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三國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

東京城郊一處看上去頗爲豪華的茶室中,一羣新式打扮的年輕人,正分坐在一間房內,一面任由古裝的藝伎們進行着茶道的表演,一面聽着一個看似爲首的年紀稍長者的說話。

年長者看去約莫四十上下年紀,裸露着上身,展示出手臂處從後背蔓延而來的一條龍尾來。其人的肩膀處有明顯的凹痕,顯示出他曾經有過行伍的經歷,面目間頗有猙獰之色,按理來說,他的聲線應當是那種粗豪有力的類型,然而這一句以中文說出來的《三國演義》的開篇語,從他的口中娓娓道來,卻絲毫不見肅殺的氣氛,相反倒是有一種中國那種說書老人常見的看慣世事變遷的滄桑感。想來興許是非是母語的緣故。

長者名叫藤田向道,乃是近來在日本朝野都很風光的新政黨,也是全國第三大在野黨青年進步日本的黨魁,如他的長相和身體特徵所昭示的,他是大正初年從琦玉縣軍中退役的,早年有過在九州島參加中日戰爭的經驗,也曾經被俘過,卻不知何種緣故,得到了中國軍中負責情治事務的中級官員黃興的賞識,在中日媾和被釋放後,在軍中呆了沒幾年就退伍並在民間組織了這麼一個青年進步日本的政黨,他也絲毫不忌諱他身後有中國人支持的背景,常常在公開亮相和在媒體上發表的一些公開言論中明確表示了自己對中華文化和道路的臣服姿態,並聲稱日本只有無條件向中國學習,纔有可能從失敗中汲取到足以支撐自己重新站立的力量,並得到最終的進步,而日本的垂垂老朽一代,已經爲歷史所淘汰,日本的未來屬於青年,日本的進步也只有依靠青年,他的政黨取名爲青年進步日本的願意,也正在於此。

黃興在奉調到東京開始組建黃機關之後,與日本舊有黑社會勢力以及一些元老人物都有密切的聯繫,憑藉着強勢的軍方背景支持,以及他還能在適當的時候調動外交乃至軍事力量來實現自己的意圖,很快他就憑藉着中華會館在日本的舊有力量打開局面,並與他多年前佈下的藤田向道這一枚棋子達成了合作。青年進步日本這些年在日本特別是在王室控制區域的發展之迅速,是與他利用黑白兩道力量的支持是分不開的。而他之所以對藤田向道如此支持的緣故,當然是與藤田氏在思想層面的完全臣服姿態是分不開的。

這間原本叫做長谷川茶室,三年前才重建更名爲陸羽茶室的高檔茶樓,正是青年進步日本經常聚會的場所,今天正是他們的一個例行聚會日。

藤田向道身後的內壁上,掛着一個大的徽章,以一柄步槍和一柄軍刀交叉的造型,背景上乃是現今的日本國國土的地圖,主題圖案的正下方,乃是三個漢字,正是黨名的縮寫:青進日。

今天的主題討論,乃是議論進階段視野範圍內的大事件,也就是聖彼得堡不流血政變事件,約瑟夫.朱加施維裡藉助有利環境的幫助,順利的擊敗了原本盤踞在黨內最高領導地位的托洛茨基,由於朱加施維裡曾經在北海道島度過幾年的原因,青進日認爲該次事件與日本未必就是沒有關係。

“西方人說,三點可以決定一個平面的平衡,而日本如今亦是以三足鼎立的姿態存在着,正如中華帝國當年魏蜀吳三足鼎立一般。從三足鼎立這一個成語就可以看出,在東方人的傳統思維裡,三點同樣是最微妙的平衡,相信偉大的中華皇帝也正是出於不要我們日本人民繼續受苦難的考慮,纔會允許日本存在在如今的這樣一個局面。”一開篇,藤田並沒有直接切入正題,而是對這些年輕的黨的骨幹們說起了他對於東西方文化方面的認識。說到這裡,與會的人才明白他爲什麼一開始會拋出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的開頭來。

