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在東南亞的勝利刺激了全體的日本國民,攻佔馬尼拉和新加坡對於日本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爲只有拿下這兩個地標性城市之後,他們纔算是瓦解了美英軍隊在南太平洋的軍事力量,真正的成爲這片海域的霸主,剩餘的荷屬東印度、澳大利亞以及陳氏家族的領地,對於日本來說都是小蝦米,不足爲懼。
所以,一時間整個日本社會都沸騰了,“太平洋戰爭的大局已定”“美英軍隊斃命南太平洋”“皇軍再次創造帝國曆史”這樣的報道躍然東京的各大報紙雜誌上,甚至於裕仁天皇還在舉國慶祝大會上破例發表了《菊花與武士刀》的演說。
相比較而言,政府方面做的就更爲明顯了,日本各級政府下令發給每家兩瓶啤酒或米酒,小孩得一袋糖,以慶祝天皇的武士所取得的勝利。
在政府的可以宣傳引導下,日本國民紛紛走上街頭,慶祝皇軍最爲偉大的勝利。東京街頭人山人海,人們似乎是在慶祝最喜愛的節日。
人流象一條望不到頭的長龍擁向明治神宮,要在深夜十二點敲響後往化緣箱裡扔錢幣,還要爲了求好運去買個披着紅袈裟的達摩祖師泥塑像。戰爭沒有損害節日的歡樂,反而給人帶來了一種期望心情——下次大捷快來了吧?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人都衝着這勝利去的,也有一大部分人是衝着可以預見的和平去的。經過這幾年連續不斷的戰爭,許多日本國民都對於戰爭有了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更有了一種莫名的抗拒。
這是人的天性,即便是日本政府以及軍部再怎麼利用所謂的武士道精神蠱惑人心,在無休止的死亡面前,沒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無動於衷。日本人也是人,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不是鐵打的。
從31年開始,日本已經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戰爭,儘管前幾年只限於中國東北一小塊地盤,但是隨着戰爭的不斷的擴大,整個日本民族都被牽扯了進去。現在這場戰爭已經演變成了全民族的生存之戰。全體日本國民被政府和軍部綁在了戰車上。
這幾年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固然死傷無數,日本自己也損傷了上百萬軍隊,尤其是中國戰場上,日本預計三個月可以結束的戰爭。硬是出乎預料的打了4年。至今依然沒有看到勝利的曙光。
然而。就在日本國民快要麻木的時候,太平洋戰爭爆發了,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日本軍隊在南太平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勝利代表着利益,同時還代表着戰爭的進程,所以很多日本人似乎看到了戰爭結束的希望。
日本人舉國歡慶,而英國人卻是舉國哀悼,對於英國來說,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常痛苦的一個星期。幾天以前,德國兩艘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諾號”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重重包圍,得以逃出了英吉利海峽。現在,英國人面臨着丘吉爾所說的“英國曆史上最大的災難和投降的危險”。
丘吉爾的地位因爲新加坡的淪陷以及德國海軍戰艦突破英吉利海峽而變的岌岌可危,正在此時,羅斯福的一封諒解性的電報緩和了英國國內對他的激烈批評,在電報中羅斯福提醒丘吉爾以及所有的英國民衆:“我們必須向前看,經常注視着爲了打擊敵人而不得不採取的下一步行動。”
同時羅斯福致電丘吉爾,認爲有必要與正在遭受法西斯國家侵略的其他國家的首腦進行一次高級別的會面,以商討接下來的戰事!
