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鏡裡乾坤 (5)

那兩個黃衫客見狀並不驚訝,當即請施耐庵落座,他們自稱其祖輩乃是春秋戰國時鬼谷子門下,歷代隱居於此山,有許多年不見外人了,而今有人誤入山中,也是機緣難得,看來天下大變在即,合該兵家出世定亂,於是取出一捆竹簡,告之施耐庵:“此乃兵家秘訣,分爲形勢、技巧、權謀三篇,內合陰陽術數,蘊涵天地形勢變化,暗藏扭轉乾坤之機,如能領悟其中一篇奧妙,當有九五之尊。”施耐庵忙說:“我一介布衣,從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求能夠輔佐賢明聖主,推翻元人****,以解天下蒼生倒懸之苦。”那兩個黃衫客聞言怪笑了幾聲,當場將竹簡盡數相授,施耐庵再次拜倒叩謝,隨後在燈下翻閱“兵家秘訣”,越看越是入迷,渾然忘卻了身外之事。

驀地裡一陣山風將廟門推開,頓時寒意襲人,施耐庵周身打了個寒戰,等他擡起頭來,卻不見了那些人的蹤影,此時天色破曉,晨霧只見有一羣長臂蒼猿,正自穿林越澗而去,爲首兩頭巨猿都是赤瞳黃背,空山沉寂,猿聲轉瞬間已在數裡之外了。

施耐庵心中驚疑不定,站在破廟中茫然若失,還沒回過神來,忽然腦後被人狠狠打了一記悶棍,當即昏倒在地,等醒來之後,發現腦袋上滿是鮮血,“兵家秘訣”不翼而飛,而那個躲在泥胎中的少年乞丐,也早已不知所終。

施耐庵心知是那乞丐恩將仇報,趁己不備,盜走了竹簡兵書,未成想世間竟有如此狼子野心之輩,不由得追悔莫及,卻也無可奈何。

好在施耐庵已將“兵家秘訣”盡數記在腦中,當下匆匆忙忙離了荒山野嶺,後來他懷抱宏遠,投奔到農民起義軍張士誠帳下,充爲軍中幕僚,謀劃了許多攻城奪地的奇計妙策。卻因張士誠居功自傲,獨斷專行,親信佞臣,疏遠忠良,施耐庵幾次諫勸,張士誠都不予採納,於是憤然離開平江,此後心灰意冷,浪跡江湖,許多年後他才知道,當初自己在深山裡搭救的少年乞丐,正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原來濠州有個出身貧苦的朱元璋,幼時名爲朱重八,靠給大戶人家放豬放牛爲生。元順帝四年淮北蝗災,赤地千里,百姓易子而食。十六歲的朱元璋孤苦無依,成了一個流落鄉野的乞丐。

有一次朱元璋餓倒於深山,被救後不思報答,反而恩將仇報盜走了“兵家秘訣”,以爲從此就能當上皇帝,可竹簡上面字跡古樸,難以辨識,就揣在懷中,回到市上請人解讀,不過文意深奧,朱元璋大字認不了幾個,哪裡讀得明白?留下來既不當吃也不當穿,還不如換幾個錢飽餐一頓,但他想到如今天下動盪,正值英雄豪傑建功立業之秋,大丈夫豈可不動一念,這“兵家秘訣”遲早會有用武之地,於是藏帶在身,秘不示人。

此後朱元璋到黃覺寺出家當了和尚,每日帶上木魚、瓦鉢,到處遊方化緣,終於找機會投奔義軍,並以戰功連續升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他聽聞劉基劉伯溫,有文經武緯之才,就想請其出山,共謀大業,爲了表示誠意,不惜以部分“兵家秘訣”相授。

劉伯溫深感其德,從此充爲軍師,追隨左右,屢次獻出奇謀良策,使義軍取襄陽,收滁州,平蕪湖,克太平,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長江兩岸,誅滅張士誠、陳友諒,然後揮師北上,直取大都,將元順帝逐回漠北,終於建立了不世之功。

朱元璋出身草莽,空以徒手奪取天下,從一介放牛童當上了開國的太祖皇帝,自然對那些用兵如神精通謀略的開國元勳深爲忌憚,唯恐朝中有人起兵造反,所以劉伯溫雖以大功,只封伯爵。但最使朱元璋感到不安的,還是當年救他的那位恩公,他十分後悔當初行兇時做賊心虛,手底下有些發軟,致使留下了隱患。

朱元璋擔心竹簡兵書落入別人手中,早已將竹簡付之一炬,可一想到世間還有某個人掌握着“兵家秘訣”,便寢食難安。但他並不知道施耐庵的身份姓名,時隔多年,也無法再按當年的形貌緝拿此人,於是暗中頒下密旨,命各地嚴加搜捕“兵家秘訣”的傳人。

