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架中國人的戰鬥轟炸機呼嘯着低空掠過,投下攜帶的航空炸彈,伴隨着劃破空氣的那宛若撕破布帛樣的尖利悽嘯聲,成羣的炮彈在這呼嘯聲中,在已然開始黑暗下來的天空中劃過明亮的彈道,繼而又呼嘯而落,滾滾濃煙中,炸起的陣陣雷鳴般的爆炸聲讓人感到頭疼不已,所有人都被震徹得昏昏沉沉,爆炸的巨響一下一下的敲打着震顫着的大地,火光將天地映得通紅。
大地在這巨大的爆炸聲中,不斷的顫抖着,熊熊燃燒着的火焰衝涌着而起,騰放在這片高地之上,那涌動的火舌瘋狂地舔舐着天幕的那抹淡淡的濛濛之黑,此時這片高地已經完全地變了一副模樣。便橋附近的這個高地其實就是個山坡,平日裡鮮花滿山,點點青草點綴,只不過此時,原本點點鮮花盛開的山坡之上此時星羅密佈着大大小小的彈坑,那些縱橫交錯的戰壕本就已經破壞了山坡的美麗,因爲空襲和炮擊,此時這片山坡更是面目全非了。大塊大塊的泥土被爆炸的氣浪給耕犁掀起,原被蔥蔥鬱點點的草皮再也不可尋見,整個山坡就如同一個癩子頭一樣,斑駁林立的,燃燒着戰火焚燬了所有的一切,草地也被燒烤的一片漆黑。
山坡下,伴隨着炮火而來,是那金屬履帶敲響着大地的鏗鏘聲,這是中隊的裝甲部隊正在進攻,那股鋼鐵洪流正勢不可擋的洶涌而來,伴隨着柴油發動機巨大的轟鳴聲,中國士兵的進攻也開始展開。當正面的裝甲戰車展開攻擊的同時,印度人並沒有注意到側翼一股中隊正在爬上山來,悄無聲息地從自己的側翼爬上來,他們只注意到正面中隊的輪式戰車部隊正在推進,在坦克羣的掩護下,遠依託着猛烈的炮火掩護,這些輪式戰車正在衝擊,黑暗之中一個個身影飛快的從步兵戰車的後艙處躍然而出。很顯然中國人開始向着山坡發起進攻,隨着那些戰車的接近,此時滿是火藥味的晚風中此時彌散着濃濃的嗆人的柴油味。
“準備戰鬥,準備戰鬥!!”看着那些呈散兵線拉開的中國步兵貓身前進的身影越來越近,軍官們呵斥着,召集士兵們準備開始戰鬥了,成羣的中國坦克、戰車正在推進,如同螞蟻一般的尾隨其後的中國步兵的身影充斥在夜視儀淡綠色的屏幕中,到處似乎都有着中國人。印度軍官們拼命地向着士兵做出手勢,要求他們穩住戰線,現在那些輪式戰車正在坦克的支持下,衝上山坡來,戰鬥開始進入到近距離作戰的階段了。
低沉的發動機聲,一輛輪式步兵戰車率先衝到山坡之下,並開始用機炮火力給與進攻部隊以直接火力支援,此時高地上濃煙滾滾,什麼都無法看清。戰車的乘員只能依靠大功率的觀瞄系統來支持作戰。可是到處都是在燃燒着,熱成像儀也收到了干擾,這讓戰車兵們多少有些怨言,從正面山坡推進的步兵拉開着散兵線,三三兩兩的掩護着,緩緩的據槍前行,只要山坡上敵人有任何異動,立即給與火力掩護。
忽然之間,從高地之上,從彌散在昏暗中的煙幕深處,兩團火球驟然衝出,這兩團火球挾風帶火樣的而來,如同流星一樣的衝出煙霧,直接撲向正在遊走射擊的輪式步兵戰車。
“反戰車火力……”輪式步兵戰車的告警系統在導彈剛開始撲來的時候,便是自動啓動干擾系統,同時自動發射了煙霧彈,炸開的干擾使得整輛戰車周圍頓時火樹銀花一樣,但這樣短的距離上,什麼樣的干擾手段都顯得有些爲時已晚。伴隨着金屬的碰撞聲,一陣淒厲的貫甲聲中,一頭扎來的“毒蛇”反坦克導彈導致直接撕開輪式步兵戰車薄薄的合金裝甲車體。
由於印度陸軍在1980年代裝備的反坦克導彈幾乎是蘇聯的AT系列的4、5型導彈,這些第一、二代反坦克導彈,不僅僅體積龐大、自動化程度低、射程近和抗干擾性能差,而且對付不了現代坦克裝置的新型複合裝甲等新型防護裝甲。於是印度陸軍開始着手自信研製“毒蛇”反坦克導彈。但和所有的印度自行研製武器系統一樣,“毒蛇”導彈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制導系統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儘管從1990年首次實驗開始到1997年,耗時八年,但是多個光電技術障礙一直沒有能解決,知道1997年9月9日,安裝了採購自法國的被動紅外熱成像導引頭的“毒蛇”才第一次試射成功。