年輕一輩中最出類拔萃的,目前已經能在愛知縣獨當一面的佐佐木先榮頷首表示贊同道:“藤田先生說的很對,也切合到了先榮的內心,先榮早就認爲,對俄國最合理的處理方式,也是對中華最有利的處理方式,正是將之一分爲三,這才符合帝國所力求建立的中華共榮圈的利益,也符合我日本國的利益。”

這一種說法顯然是迅速將主題融入到了藤田向道的思路中,只見藤田微笑着頷首讚許道:“我常常說佐佐木是我們黨的財富,也是我們黨能夠贏得未來的象徵,在日本王國現有體制下,一個能最大程度實現帝國利益的黨,就是能夠贏得未來的黨。佐佐木顯然已經瞭解了這一點,愛知縣這些年的成功經驗也證明了這一點,愛知縣的黨務經費募集也是最順利的,這與中華會館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佐佐木,你做得好。”

受了誇獎的佐佐木謙遜的一笑,解釋了幾句場面話,諸如這與藤田先生的教誨是分不開的之類。

藤田微笑着接受了,並隨即展開了話題,表示黨最近的目標,是搏一搏明年的首相選舉,他本人也十分希望在做一任首相之後,將黨交給年輕一代,從而功成身退,看着日本和諧的融入在中華共榮圈內的政治經濟現實,愉快的度過晚年。

在座的年輕的眼睛頓時亮起來幾雙,藤田的目光巡視了一圈,嘴角盈上幾分笑意,繼續說道:“要實現選舉成功,在現有制度下,即便我們能夠得到帝國的幫助,也是頗爲不現實的。。。”

須知其時日本的選舉制度,並非是人人都有選舉權的,華族,士族,平民森嚴的等級制度下,並不是每一個平民都有選舉權的,在東京等大都市之外的鄉間農民,更是與這種所謂的人人平等自由的制度是無關的。而在華族,士族圈內,激進的青年進步日本看上去更像是一個要顛覆他們的叛逆的黨派,所以,要贏得現有體制下的大選,青年進步日本如果不弄出點變化來,這個目標是非常難實現的。

“俄國人在日本時曾經有過些許試驗,高橋是北海道來的,說說你的見聞吧。”被他提到的高橋,乃是負責王國以外黨務開拓的高橋植樹,三十歲出頭的年紀,同樣有過軍隊經歷,所不同的是他所服役的乃是天海國王軍,而不是像其他同志一樣,實在舊日本帝國服役的。聽到黨魁提起自己,高橋謹慎的站起身來,先朝藤田鞠了一躬,而後又鞠躬一圈,以示對前輩們的尊重,事實上他也是首次參加這種黨內各地方負責人的最高聯席會議,有這種拘謹的情緒也是正常的。如今他也知道,藤田先生之所以要他從幾百公里意外趕到東京參加這次會議的原因了。

“俄國人在天海時,不外發動農工,以試圖說服他們向王國爭取更多的政治權利,並試圖在地域範圍內均分財產,以此來誘惑貧民階層的加入。從策略上來說,這是有效果的,這也是爲什麼天海國一再向帝國要求將這名俄人送走的緣故,北海道已經建立起了名爲社會黨的貧民政黨,或者叫做武裝,雖然只有幾百人,但在鄉野之地劫掠大戶,一時之間政府軍隊也拿他們沒有辦法。”高橋喘了口氣,還待繼續說時,藤田微笑着示意他坐下,並截斷了他的說話。

“俄國人的經驗,我們是不是有可以借鑑的地方呢?高橋給我的報告很有價值,所以我要特別在這裡向諸位介紹高橋同志,他在北海道的經驗非常的好,如果發展的順利的話,天海社會黨是不是能夠成爲我們的盟友甚至併入我黨,都是大有可爲的。至於這次選舉,還有一年多的時間,我認爲我們發動平民的工作,現在就應當做起來。諸君有何意見?”