卻說施耐庵浪跡天涯,多年隱居不出,因感時政衰敗,作《江湖豪客傳》寄託心意。不料此書被洪武皇帝看到,惹得龍顏大怒,認定是宣講謀逆做亂之道,就勒令地方官員,將施耐庵問罪下獄。

施耐庵的門生羅貫中,早年間有志圖王,也曾投奔張士誠及劉福通參加起義軍,但未遇明主,都沒能得到重用,只得遁隱江南,以撰寫戲曲平話爲生。在施耐庵下獄後,羅貫中求到劉伯溫府上,望他念在舊日相識的份兒上設法相救。劉伯溫當即上書請命,又勸施耐庵在獄中將《江湖豪客傳》改爲《忠義水滸傳》,在八十回本之後另加四十回,專講以宋江爲首的草莽豪傑受了招安,報效朝廷,爲國盡忠,才使得施耐庵免於一死。

施耐庵此時已經知道了朱元璋的身份,料想那洪武皇帝爲人陰狠,又慣於猜忌,不願像唐太宗一般與功臣同始同終,就算那些開過元勳們想要急流勇退,恐怕也難得善終,今後朝廷中必然還有一場血腥浩劫,但大局已定,他身爲一介草民,終無回天之力,只把“兵家秘訣”轉授給羅貫中,囑咐他妥善收藏,萬誤失落,時移則事易,事易則備變,隨後鬱鬱而終。

不出施耐庵所料,洪武皇帝果然開始大肆殺戮功臣,前後有四萬多文臣武將遇害,軍中爲之一空,更不允許“兵家秘訣”留在世間。羅貫中暗恨朱元璋殘暴狠毒,立誓讓“兵家秘訣”流傳後世,但朝廷上法度森嚴,明寫兵書無異於自尋死路,況且也沒有書商膽敢出版印製。

羅貫中心生一計,窮其畢生精力,將神妙無比的“兵家秘訣”分解開來,以明朝開國戰例爲素材,全部寫入《三國志通俗演義》,全書借用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爲背景,起自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書中褒劉貶曹,寄託了羅貫中師徒對仁君的嚮往,以及對奸雄的切齒痛恨。

這部暗藏“兵家秘訣”的《三國志通俗演義》,終於在嘉靖元年刊印出版,自此膾炙人口,廣爲傳播,改編成評書戲曲的段落不計其數,卻一直沒有任何人察覺到被羅貫中隱匿在書中的“軍事密碼”,也正是由於這篇密碼的存在,徹底顛覆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

轉眼間時移物換,到了明朝末年,已是朝綱敗壞,各地流寇蜂起,衝州撞府,勢如席捲,內憂外患接踵而來。

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攻明,八旗鐵甲橫掃遼東,消息傳到北京,舉國憤慨。大廈將傾的危難關頭,天啓皇帝授袁崇煥山海監軍之職,築寧遠城,憑藉壁壘堅固和紅夷大炮,重挫八旗精銳。

袁崇煥認爲八旗彪悍,來去如風,十分善於野戰,但攻城戰術有限,北騎尤懼大炮轟擊,一遇堅城重炮便無可奈何,所以明軍應當憑藉火器,守而後戰,堅壁固壘,避銳擊惰,相機堵剿,可爲取勝之道。他採用這一戰術,先後取得了兩次寧遠大捷,預計數年之內即可收復遼東。

但這時候袁崇煥受到朝中奸黨彈劾,不得不稱病請辭,他回到北京叩見皇帝謝恩,心中不免感慨萬千。返鄉前無意獲悉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秘密,相傳古時有“兵家秘訣”,神鬼不測其機,幽冥難窮其幻,羅貫中臨終前留下一部手書原稿,比坊間刊印書籍,多出了一個關於漢代“傳國玉璽”的古怪謎語,原來真正的“兵家秘訣”,都被他用暗語寫在《三國演義》的字裡行間。後漢三國時期,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率先攻入洛陽城的孫堅,在井中得一宮女之屍身上有一紅色盒子,匣中之物正是傳國玉璽。之後孫堅之子孫策將玉璽獻與袁術以借兵馬。孫策用此璽從袁術處換來三千兵將,從而奠定了孫吳霸業之基。袁術稱帝失敗後,玉璽歸屬曹操。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中,凡是涉及傳國玉璽的段落,都與他生前留下的謎語有關,謎語的答案即是解讀“兵家秘訣”的方法。此時關外女真與闖賊都在暗中尋找這份手稿。

