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林危機發生的當晚,聯邦政府隨即批准洛林地方政府出面對聯合警察局所有值勤人員進行了慰問,另外,由地方民間團體組織的醫護人員帶上急救藥品和部份食物、帳篷同時趕往事發地點,對法國激進組織團體進行民間式的安撫。
作爲當事方之一的德意志聯邦政府,以及埃裡克總統的各項工作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就在洛林事件過去二十四個小時後,埃裡克總統視察全國生產進度的行程仍然繼續,1919年8月3日上午,在政府各相關部門的陪同下,啓程前往索林根。
索林根是德意志聯邦目前比較成熟的鋼鐵冶煉基地,也是不鏽鋼生產和附屬產品研發轉型加工區。自從弗里德里希?馮?毛拉將不鏽鋼生產技術進行多次改進後,埃裡克集團最終將生產基地選定在索林根。原因不言而喻,因爲這地方歷來屬於德國的老牌工礦基地,受到的制約因素相對較少,投入成本不多,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意義深遠的經濟效益。其次就是它的安全性,畢竟不鏽鋼是目前世界上其他國家並沒有攻克的難題,保密性十分重要,而索林根歷來不是德國傳統商貿重鎮,人員成份並不複雜,所以,埃裡克和黛娜通過多次考察論證,確定索林根爲目前德國最爲理想的不鏽鋼生產基地。
基地選定以後,還涉及到許多配套項目的分類與細化,由單一的產品向不鏽鋼多元化產業轉型升級,並逐漸發展成爲有計劃、有規模、有系列的產業園區。同時,國家也倡議全國零、散、亂的小型加工企業採取分批落戶的方式進駐索林根產業園,這樣一來,生產材料可以就地取材,既縮減了運輸成本,又節約了人力物力的重複投入,可謂皆大歡喜。
總統埃裡克這次對索林根的考察,主要是針對不鏽鋼生產過程進行升級改造的論證,弄清楚在支撐民用生活用品和部份企業設備的同時,以目前的產能是否還足以擔負起國防戰備的需要。戰爭是個大溶爐,坦克、大炮這樣的鋼鐵消耗大戶雖然是企業的潛在主顧,但也會對國家經濟調控帶來很大的難度,因此,不管是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期間,都必須做到未雨綢繆。鋼鐵能夠支撐起一個國家強大的夢想,也是國家基礎建設的重要材料,其開採和加工量的提升以及和平儲備,極其重要,尤其是與不鏽鋼有着相連關係附屬產業,如果能找到可以替代的原料,便意味着能勻出更多的原料進行國防儲備。
洛林危機雖然看似風險極大,但通過國安部和國防部的認真分析,只要採取柔性政策進行平息,大可以淡化此類問題,同時正在全國各地進行民生考察的國家副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也對法國政府縱容鬧事者的行爲在各大報刊上進行了嚴厲遣責。有趣的是馬克斯?霍夫曼、埃爾溫?隆美爾、倫德施泰特、古德里安等一幫在各大集團軍坐鎮的戰將也紛紛致電總統,不必對法國鬧事者進行姑息遷就,也不必擔心事態會持續惡化。
埃裡克舉起各方電文,對在場的隨員們大聲說道:“國家柱石大有人在,區區刁民鬧事豈能破壞德意志聯邦建設國家的大好局面?”
