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老賊們

強橫了半輩子的蔡京對耿南仲壞他的事恨之如骨,可惜卻無可奈何。

他治不了有新帝絕對頂力撐腰的耿。

這格外讓蔡京心情陰鬱而對未來有了發自骨子裡的驚恐。

同時,蔡京對新帝趙桓以及右相耿南仲的政治智慧與素質越發鄙視。

對趙嶽意外進京並肆意囂張殺人,皇帝與自負才乾的耿南仲既想抓扣爲人質卻又不敢輕易出手,猶猶豫豫地不知到底該怎樣決定纔是正確最有利的,想的是就機好好觀察觀察,多瞭解多看清些再說,結果卻是居然放任趙嶽一行連環暴力胡爲,無形中卻是掃盡朝廷本就所剩無幾的權威與臉面......

若是他蔡京能象過去影響趙佶一樣影響新帝作主,若是皇帝樂意見他樂意聽他的主張,趙嶽事件,雖極意外,國朝史上從未發生過這等膽橫冒險的奇事,怎麼處理沒有先例可循,卻妥善自如處理起來也不難,對他蔡京而言更是輕而易舉。

猶豫什麼?

沒什麼可瞻前顧後的忌憚。

只需立即下旨召見趙嶽入宮覲見。

滄趙的人既然在這個敏感時刻來京,必然負有政治使命,無論趙公廉反不反,使者都會聽從詔見入朝見君王觀形勢。

只要滄趙的人一入宮,那,到底是不是趙嶽本人來京、來幹什麼......是果斷扣爲人質,還是選擇安撫優待........把趙嶽拘在宮中,一切在宮裡進行,太容易解決了,主動權在朝廷之手,滄趙人進京引發的一系列問題都不成問題,都能解決。

可趙桓這個弱智兒皇帝和自負權謀不比任何人差的耿南仲連這點手段都想不到,還有臉當皇帝當宰相和趙公廉鬥......

蔡京越想心裡越難受,心情陰鬱到幾乎要爆了。

他玩了一輩子政治,什麼大風大浪沒經歷過,從未如此感覺無能爲力如此悲觀過,滿心的沮喪、驚恐‘憤怨、殺機......

同樣得到了福王倒黴消息的張邦昌等權臣大拿也和蔡京一樣駭然變色,心驚膽戰.......意外頻發,局面似乎玩失控了.....

樞密使童貫此時卻是站在值房內一臉鐵青,目閃兇光,拳頭都下意識捏緊了。

他是樞密使,更是朝廷如今唯一可放心任用的、老皇帝趙佶如今最依賴的有實幹真才的軍事家與掌軍心腹,是大宋王朝自立國至今最有實權最有影響力的高官,不再是事實上的只能聽皇帝意志隨心擺佈的最高軍務衙門管軍擺設,事實上連新帝都得看他眼色行事,尤其是在軍務大事上事事都得首先尊重他的心思他的主張,實際上是得聽他的.......就算仍然得老皇帝寵信、軍權實權地位只在他之下的首都軍區司令高俅,對上他這種背景紮實、有真統軍本事、在軍中有真威望的老資格也只有恭敬守本分的份,任何朝政大事上都不敢拂逆他的意思堅持自作主張;最老辣的老賊蔡京也得敬他幾分,事情都是和他有商有量着辦。如此威勢下,他一得到趙嶽進京的消息,第一時間就已經果斷吩咐下去了,不得擅自對付趙嶽一行,可是,就是有人膽大妄爲擅自動手了,而動手的主謀恰恰是將門之後,是他主管的軍事領域的人家,這是什麼?

這是等於當着滿朝文武的面打他的臉。

就算開國勳貴將門之後歷來是皇帝家特意訓養照顧的世襲富貴豬兼看門狗,是皇家專門用於權衡朝廷重權人員結構構成始終維持權力平衡以便於皇帝牢牢掌控大權的特殊一脈人手,是皇家最好用的狗,就算曹家是奉了皇家秘旨玩陰的對趙嶽出手,那也是對他童貫的威勢的無視。

如是有皇命,不得不爲,曹家也可以最起碼事先過來打個招呼說明一聲啊,也讓他童貫能事先有所準備。

可,沒有招呼。

居然事先一點風聲都不露,說出手就特麼自己動手了,曹家以及相關人家心裡對他童貫還有最起碼的尊重嗎?

