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

見代王如此反應,武三思臉上笑意更濃,擡手遙作一拱,滿臉自得道:“陛下施恩垂眷,使我由秋官轉春官,並補政事堂,看代王是有些意外啊?”

聽到武三思的炫耀確認,李潼心情更有幾分煩躁,手中投箭一丟,擺手道:“收起來,不玩了。”

武三思見狀後更加得意,上前一步道:“投壺閒戲,我也趣好。既然代王案事雜多,無暇分顧,那我且在堂閒弄一番,等待代王事了。”

雖然一樣的小人得志,但李潼卻覺得武三思尤其面目可憎。他在席中橫了武三思一眼,冷聲道:“直堂莊重所在,是供無聊之人閒戲所在?拙才厭聲,不知所謂!”

往常武三思聽到這話,少不了要暴跳如雷,但這會兒代王言辭越惡劣,他則越興奮,甚至不乏賣弄道:“代王雖是少進,但卻事蹟顯達,捷才用巧,讓人歎服。我也是自愧不如,法跡行事,竟得此番榮幸,還要謝過代王。”

李潼聞言後,更加堵得慌。他奶奶爲啥在這時刻提拔武三思,他很快也想明白。武三思說是在學他,這還真不是故意氣他。

皇嗣被誣謀反,使得李武奪嫡矛盾空前尖銳,隨時都有可能鬧得不可收場。在這樣的情況下,把兩邊的備胎提起來,無疑能夠讓矛盾有所緩和,再處理起來那就有了緩衝的餘地。

可問題是,他奶奶有點不公平啊,他這裡不過才分押千騎,剛剛接觸北衙軍務,可武三思這傢伙竟然一步三跳的進了政事堂!

他跟武三思那也是積年的老冤家了,這傢伙進了政事堂,想也不用想一定會對自己針對有加。如果李潼還只是單純的南北衙混日子還倒罷了,你在政事堂再跳也咬不到我。

可是他剛剛在朝堂中一通佈置,如果被武三思這傢伙針對搗亂,接下來的事務進展如何,真的不好說。

這會兒,李潼真是對他奶奶有些不滿,拼了老命、死乞白賴都要做皇帝,可做皇帝你好歹端正一下態度,民生國計已經岌岌可危,還把武三思這種玩意兒安排進政事堂,這不存心搗亂嗎!

他也收起了玩笑心,自席中站起來走向武三思,武三思見狀後暗退幾步,口中疾聲道:“外堂可還有導引的宮官!”

李潼聞言後沉聲道:“舊有閒情小隙,那也只是私情的糾紛。樑王既然將要拜相,身位大不同往,盼你能忠勤恪守,不要公私混淆。你既然陳情法我,那我也不妨再予你一教。陛下之所以授你春官入相,聖意已經昭然,與其強事不能、徒惹怨謗,不如安守本分、恭順聖意。”

他說這一番話,還真不是取笑或誤導武三思。

近日朝野內外事故諸多,這對武則天皇權威嚴都有極大觸傷,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則天是需要典禮鋪張、繼續加強自身的威嚴。像是此前得知飛錢巨利,便急不可耐表示要將利錢調入神都以籌備封禪。現在又讓武三思以春官尚書進入政事堂,意圖當然也在於此。

李潼是真的希望武三思能專事典禮,不要搞三搞四,尤其不要打亂他有關漕運的佈局。通過漕運改革以改善民生國計,這也是武則天所希望的,武三思真要爲了一己私慾強行插手此事,這自然也會令武則天不滿。

武三思在聽到這番話後,先是默然,片刻後便嘿然一笑:“你若真早有此悟,此夜便不會刻意爲難,逼我登堂見你!我與代王,本也沒有什麼良緣故誼,君恩重授,大事用我,你不犯我,我也懶得理會你!”

李潼嘆息一聲,歸堂疾書手令,着人專遞給武三思,望着其人離去背影,心情自有幾分複雜。

他能夠理解他奶奶女主當國、面對各種人心異動時不得不做的小心應對,但理解並不意味着認同。此前自保尚且艱難,有什麼不同的意見,也根本無力提出、無力改變。

老實說,他並不反感他奶奶爲了上位各種眼花繚亂的操作,有時候自己甚至還主動去推動。

可是現在看到他奶奶爲了平衡朝局,鞏固自己的位置,在明知道武三思才位不配的情況下,還要將之提拔爲宰相,李潼真的感覺有些不舒服,生出一種很強的牴觸。

如果武三思真的能安守本分,只作加強皇權威嚴的各種典禮還倒罷了。但如果其人只是爲了私慾黨爭而對漕運改革諸事橫加插手,繼而影響到整套政令的推行,那真的是罪大惡極。

李潼並不是覺得他這一套政令主張就完美無瑕,是世道必須要走上的道路,但卻是針對眼下積弊所作出的一種嘗試與調整。

如果被武三思破壞掉,這說明武則天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只允許世道在她能夠掌控的格局中打轉,爲此甚至不惜放棄各種好的、壞的嘗試。

