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廚師的正常表現,所謂美味,一個是食物本身就味美,一個是配上恰當的烹飪手段,讓食物更味美,這是廚師的工作,也是白路現在做的事情。
怪只怪曾經的表現太過驚人,讓人有期待感。比如在日本那次,他在攝象機前面包餃子,真正是雙手如飛,看的人眼花繚亂,用武俠書的臺詞形容,只能看到殘影一片。
當然這是誇張說法,可那時候的白路在竈臺上,一十八個爐竈同時開火,伺候千多客人,卻是一樣的輕鬆有餘,那是真本事,是此時賓客們想要看到的畫面。
而今天呢,一是客人少,二是時間長,應該表現的更牛皮纔對,怎麼會按部就班的一點點做菜?未免不夠精彩。
不能說失望,只能說心裡一直在期待,期待白路最完美的表現,宴會沒結束,期待一直在。
現在,客人們還在吃頭道菜,配上乳白色酒液,口感簡直沒法形容。
這該怎麼說,一道青蔬,卻是嫩軟香,再配上一小口酒,感覺嘴裡滿是香味。
這是一種直接感覺,不用問別人,自己馬上就能體味出來。
稍微好一點的西餐館子,吃頓飯總要兩個到三個小時,要一道道菜按流程來上,是一套完整的西餐禮儀,讓顧客花的錢有所值,是來這裡享受。所以每道菜與每道菜之間有時間間隔,不能像中餐一樣,做好了就端上來。
所以,雖然只是四小方盤的青菜,雖然都是少少量,可老外們吃的很慢,尤其那一些跟美食有關的專家、廚師、美食家。都是閉着眼睛細細品位,也是慢慢享受。
他們吃菜是一小口一小口的來,那麼小的一段嫩豆角,也要先取一段放到面前的餐盤裡,再用刀分開,用叉子取其中一小段放入口中。
這幫傢伙把吃飯當成儀式。或者說是展現優雅的過程。不光他們這樣做,連那些超模們也是如此,都是不說話,細細品味食物。
在吃東西的這一時刻,大家是寂靜的,都在品嚐。等食物下肚,纔跟身邊賓客小聲讚揚幾句,也是交流下感覺。瞧那架勢,不像是吃飯。倒像是品鑑藝術品。
在他們吃飯的時候,大屏幕上的白路在做魚湯。
特別乾淨特別大的五個湯桶,就是西餐裡常見的那種,開着口往外散發熱氣,白路一臉嚴肅表情在每個桶前走過,偶爾用湯勺攪動一下。
儘管有攝象機跟蹤拍攝,可沒有人知道白路加了什麼着料和配料,甚至不知道在做什麼湯。
屏幕上。白大廚師很嚴肅的樣子,還真是有點派頭。
廚房門口的單英雄在擺放湯碗。
西餐使用湯盤。就是略深一點的碟子,裝上湯,用勺喝。還得喝的無聲無息,這纔算合格,纔算是會吃西餐的人,纔算是懂得餐飲禮儀。
白路給換成淺綠色細紋的淺碗。有些鉢盂的感覺,寬平淺,高不過四公分。按說這種樣子的碗有點古樸感覺,可配上淺綠細紋,竟是多了些靈意。
煮湯是一件很費時間的事。所以,白路是邊檢查湯,邊製作下一道菜。
按西餐流程,湯之後是副菜,可以說是主菜的補充,豐富菜品菜色,也可以說是延續湯品的作用,繼續開胃,直到品嚐到主菜。
副菜對菜品沒有嚴格要求,很多時候可以併到頭盤裡,食物種類比較廣泛,海鮮、蔬菜沙拉都可以。
從健康角度出發,爲了補充維生素什麼什麼的,反正就是補充營養吧,副菜常會是蔬菜。
白大先生當然不會這麼做,雖然是按照西餐的流程上菜,可菜品都是中餐。爲了展現中餐的豐富種類,當然不會再上青菜。
如果說頭盤四道菜還能認出是什麼食物,副菜絕對會讓你迷惑。
從大屏幕裡看白路,依舊是輕鬆利索的處理食材,整個人輕鬆自然,動作如行雲流水般好看,好似多少年來一直在做這些事情。
餐廳裡,賓客們看不明白屏幕中的白路在做什麼,菜品麼,似乎有點熟悉。不過這個時候,他們該做的事情是享受美味,頭盤的四道菜,開席十分鐘以後,沒有一個人捨得吃完,包括國內大使館的幾個人。
邊吃邊感慨於美味的不可思議,對屏幕裡的白路更是充滿好奇。
在這個時候,珍妮弗走回門口位置,拿着話筒咳嗽一聲。
餐廳本就很靜,七百多人聚在一起,竟是始終沒發出太多聲音,不得不說,哪怕是場面上裝相,這些老外也是裝的真好真有素質。
現在聽到珍妮弗的咳嗽,所有賓客齊轉頭看過去,珍妮弗先介紹自己,好象開玩笑那樣說話:“珍妮弗,今天的翻譯,有幾句話要說。”
說完這句話,稍微等上個三兩秒鐘,繼續說道:“應該是白路站在這裡說話,給大家介紹什麼是中餐,可惜他要忙,只好由我代勞,那麼,什麼是中餐呢?”
