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前放一小供桌,上擺供品、插香碗、長明燈,下放一插香器具供燒紙用,桌前鋪氈一塊,供人下跪叩用。孝子輪流守靈,盡夜不離,早晚獻食,點香燒紙。親友來,首先在靈堂前燒紙點香,此時孝女痛苦不止,至親姐妹來亦進靈堂哭泣。凡來者祭奠,孝子要陪祭,跪送祭弔者,併發給孝幅或孝布,女婿、孃家來,除燒紙、獻食外,還與孝子一樣,殺豬宰羊,俗稱“宰獻”。
樑潤昌帶着孝子們天天在這裡守孝。樑家滿門哭聲動天。
就要出殯了。太奶奶的孃家人來了,當然都是晚輩了,是太奶奶的孃家侄兒,跟樑潤昌一輩人,他來幹什麼?
這是陝北風俗:因爲無論誰家,婆姨女人安葬的時候,都要有孃家家人在跟前看着,這是必須的:頭一天晚上,滿門人向孃家人“下話”的禮俗,即孝男孝女跪於地上,由孝子(一般爲長子)向娘人訴說死者生前病因、醫情及葬禮安排,孃家人聽後,有訓斥的、鞭策的,也誇讚、鼓勵的。因此俗是對不孝子女教育的機會,故至今流傳,下話畢,纔算完了。此時的孃家厲害的很呢,如果那裡覺得不對,不好,不高興,就可以擋住,不讓下葬——那可就麻煩了!因爲舊時代,有許多兒媳生前受了許多氣,所以孃家藉機要爲自家的女子報仇雪恨!所以,爲此大打出手的不少!因此主家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爲難孃家的任何人。
除非是哪個樑彩花的丈夫家,爲了孩子,樑潤昌沒有能爲她討個說法。
但是這裡的樑家太奶奶是年紀大了,去世了,所以人家侄兒也不爲難,倒是很盡力幫忙,看着安葬老人呢。
出殯的頭天,要舉行“擺路燈”(俗稱“撒路燈”)儀式。三聲炮響,吹手前行,長子樑潤昌端亡者靈牌居中,孝男孝女手持哭喪棒躬身隨後,另有一人帶着醮油花籽或浸油玉米芯,
沿出殯路線兩旁,一撮一撮撒下,點燃成一盞盞小燈,爲亡靈指路,路燈一般撒至村外向墳墓方位的路上或十字路口、河邊等。此意爲亡人“歸陰”時行於金銀之橋。
這個儀式現在還有呢,幾年前,我也見過,很隆重,很好看的。
出殯俗稱“埋人”。出殯前,舉行“三獻禮”即孝子向亡者獻祭禮,過去叫“祭菜”,就是給香紙錢,侄兒向亡者獻祭禮,孝孫、女婿外甥親朋和不上山埋人者向亡者最後獻祭禮。行禮前禮生手拿爲文碟,每獻一次禮。
大聲宣讀他們的獻祭物品或錢數,稱爲祭文。行禮結束後,此人將棺材擡出靈堂,陰陽先生手持菜刀,猛叫一聲,用刀將紙灰碗打碎,謂之“起殃”。此時,衝炮,一種鳴響後,號炮齊鳴,孝子嚎哭,出殯起程,叫“出靈”。長孫扛着引魂杆前走,吹手奏哀樂,迎着亡人的牌位、棺材;孝男孝女拿着哭喪棒舉着花圈、紙火等及有關小輩至親排成兩行,哭哭啼啼緩緩前行。大門外或礆畔上打起篝火,將歲數紙、亡者生前的枕頭及靈堂所貼之物全部燒掉。路經家戶均點一堆火,防鬼魂進宅。一路上有人不停地拋撒紙錢,謂“買路線”是給遊魂惡鬼的。出殯隊伍行至墓地,將棺材卸下由孝子推入墓窯,陰陽先生進窯用羅盤確定方位,擺正棺材,在墓窯內放一小桌,上擺長明燈、祭食罐,安墓磚(上書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放“五雷瓦”(一塊瓦上畫五雷咒符,上寫“動土大吉”、“入土爲安”)表示鎮風水保吉祥,接着有“嗆墓”習俗(即用熱麻油炸糕,糕即高,意爲吉祥高升,或者用燒熱的鐵杴澆上麻油冒起一股白煙嗆墓,然後人出時用穀草把腳印掃掉。蓋上墓門石,封縫埋坑。埋坑時不遞交工具,埋土者累了之後,將工具扔在地上,他人拾起接着填土,同時陰陽先生念安墓詞。墳堆好後在兩個禮生的指引下,再行“告
墳”禮,同時除孝子孝女以外的縞帽等隨即脫去表示不在戴孝此事完畢。最後孝男孝女在墳前將紙火(即紙製金山、銀山、現代傢俱、童男童女、樓房、電器等等)燒盡以示孝心。
……
太婆婆過世了,通保更無人能勸住了。他本主管着下院生意,可因爲姜秋萍被攆之事,一直耿耿與懷,有事沒事找事地跟李秀月打鬧。
要麼去洶酒,要麼去賭場,常常整夜不歸。有時乾脆在下院吃酒猜拳,甚至設局開賭。
急的秀月實在沒法,天天在神佛仙禱告,讓神仙菩薩保佑,通保千萬別輸錢。
唉——,賭錢的男人玩的紅紅火火,他們的婆姨們只怕不只一個地無可奈何地跪在神佛前求保佑吧?她們也顧不上想一想了:賭徒那麼多,那神仙菩薩該保誰不輸啊!
……
通保的酒友賭友中就有那個林春暉。這位林春暉自認識通保後,
因爲非常喜歡通保的人品,便常來常往,而且通保的不論大事小事好事壞事都少不了他。就說娶小婆之事,他就向着通保,爲此還來幾次帶着王金花一起來家裡勸過秀月。
李秀月很客氣地招待了他們,但是沒理他的那些話——不光惱恨他引壞了自己那哥哥,更因爲他現在家裡就有一個且(帶貶義)二十出頭的小婆——是他家的丫頭。正因爲小婆是個丫頭出身,也就根本沒法與知書達禮且孃家勢大的大婆王金花爭風吃醋了,但是他們的家裡就那麼好嗎?
看着王金花兩口子好似很恩愛,可是李秀月暗暗想:遲早他們的那個家,會被這位北平回來的大學生花花公子敗光的!不信,走着瞧!看着王金花兩口子,李秀月暗想:遲早他們的那個家,會被這位北平回來的大學生花花公子敗光的!不信,走着瞧!
可是,樑通保依舊在哪裡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