“一,青州黃巾改編後,將是朝廷尤其是曹*指揮下的人馬,他們可以有一定的獨立自主權力,但是其主將應由朝廷委派,否則改編完全沒有意義;二、改編後的青州部隊對陣黃巾時,曹軍不主動派其進攻,但是青州部隊有義務協助防守;三、青州部隊的隨軍家眷可以在兗州無主土地上開墾種地,進行屯田,曹軍保護他們的安全,有義務提供糧食、種子,可以租借給他們部分農具,作爲回報,青州屯田士兵及家眷應繳納收成的四成作爲租金,低於大戶人家的七成和官府的五成租金(聽完這一條徐和、司馬俱都很高興,他們的護衛們更是喜形於色);四,青州士兵按照一般部隊的標準發餉,軍中如有戰死者,空額優先從屯田兵中填補,軍中不允許出現長久空額,更不得出現吃空額的現象;五、改編的過程中黃巾中的和士兵可以選擇離開,由曹軍發放路費,但是隻允許自願離開,不得進行串聯。以上就是我軍的答覆,暫時我就想到這麼多,如果你們同意,具體的詳細事宜將由我軍的後續派來的文官與你們商議。嗯,你們看我幹嗎?”

徐和和司馬俱相顧一眼,眼中全是詫異,他們提出的這四點想法事先足足商議了三天,本來只是希望我能把意見帶回去,並沒有想到我能迅速給出回覆,而且還這麼具體。如果曹軍中一員這麼年輕的將領都能有如此水平,那麼曹軍中那些威名顯赫的將軍該有多厲害啊。兩人暗自慶幸自己的選擇,卻不知道俺都是剽竊後世的經驗。兩個人交頭接耳一番以後,點頭同意了。大事一定,剩下的都可以由文官和他們決定的。不過要快,因爲大家一定達成初步的共識,徐和也和我交了底,黃巾軍中已經只剩下三天的存糧了。

就這樣,僅僅兩天時間,已經達成了一系列協議,這已經是罕見的高效率了。清點黃巾部隊,一共有一百萬零四千七百八十五人,其中老丈十七萬零六百人,老婦十八萬五千七百六十人,青壯男子二十五萬一千六百九十七人,青壯女子十九萬六千七百八十二人,(包括孩童)二十萬人。

從中選拔經過訓練的精銳十萬人,分十軍,每軍一萬人,號稱“青州兵”;剩下的以戶爲單位進行分配,五十戶爲一隊、兩隊爲一屯,每個屯子就是一個小村子,進行屯田。這些個小村子周圍大都有接近五六頃地,只要用心勞作,刨去上交的公糧外,剩下的糧食就足夠他們嚼裹的。每個村子都建一個小型的糧倉,負責存儲種子等;配發五頭牛(如今還沒有着落,正在通過那些大戶從別的地方置備),及數副鐵製犁具。村中有參軍的,其家眷由村子統一照料,有所照顧。要是都把這些措施講出來,非要講一整天不可,現在就略過不談。由於安置黃巾家眷需要大量耕地,所以這些村寨大都安置在黃河南邊偏遠的地區,和那些個大城市簡直就是兩個世界。

相比於安置黃巾家眷工作的瑣碎,對黃巾的整編工作倒是非常順利。因爲我軍加上張邈、鮑信等盟軍的部隊,不足兩萬五千人,爲了以後不會出現喧賓奪主的事情,只允許黃巾保留十萬人的部隊(一般,官軍和黃巾的戰損比在1:4左右),剩下的除屯田外,一律遣散。絕大部分的黃巾士兵,其家眷大多被妥善地安置,所以對我們的安排並沒有意見,聽從我們的安排,參加選拔;剩下大概有五萬的黃巾士兵,他們要麼家眷留在了戰火紛飛的青州,要麼對黃巾信仰忠貞不二,這些人在司馬俱的指揮下,選擇了離開。令我驚奇的是,徐和也在離開的人中。

我疑惑地問他:“徐將軍,爲什麼您要離開呢?曹*大人已經上奏朝廷,封您爲中郎將這樣的大官,幹嘛不留下來呢?”

徐和微微一笑,這兩天來他的笑容比誰都多,他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反而問我:“子烈,你有信仰嗎?”