說完停了一下,也是笑了一下:“每個人都吃過中餐,可到底什麼樣的飯菜纔是中餐?這句話不該我說,白路說,也不該他說,那麼該誰說?”
珍妮弗說一句話停頓了三次,最後一個停頓過去,擡手朝兩邊牆壁的大屏幕分別示意一下,繼續說道:“耽誤大家一點時間,在白路爲我們製作美味的同時,請看一下由他參與制作的視頻,可以麼?”
答案一定是可以的,每一次宴會一定有個主題,否則這一大堆人湊一起吃飯,你說吃的是什麼?
今天的主題是瞭解中餐,那麼,請從現在開始。
賓客陸續有人微笑示意,好象婚禮現場看祝福視頻一樣,餐廳內賓客都看向對面的大屏幕。
現在的屏幕上,白路依舊在工作,他在準備副菜,還要煮湯。好象是得到誰的提醒,白路暫停手上工作,衝攝象機微笑一下,然後鏡頭定格。
下一刻,那個微笑中的白路消失不見,換成一個視頻短片:瞭解中餐。
這是個很大的話題,可也是個很小的話題。什麼是中餐,我們每天吃的飯菜就是中餐。說這個話題很大,因爲它有着幾千年傳承,有着世界上最悠久的歷史流傳積累下來的餐飲文化,龐大繁雜,讓我們誰都不能詳細瞭解中餐。
古時的菜餚沒有現在齊全,配料更是缺少很多,辣椒、土豆、玉米、西紅柿……這些都是外來食物。
現代中餐的形成,其實跟日本料理、韓國料理的發展差不多,都是繼承本民族傳統,吸收、融會其它種類菜式餐品的優點,不斷完善發展,才成爲現在我們見到的中餐。而就在今天,中餐依舊在吸收並發展,如同西餐一樣,也有吸收中餐的優點並融會發展。
以米其林星級餐廳爲例,任一家上榜的餐廳都要有拿得出手的特色菜餚,並且鼓勵主廚在原有食譜的基礎上創新、發展,這個創新從哪裡來?就是可以自己亂想,也可以借鑑其他民族其他國家的餐品。
又比如香港、澳門獲得米其林三星榮譽的中餐館,很難有中餐館獲得這個榮譽,而該飯店主廚就是把傳統中餐往西餐演變,儘量多的吸納、借鑑西餐的優點,形成新的中餐菜品,由此入了米其林美食家的法眼。
日餐在這點上做的最徹底,從美國軍艦轟開日本關口時開始,閉關自守的日本開始接觸外來食物,並慢慢發展。
在以前,日餐向中餐靠攏,因爲文化也是向中國學習,在現在的日餐體系中,還有類似中國圓桌飯的料理方式,就是許多人圍在一張餐桌,桌子上擺很多食物,大家一起吃。
如今的日餐更向西餐靠攏,量少而精,且好看,所以會比較快的被老外們接受。
事實上,白路現在製作菜餚的方式,也有些類西餐風格,當然,你也可以說中國古時貴族就這樣吃飯,比如皇帝賜宴,就是每人一個小矮桌,自己吃自己的。
現在的問題是,不論老外們喜歡哪種中餐,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菜品質量,重要的是重塑中餐形象,要讓老外知道,中餐到底有多牛。
總有外國機構做各種統計,最受歡迎的外國料理,日餐一直在中餐前面。白路要做的就是先好好表現一次,咱不能說一下就讓老外認爲中餐最牛,起碼不能認爲中餐就是低檔次的料理。
讓人改變觀念是一件難事,白路只能一點點做,首先,先從視頻裡做個簡單介紹。
什麼是中餐?
視頻裡沒有人聲,確切說沒有旁白介紹,只有視頻內容,一開始就是雲霧繚繞的羣山,瞬間變成浩淼煙波的湖海,再有碧綠無邊的稻田,一如此時大廳中的顏色。
下一刻,鏡頭變換,是農家小院,是都市街頭,是平常家庭,屏幕下方字幕是早餐的英文。
這是白路一直想做的,想全面介紹一下中餐,從早餐開始,可惜不能。
甚至爲了突出這頓晚宴的精彩,即便在視頻中,早餐也是很快代過。
早餐有什麼,稀飯、鹹菜、包子、饅頭、油條、豆腐腦、豆漿、米線……太多太多,我們的偉大民族,我們的偉大餐飲傳承,給了我們數之不盡的各種類的好吃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