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五十節 仙路遙遙

而這些海產品,當地的百姓聽都沒有聽說過!很多人就是那那會兒才知道什麼魷魚海蔘,那都是百姓可望不可即的東西。就說那大米,黃土高原上的百姓,很少見到了,更別說吃了。

吃飯的時候,那鍋頭上,人頭攢動,端盤子上飯的人,排成了長長的隊伍,裡外院子,周圍鄰家院子,棚子裡的,上百桌的宴席,您想想啊,那有一點疏忽,如果有一處亂了,沒有安頓好,早亂成一鍋粥了!但是,一切,都是很有條不紊的。

……

還有呢,那祭靈儀式,更是莊嚴肅穆,幾十位孝子們,披麻戴孝,麻殼殼,就是白紙糊的孝帽,跟戲劇裡面的那種方的書生帽一樣的;孝帽上面糊着前面眼紗,出殯起靈的時候,要號哭的時候,要把眼紗放下來,剛好把臉遮住,手持喪棍,排的長長的隊伍。

此時他們在哪裡舉行祭奠,,順序是長子祭、其他兒子祭,兒媳祭、女兒們祭,這些都是內祭;另外還有外祭,那就是侄兒,外甥,哪些,最後是親朋祭奠。

這裡我解釋一下這裡的孝子,是指兒子輩、孫子輩,重孫子輩,本家的兒孫們,都在裡面。

祭飯的內容一點不能少:鞠躬、哀思、上香、奠酒、侑食、呈饌、讀祝文。

“侑食”這個詞兒,在普通話裡,已被棄入語言冷宮。它早就已經含有的“祭儀”詞義,也被忽略不計。但是,它始終活躍在民間,至今不衰。陝北的“侑食”,就是給死去的長輩獻上豐盛的食物。對於黃土高原上的死者來說,這最後一頓“飯”,纔是他這一輩子最美的一頓飯。

祭飯先生唸的盛情並茂,陰陽頓挫,聲調變化,語氣沉哀。

祭文內容精彩,辭藻華麗。充分表達了對逝者的悲痛和哀悼!

鼓樂三吹三打,有起有落,跟三祭配合的默契諧調。整個祭奠沉浸在悲哀,痛楚的氣氛中,卻又顯得紅火熱鬧……

……

該出殯了。

走在最前面的是第一班嗩吶隊,其後跟着的是白幡兩對,仙鶴四對,花圈,靈匾,挽帳,……

接着是第二班嗩吶隊,後面跟着香桌,食盒,裡面盛着祭飯,四位腰裡繫着紅白孝布的支禮先生,幾個人拿着金銀鬥,童男女,大全院紙火。

下來纔是第三班嗩吶隊,後面是,引墳杆,上面繫着許多打路錢,也就是給路上小鬼的錢,不讓他們擋路,然後纔是棺槨,孝子,最後是送靈的親戚、朋友、左鄰右居等等。

棺槨讀音:guānguǒ即棺材和套棺(古代套於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紅色棺槨亦作“棺郭”。指的是裝殮屍體的器具,槨,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而這裡的棺材外面套着槨,都是上好的柏木製成的“獨福則”,即一個大大的福字,且油漆過。以防潮腐。棺槨僱了十六個人擡,每八人爲一組,兩組輪換着擡,出殯對人多隊長,浩浩蕩蕩,穿街過巷,猶如一隊人龍,在龍泉縣的官道上蜿蜒。

所經道路上的門市,商戶,旅店,富戶,均燃炮助威,震耳欲聾,炮聲和嗩吶聲,相互呼應,在龍泉縣的上空響着。

送葬的人成千上萬!那些多少有些關係的,都來了參與了。而這些而這些所有的費用,全部是任家的人出的!

這個葬禮,在龍泉縣影響極深。是空前絕後的。這是龍泉縣殯葬史的一件特大的事情,也是民俗史上的一件盛事,轟動了龍泉縣,也轟動了整個陝北。多少年來,人們一直羨慕,議論,相互談及此事。這個葬禮啊,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我之所以在這裡寫到如此的事情,是因爲它是陝北喪葬風俗。也因爲這件事情的總管家,就是樑潤昌。也就是這一場巨大的葬禮,都是由樑潤昌在策劃指揮着呢!

等把這件事情辦完,樑潤昌的威望在龍泉縣,也是跟加地高了。

wωω¤ T Tκan¤ C O

而在這件

事上,樑通保被父親叫去幫忙寫字。

樑通保的字很漂亮。策劃,安排,人數等等,都是樑通保按照父親的吩咐,記得清清楚楚的。

而作爲女眷,李秀月帶着孩子們,也去趕事。

因爲龍泉縣太小了,那七拐八拐,都是親戚,只有樑家除外——因爲他們是外來戶,從遠山進城時間還太短了。

此時的樑家的日子,依舊紅紅火火的。

但是那位樑通保一旦手裡有幾點錢,就開始手癢癢,出去賭錢,把自己在那個事情上賺的錢快輸完了。

一家人勸他。但是他那肯聽啊。繼續賭。而且因爲他時不時地想起了姜秋萍,所以對李秀月經常是拳腳相加,給孩子們喝三吆六!

