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有名無實(1)

馬一鳴對張明也並非不滿意,他早就有用他之心了。隨着當主官的時間越長,越來越覺得用人就要用有用之才。

不過,他也有他的想法.張明英俊瀟灑,才華出衆,少年得志,如果此次再讓他出任教育局長,是不是順得有點離譜了!

常委會上,對張明出任教育局長也有很大的爭議。對他的能力,大家沒什麼非議,主要就他的資歷與年齡提出了一些想法。

贊成方認爲,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選拔人才應不拘一格,用年齡來限制人才的使用,違背了唯纔是舉的用人原則,也與我們黨關於幹部隊伍要年輕化的政策格格不入。縱觀古今中外,拿破輪,康熙,,*,哪個不是年紀輕輕就擔當了重任?再說,一個小縣的教育局長,說破天也就是個正科級(正局級),有多大的官呢?

反對方則說:在實際工作中,閱歷與資歷是非常重要的!啓用一個年輕幹部,孤立起來看似乎無關緊要,但從前局和長遠來看,它破壞了循序漸進的幹部任用程序,極有可能影響一些年齡大一點的同志的積極性!再說,對該同志本人來說,也並不一定是好事!妄得大權,年輕同志能否把握得住,還是一個未知數啊!

宣傳部長更是有一番妙論:“張明還沒有結婚呢!照我們農村的說法,沒結婚的人根本就不算大人,他就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不成熟!不成熟!”

馬一鳴權衡再三,上有揚專員暗示,旁有柳代表推薦,張明本人又無可挑剔,讓張明當教育局長可以說是勢在必行了。不然,各方面都不好交代!但是也不能不考慮反對者的意見。

政治是平衡的藝術!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也許可以讓各方面的人都感到滿意。

他說:“張明同志任我們中江縣教育局長的事應該是可以定下來了!不過,爲了對工作負責,對張明同志負責,我建議張明上任後暫時不主持工作,先到省黨校進修一年,家裡的工作就由常務副局長馬道遠負責,進修完畢後再回局主持工作,大家看這樣安排如何?”

大家紛紛說:還是馬書記考慮得全面!這樣安排是最好的!

第314章 騙局(二)第二十二章 殺猴給雞看(10)第二十三章 包裝領導(3)第七十六章 逼領導收回成命(2)第487章第431章 請君入甕第250章 真實原因第三十四章 陰謀(2)第五十二章 遣散(4)第一百四十五章 巧拍馬屁第431章 請君入甕第四十一章 出書(1)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想當先進還是當了先進第207章 看出了端倪第383章 好策劃與恐嚇短信第162章 有人撐腰第三十一章 波瀾又起(3)第316章 明修棧道第二十八章 特別的請求(3)第200章 分工第344章風流女人是一堵隨時都有可能倒下壓死男第三十章 好事多磨(1)第二十章 殺猴給雞看(3)第277章 兩個香皮匠,也抵一個諸葛亮第二十九章 上意難測(1)第372章 封口的最好辦法第三十五章 因愛生妒反成仇(3)第311 一個尖銳的問題第344章風流女人是一堵隨時都有可能倒下壓死男第四十四章 放榜招賢(2)第326章 調情須謹慎第七十八章 被逼(2)第三十四章 陰謀(2)第二十三章 包裝領導(3)第九十四章 陰謀與愛情第一百四十四章 把一件庸俗的事辦得很有意義第十一章 智鬥女上司(4)第九章 與高層有聯繫的女人(1)第425章 拖警界英雄後腿第二十八章 特別的請求(3)第七十三章 好下級應該爲上(1)第五十三章 遣散(6)第336章 關心人可以產生輻射效應第448章 沒有射出去的金彈,肉彈與鉛彈第388章 政策與對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改變一下策略第四章 有備而來(2)第240章 一場好戲第一百二十一章 貓怎樣玩老鼠我就怎樣玩你第171章 警花(一)第四十三章 力挽狂瀾(1)第306章 遭到抵制第189章 真假第四十三章 力挽狂瀾(3)第三十四章 陰謀(1)第334章 立威、親民與選才第六章 縣委副書記的女兒(5)第三十二章 柳暗花明(1)第207章 看出了端倪第317章 佳人在懷第四章 有備而來(3)第456章 機遇與挑戰並存第二十一章 殺猴給雞看(8)第483章 這叫真本事第九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358章 變通有方第八十章 證明第367章 不要風險第二十七章 無心(2)第三十五章 因愛生妒反成仇(4)第375 思想工作要做通第197章 關心第320章 特殊談判第407章 如此盟友第二十章 殺猴給雞看(2)第一百六十章 站好最後一班崗第486章 意外收穫第五十二章 遣散(4)第163章 兩封匿名信,兩種不同效果第194章 力挺第311 一個尖銳的問題第八十七章:家鄉觀念第191章 告別中江第四十三章 力挽狂瀾(3)第287章 情報第五十九章 小月在行動(3)第447章 考察(二)第二十九章 上意難測(3)第208章 搭婚禮臺,唱經濟戲第五十九章 小月在行動(3)第418章 低調處理第十八章 獻計(3)第二十四章 心裡有點不平衡(2)第一百二十五章 書記處理第483章 人情、國法與權謀(二)第364章 這次常委會和以往不同第464章 北方有佳人第303章第324章 要園一園少女時代的夢第277章 兩個香皮匠,也抵一個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