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政治鑑別能力:點亮指路明燈_四、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

四、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爲自己的行動指南。廣大公務員要提高自身的政治鑑別能力,就應該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牢記黨的行動指南,掌握黨的“四個基本”。

1.基本理論

第一,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是全世界無產階級政黨的科學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創立於19世紀40年代,它闡述了無產階級和一切被壓迫階級爭取解放的科學理論,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1)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分配的規律;(3)科學社會主義,闡述資本主義滅亡、社會主義勝利的必然性及階級鬥爭學說、國家學說和黨的建設學說。列寧主義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列寧把馬克思主義運用於俄國和世界革命的具體實踐,分析了帝國主義的基本矛盾、本質特徵,揭示了帝國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客觀規律。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

第二,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以毛澤東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毛澤東思想在以下幾個方面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毛澤東同志從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出發,深刻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中國革命的規律,創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大衆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毛澤東同志和我們黨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艱難任務;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毛澤東同志系統地解決了以農民爲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如何建設成爲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人民羣衆保持親密聯繫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他爲革命軍隊制定了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實行戰略的持久戰和戰役、戰鬥的速決戰,把戰略上的劣勢轉變爲戰役、戰鬥上的優勢,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等一系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關於政策和策略,毛澤東同志精闢地論證了革命鬥爭中政策和策略問題的極端重要,必須根據政治形勢、階級關係和實際情況及其變化制定黨的政策,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毛澤東同志指出:“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關於黨的建設,毛澤東同志的建黨學說成功地解決了在無產階級人數很少而戰鬥力很強,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建設一個具有廣大羣衆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的問題,他指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羣衆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於上述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羣衆路線、獨立自主。

第三,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產生的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有: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強調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爲指導,以實踐作爲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羣衆的首創精神,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爲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協調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爲我國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在社會主義建設政治保證問題上,強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保證;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問題上,提出基本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必須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越來越多的地區和人們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作爲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必須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不斷改善和加強對各方面工作的領導,改善和加強自身建設。執政黨的黨風,黨同人民羣衆的聯繫,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在祖國統一的問題上,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構想。

第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

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羣衆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第五,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着力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爲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牢固基礎。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爲本作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爲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必須更加自覺地把統籌兼顧作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係,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工作,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各方面利益關係,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第六,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立足國際國內發展全局,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展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改革思路、戰略決斷,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宏偉綱領和行動指南。它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時代主題,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展開,構成了一個系統的科學理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繼續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三大基本問題作出創造性科學回答的同時,還圍繞“什麼是改革、進行什麼樣的改革、怎樣改革”這一時代課題,科學佈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深刻反映新的社會訴求和人民期盼,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時代內容和鮮活元素,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個新的有機組成部分,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2.基本路線

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是基本理論轉化爲實踐的中介,也是黨在一定歷史階段總攬全局的總路線,是黨的其他方針政策包括黨的綱領的總依據。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爲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概括起來就是“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箇中心”就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公務員必須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偏離和動搖。第一,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聚精會神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努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物質基礎。第二,必須毫

不動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根本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做到頭腦清醒、立場堅定,矢志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三,必須毫不動搖堅持改革開放,發揮羣衆首創精神,勇於自我革命,勇於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決不能安於現狀、墨守成規。

3.基本綱領

黨的基本綱領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展開,包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

第一,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綱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基本政策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後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

第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綱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基本政策是: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三,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化綱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爲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就要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繼承歷史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4.基本經驗

黨的十六大總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個方面的經驗,強調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爲指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些經驗是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築改革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取得了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總結了我們黨執政的主要經驗。第一,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第二,堅持把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保證黨始終成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第三,堅持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爲主線,保證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第四,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第五,堅持改革創新,增強黨的生機活力。第六,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提高管黨治黨水平。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我們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靠的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正確指引,靠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奠定的深厚基礎,靠的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總結十年奮鬥歷程,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一系列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全黨一定要勇於實踐、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把握時代發展要求,順應人民共同願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永葆黨的生機活力,永葆國家發展動力,在黨和人民創造性實踐中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爲廣闊的發展前景。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基本要求,並使之成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本章完)

