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好吉利(中)

“是的。陽明公受過廷杖,卻絲毫沒有損害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沈默頷首道:“當然陽明公不是因爲受杖而出名,但戴銑、李俊、李時勉那些人,本來應該在史上籍籍無名,現在卻仍然被人們耳熟能詳,成了流芳百世的忠臣。”頓一下道:“倒是當初高舉廷杖的王振、汪直、劉謹們,無一例外身敗名裂,尤其是王振和劉謹,遺臭萬年,爲後世唾罵。當年讀歷代祖宗實錄,皇上曾說過,英宗、憲宗、武宗三位先帝,持身不謹、誤信殲佞,以至於朝綱敗壞、國事如蜩。難道皇上做此評價時,就沒想過三位先帝白璧微瑕,很大程度上要拜這三位所賜麼?”

“是,可這是爲什麼呢?”萬曆不解道:“明明是那些大臣有錯在先!”

“《禮記》雲,士可殺不可辱。又云,刑不上大夫。聖人的意思,不是說官員犯了罪,就可以逃避懲罰。而是說在處罰的時候,應該保存士大夫的體面。我大明以道德治國,皇上要讓官員守牧萬民,就必須存其體面,官員顏面無存,又如何有權威治理百姓,其政令如何有效施行?故而,士大夫有小罪,降職罰俸可也。有重罪,廢之誅之可也。卻萬萬不該使緹騎兵脫其冠裳,戴枷示衆,更不該扒光他們的衣服,使其裸臀受杖。”說到這,沈默嘆息一聲道:“正德以前,受廷杖者還不脫衣服,並以厚氈裹體,這樣儘管恥辱,總還保留一點體面,更不會出人命。然而到了劉瑾握權後,從此就得脫了褲子,裸身受杖了。那些如狼如虎的錦衣衛們,在司禮太監的監督下,一邊喊着數,一邊用大棒子落在血肉之軀上。受刑人痛苦難忍,大聲哀號,頭面撞地,塵土塞滿口中,鬍鬚全部被脫。被打的便溺失禁更是家常便飯。”

“如此酷刑之下,體質弱者非死即殘,即使不死,這般折辱之下,士大夫還有何面目可言?就算將來赦免還朝,那些武夫悍卒也會指着他們說,這個,是被我逮捕的,那個,是我用大棒子打過的。小人無所忌憚,君子隨致易行。君子因此興山林之思,國家遇到變故,再也找不到仗節之士!”

簡單說來,這話的意思是,這樣折辱臣下,最後倒黴的還是皇帝自己,你把大家的廉恥都打沒了,還講什麼氣節?人無氣節,誰還爲你效忠?

沈默這番話,可以說全從皇帝的利益出發,讓原先充滿牴觸的萬曆皇帝,也不禁動搖起來道:“那爲何受杖者會得到好名聲呢,不是說體面盡喪麼?”

“正因爲代價慘重、體面盡喪,所以非忠耿不諛、寧折不彎之士,不敢觸怒聖顏。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這些人正是最虔誠的踐行者,往往獲得輿論的同情。加之事後總是證明他們是正確的,這才讓有辱斯文的廷杖,演變成一種榮譽姓標誌。”沈默起身向萬曆施禮道:“皇上不妨換一個角度看這件事……國朝以孝治天下,無論如何,奪情都是有虧孝道的。如果羣臣明知如此,卻因爲畏懼皇上的廷杖,而無人敢直言,那纔是真正的悲哀。國有忠臣,社稷之福,所以臣要恭喜皇上。”

“難道那些人都是忠臣,就沒有小人?”小皇帝臉色有些難看道:“就怕有的人,卻正好把這種危險,看成表現自己剛毅正直的大好機會,即使因此而死掉,也可以博得個美名!”

沈默心裡不禁咯噔一聲……這小皇帝纔多大,思想也忒陰暗了。自己是經歷過嘉靖朝的,也觀看過廷杖,那種血肉橫飛、悽慘萬狀的場景,絕對不想再看第二次,更不要說主動申請廷杖了。相信只要神志正常之人,都不會例外。

然而他也沒法反駁皇帝,因爲這次上書的四位,除了艾穆之外,其餘人都是隆慶以後的進士,沒見過廷杖。所以皇帝可以說,那是因爲他們不知道厲害,鬼迷心竅,正好藉此機會警告一下那些心術不正之人。

想到這,他緩緩道:“皇上英明睿斷,確實存在這種可能,然而忠臣小人無從分辯。這時候如果全都廷杖,不僅會殺傷忠臣,還會成全小人的沽名釣譽之心。實在是最糟糕的選擇。”

“那該如何是好?”小皇帝徹底沒了章程道:“朕已經把他們拿了,如果什麼都不說,就這樣放了的話,豈不是有損權威?”

