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大婚(下)

總督巡撫雖然常駐地方,然而本身並無品級,多是以朝廷僉都御史或者兵部侍郎的官銜出任巡撫,以都御史或兵部尚書銜出任總督。入則爲朝廷尊官,出則奉敕行事,爲一方軍政之首,可謂是舉足輕重,然而這種中央不是中央,地方不算地方的尷尬身份,還是爲各位督撫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首先,地方行政架構仍然是原先的。都指揮使因爲是武職,已經靠邊站了,所以各省的行政機關,是以布政使和按察使爲首,兩位大僚開府見衙,都有各自的一套佐屬官員。如承宣布政使司,有從二品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從三品左、右參政無定員,從四品左、右參政無定員……本朝並無散官,官位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尤其是四品以上的高級官職更是缺貨,所以‘無定員’的意思,絕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可以有很多名,一般每個布政使衙門裡,都有十名以上的參政、參議協理政務。

這是高級官員,之下又設有照磨所、理問所、司獄司、雜造局、軍器局、寶泉局、織染局等機構,且都有官職、定員。至於按察使司,規模要小一些,但性質是完全相同的。這很好理解,因爲太祖設立這兩個衙門,是爲了讓他們統領一省政務的,自然要將屬官機構配置齊全了。

再看督撫帳下……不好意思,除了辦理文書工作的書吏以外,並無任何佐屬官員。爲督撫辦公的幕僚,並不是國家職官,乃是督撫私人聘用的。在這方面,連個知縣都不如,好歹人家還有個縣丞、主簿、典史,是國家給開工資的。

這也不難理解,因爲最初總督、巡撫都是臨時性質的差遣,不是官職,因此不會設有佐官。這就造成了一種普遍的怪現象……督撫是布政使、按察使的長官,而布政使、按察使卻是省級官僚系統的長官,督撫若是越過他們,直接指揮下級官僚,便犯了‘越權’的官場大忌。

且布政使是從二品,按察使是正三品,而巡撫往往以僉都御史出任,官銜纔是正四品,甚至一些總督也是以正三品兵部侍郎出任。名爲上司,品級卻不如下屬,而且下屬還領着龐大的官僚機構,不出幺蛾子纔怪。

事實上,督撫政令難行,全省事權不一,各衙門推諉扯皮,對上司陽奉陰違的現象,在各省極爲普遍。這不僅使督撫大員要耗費大量的精力調和陰陽,許多不擅長搞人際關係的,直接四面楚歌,不得伸展。然而一旦有大事發生,朝廷要追究責任,督撫又首當其衝,下面人反而無事。這種吃不着羊肉還惹一身騷的鬱悶日子,是每個督撫都不願意繼續下去的……跟這個比起來,區區財政權上收,簡直是毛毛雨了,畢竟那是跟戶部扯皮,不管輸贏,無非就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至少在省裡還可以窮橫窮橫的。

所以對行政權下放,地方督撫是一萬個贊成的,有他們壓着,布政使、按察使們也沒招,只能暗中聯絡同黨,在朝中給新政點眼藥。便有官員上書說:‘按照新政,總督治兵事,巡撫理民事,巡撫例歸總督節制。督撫同省,本以相互牽制,然權利穿插堆疊,權非難分,矛盾在所難免。因此爲消除事權不一一說,實爲無稽。’

又言道:‘一省之中主大政者二人,志不齊,權不一,其勢不得不出於爭。若督撫二人皆不肖,則相互容隱以便私圖;若一賢一不肖,必勢不兩立致成水火;即便二人皆賢,亦或意見不同,性格不合,因此不能相安者,雖賢者難免。’

更有甚者直接否定道:‘祖宗撤行省、設三司,爲防臣子權重難治。今復行省,設督撫治三司,大違祖宗之法,使臣子權重難治!實乃亡國之舉!請立廢此法,今後有再敢言復立者,滿門抄斬!’

沈默明知道這不是他們反對的真正原因,卻依然要打起精神,命人逐條反駁道:‘督撫同省,只有邊地疆界,因其以軍事第一,才使總督節制巡撫。其他省份,總督只管軍事,平時不得干涉地方政務。軍政涇渭分明,何談權非難分?’

‘言兩人主大政,其勢不得不爭者,殊爲可笑。彼一人獨攬大權者善,還是兩人分權者善?’

‘至於祖宗之法,分三司乃祖宗之法,設督撫亦是祖宗之法,是以世易時移,不得不變原法設新法。況且今天下財權已收歸太倉,總督得其兵而不得錢糧,巡撫掌民政而無兵權,焉有作亂之可能?’