信仰,在時有過,現在的我只想醉臥美人膝,醒握殺人劍。數錢數到手抽筋,睡覺睡到自然醒就可以了。不過這只是我的願望,談不上信仰。看着我疑惑的表情,徐和突然來勁了:“子烈,我看你正困惑,要不試試我們黃巾,均田地,分糧食,建立大同世界……”

他滔滔不絕地說下去,我則不斷點頭應付着。對於黃巾,我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厭惡。但對於徐和,我的印象大爲改觀。他不是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而投靠義父,只是想給自己手下多找個活路而已。雖然我不贊同他的觀點,但是對他這個人我卻感到由衷的敬佩。其實這也是最好的結果,收編黃巾軍後,義父勢必要剔除其中的高層軍官,要不然兗州上下誰也不會放心。雖不至於暗中謀殺,可是明升暗降肯定少不了。與其到那時不情願地被趕開,還不如現在一份留念主動離開。

就在離開之前,徐和和司馬俱聯名推薦我爲黃巾新的指揮官,這不是將我架到火盆上烤嗎?作爲如今兗州數量最大的一支軍隊,縱然我是曹*的親信,可是這種犯忌諱的事情還是敬謝不敏吧。當我固辭的時候,我偷眼看見義父眼中有一絲欣慰,談論了不到三四句,義父就宣佈親自統帥他們。自古伴君如伴虎,我可不想中途夭折,也許真該建立一支完全聽命於我的部隊了,要不然,就靠那二十多個錦衣衛士,我的心裡還真是沒底。可是,就依我現在的狀況,有辦法嗎?

-------------

-------------

第59章 治理林慮第3章 張鬆被刺 王累死諫第20章 陸遜出場第12章 東征西討定東郡(四)第31章 脫手斬得軻比能第49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七)第24章 脫手斬得軻比能(一)第20章 鬱悶的拓跋服第45章 英雄末路(上)第77章 孫權失寵第72章 單刀赴會(上)第74章 困境中的張頜、曹林第73章 高句麗往事第74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下)第99章 南平叛亂(上)第59章 鬥智長恆戰前第67章 獻帝算個鳥第79章 連環計(二)第38章 關羽雄起!(三)第55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第8章 千里救曹操(下)第41章 悲兮,於毒(五)第74章 搏殺甘露寺!第15章 古爾丹大戰凌操(下)第77章 劉備之死(下)第2章 界休城下(上)第73章 吳太夫人:給我宰了劉備第58章 燕縣驚魂夜第1章 弔唁周瑜第21章 逢紀,戰鬥在袁紹謝幕後(上)第40章 併吞代郡(下)第44章 青龍對赤血!第6章 初掌幷州(下)第36章 初戰諸葛亮!第28章 做客關羽大營(下)第35章 趙雲平定西涼!(下)第41章 玄武衛 大漢守護者第66章 呂布說:皇帝,跟我走吧第30章 徐州風波第9章 ,張角最後的反撲(一)第5章 劉備的博望坡(下)第7章 黃忠賭鬥孟達(上)第4章 劉備的博望坡(上)第19章 青州黃巾作亂忙(上)第28章 廢帝(二)第21章 河間內亂第6章 長社之戰第22章 京師之亂(二)第34章 濮陽淪陷(中)第18章 香囊事件(下)第32章 轅門射戟,呂布VS太史慈(一)第4章 界橋前哨戰——關羽戰顏良(上)第31章 真小人與僞丈夫第26章 征戰徐州(上)第44章 青龍對赤血!第46章 老黃忠箭射關羽第46章 諸葛妙計安營寨第1章 弔唁周瑜第10章 槍挑許褚 馬踏牧府(上)第48章 關羽再戰顏良(中)第38章 漢昌決戰(中)第99章 南平叛亂(上)第16章 潞河狼煙起(下)第53章 延津渡口的逆襲(上)第11章 槍挑許褚 馬踏牧府(下)第31章 廢帝第31章 開闢第二戰場!第33章 司馬懿的初戰(中)第33章 馬超戰顏良(中)第5章 涪城鴻門宴第19章 帳下壯士有典君第65章 袁術稱天子第27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一)第59章 扭轉乾坤?第6章 顛倒黑白取涪水第57章 攻佔澎湖島第38章 不祥的前奏第72章 攻佔襄平第48章 諸葛亮的進攻第56章 一戰定交趾第22章 親射虎,孫權的絕唱(下)第56章 箭毒!?第11章 猛將大豐收第68章 滎陽之戰(六)第37章 易京鬧劇(下)第12章 無雙謀士法正第87章 前哨戰,朱桓對關興!第54章 雪中奮短兵(中)第75章 攻破壽春第63章 冀州初平第38章 那一劍的風情(三)第9章 賭鬥馬超(中)第26章 蔣幹獻策除陸遜第25章 用人篇:關羽VS曹鑠第1章 河東風雲起第67章 袁軍大帳中的齷齪事第61章 秀字營出擊第65章 蔣幹戲關羽第58章 虎牢關前戰呂布(二)第11章 張角最後的反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