第八講 創新能力:增強前進動力_七、投身創新實踐第八講 創新能力:增強前進動力_二、公務員創新活動的程序第七講 溝通協調能力:搭建和諧心橋_一、溝通協調的內涵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六、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第二講 政治鑑別能力:點亮指路明燈_三、公務員政治鑑別能力的內涵第七講 溝通協調能力:搭建和諧心橋_二、影響有效溝通協調的因素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六、不斷加強網絡媒體誠信建設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五、高度重視運用新媒體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一、公務員與媒體打交道能力的內涵第八講 創新能力:增強前進動力_七、投身創新實踐第一講 公務員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質_三、實現公務員隊伍的觀念轉型第二講 政治鑑別能力:點亮指路明燈_六、正確把握時代發展要求與科學判斷形勢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七、掌握好的學習技巧和科學的學習方法第七講 溝通協調能力:搭建和諧心橋_四、溝通協調要樹立全局觀念和協作意識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六、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第十一講 心理調適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六、塑造良好的個性與提升自尊自信自愛第一講 公務員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質_四、加強以能力建設爲導向的公務員培訓工作一、依法行政的內涵、重要原則、基本要求與指導思想第四講 公共服務能力:練就新型角色_一、公共服務的內涵及其分類第七講 溝通協調能力:搭建和諧心橋_一、溝通協調的內涵第八講 創新能力:增強前進動力_六、鑽研創新方法第五講 調查研究能力:爭取發言權利_六、掌握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第二講 政治鑑別能力:點亮指路明燈_二、講政治的內涵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五、高度重視運用新媒體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八、建立和融入學習型組織第三講 依法行政能力:樹立法治標杆_二、公務員依法行政的相關法律規範及相關制度第八講 創新能力:增強前進動力_一、創新的內涵第八講 創新能力:增強前進動力_二、公務員創新活動的程序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六、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二、高度重視媒體的作用,加強輿論引導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四、樹立終身學習、全程學習和系統思考的理念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六、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四、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第十一講 心理調適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七、掌握科學有效的心理調節方式四、樹立法治思維、法律意識、規則意識和法制觀念第八講 創新能力:增強前進動力_五、培養創新思維方式第九講 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信步疾風驟雨_一、突發事件的內涵第十一講 心理調適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一、心理壓力的內涵、來源和作用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二、高度重視媒體的作用,加強輿論引導第八講 創新能力:增強前進動力_二、公務員創新活動的程序第五講 調查研究能力:爭取發言權利_四、調查研究要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一、學習的意義與本質第十一講 心理調適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一、心理壓力的內涵、來源和作用第二講 政治鑑別能力:點亮指路明燈_八、公務員政治鑑別能力培養的原則與方法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八、建立和融入學習型組織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五、高度重視運用新媒體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二、高度重視媒體的作用,加強輿論引導第四講 公共服務能力:練就新型角色_三、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的內涵第五講 調查研究能力:爭取發言權利_七、掌握調查資料的分析技巧第七講 溝通協調能力:搭建和諧心橋_五、溝通協調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第三講 依法行政能力:樹立法治標杆_二、公務員依法行政的相關法律規範及相關制度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七、掌握好的學習技巧和科學的學習方法第九講 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信步疾風驟雨_三、公務員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內涵第三講 依法行政能力:樹立法治標杆_二、公務員依法行政的相關法律規範及相關制度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六、不斷加強網絡媒體誠信建設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六、不斷加強網絡媒體誠信建設第七講 溝通協調能力:搭建和諧心橋_一、溝通協調的內涵六、快速分析突發事件的原因、影響和應對措施第三講 依法行政能力:樹立法治標杆_六、遵守行政執法的具體要求第五講 調查研究能力:爭取發言權利_三、公務員調查研究能力的內涵第七講 溝通協調能力:搭建和諧心橋_二、影響有效溝通協調的因素第一講 公務員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質_三、實現公務員隊伍的觀念轉型第五講 調查研究能力:爭取發言權利_六、掌握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第四講 公共服務能力:練就新型角色_五、遵守公務員職業道德、公務員紀律與行爲規範第二講 政治鑑別能力:點亮指路明燈_七、自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四、樹立法治思維、法律意識、規則意識和法制觀念第十一講 心理調適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一、心理壓力的內涵、來源和作用第五講 調查研究能力:爭取發言權利_二、黨和國家領導同志高度重視調查研究第四講 公共服務能力:練就新型角色_五、遵守公務員職業道德、公務員紀律與行爲規範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三、公務員學習能力的內涵第二講 政治鑑別能力:點亮指路明燈_六、正確把握時代發展要求與科學判斷形勢第八講 創新能力:增強前進動力_七、投身創新實踐第九講 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信步疾風驟雨_五、及時發現帶有傾向性和潛在性的問題第二講 政治鑑別能力:點亮指路明燈_二、講政治的內涵第五講 調查研究能力:爭取發言權利_七、掌握調查資料的分析技巧第七講 溝通協調能力:搭建和諧心橋_七、掌握科學的溝通協調方式與技巧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三、自覺接受媒體的監督第十一講 心理調適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五、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第五講 調查研究能力:爭取發言權利_一、調查研究的內涵與要素第三講 依法行政能力:樹立法治標杆_六、遵守行政執法的具體要求第五講 調查研究能力:爭取發言權利_三、公務員調查研究能力的內涵七、控制公共服務的成本與培養高效工作意識及技能第四講 公共服務能力:練就新型角色_六、掌握現代公共管理的方法與技術第三講 依法行政能力:樹立法治標杆_五、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六、快速分析突發事件的原因、影響和應對措施第九講 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信步疾風驟雨_五、及時發現帶有傾向性和潛在性的問題七、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協調不同利益關係的策略第十講 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與媒體良性互動_一、公務員與媒體打交道能力的內涵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三、公務員學習能力的內涵第五講 調查研究能力:爭取發言權利_三、公務員調查研究能力的內涵第十一講 心理調適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三、公務員心理調適能力的內涵第三講 依法行政能力:樹立法治標杆_二、公務員依法行政的相關法律規範及相關制度第四講 公共服務能力:練就新型角色_一、公共服務的內涵及其分類第八講 創新能力:增強前進動力_一、創新的內涵第二講 政治鑑別能力:點亮指路明燈_四、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第六講 學習能力:完善自我修爲_一、學習的意義與本質四、樹立法治思維、法律意識、規則意識和法制觀念第一講 公務員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質_一、我國的公務員隊伍與公務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