像這種沒營養的口水仗,從來沒有斷過,然而新政順利通過廷推,並得到督撫的大力貫徹,幾年下來已是大勢所趨、無可更改了。

政治上了軌道,經濟上也蒸蒸日上。根據萬曆五年底的統計,太倉存糧足以支取二十年,太僕寺積金八百餘萬兩,都是當年仁宣之治也沒達到的高度。這當然有沈默的功勞,但更要的是高拱打下的好底子,以及張居正這些年的浴血拼殺。

除此之外,北邊國防也處於黃金歲月。俺答已經掛了,他的兒子們一面爭權奪利,一面爭相向朝廷獻媚。土蠻雖然沒有屈服,但在李成樑和戚繼光的打擊下不斷潰敗,已經遠離了京畿許多年。內閣裡面,張居正只專注財稅改革,對其餘的事情一言不發,張四維等人各司其職,都不敢挑戰首輔的權威。幾年來,安靜到沒有一點波浪,更是嘉靖、隆慶以來沒有的現象。

跟這些令人舒心的事情比起來,那點持續不斷的口水仗,簡直就像枯燥生活的調劑一樣,那麼無足輕重。

然而在這個萬物復甦的春天,一樁樁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事情,都在預示着平靜的日子似乎已經到頭了,首輔大人煩惱的日子來臨了……

首先是,皇帝大婚的問題來臨了。這一年皇帝十六歲,按週歲說,才十五歲。然而他的母親李太后,在前一年,便已經替他定下一名祖籍餘姚,生在京師一個小官吏家庭的女子,名叫王喜姐的作爲皇后人選,並且希望在萬曆五年就舉行大婚。

然而內閣以爲,皇帝在萬曆五年才只有十五歲,新娘也只有十四歲,爲免太早,恐傷聖體。這個理由冠冕堂皇,因爲傳統認爲,男子十六歲才發育成人,在這個年齡之前行房,會有損精元。在內閣的堅持下,皇太后退步了,然而她實在等不及了,要求今年皇帝一過完生日,就舉行大婚。這次內閣也無話可說了,只好命欽天監選定吉日,最後定在了今年三月。

李太后之所以如此堅持皇帝早日大婚,是因爲在中國傳統來說,男子結婚就意味着是一個成年人了,皇帝成年就意味着可以履行自己的責任了,顧命大臣的使命也就到頭了,應該還政於君了!

對於這一點,李太后都看得明白,更不要說朝野上下了,因此從去歲開始,便有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內閣在天子大婚後還政,在所有人看來,這是必然的……雖然這些年來,朝廷的小事由內閣六部各衙門解決,大事由廷推已定,可以說處理的井井有條,但這裡面沒有皇帝什麼事兒啊!

做臣子,總不能一直把皇帝排斥在權力之外吧?特別是那些被排斥在覈心圈之外的,在改革者失意的大臣,更是想要給太后和皇帝留下好印象,好藉此機會鹹魚翻身。

對於這一天,沈默早就料到了,倒也不算措手不及,他親自擔任大婚總理官,命令內外衙門開始採買籌備,務必使天子婚典辦得合乎禮儀,不給人任何口實。未來如何應對也早就盤算好了……

真正讓他措手不及的,是昨天發生的一樁事。當時他和張居正正在文淵閣中爭吵。這些年來,爲了新政的事情,兩人沒少吵架,不過都算顧全大局,只在私下裡爭吵,且就事論事,過後不在任何人面前提及。因此這種時候,是嚴禁任何人靠近值房的。

然而就在兩人拍桌子瞪眼,吵得不可開交之際,卻突然傳來了敲門聲。沈默登時拉下臉道:“怎麼搞得!”

“元輔,”外面傳來張元忭的聲音,這位素來穩重的狀元郎,已經內閣五年半了了,早從當初沈默的侍從,被提升爲掌管文淵閣內外事務的官員。除了幾位閣老之外,內閣中就屬他說話最管用:“有江陵急信給張閣老!”

沈默看看張居正,張居正的臉色登時變得煞白,從老家送來的,又是嚴重到足以讓張元忭壞規矩的消息……聯想到父親從去年就健康堪憂,張居正不敢往下想了。

“進來吧。”沈默出聲道。

張元忭便領進一個風塵僕僕的軍官來。

張居正一看,來者正是他的第四個兒子張簡修,因爲讀書不成器,因此蔭了個武職的錦衣衛千戶,便在江陵老家侍奉自己的爺爺奶奶。不由問道:“家裡出了什麼事?”

“爹……”張簡修噗通一聲跪下,放聲痛哭道:“爺爺已經仙逝了。”

“什麼,你說什麼?”張居正頓時感覺天旋地轉。

“爺爺已於本月十三日在家中仙逝。”張簡修哭道:“奶奶命我來京城報喪!”