隨後1999年,“毒蛇”在ALH直升機上實現了系統整合,至2000年,裝置熱成像儀系統的“毒蛇”在野地測試時成功鎖定並摧毀了四公里遠處的一輛T-55坦克,從那之後“毒蛇”開始小規模生產。2004年6月10日,“毒蛇”在海德拉巴發射場進行了最後一次成功試射,並年年底開始批量生產。針對多數先進主戰坦克普遍綜合運用複合裝甲防護的特點,世界各國的先進反坦克導彈都是採用雙級串列式高爆戰鬥部,“毒蛇”也不例外,雖然仍爲化學能破甲原理,但“毒蛇”的多級裝藥可有效對付多層裝甲防護。“毒蛇”的戰鬥部採用了先進的爆炸成形技術。兩個先炸的前置裝藥在主裝藥起爆前按順序起爆,前置裝藥的藥型罩材料採用了鉬,而不是常用的紫銅,這一點,是比較的先進的。在研製試驗中,前置裝藥的藥型罩材料採用了鉬的“毒蛇”的戰鬥部成功地擊毀了能有效防禦紫銅罩串聯戰鬥部的多層爆炸式反應裝甲。採用這種戰鬥部的“毒蛇”自然也就不是一輛8×8輪式步兵戰車薄薄的防護裝甲所能夠防禦的了。
所謂的雙級串列式高爆戰鬥部是指,當第一級裝藥接觸到坦克和裝甲車輛上的防護柵欄、填充物時,會產生高溫金屬射流灼透該層防護,同時自身能量也受到削弱。而由於採用爆炸成形技術,剩餘能量會聚集到坦克主裝甲一個相對狹小的區域,而不會分散到裝甲表面,從而對坦克主裝甲形成第一次打擊。其後,第二級裝藥沿第一次打擊形成的表面凹坑聚能引爆,產生巨大能量的金屬射流足以穿透複合裝甲將坦克徹底摧毀。此時,爲了對付一輛步兵戰車,印度人甚至發射了能夠擊毀一輛主戰坦克的採用雙級串列式高爆戰鬥部的“毒蛇”導彈,這已經足夠變態了,不過這也恰恰能夠說明印度人的無奈。
印軍步兵主要裝備的反坦克導彈有法國‘SS-11BI’和‘米蘭2’,俄羅斯‘AT-4’、‘AT-5’,以及少量美製‘陶’式反坦克導彈,大部分爲1980年代裝備的,作戰性能低,已不能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雖然進口二百五十部‘AT-14短號E’型反坦克導彈發射器,同時大量採購了印度自產的‘毒蛇’,以及一些‘米蘭2T’,但數量還是嚴重不足,除了老式的反坦克導彈之外,印度陸軍基層步兵還是主要是以84毫米火箭筒爲主體的老式反坦克武器。此時以‘卡爾-古斯塔夫‘M3型84毫米火箭筒來對付擁有相當不錯防護力的中國主戰輪式步兵戰車並不一定有效,因爲確切的說“卡爾-古斯塔夫”武器系統是瑞典博福斯公司研製的便攜式多用途無後坐力武器系統,其本身就是採用無後坐力炮原理,可發射破甲彈、高爆榴彈、煙幕彈、照明彈、高爆破甲彈、高爆雙用途彈等各種彈藥,但採用無後坐力炮發射原理勢必造成很大的聲、光、焰等發射特徵,易被敵方發現,也不能在有限空間發射,更重要的便是抗干擾能力差,也正是如此,印度人才會用本是用來對付主戰坦克的“毒蛇”反坦克導彈來對付這輛8×8輪式步兵戰車。
隨着一道耀眼的桔紅色光霎時在裝甲車上面炸開,正轉動着30毫米機炮塔潑灑着彈雨的8×8輪式步兵戰車當時便是發生了猛烈的爆炸。之所以火光會是在步兵戰車上面炸開,是因爲這輛倒黴的步兵戰車遭到了攻頂模式的攻擊。
當初爲了保證攻擊效果,印度人在研製“毒蛇”時,聽取了法國人的建議,採用攻頂和常規攻擊兩種攻擊模式,從而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法國人當初的確給與了“毒蛇”以很大的幫助,法國人直接告訴印度人,“毒蛇”的知道模式可以選擇三種不同的制導模式,也就是“有線制導、紅外製導和毫米波制導。”這三種制導模式各有優點和缺點。
有線制導的優點是指令信號採取線路傳輸,對外界有源干擾的抗干擾能力強。但它的弱點同樣明顯,即系統十分笨重且射程太短。因此直接被印度人擯棄了,而毫米波制導是世界主流先進反坦克導彈普遍採用的制導方式,它的制導精度不亞於激光制導,抗電磁干擾性能遠勝於微波雷達,且對雲霧煙幕的穿透能力強,能量空間傳播衰竭小,無論是抗有源還是無源干擾的能力都比較強,具有真正的“發射後不管”能力。但該導彈制導方式特別有利於武裝直升機使用,且不利的因素是對坦克的頂部攻擊比較困難,同時對於基礎薄弱的印度人來說,如果毫米波制導模式,那麼相對來說,發展存在的問題太多,以致於“毒蛇”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投入服役。
於是“毒蛇”最終採取了無線電指令加被動紅熱外成像的複合制導模式。紅外成像技術,也就是焦平面陣列技術,這種技術較紅外掃描技術的優點是,分辨率高,能區分包括紅外曳光彈、紅外誘餌、紅外干擾機在內的多種有源干擾系統與目標之間的紅外波段差異。由於坦克、戰車車體上部的發動機排氣艙口是一個巨大的熱源,輻射大量的紅外線,這也就是使得采用紅外熱成像導引頭可有效對坦克實施攻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