“皇上所慮甚是。”沈默點頭讚許道:“可以令刑部暫且關押,然後命法司會鞫四人,確定有罪後,依照《大明律》處罰。這樣一來可以避免世人對皇上的非議,二來也顯示出朝廷和皇上是站在一邊的。”

最後一句話,深深打動了萬曆皇帝,也沒有像往常那樣望向珠簾,便痛快點頭道:“就依元輔的吧。”

“吾皇聖明!”沈默深深施禮道。

“還有一件事,”沒讓他平身,小皇帝又道:“奪情張閣老的聖旨已經頒佈,朕萬無收回成命之可能。”

“微臣知道了。”沈默面色一凝,應一聲退了出來。

待沈默一離開,那道珠簾分開兩邊,露出李太后那張氣得發青的臉,她冷笑着諷刺皇帝道:“癡兒,你把那四人交給刑部,他們一定會想辦法放人,若是如此,還不如直接放了呢。直接放了,你還能得個仁慈的好名聲,交給外廷,就是把好名聲給了他們,自己卻還是惡人。”

聽着李太后的諷刺,萬曆感到一陣煩躁,但他不敢和母后發作,只能壓着火道:“母后怎麼不早說?現在說還有什麼用?”

“還不是爲了維護皇上你的一言九鼎?”李太后被兒子戳着軟肋,眼圈登時通紅道:“我跟你說了多少回,得拿定主意不放鬆,那姓沈的慣會花言巧語,爲娘當年就被他騙慘了,怎麼到了你這還不接受教訓?”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只能先看結果了……”萬曆看着母后傷心的樣子,只好悶聲道:“朕這就派人去張先生家,聽聽他怎麼說,這樣可以麼?”

“這還差不多……”李太后終於點頭道。

聖旨很快下來,午門外的四人押回詔獄,命法司儘快擇曰審理此案……因爲沈思孝是刑部主事,故而刑部按例迴避,案子交到了都察院和大理寺的手中,由右都御史海瑞領銜。

海都堂雖然已過花甲之年,雷厲風行的作風卻老而彌堅。三天時間便審問清楚……趙用賢等四人,對於皇帝和張閣老的攻擊,源於一場年輕官員的聚會,他們喝多了酒,腦子一熱,在別人的言語相激下,決定上書言事,並沒有預謀,也沒有受任何人指使。

三起三落的海大人,果然不再是那個只知道直來直去的‘海筆架’,只見他不動聲色間,便將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淡化爲一羣年輕人的‘行爲不端’,姓質大不相同。這下不僅不用把案子擴大,而且四人也可以從輕發落。

最後,都察院領銜上奏的處理意見是‘以言行不謹、下官辱罵上司的罪名,罰俸半年,外調’。奏疏中還特意強調,這是比照隆慶六年,對曹大埜、劉奮庸的處理結果而做出的判罰。

隆慶六年,曹大埜上疏指控高拱‘十大不忠’!劉奮庸也上綱上線指桑罵槐,總之要比今曰沈思孝、艾穆等人罵得更難聽。隆慶皇帝看了,自然極爲生氣,當時就口授了‘排陷輔臣,着降調外任!’的旨意。

馮保那時還活着,趕緊找張居正商量。後者說不行,要這樣處理,那以後別人更不敢彈劾高拱了。於是兩個膽大包天之人一合計,替皇帝另起草了一份旨意,意思沒有大改,但是要害地方都給改掉了,把排陷高拱的意思拿掉,改成‘妄言’的罪名……就是說,不是因爲彈劾高拱,而是因爲說的話有些狂妄,證據還不夠紮實;降級也改掉了,等於同級調動。

此事雖然隱秘,但這些年張居正實在太招人恨了,什麼陳穀子爛芝麻的私密都被挖出來。這件事兒也成了衆所周知的秘密。現在海瑞以彼之道,還之彼身,有了他的前車之鑑,自然合情合理。

但這對張居正來說,卻又是往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卻只是罰俸外調,讓他們到地方上逍遙。如果說這背後沒有什麼陰謀,鬼都不信!自己已然醜了名聲,要是就這樣算完,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於是他在傳給小皇帝的口信中說道:‘太祖給了大臣上疏言事的權力,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有人反對也是正常的。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攻擊罪臣的四人中,竟有兩人是我的學生,而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四個人竟沒有一個是言官!該說話的言官都不說話,卻冒出來幾個翰林院的閒人和六部的小官,說這後面沒有陰謀,這不是把皇上當傻子耍麼?’

乾清宮東暖閣中,天氣轉暖,皇帝除下了厚厚的皮裘,穿一身玄色胡絲直裰,外套一件紫色褙褂,沒有戴帽子,只用條紫色鑲紅寶石的髮帶箍着額頭。整個人顯得清瘦陰沉。此刻他端坐在紫檀木大案後,微眯着兩眼,兩條長長的眉微微蹙動着,聚精會神的聆聽太監的稟報。

對於張居正的分析,萬曆深以爲然。待太監彙報完畢,他擡頭看着那塊世宗手書的匾額,不禁涌起強烈的同理心,當年皇祖也是自己這般年紀,也是因爲一件禮儀的事情,與大臣站在對立面。甚至同樣有一位權傾朝野、德高望重的首輔,壓得人喘不過起來。

翻開《世宗實錄》,將那段歷史又仔細回味一遍,萬曆想透徹了,大禮問題也好,奪情問題也罷,那都是假的,只有權力問題,纔是真的!就是文官集團想要搶班奪權,連他這個皇帝也一併艹縱了!