“這怎麼可能……”張居正如遭雷擊,癱坐在椅子上。好半晌纔回過神來,重重的朝南方磕頭,錐心裂骨的捶胸嚎啕道:“爹啊,孩兒不孝!”

沈默在邊上也是一片黯然,他知道張居正是真難過……官員出仕之後,與父母便是長久的分離。像張居正自嘉靖三十六年,結束了三年的病休回京之後,便再未回過江陵,整整二十年,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

去年夏天,江陵來信,說他的父親病得很重,有時連走路都困難,十分想見他最後一面。張居正便準備請假省親,偏偏財稅改革到了最關鍵的階段,只好等把硬骨頭啃下來再走。誰知道沒等他忙完,張文明便已經去世。生不能親自奉養,病無法牀前盡孝,死不能見最後一面,作爲兒子,又怎麼能不抱恨終生,自責一輩子呢?

沈默命人把悲傷過度的張居正送回家去,便沒時間再替人家難過了。不是他冷血,而是想到了張居正將要丁憂守制三年。這三年裡,自己豈不是要獨撐局面,還得替張居正對付那些視變法爲眼中釘的敵人?一想到這個,他就一陣陣頭大。

當然,不管心裡怎麼想,該怎麼做還是得按程序來。他首先批准了張居正在家哀思,不再來上班的要求。然後向皇帝和太后報告此事,討得了對張居正勸慰的聖諭。然後第二天下朝後,他帶領內閣衆人到紗帽衚衕的張居正府上致祭。只見張府門前的一對燈籠,已經換成白色的,上面寫着大大的‘奠’字。

進去大學士府,只見裡面已是一片縞素,客堂也被臨時佈置成靈堂。看着客堂懸起的這些挽幛,還有上面‘音容宛在’之類的輓聯,沈默也鼻子一酸,差點哭出來,心中暗暗道:‘爹啊,您可千萬保重啊!’

聽說有聖諭,張居正讓家人先回避,跪聽了小皇帝母子兩人的慰問之詞,然後伏地痛哭起來,斷斷續續道:“臣多謝皇上、太后關懷……”

沈默把張居正扶起來,在他耳邊輕聲道:“太嶽兄節哀,咱們先想想怎麼應對吧。”

張居正藉着着擦淚,點點頭,嘶聲道:“請元輔書房就坐。”

劇情……兩更……三點……RO

第349章 冤家路窄第131章 去省城第11節 萬般皆下品(中)第718章 預感第28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833章 宦場如市(上)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上)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上)第88 九章 罪己詔(中)第212章 謀而後動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第701章 小魔星第568章 借刀第489章 老船主下船第105節 畫屏(下)第874章 賓天(上)第83節 過年(中)第862章 南中國海(中)第182章 阿蠻第354章 四隻狼第872章 明爭(上)第782章 凱旋(中)第814章 真相(下)第106章 徐渭(上)第850章 倚天(下)第585章 顯靈第346章 御街誇官第192章 凱旋之後第38節 海水不可斗量(中)第78節 賣與立(下)第786章 爭執(上)第223 大明神農氏第1章 一夢五百年(下)第430章 發難第559章 狀元、狀元和底牌第828章 在腳下(中)第322章 聖心獨裁第8 九七章 天津(下)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上)第779章 卷平岡(下)第811章 審(中)第248章 正面的較量第678章 沙勿略見聞錄第765章 大限(上)第135章 孤獨求敗第136章 夜航船第883章 神鞭(下)第410章 圖窮匕見!第815章 神仙們(下)第268章 中丞來信第918章 驚變(中)第213章 唱罷嚴冬,春叢認取雙棲蝶。第304章 賑與察!故事與風暴的起源!第447章 胡公子,你叔叔喊你回家吃飯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中)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下)第31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上)第551章 安排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中)第439章 蘇州平準拍賣行第744章 形勢逆轉(上)第815章 神仙們(下)第730章 東南攻略(中)第851章 對決(中)第880章 逆天(下)第407章 冤大頭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276章 龍虎鬥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上)第152章 浙江巡察第664章 淮安知府第438章 談判第601章 憔悴人見憔悴人第882章 原點(下)第173章 壯族第8 九七章 天津(中)第398章 真正的敵人第391章 吳淞江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上)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下)第687章 轉機第669章 海上之城第8 九八章 日本(上)第502章 不愛紅袍愛藍袍第536章 神醫進京第239章 沈京的野望六七九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第281章 東陽雞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上)第814章 真相(下)第332章 報捷報捷再報捷!第922章 歸來(上)第748章 夕陽(上)第258章 李郭同舟第736章 潤物無聲(下)第654章 班底第220章 厄阿巴阿畢資卡第77節 賣與立(中)第336章 尋找李時珍第605章 白忙活和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