就在這年秋,那個嫁在外縣的樑彩花,因生兒子難產,母子不幸身亡,扔下兩個小女兒。可沒到過年,那個馮文彩就娶了續房。也再不來樑家門上串門走親戚了。樑家又難過又氣憤,可爲了兩個女娃娃,還不敢招惹他。……,大奶奶不免要爲女兒哭幾回。太奶奶也傷心啊。而樑通保知道了,哀聲過後,繼續去賭錢。

太奶奶勸不下,心裡也着急啊,不知道怎麼着,老人摔了一跤,就再沒起來。樑潤昌和四弟樑海昌,前院的二門三門也來守着老太太。這是陝北風俗,子女守候至老人停止呼吸,稱“給老人守氣”。若老人壽終正寢,稱“順心老人”,應隆重舉行葬禮。太奶奶當晚就老溘了——用現在的醫學分析,應該是死於腦溢血,因爲年紀大了,也算是壽終正寢。

幾位兄弟看着老人停止呼吸前後,大奶奶和四奶奶給婆婆整容,即梳頭盤髻,並洗面淨身,穿老衣。然後摘門板,鋪穀草,將太奶奶雙足朝門放置在穀草牀上,臉上蓋一張白麻紙,叫“蓋臉紙”。腳下放一個小供桌,上放供品、香碗。孫子樑通保按照講究老人死後要扭死一隻“替罪雞”意爲亡者生前可能有錯,死後爲免閻王怪罪,讓雞去替罪。

(本章完)

第一卷_第151節 鋤奸擴大第一卷_第五節 廟會看戲第一卷_第十七節 娃娃提親第一卷_第225章 辛苦磨面第一卷_第192節 孝心切切第一卷_第六十九節 漢誠認親第一卷_第165節 體育運動第一卷_第六十五節 雪地孤影第一卷_第123節 三邊戰局第一卷_第四十八節 舊日婚姻第一卷_第346章 懵懂雲山第一卷_第208節 婆婆兒媳第一卷_第210節 入土爲安第一卷_第六十五節 雪地孤影第一卷_第二十四節 成了婆姨第一卷_第十八節 定親兒時第一卷_第172節 突遇瘋狗第一卷_第八十七節 神神和兵第一卷_第178節 打匪分隊第一卷_第198節 奶奶淚別第一卷_第207節 樑家被炸第一卷_第192節 孝心切切第一卷_第十九節 女兒待嫁第一卷_第164節 三十里鋪第一卷_第九十七節 激烈鬥爭第一卷_第222章 收復龍泉第一卷_第111節 日寇暴行第一卷_第351章 無奈秀月第一卷_第346章 懵懂雲山第一卷_第122節 鳳仙病故第一卷_第136節 婚事新辦第一卷_第九十五節 亂成一堆第一卷_第五十二節 淚灑路燈第一卷_第173節 病情緊急第一卷_第四十六節 小婆走了第一卷_第333章 鬥爭經驗第一卷_第160節 解放婦女第一卷_第九十四節 亂象百態第一卷_第十九節 女兒待嫁第一卷_第一節 千年古城第一卷_第176節 喊信天游第一卷_第十三節 河畔洗衣第一卷_第153節 草木皆兵第一卷_第220章 沙家糧店第一卷_第162節 學紡線線第一卷_第四十六節 小婆走了第一卷_第354章 榆林笑聲第一卷_第340章 邊塞榆林第一卷_第140節 光武戰績第一卷_第214節 潤昌怒斥第一卷_第九十九節 風餐露宿第一卷_第341章 說井嶽秀第一卷_第151節 鋤奸擴大第一卷_第五十二節 淚灑路燈第一卷_第181節 解放序幕第一卷_第七十節 玉靜戲婿第一卷_第七十一節 笑話滿篇第一卷_第四十五節 樑家決議第一卷_第113節 豪言雄傑第一卷_第六十九節 漢誠認親第一卷_第二十五節 舊事思念第一卷_第139節 春英成婚第一卷_第149節 整風風起第一卷_第100節 抗大校歌第一卷_第112節 風雨古城第一卷_第七十三節 龍泉大會第一卷_第336章 太原戰役第一卷_第五十四節 浪子回頭第一卷_第162節 學紡線線第一卷_第五十五節 新來小女第一卷_第十三節 河畔洗衣第一卷_第七十七節 又是廟會第一卷_第五節 廟會看戲第一卷_第155節 追尋原因第一卷_第170節 書生豪氣第一卷_第192節 孝心切切第一卷_第346章 懵懂雲山第一卷_第三節 廟會百態第一卷_第207節 樑家被炸第一卷_第五十節 仙路遙遙第一卷_第187節 奶奶祈福第一卷_第228章 糾正極左第一卷_第八十二節 將士出征第一卷_第十二節 李家血統第一卷_第十五節 小女做鞋第一卷_第三十八節 嬌女幻想第一卷_第四十八節 舊日婚姻第一卷_第二十節 花轎新婿第一卷_第190 過年準備第一卷_第226章 杏花之淚第一卷_第113節 豪言雄傑第一卷_第345章 雲山之錯第一卷_第201節 反共上將第一卷_第111節 日寇暴行第一卷_第148節 狄家認女第一卷_第十八節 定親兒時第一卷_第145節 西路悲歌第一卷_第五十節 仙路遙遙第一卷_第116節 怒射敵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