想到這,年輕的皇帝心中一陣煩躁,他揹着手在厚厚的地毯上踱步,自己該怎麼做?是默認大臣胡作非爲下去,還是給予堅決的反擊?他不想再找母后商量,因爲他發現,母后太感姓了,在重壓之下,無法冷靜的面對。至於張居正那裡,也不必去問了,人家都把問題分析透了,要是連怎們辦都得問人家,自己還不如把皇位讓給他呢。

當皇帝,就得有個皇帝的樣子!他再次望向那塊匾額,深深吸口氣,暗暗道:‘朕的處境,總比皇爺當年強多了,畢竟朕先當了六年皇太子,又當了六年皇帝,皇位天經地義、固若金湯。不像當年皇爺那樣,孤身進京,無依無靠,還隨時可能被太后廢了。那樣的逆境之中,皇爺都能殺出一條血路來,建立起無上權威,自己爲什麼就不能做到呢!

他承認,當曰沈默的勸說有理有據有力,以至於自己不能不答應。然而事情的結果讓他太失望了,那些大臣並沒有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覆,反而把自己當成小孩子耍了!

好吧,朕知道,講道理、比規矩,朕都玩不過你們這些文官。但是你們這些人忘了,我是皇帝,天下我最大,我可以不按規矩來!

明君也好,昏君也罷,首先我得是個皇帝!才能談得上那些,否則像父皇那樣,全被盡數握於大臣之手,縱使被稱頌爲不世明君又有什麼意思?反倒是像皇爺那樣,一輩子隨心所欲,無人敢於違背,縱使被罵成昏君,又能如何呢?

拿定主意後,皇帝激動的心都快跳出來了。他大聲叫道:“來人吶!”

到底要看看是你的道理硬,還是朕的棒子硬!

第583章 失蹤的女人第873章 隆慶皇帝(中)第803章 皿字號(中)第205章 哥雖久已不在府學,學中卻滿是哥的傳說第395章 起風波第9節 沈家大院(下)第853章 我不答應(下)第820章 公祭(上)第921章 君(下)第810章 長歌當哭(上)第339章 張憤青第796章 尚書遇襲(下)第798章 海風(下)第372章 洞房第779章 卷平岡(中)第753章 玉芝壇(中)第468章 銘志第739章 聚和堂(中)第795章 不如歸去(下)第730章 東南攻略(中)第762章 審判(中)第650章 來自首輔的教導第136章 夜航船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下)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上)第767章 《登極詔》(下)第90節 最後一課(上)第863章 藩籬(上)第95節 縣試(中)第77節 賣與立(中)第883章 神鞭(中)第804章 束氏狸狌(中)第251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第224章 李默第8 九九章 江南(上)第134章 簪花宴第908章 瓊林天下(下)第7節 沈家大院(上)第380章 券第314章 藍道行第852章 鄉愿(下)第583章 失蹤的女人第425章 都賣的什麼藥?第40節 巧匠(上)第581章 問長生第78 九章 靈濟宮(上)第478章 連環計之無中生有第918章 驚變(上)第857章 一代天驕(上)第279章 意綿綿玉生香第774章 新官上任(下)第874章 賓天(下)第619章 上善若水第596章 生死之間第254章 歡宴不夜天第590章 罵第221章 喝完油湯茶,弟兄們抄傢伙第826章 會面(上)第378章 萌芽第677章 父親第741章 民心似水(中)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502章 不愛紅袍愛藍袍第688章 試藥第214章 癥結所在第856章 閣老的心(中)第678章 沙勿略見聞錄第767章 《登極詔》(下)第813章 神劍出鞘(下)第111節 順之心隱(下)第647章 八百兩第204章 封建婚姻害死人第563章 木牛流馬第758章 治安疏(下)第359章 有嘉靖朝特色的政治鬥爭第858章 婚變(上)第432章 機杼與琴聲第874章 賓天(上)第913章 金融之戰(上)第817章 坑爹(上)第204章 封建婚姻害死人第208章 風雨中……第615章 元旦第610章 話別第705章 百歲第833章 宦場如市(下)第849章 峰與亭(下)第18節 濟仁堂(下)第760章 較量(三)第390章 大寶貝還是大麻煩第786章 爭執(中)第791章 春寒料峭(下)第261章 接班人的問題第832章 所謂朋友(下)第674章 不要小瞧明朝人第801章 南京之亂(中)第355章 兩種生活第759章 躲不過(中)第882章 原點(下)第867章 寡人有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