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HS123

這是自一戰以後法國獲得的一項重大勝利,也預示着歐洲各國勢力整合的全面尾聲。

埃裡克得到這一消息後,立即向皮埃爾·保羅·杜梅格政府發出賀電,以示友好。同時,皮埃爾則代表法國各界回電表示感謝。

此時,法國終於迎來了多年未有的好兆頭,可是,德國卻開始深陷於邦國紛爭的難言之隱。

塞爾維亞同屬南斯拉夫人,而蘇聯則有相當一部份是東斯拉夫民族,兩者在民族關係上有着親緣關係,兩者都從拜占庭帝國那裡繼承了同樣的教派信仰。爲了讓塞爾維亞擺脫了土耳其人的統治,歷史上,沙俄就曾10次對土耳其發動戰爭,無獨有偶,一戰時,沙俄也毫不猶豫地站到了塞爾維亞這一邊,並和德國人大幹了一場。

正是因爲兩者之間有着千絲萬縷般的關係,所以,一戰結束後,當德國收納塞爾維亞人的時候,蘇聯的心中是極爲不愉快的。

科索沃這塊狹小土地上不斷上演的種族衝突,也多次成爲了外部勢力切入的藉口,同時,埃裡克政府發動對意大利的戰爭和對奧匈帝國的掌控,以及半島本來不安全等因素的影響,讓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無法伸展自己的抱負,權衡利弊後,最後選擇了接受德國的管理。

不得不說,南聯盟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爲殊死抵抗之後,國家與民族會進一步走向衰弱。而接受了德意志聯邦一系列政治綱領後,南斯拉夫也同時得到了穩定與繁榮,所以,蘇聯便再沒有向國際社會發表異樣的看法,等於默認了這一事實。

經過南斯拉夫解體、南聯盟分裂,如今的塞爾維亞已成爲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內陸省份,在美國不斷挑唆、蘇聯不斷勸告、德國不斷施壓之下,塞爾維亞人已經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路,痛定思痛的蘇聯也因此暫時丟掉了叫板歐洲的“幻想”,只能竭盡全力地在背後支持正在“臥薪嚐膽”的塞族兄弟。

在慶祝各邦州團結統一五週年之際,德意志聯邦外長康斯坦丁·馮·牛賴特經埃裡克委託,抵達塞爾維亞參加慶祝活動並工作視察,當天,康斯坦丁發表了非常霸氣的講話,嚴厲警告美、蘇等國不要輕舉妄動,稱如果美、蘇插手科索沃與塞爾維亞之間的對話,德國將不會袖手旁觀。

視察期間,塞爾維亞當地政府也給德意志聯邦吃了顆定心丸:塞爾維亞作爲德國的邦州,將永遠尊重與德國的傳統關係,不會聽信美國與蘇聯的挑撥與恐嚇,並永遠服從於埃裡克·艾德里安政府的領導。

美國當然關注着這裡所發生的一切,而蘇聯現在也不便於有什麼輕率之舉。如今,即便是再來十次土俄之間的類似戰爭,恐怕也換不回巴爾幹地區曾經的局面,更何況以蘇聯現在面臨的孤立窘境,能保住當前的面子都很不容易了。世界沒有人爲弱者喝彩,蘇聯現在只能沿着自己規劃的前景奮發圖強。

在對德政策方面,美國一直是搖擺不定的,一方面它需要德國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想削弱德國實力,並處處使絆子。從援華的事務中,這一矛盾的心便坦露無遺。

德國對華廈的援助雖然十分艱難,但仍在繼續,麥克斯作爲總統特使,一方面處理托特被害的善後工作,一方面與華廈政府之間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溝通。

華廈自推翻封建帝制後,經過了長期艱苦卓絕的建國鬥爭,雖然現在還只是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業大國,但是,藉助一戰結束後有利的國際條件,華廈迅速開始了自己的工業化之路,也同時對德國抱有了更大的期盼。

然而,華廈封建殘餘思想根深蒂固,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加上地方武裝割據勢力盤根錯節,現階段難以突破由農業向工業化的轉變。埃裡克聽到麥克斯的彙報後,一時千頭萬緒,只得提出仍由美國主導華廈事務,德國願意做點推波助瀾的工作。

但是,在引進工業技術的前提下,德國忽視了讓華廈自力更生的關鍵,同時,受當時技術來源國的影響,華廈的工業化之路一開始就沒有抓住重工業發展的思路。因此,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華廈的工業經濟,但卻忽視了當時緊迫的軍工產業。

隨着華廈局勢的不斷複雜化,埃裡克被迫撤回了自己在華廈的工業技術團隊,而更加一門心思地進行國內軍工體系的建設。

戰後歐洲的重新佈局,尤其是埃裡克政府的務實態度,德國迅速發展成爲一個擁有堅實工業基礎的國家。因此,德國現今的工業進步,也是埃裡克等聯邦德國第一代政府機構的遠見卓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法國近幾年的發展過程,因爲政府的更替,遇到了極大的限制,工業的發展也遜色許多。

幾年不間斷的努力,立足自身發展,德國做到了,而法國卻顯然落在了身後。此時,德國無法借鑑他國的發展理念,也無法獲得他國的先進技術,完全要靠自己潛移默化、積極探索、並逐漸積累,尤其在國防工業體系的完善方面,德國無疑已經成爲了鄰邦乃至全世界仰望的技術高地。