這是挑釁,絕對是挑釁!

極可能是不滿他的新帝與軍事上總想與他掰腕子爭權的知樞密院耿南仲聯手又暗中玩的一手把戲......目的之一就是藉機巧妙打他童貫的臉,削弱他的無上軍事威望以及強大勢力對滿朝官吏形成的威懾力.......

你看你吩咐下去了不得幹什麼,越是自負沒人敢不聽你招呼,可越是就有人敢無視你的招呼。

這讓童貫如何不惱恨?

其實這事還真是童貫想多了。

對付趙嶽這事真和皇帝以及耿南仲無關,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趙桓這樣的皇帝、耿南仲這樣的右相兼知樞密院,那就是典型的平時沒事就極有本事極有主張決斷力的,真有事了就抓瞎了的草包。趙嶽突然進京。這對君臣仍有一肚子的心思和主張,但實際上什麼也幹不了,根本沒那個能力與擔當。

再說了,曹家雖然是皇家訓養的狗,凡事得只聽皇帝的,但又不傻,怎麼可能暗中追隨和聽從趙桓這種隨時會下臺的兒皇帝以及耿南仲這種只能靠趙桓在官場得瑟混富貴權勢的所謂相爺的暗中指派。

要聽,也得是趙佶吩咐下來。

當然,曹騰懟趙嶽是偶然,卻也不僅僅是一羣富貴書生公子哥吃飽了撐得閒得鬥氣才引發的意外。確實是有人預謀。

和曹騰不對付的那夥書生衙內中,有人家中暗中勾結來京的遼國使節當了漢奸。

那家的書生是得了父親派人送來的緊急通知,纔有意挑起己方的“大哥”與曹騰鬥氣,煽風點火引向了趙嶽......結果卻是趙嶽命大本事高硬是沒死成,死的是曹騰、己方的“大哥.....以及遼使佈置的刺客。這書生自然不會在事件中象其他人那樣當刺激的玩鬧爭出風頭,低調隱在後面,沒死在遊廊意外塌陷中,只是受了些不輕不重的傷,很快脫困回家悠然了......

這起事件的真相如何,朝廷絕無可能調查清楚。

就算朝廷明知道是遼使派人蔘與刺殺甚至是勾結宋朝廷內鬼策劃了整個事件,又豈敢對遼使怎樣?

宋朝廷現在想求着和遼國友愛和平都怕來不及呢,根本不敢得罪遼使,也就無法審問,又怎麼可能得知真相?

在這個時候這個節骨眼上,朝廷必然只有按下一切疑問,把罪惡全推到遼國頭上,引導和激怒滄趙和遼國死抗上......

這位漢奸士大夫早算計好了一切,事發,怎樣的結果都不會牽連到自己頭上,不愧是以權謀智慧自負天下的儒系官。

但太習慣於政治內鬥的大人物有慣性思維,往往越是聰明的,越是容易把事情聯想得越多越複雜陰險。

而具體到童貫本人,他對這種事也不得不敏感。

新帝不喜歡他,甚至忌憚憎恨他啊。

耿南仲這個驟然倖進的權力瘋子,眼裡只有權力,一心只想爭權尤其是軍權,處心積慮只想把他和高俅這樣的老皇帝的護駕狗趕下臺,幫新帝坐成真正的皇帝,他自己的權勢地位前途也自然隨之得到真正保障。

童貫惱恨皇帝、鄙視痛恨耿南仲,但也只能慢慢和這對君臣鬥法,那麼,曹家就要倒黴了。

童貫雖不能把根深蒂固的曹氏家族真怎麼樣,但怎麼也會有法子讓曹家難受。而具體當事人曹化真想從可能勾結遼國的嫌疑中解脫出來就沒那麼容易。沒勾結也得付出足夠的代價與教訓。萬一真有其事,那,就不是僅僅曹化真一家滅門就能了結的事了......