接下來的討論頗爲熱烈,俄國革命的成功給了他們很大的借鑑作用,在日本國王已經越來越遠離公衆的視線並早已失去他神化的地位之後,日本急需要一個恰當的勢力去填補這個空缺,青年進步日本要進行的發動平民的工作遲早都會有人做,與其到時候羨慕他人,還不如現在動手,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佔得先機。最後在藤田向道的拍板下,該黨制定了在一年內顛覆現有選舉制度對於選舉者身份階層的限定,真正實現社會全民選舉。這是一個長期方針。

而在近階段方面,爲了更大限度的爭取中華帝國的支持,藤田也向他的同志透露了一個消息,那就是在三天前他得到了黃興的接見,黃興認爲青年進步日本完全應當在日本國範圍外發揮出一定的作用,爲帝國分憂,帝國的麻煩越少,能夠給予的幫助自然就越多,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道理,帝國自然需要一個對帝國有貢獻的政黨。

所以,他們制定了一箇中期計劃,綜合了藤田對於帝國國策的猜測,決定在俄國境內與托洛茨基建立聯繫,利用天海國對於朱加施維裡的不滿情緒,來一同形成對托洛茨基的支持,並引進托洛茨基在理論層面對於本國工作的支持,從而實現雙方雙贏的局面。青年進步日本需要一些理論和宣傳方面的幫助,用以發動平民的實際工作,並進而影響目前日本的大選格局。根據黨內對托洛茨基歷年來理論的研究發現,托洛茨基本身也十分注重國際工作,從理論上來說,他不認爲在一個國家內就能夠實現遠大的理想,他也需要日本這麼一塊試驗田。

這麼一個日本在野黨的自發的動議,在經過黃興等層層轉遞加工之後,迅速的在中華帝國對俄政策研究界形成了一個新的思想流派,也就是三國派,宗社黨黨魁,深得肅親王善耆賞識的總參謀部軍情司副司長鐵良便是這個流派的堅定支持者,在新年剛剛過去,鐵良便在請旨得到允許後,開始了他與托洛茨基派的秘密接觸。

這一派的中心思想就是在俄國,乃至延伸到帝國疆域周邊的所有國家,都要實際形成一個互有防備和競爭的有序關係,以形成都要依賴帝國母體,從而不能實際對帝國母體形成威脅的體系。這實際上也就是日本國處理辦法的衍生理論。

從大背景來講,同盟國軍隊已經在醞釀着大反攻,奧匈帝國的陸海軍在聯合作戰的支持下,已經攻克了意大利東北部的名城威尼斯,已經在事實上宣告了英意聯軍在事前宣傳的“米蘭——波河”鋼鐵防線計劃的破產,意大利東北部已經有萬餘平方公里淪陷在奧地利鐵蹄的控制之下,儘管英國遠征軍組織意大利軍隊發起了幾次戰役規模的反攻,但意大利波河平原毫無天險可以固守的地理形勢,讓他們不能夠在獲得進展之後,有效的保有勝利果實。相反這種地理形勢十分有利於奧地利以騎兵爲主的作戰模式。

在海上意大利軍隊也沒有佔到什麼大便宜,在亞德里亞海的幾次海戰中,意大利海軍面對着實力與己方相仿的奧地利海軍的戰列艦對決中還能佔據些許優勢,奧地利的聯合力量號戰列艦甚至被意大利人打回了大修廠,但是在戰線以後意大利人的補給船隊和落單的戰艦卻不得不要應付令人頭疼的奧地利潛艇,奧地利人不斷的在他們潛艇的擊沉記錄上添加進新的名字,意大利人的兩艘輕巡洋艦和三艘運輸船已經不幸在這三四個月內將他們的名字移到了奧地利人的戰績列表中去了。

接下來也許輪到米蘭,也許是博洛尼亞,誰能夠想得到呢?