對於羅斯福提出的問題,丘吉爾十分贊同,他認爲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反法西斯組織勢在必行,建議會議的地點就放在華盛頓。
很快,在羅斯福、丘吉爾的聯合策劃下,世界上正在遭受法西斯國家侵略的國家的領導人都收到了華盛頓和倫敦方面聯名簽發的邀請函,邀請他們到華盛頓召開會議,共商反法西斯大事。
由於事關重大,再加上長沙會戰剛剛結束,所以老頭子決定親自去一趟美國。
1941年9月20日,中美蘇英法等國政府在華盛頓召開會議,緊急規劃戰爭全局。美英一致同意,德國是舉足輕重的軸心國家,打倒德國是勝利的關鍵,大西洋和歐洲戰場是決定性戰場,德國一經擊敗,意大利的崩潰和日本的失敗必然跟着而來。
但是中國政府對此卻持反對意見,因爲老蔣很清楚,一旦這樣的指導思想在這次會議上確立,那麼“先歐後亞”的戰略佈局就會成爲定局,中國將成爲拖住日軍的砝碼,這是任何一箇中國人所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老蔣的的反對並沒有任何效果,羅斯福和丘吉爾都認爲“先歐後亞”的戰略佈局是正確的,所以他們要求老蔣必須認同他們的意見。
其實美英的想法早在老蔣的他預料之中,羅斯福說過一句話:“沒有亞洲,白種人將因此而難過;沒有歐洲,美國將不成其爲美國。歐洲第一,這是美國在任何時刻都確定不移的戰略方針。”
在美國看來,中國雄厚的人力資源和廣袤的土地加上源源而來的美援將能有效地拖住和消耗日本軍隊,從而爲美英首先擊敗德意法西斯提供保證,而且,中國還是將來美國空軍轟炸日本本土及海上供給線的最佳陸上基地。
所以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政策的目的是使中國繼續作戰,儘管美英要爲此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卻能夠迫使日本侵略者付出巨大的代價。美英僅僅注重遠東戰場戰略牽制作用和潛在政治意義,也就是他們所說的“持續不斷地提供以異常低廉的代價取得驚人的軍事和政治勝利的可能性”,這是老蔣極力想改變卻又無力迴天的。
從美英戰略利益出發,提供對華援助的確是“異常低廉的代價”,可是對老蔣以及整個中國來說,代價卻是驚人的。大片富饒國土的淪陷,大量精銳部隊的傷亡,無一不讓他痛心疾首,何況除了抗日,他心中還有一個死結——對付共/產黨。
除此之外,會議決定設立盟軍最高決策機構——參謀長聯合會議,還組建了軍需分配委員會。但是令老蔣感到憤怒的是,雖然美英兩國對於中國定位爲炮灰,讓大批的中國人成爲協助他們抵抗日本軍隊的籌碼,但是在這兩個重要的機構中竟然沒有中國代表的席位。這無疑是給信心滿懷的老蔣當頭一棒,美英對日開戰帶來的興奮被一掃而光。
正當老蔣深感失望的時候,外交渠道卻傳來好消息,羅斯福與丘吉爾商定準備成立包括越南、泰國在內的中國戰區,組建最高統帥部。至於統帥的人選,羅斯福提議由蔣介石出任,消息很快就被羅斯福的電文證實。
21日,在羅斯福與蔣介石的會談中,建議成立中國戰區,以達成盟國共同抗日的聯繫與合作,並建議由老蔣“指揮現在或將來在中國、安南(越南)、及泰國境內的聯合國家軍隊”,並在老蔣的領導下,由中美英三國政府代表組織一個聯合計劃作戰參謀部。
羅斯福似乎已經預料到老蔣對華盛頓會議的失望,他也意識到讓中國承擔巨大的犧牲去牽制日軍的行動對已經孤軍奮戰4年多的中國來說有些不公平,但對美國來說又是“不得已而爲之”,爲了給中國以補償,確切說是鼓勵,他決定把蔣介石推入大國領袖之列。
在羅斯福看來,除了美援之外,這也是他唯一能夠對苦難的中國表示敬意的方式了。以他對中國人的瞭解,這也是他們願意接受的,他確信老蔣會接受他們的意見的。
老蔣確實很意動,他很清楚現在中國國內的情況,情況雖然有了一定的好轉,但是對於國民政府而言情況卻依然十分險惡,這不單單表現在日軍壓力方面,還表現在內部的政治化分方面。
在國內,除了日益發展壯大的八路軍以外,還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和陳鋒的塞北軍發展迅速,中央軍已經不是一家獨大了,單獨對抗的話似乎還比不上陳鋒所部,這對於老蔣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現在對於他來說似乎是一次機會,儘管付出的代價會很大,甚至還會死很多人,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美英一定會對中國政府進行大規模的援助的。中國政府是誰,還不是他蔣某人,也許用不了幾年,他就可以利用這些美援組建一支強大的美式軍隊。
另外就是個人威望的問題,中國國內除了他蔣某人之外,現在陳鋒的個人威望也不小,絲毫不遜色與他,這讓老蔣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如果他可以順利成爲盟軍在中國戰區的最高統帥,那麼必然可以在這方面力壓陳鋒,這是他最樂意看到的,因此,經過慎重考慮,老蔣最終還是同意了羅斯福等人的安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