曹化真此刻也正被嚴厲審問着悲哀着,正是他最愛的寶貝兒子卻把他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危機中,有出息的還不如那些沒出息的紈絝廢物子,真是......坑爹啊。

此刻,他也老實了,清醒了,不再遷怒仇恨趙嶽而一心想殺之,反而盼着趙公廉一如既往大度仁愛寬容睿智英明.......能洞察真相,不要在此事件上把敵視的目光投到他家頭上,至少別把他家當首惡對頭。他也確實很冤枉。

童貫呢,幾轉眼間就定下了報復心與報復目標,隨即就對福王倒黴事件緊張起來,第一次擔心滄趙真有可能隨時會悍然造反。以他多年的西北統軍血戰經歷煉出來的膽略心性也不禁不寒而慄,難免驚懼起來。

若論對趙公廉的瞭解,在宋王朝這麼多官僚中,童貫纔是第一。

自負聰慧,自負最知也最能玩得住趙公廉的趙佶都得靠邊站。

童貫是最早接觸趙公廉的朝中人,看到了那時還只是個偏遠鄉下區區少年的趙公廉已經具備的風采與無限潛力:聰慧少見,眼神流露着骨子裡的沉穩堅毅,身上有一股子頂天立地的勇氣與志向,卻又不乏機靈圓滑通達........第一次進宮面聖,表現就幾乎可驚呼讚歎爲滿分,在那時的皇帝趙佶眼裡充分展現了一個長相出衆,有才有勇有智有鄉野少年該有的無知懵懂頑皮膽大.....更有對皇帝無限忠敬崇拜的集天地靈秀於一身卻屬於皇帝可大用的出衆可愛少年形象......天生玩政治的材料。

他和趙公廉結緣最早,此後也一直保持了聯繫,等趙嶽翅膀漸漸硬起來後更是親近,書信往來不斷,由此進一步瞭解到趙公廉的志向、氣節、見識以及能力,只是在後來風向不對了,趙公廉無形中失寵了必然要倒黴了,才果斷終止了來往,斬斷和趙公廉之間所謂的深厚情義,袖手旁觀滄趙家族在皇帝因忌憚其財富勢力太盛而帶頭打壓下徒勞掙扎......又久戰西北,是真知兵,真知邊關之險之難,也就比朝廷這些所謂通曉天下的文武更能深刻了解到趙公廉的非凡能力與魅力。

童貫太瞭解趙公廉的厲害了。

在滿翰文武雖害怕滄北軍造反,卻也未必真感覺滄北軍真就是那麼驍勇善戰不可敵的心態羣體畫像中,童貫是唯一確定趙公廉若真反了,大宋王朝必然就得應聲很快滅亡的官員,或許也是朝中在此事上唯一的清醒者。

別的官員,有人認爲:滄北軍是很厲害,風頭和打出的戰績雄威碾壓了西北老牌勁旅,但那都是過去式了,如今的滄北軍主體是僧犯,吃齋唸佛,習慣了不忍心殺生的一羣人,就算是武僧有些武藝也不可能是驍勇好殺的鐵血將士,何況又是草率下匆匆新編入軍整訓的新兵,這樣的新軍怎麼可能這麼快就轉化成真正精銳的大軍。趙公廉又不是神仙。

至於數量達到五十多萬驚人程度的僧犯漢子,就更不值得朝廷忌憚了。

只會唸經收香火錢的和尚能幹什麼?

根本不是攻城掠地衝陣造反殺人的料,只怕上了戰場還沒見血開打,只兵威煞氣就能嚇癱了,人再多也不足爲懼。

有這種觀點的官員不少,或許還是朝中的絕大多數。

朝廷害怕滄趙造反的主要原因是:趙公廉對天下的影響力太大了,若是趙公廉的滄趙家族也反了,那對朝廷對本就動盪不穩的天下人心的影響就太惡劣了。眼下的國家已經夠糟糕的了,條件艱難形勢已經過分惡劣了,經不起再發生邊關將士反叛並攻打朝廷的這種惡事的內耗。真若發生了這種事,那日子更沒法過了。