德國整個工業體系之所以能夠在解決了資金問題之後迅速得到發展,並以極快的速度趕超世界水平,這與德國面對的世界玩家有着密切的關係,最早的玩家是大英帝國,現在,德國又將面對美國和強大的蘇聯。正是因爲他們逼着德國不停地見招拆招,不停地尋找突破,而使得德國也在不停地讓自己成爲他國富有份量的玩家。

所謂棋逢對手,德國就象是在下一盤永遠看不到結局的棋,只有棋局在變,卻沒有看到各方收手的那一刻。

據德國空軍25日最新消息,繼上一年9月份的三軍島嶼爭奪戰紅藍雙方實兵實彈演習後,日前,德國空軍已連續多次出動多架次BF-10殲擊機和由亨舍爾公司生產的HS123大型轟炸機遠海訓練,飛機從不萊梅某機場起飛,目標是展開對海和對陸實施空中梯次打擊。這支代號爲“神鵰大隊”的部隊,是德國空軍具有光榮歷史的王牌殲擊機部隊,HS123轟炸機是正在組建更新的空中打擊機集羣。

HS123轟炸機多次赴遠海進行演練。外國軍事專家表示,德軍近期頻繁出動BF-10和HS123等先進戰機,展示了一流的遠程打擊能力。尤其是1個大隊的BF-10和2個大隊的HS123同時出動,非常震憾,如此大動作在國際上實屬罕見,不知道德國想對周邊各國釋放怎樣的信號。

軍事專家同時表示,作爲德國目前最先進的轟炸機,HS123的作戰性能非常突出,該轟炸機能夠一次能攜帶數噸各種彈藥,14架HS123攜帶的武器彈藥將更加驚人。

HS123可以攜帶大量燃油,長航達3000多公里,足夠對局部戰爭發動一場毀滅性打擊。

此HS123非彼HS123,數據就完全可以說明兩者僅是代號相同

第216章 賺錢的戰爭第417章 轉型第147章 德國航空第455章 華沙爭奪戰(十一)第336章 叫哥哥吧第336章 叫哥哥吧第245章 名存實亡的同盟國(第七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328章 大烏龍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159章 德國影響力第359章 將矛頭引向東亞第279章 寶馬公司新任務第236章 裁軍第400章 死貴的德國貨(求推薦、月票、打賞)第462章 華沙爭奪戰(十八)第459章 華沙爭奪戰(十五)第54章 聯邦黨第278章 空艇應運而生第183章 漢莎1號第158章 里希特霍芬酒店第456章 華沙爭奪戰(十二)第236章 裁軍第360章 漢諾威號下水第227章 埃裡克的救生艙(第三更,求訂閱、收藏、推薦、月票、打賞)第450章 華爭奪戰(六)第71章 施特雷澤曼內閣成立第200章 漢莎1號的發動機第277章 交易後的正義之戰第354章 德美危機第320章 擴張無止境(感謝小刀子123的打賞)第152章 德奸第260章 德國勢力圈(感謝開心雄軍的打賞)第177章 宣戰第281章 狼噬主的故事第85章 軍情局第273章 德國被希臘打上門第395章 紅得發紫(求推薦、月票、打賞)第138章 匈牙利大使第182章 容克斯第96章 英德停戰會談風波第387章 黃金組合(二)第252章 凱末爾買航母(感謝開心雄軍的打賞)第388章 鷹派上位第59章 胎死腹中的兵變第137章 101裝甲師進駐第2章 不速之客第432章 不老興登堡(因屏蔽430和431,補發後面的)第89章 利赫諾夫斯基親王第407章 圓桌密謀第12章 天才並非與生俱來第176章 全新佈局第51章 能源研究中心(一)第141章 軍售第313章 法國炮(求推薦,求月票,求打賞!)第263章 英國斡旋第455章 華沙爭奪戰(十一)第145章 傘兵第189章 萊茵再獻設計第333章 再加速第258章 英德矛盾第440章 奪佔比亞維斯托克第107章 德國並非戰敗國第55章 軍隊!軍隊!軍隊!第95章 停戰會談第259章 英德海軍條約修正第23章 軍事經濟總辦第199章 德國跨越式航空第175章 德奧本一家第236章 裁軍第395章 紅得發紫(求推薦、月票、打賞)第33章 軍購大會第25章 倉促的婚禮第117章 獨斷專行第163章 採購計劃(補發)第132章 海軍展望第36章 陸軍軍購大會(三)第282章 工業新方向第223章 識別碼惹禍第205章 2165高地(二)第431章 南京陷落第193章 進入深藍(二)第253章 海軍競標前夕第388章 鷹派上位第24章 說親第16章 艾德里安下課第289章 挖英國人第301章 戰列巡洋艦第7章 能源危機第184章 奉命阻擊第3章 元帥的邀請第371章 潛艇也能表演第84章 橋樑爭奪戰第325章 蕭薔第117章 獨斷專行第33章 軍購大會第237章 精簡陸軍第77章 救生艙第39章 壓力第406章 世界第一空軍(求推薦、月票、打賞)第147章 德國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