所有人、包括索林根地方官員們都哈哈大笑,紛紛表示要抓緊和平的大好時機,把國家經濟和軍事建設做好做強。
此時,埃裡克?艾德里安也深知法國算得上是最不願意與德國作戰的國家,哪怕是法國曾在和談期間拿到了德國的幾乎所有坦克,但法國仍然不敢輕易開啓戰端。這與法國的地理位置和外交政策有關係,更與以前的兩次重大失敗有關,1870年的慘敗和1918年的慘敗讓法國人患上了德國恐懼症。退一步想,就算法國真的敢將想法付諸於現實,埃裡克也有信心、有決心讓德國有限的武力堅持到英、美兩國的援軍登上法蘭西的國土,因爲英、美兩國是絕不會坐視法國打壓甚至消滅德國,這一點上,埃裡克心裡非常清楚。
對比埃裡克總統的從容淡定,以國防部長勃勞希契爲首的武官卻措辭強硬,在洛林事件上毫不退讓,這些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武將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讓法國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洛林事件發生後,國防部部長勃勞希契、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霍夫曼等人力主針對法國政府的不作爲採取強硬措施,並一再催促埃裡克總統加強萊茵河以西的武裝力量,在原來駐紮的10個師的基礎上增派第B集團軍進駐魯爾地區,以保證德國工業區的心臟不被法國暴亂所波及。這幫武官都是從前讓法軍聞風喪膽的一戰名將,包括法國老將斐迪南?福煦元帥都曾惜敗凡爾登,因而,雖未直接交鋒,但法國各界卻早已對這幾個人畏懼三分。
對於向萊茵河以西增兵的做法,埃裡克不是沒有認真考慮過,基於“柏林和約”的有關承諾和美、英兩國的面子問題,埃裡克並沒有急於實施。實際上,只要德國部隊沒有干涉法國的領土完整,沒有踏入法國的國境,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但是,在這個敏感時期,一個集團軍的動作未免有些駭人聽聞,搞不好真的會讓事情一發不可收拾,作爲內閣總理的施特雷澤曼第一個表示反對,國安部部長漢斯也都冷靜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埃裡克總統綜合了各方意見,也覺得現在爲萊茵河以西增兵的意義不大,便沒有立即批准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的提案。
洛林事件在法國愈演愈烈,遠在美國的赫爾曼?米勒與法國駐美大使經過了長達三個小時閉門磋商,但由於雙方意見分歧較大,結果沒有對外發布聯合公告,也沒有舉行任何形式的新聞發佈會。
米勒很快就向國內發回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個人提案,基於德國在洛林這件事情上做得確實有違“和約”條款,也有違德國道德水準,提案傾向於法國的程度較大。這個提案實際上是美國人從中斡旋的產物,因此,法國人認爲自己佔據了道德高地,對洛林的礦藏開採做了有利於法方的調整。
埃裡克總統明顯不吃這一套,立即在柏林發表強硬聲明,並指出,洛林礦藏的開採權屬於德國,主要生產設備也是由德國一力承擔,而且《柏林和約》上也沒有明確指出礦藏產量的總額,所以,法國索要50%的份額不知從何而來,聲明反覆強調事實勝於雄辯,法國總理克里?蒙梭的簽字墨跡未乾,奉勸法國不要爲了一已之私利而失信於全世界,否則,德國的忍耐限度是有限的。聲明還說,如果法國一意孤行,任由事態不斷髮酵,德國將奉陪到底,併爲捍衛國家主權而不惜征戰。
埃裡克總統發表講話聲明後不久,勃勞希契收到了埃裡克的行動指令,駐紮於巴伐利亞的第B集團軍抽調第87、第88兩個步兵師分別駐紮在魯爾區西北和西南兩個區域,擔負起德國軍方對外宣稱的所謂必要的、有限的、善意的自我防衛任務。兩個步兵師的動靜並不大,但卻給英、美、法等國敲響了警鐘,也讓他們看到埃裡克說到做到的決心,畢竟這個狂人是個敢說敢做的主,也曾經給歐洲大陸製造過極大的麻煩。
遠在漢諾威的黛娜也在報紙上看到了這一則消息,但她非常鎮定,因爲埃裡克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辦事冷靜、果斷,她相信丈夫有策略、也有膽魄力挽狂瀾。
兒子海利斯是在瑪琳堡出生的,對周圍的環境適應非常快,沒幾天就歡歡喜喜地跟着外公到山上打獵去了。黛娜異常感激爸爸媽媽的支持,沒有了後顧之憂後,她纔會有大量的時間幫助自己的丈夫完成國家強盛大業。秋天快來了,漢諾威涼爽得比較早,她抽時間給兒子買了幾套換季的衣服,然後整理行裝準備回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