也就是說,大家主要是擔心日子更難過、當着官卻沒得應有的富貴享,而不是真憂慮滄北軍有能力推翻朝廷威脅到京城官員的安全。

但童貫從趙公廉對京城誹謗謠言做出激烈反應的一開始就知道:趙公廉必有顛覆朝廷的實力,是早有準備,顯然早防着朝廷再玩兇橫不要臉的一天,否則不會如此強硬擅自殺盡朝廷安插在滄北的所有文武,形同造反的直接硬打朝廷的臉。

而曹家、還有那自負狡詐精明無雙實際眼皮子潛的只能看到眼前那點利益的該死福王一鬧,把正觀望朝廷態度卻肯定並未真決心造大宋反的滄趙家族很可能做了誤判而不得不毅然反了。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蠢豬!”

童貫怒極又無奈地恨恨罵着,把趙嶽罵福王之類是米蟲的惡毒話幾乎照樣又重複狠罵了個遍。

他不太擔心趙公廉造反會要了他的命。

他和趙公廉有老交情,儘管當初變臉,無視滄趙遭難,但也沒象其他人那樣爭先恐後落井下石對滄趙伸黑手加重滄趙之難,不是他講情義或不忍心,也不是他睿智看到整不垮滄趙,而是沒到時候,也沒來得及。滄趙的誘人財富全便宜了海盜。但無論怎樣他並沒有真和趙公廉翻臉成仇,也可以說情誼還在。而趙公廉是個恩怨分明,極講情義與信義的人。

童貫驚懼憂慮的是,若是趙公廉奪取了天下,縱然還念及當初的情義,他童貫也再不可能有宋王朝的富貴傲然......

大內深宮處,新帝趙桓和耿南仲卻又是另一副畫面了。

第110節諸惡何其多,上第36節水滸散財童子出場第262節談判桌上的較量,中587殺姓好大509呼延慶第447節局勢再糟第75節世界那麼大,你該去看看(上第38節隨手打開的潘多拉魔盒(上,求訂閱第166節蠻子的規則第247節神關之苦樂參半第76節十字路口2第5猜不透的,中第21節襁褓裡的奮鬥(3)52節恩易忘,仇難放,中第581節清風寨破滅,中第28節惡人中的善人,善人中的惡人312孫立入甕,上413做壞事的歡快小孩第41節隨手打開的潘多拉魔盒(4,求訂閱640破城第55節善,不可欺第237節天災來了,2第202節萬事如意第574節一再失算,上第224節堅忍之謀,終第25節拔刺7第38節柴進第123節膽2第307節愛國皇商第70節重重險,3第29節悍匪軍匪哪家強,上第157節和諧呀第31節說服李俊第456節鬥法6543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第290節官賊第357節深謀遠慮趙家兄弟第47節隨手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完512又見和談第661節瘋狂的京城第27節養虎309眼中釘第108節努力挖牆角1第25節謀奪梁山第1節羊的夢魘第64節長街,17第104節命第117節惡貫滿盈的下場第66節一夜鉅變(中576無可奈何!第637節氣歪了鼻子第78節包打一切第18節東京顫慄——拍賣侯府第277節北上趙莊453欲罷不能,1第428節歷史的荒唐第247節神關之苦樂參半372猛虎已經長大第79節人生只有結果,沒有如果第85節猛虎出閘384改制2第38節刺客聯盟705旋渦2731節大戰,上第645節國難諸賊,上第28節粗漢成大事(下)第11節誰的理想在飛第45節一步天堂一步地獄671逃出生天第37節廟小妖風大第169節如此當媒人第38節古人的智慧第147節孫立升官計,中437意外總是那麼多,中第119節都是不安分的321劫節,四第328節殺破狼,7414巧戰398巧遇第563節無形操控戰局的手326不出意料625地獄城門第146節出路決定一切第18節走老路第83節玄妙的因果第3節喜事連連第204節佈局與破局第274節橫、禍,4629這怎麼可能呢?第675節大戰三敵,上第169節驚心唏噓第43節如是說第83節掩耳盜鈴與自欺欺人,3第495節錢管家的親戚第145節多少國仇家恨,中第608節艱難的決定718節破賊1第146節多少國仇家恨,下第92節還有敢向咱們收保護費的第64節王倫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