那麼李潼真的要仔細想一想,他究竟是要繼續忍耐、以積蓄實力爲理由,避免與武家矛盾全面爆發,還是要挺身而出,幹掉武家這些純粹被武則天用來阻撓世道更進一步、永遠在她格局之內打轉的工具。

這一夜,李潼想了很多,再加上千騎將士們頻頻歸堂簽押,幾乎沒怎麼閤眼。

清晨時分,另一部千騎將士們進入玄武城換防。回到曜儀城諸營後,他便讓人收拾出一間房舍,矇頭補覺。

這一覺睡到上午時分,醒來時營卒入前稟告,道是不久前有宮官傳信,聖皇陛下着代王暇時入宮,與家人短聚。

李潼又在衙堂翻閱瞭解一些案牘事務,並召見幾員營中軍官,只作閒聊模樣,瞭解一下麾下諸員各自品性,這當中便包括旅帥郭達。

對於郭達,李潼並沒有加以特殊對待,只作尋常。瞭解到他們這一批將士番期即將結束,將要迎來半個月的休整期,又在後續談話中,隨口點評了幾句坊中一些食肆酒食優劣,便擺手讓衆人退出。

對於新任千騎使這一做法,營中將士們也是議論紛紛。

他們一開始對代王殿下印象實在算不上好,一則先任千騎使建昌王在言辭中有意無意講起代王行事張揚、爲人跋扈,二則代王入營後的所作所爲也更加坐實了這一印象。

但是接下來代王諸種行爲,卻讓他們感覺有些意外,雖然相處日短,還談不上真正的改觀,但也看得出代王絕對不只是一味蠻橫跋扈之人。

在自身理屈之下,能夠向下佐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肯放下身段對諸將士加深瞭解,言談間風趣平和。單單這幾點,便讓他們覺得代王與建昌王的不同。似乎在代王這裡,並不只是一味的恃位凌人,道理也能講得通。

但這也是閒暇時的隨口議論,倒也並不足以讓人入心。畢竟接觸的時間仍短,而且兩位千騎使毫不掩飾他們彼此之間的惡劣關係。

諸將士或是不能深入瞭解那些上層人物的勾心鬥角,但身爲北衙精銳禁軍,自然也都見識許多,當然不會急於表態,站定某一方。畢竟他們乃是天子親軍,但能忠勤用事,也沒有太大的必要去刻意迎就某位上將。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到了午後,中官再次來請,李潼便起身離開了駐營。楊思勖、樂高等諸員早已經在營外等候,眼見殿下行出便忙不迭追隨上去。

“今日南省制敕頻傳,唐家親長已經就任右金吾衛將軍……”

樂高個小機靈鬼兒被安排在南衙打聽消息,沿途便向代王殿下彙報今日朝中人事的變動。

唐先擇終於得任右金吾衛,李潼也算在南北衙都有了根腳,這本來是一件該值得高興的事情,可是聽到武三思果然今日便入補政事堂,李潼又實在高興不起來。

“還有,來俊臣就任司刑丞,開始入推案事。”

李潼聽到這話,心中又是一突。司刑丞只是六品的寺官,不要說跟來俊臣舊任的憲臺中丞,哪怕是較之尋常的監察御史都遠遠不及。

雖然來俊臣於一介黔首直登六品已經是非常躍遷,但跟其人舊年履歷、聲勢與當下所訴變故相比,則就是實實在在的卑用。

這一樁任命,看似是武則天也不願意讓來俊臣正式推審皇嗣謀反,但李潼自知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如果他奶奶真的想大事化小,就不會做這麼多的的人事調整。

如今把來俊臣授作卑職,無非是熬鷹餓狼而已,要通過來俊臣的羅織之能,一點點深扒出圍聚在皇嗣周圍的那些人事關係,同時又不直接危害到皇嗣。這絕不是什麼大事化小的徵兆,而是再一次掀起酷吏嚴查的信號。

對此李潼也不得不感慨,武承嗣這個傢伙是真的作,關鍵是作得損人不利己,便宜都讓武三思佔了,也真是可笑又可恨!

李潼本來是有的極大的從容,無論朝堂中鬧騰得怎麼樣,安心跟在他奶奶身後暗戳戳發展自己的勢力就好。可是武三思拜相卻讓他的處境、乃至於立場也出現了極大的變數。

現在的他,也真的是不能輕鬆視之,眼下時局中首當其衝的雖然是他四叔一系,可如果武三思真的就記吃不記打、吃相太難看,那也真的需要雄起一把,擼起膀子來幹一幹了!

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106 禁中逆亂0278 鉅富驚人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024 神皇鑑詩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079 神宮巍峨0029 李氏爲上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053 誤我少王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007 上陽宮官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065 人情難測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116 不是聶隱娘0108 等你長大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305 門牆生隙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284 禍水東引0070 頌聖臺閣體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012 耶耶的召喚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123 兵事再興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254 邪言鑽心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028 禁宮異兆0221 窺望河西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014 一窩小雞崽兒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255 肥羊難宰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268 薰蕕不同器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