只有原本估計在近期可能要面臨毀滅性失敗的中東戰場上,英國人還能收穫到些許尊嚴,他們在與阿拉伯騎兵部隊的作戰中獲得了不小的戰績,三個月裡阿拉伯人組織起了四次師規模的騎兵衝擊,都被頑強的英埃軍隊擊潰,事實證明了英國人以塹壕,鐵絲網和機槍,火炮組織的防線在面對阿拉伯人這種攻勢的時候,能夠實現不錯的戰術效果。

唯一值得憂慮的是中國人的飛機顯然增加了在空中的活動,雖然現在中國人的空軍數來數去只有七到八架,利用了德國人遺留下來的兩個機場在執行着對地偵察任務,但由於他們已經進駐了擁有優勢防空火力的陸軍部隊的緣故,英國人無法對他們的機場形成有效打擊,更何況他們還要同時應付北方德國人的兩個中隊的空軍。幾次空中交戰下來,艾倫比很快就發現了他的飛行員們在作戰經驗上與德國人的差距,德國人幾乎都是從歐洲火線上調集而來的優秀飛行員,有過兩位數戰績的飛行員比比皆是,而自己手頭這支空軍基本上都是長期在此執行飛行任務,已經習慣了佔據優勢的嫩手,幸而佔據了環境熟悉的優勢才能夠在幾次空戰中勉強守住一個均勢,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優勢是很難得以長期保持下去的。

這只是艾倫比將軍擔心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顯然還是來自於南方的中國人,中國人在近期已經加強了兵力的部屬,但只是組織了幾次阿拉伯人的進宮來試探己方的火力,可以想象的是對方蓄謀已久的攻勢將來一旦展開將會使多麼的猛烈,而且他們還在利用阿拉伯人進行着新機場的建設工作,很顯然他們在此地將要部署更多的空軍,這一切,都預示着中國人將在不久的將來對己方形成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在綜合將這些情況向倫敦做了彙報,並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要麼放棄中東的戰爭計劃,要麼大幅對中東進行增援。在經過了一個多禮拜的考慮後,陸軍大臣給他的答覆是後者。英國在2月份發佈了新的士兵徵募方案,皇家陸軍在本年度需要十餘萬新的熱血青年來保衛不列顛,保衛大英帝國的全球利益。

艾倫比隨後得到答覆,他將在半年之內獲得五萬人左右的陸軍增援,但艾倫比將軍的另一個請求也就是從歐洲戰場調集更多更富有作戰經驗的飛行員來加強空軍實力的要求,被倫敦否決了,理由是歐洲戰場更需要他們。

無奈之下,艾倫比轉而求其次,要求更多的防空火力,他已經完全修改了他最初的謀求迅速擊潰土耳其的作戰計劃,而是把計劃更改爲在近期首先謀求固守中東這一塊現有的戰略要地,從而對德國的bb計劃形成實際威脅。

bb鐵路的這一段當然早已經被英軍破壞,事實上從這一計劃醞釀知道修建成功,這條耗資巨大的鐵路就從沒有實現過他計劃中要實現的戰略目的,德國人這一條將歐亞大陸分爲兩半的鐵路與其說是要實現什麼戰術意圖,更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戰略舉動,起碼在現在看來,英軍爲了破壞這條鐵路,已經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柏林方面當然無瑕立即對這裡看上去不那麼重要的地方花費太多的心力,根據中德戰略合作計劃以及雙方總參謀部的進程安排,這裡的軍事事務很快就要以中國人爲主,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最重要的當然是生死攸關的歐洲戰場。索姆河戰役在雙方各自付出超過六十萬條生命後,結束了幾個月的血戰,雖然代價巨大,但英國人仍然實現了他們的戰略意圖——牽制凡爾登方向的德軍攻勢,並打擊西線德軍的有生力量。英軍戰略上的勝利還表現在另外一個標誌性的收穫上——他們用了半年時間,光復了法國人兩百多平方公里的失地。

無論從哪方面來講,英國人仍然可以自豪的說一聲我們是贏家。

凡爾登久攻不下,大巴黎區域的攻防戰中,一勝一敗,雖然在巴黎正面方向又向前推進了十幾公里,並殲滅俘虜法軍超過二十萬人,爲後方的工廠提供了大量的免費勞動力,但從大格局來講,形勢依然沒有質的變化。醞釀並已經付諸實施了一年多的凡爾登方向形成合圍巴黎的大戰略並沒有獲得成功,凡爾登方面法軍司令貝當將軍仍然能夠在他的戰線上與德國人遙遙對峙。

幸而德國如今也有能力打一場持久戰了。並且海軍佈下的一個連環局已經基本快要到實現的那一刻了,英國海軍已經越來越多的承受着來自國民的質疑和羞辱,在海軍部爲了取悅國民而特別搞得一次爲新戰列艦取名的活動中,國民們放着無懼,無敵等牛氣沖天的選項不理,而是自發的在選票上填上了無能,無恥這樣羞辱型的字眼。這一切都是與一組來自北海上的照片的公開發表是有關係的。照片上很清晰的德意志鷹旗下,一些打撈船隻正在海面上悠閒地作業,他們身邊甚至連一艘護航船隻都沒有。市民們認爲帝國海軍根本就是無能的縮頭烏龜,德國人在荷蘭外海打撈沉沒的己方戰列艦,而海軍居然一點表示也沒有。

但海軍方面卻是有苦說不出,他們的外圍巡弋艦隊每天都會在那裡警戒,從來就沒有見過德國人的影子,他們懷疑這是一個德國人的陰謀,但苦於現實的壓力,誰敢向國民宣稱這是德國人僞造的,根本就沒有這回事?那樣只會招致更大的反對和羞辱而已。

無奈之下,海軍方面決定聯合法國海軍共同進行一次遠征,以試圖改變目前這種糟糕的輿論壓力。

第十三章 德公公第一五五章帝國陸軍大學第八十二章 決心第三四零章選舉第三二六章戰爭與和平第一七四章政變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五章 一團亂麻第一零五章 大比第三二五章期待轉機第二八九章威脅的暫時解除第八十三章 軍歌第二零四章智將一些資料 1901年中華帝國新行政與統治體系第一一二章 遠東股份公司第八十八章 外捷內憂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一四二章 外交風雲第二零零章借勢第一四七章 出劍第十七章 神機營第十五章 頤和園第一一七章 一五計劃第五十一章 喀喇沁王爺第六十四章 異動第二五六章 與時間賽跑第二六六章契機寫在前面第二零九章有變第三一七章緬甸戰役第三三九章春秋大義第二一九章 反擊進行時第一五五章帝國陸軍大學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二八四章定謀第一四七章 出劍第一八九章分歧第二六零章箭在弦上第七十三章 政壇激盪第二一三章 第一輪海戰第八十一章 北狄!北狄!第一九八章謹慎的選擇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一三一章 津輕圈套第三一一章予取予奪第一六八章旗務釐定一些資料 1901年中華帝國新行政與統治體系第二四一章北京和會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十三章 德公公第二二七章 載灃的圖謀第二十六章 琉球中山第二三八章 威廉二世的禮單第一七一章 東海總督第二二六章 京郊疑雲有關大英帝國海軍中國艦隊的資料第三一零章不列顛的退讓第八十八章 外捷內憂第三一九章 殲滅戰第三三四章三國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六十五章 逆流第二九零章連鎖反應第五十三章 後勤專家第四章 朝會第二零二章備戰令第五十四章 撤旗事件第三十九章 練新軍第二六七章排華事件第二十七章 北洋更名第五十五章 琅威利第二四四章 項城落子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一六五章鉅艦無畏第三二三章分歧第八十八章 外捷內憂第六十三章 衍聖公第七十二章 外交骨牌第九十八章 面晤第八十四章 求戰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二五六章 與時間賽跑第一七五章俾斯麥的預言俾斯麥同盟下的歐洲第五十一章 喀喇沁王爺第三一八章短兵相接第六十八章 殺!第三四六章外交角力第一一七章 一五計劃第二八五章贏得未來的西進第二九八章多事之秋第三四八章體育外交第三二九章傾斜的天平第一八三章漢中民變第二六九章 爭霸第一六零章再見袁項城第五十章 聶士誠第一九六章對德皇的建議第三三零章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