袁崇煥急忙寫表上疏,稟告皇帝,女真八旗雖然狡猾悍勇,卻不懂兵法中的詭變之道,所以明軍揚長避短,憑堅城大炮可以穩中求勝,倒也不足爲患。但坊間流傳“話本三分”,詳細描寫了三國前後一百多年間的戰爭,這些具體的戰役和戰鬥——“或是陳師百萬,正面決戰;或是小股設伏,暗中偷襲;或披堅執銳,衝鋒陷陣;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或堅壁清野,以逸待勞;或一鼓作氣,連續作戰;或水淹、或火燒;或寡不敵衆,或以少勝多;或先勝後敗、或反敗爲勝;有將計就計,於中取事;有乍降投順,內外夾擊;有嫉斬謀士,也有七擒七縱、恩威並施;有空城退敵,有氣殺統帥”。其中所藏之兵機權謀,何止千變萬化,其手稿中更可能暗埋春秋戰國時傳下的“兵家秘訣”,若爲關外女真所窺,實乃與虎添翼,恐怕終將成爲我大明心腹之患,懇請聖上明察嚴防。

此時朝政紊亂,奸黨橫行,袁崇煥的奏摺並未受到重視,幾番明爭暗奪之後,羅貫中的手稿終於落入盛京,隨即被范文程破解了其中的秘密。皇太極正愁統兵的旗主貝勒們不懂漢學兵法,他知道昔日太祖皇帝在大明總兵李成樑府中爲奴之時,就常讀“三分”,後來在行軍佈陣中獲益匪淺,但也僅得皮毛而已,今得體用之道,何愁大明不滅?當即命范文程將《三國演義》譯成滿文,更作詳細分解,用做兵書,皇太極終於得其所助,使用反奸計,讓崇禎自毀長城,除掉遼東督師袁崇煥,掃平了八旗入關的最大阻礙。

此後滿清鐵騎入關,定鼎燕京,八旗席捲南北,削藩平叛,出兵西北,收復臺灣,抗擊沙俄,功業澤被後世,歷史潮流浩浩蕩蕩,轉眼間又是風雲變幻,世事幾度起落浮沉,然而關於“兵家秘訣”的傳奇,卻連清宮最機密的檔案裡都沒有留下任何記載,它仍舊默默無聲地沉睡在《三國演義》之中,等待着一個將要改變時代的偉人把它喚醒。

深山驚魂

康熙年間,吳三桂興兵造反,雲南與外省連接的幾條道路,都因戰亂而被封鎖,許多外地人受困無法返鄉,當時有潮州客商張氏兄弟三人,爲了逃出雲南,決定穿過蒙樂山,奈何不識路徑,在深山裡步行了十餘天,一直沒找到路,飢寒交迫之際,只好採草根充飢,飲露水解渴。

這天兄弟三人一大早動身探路,沿途披荊斬棘,中午累得走不動了,就坐下來歇腳,忽然有狂風從西邊襲來,遠處的風聲猶如海潮江濤,轟轟作響。三人大驚,起身跑到一處地勢較高的地方觀望,只見遠處有一頭野牛,通體黝黑,頂着三顆牛頭,體形大得出奇,正朝這邊狂奔過來,所過之處的植物均被踏爲平地。兄弟三人見狀不妙,急忙向後跑遠。

拼命逃竄了許久,眼看天色將黑,在那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越走越迷,弟兄三個正在沮喪之時,老大忽然指着前方樹下,對身旁兩位兄弟說:“前方大樹下好像有戶人家,咱們今晚不用露宿荒野了。”兄弟三個精神大振,忘記了疲勞飛奔而去。

老大來到屋前輕輕叩門,從屋中出來一男子,說來也奇怪,這男子真是偉丈夫,身材比常人高出半截,而且脖子上居然長了三顆頭顱,面目黝黑,說話時三口齊開,鄉音濃重,能聽出來是中州人士。

兄弟三人暗覺駭異,但既然敲開了屋門,也只有向對方說明來意,三頭人聽罷來者遭遇,甚爲同情,就將他們請進屋來,那兄弟三個連連拜謝。

三頭人進屋後,呼喚他的妹子爲客人燒菜煮飯,其妹聞聲從裡屋走了出來,居然也是三頭女子,她看了看張氏三兄弟,惋惜地對她兄長說道:“這三位客人只有大哥可以長壽,其餘兩位兄弟不免會遇難啊。”三兄弟不解爲何出此言語,但也沒敢作聲。吃過了晚飯,一夜無話。轉天三頭人折了樹枝給了他們說:“用此樹枝應對太陽的影子而行,可當指南針辨別方位,你們往山外走,途中肯定會經過一座荒廢的寺廟,那座廟可以宿人,但廟中有一口銅鐘,切記不可撞擊使它發出鳴響。”張氏兄弟三人千恩萬謝,告辭了那對兄妹繼續趕路,幾天後果然在途中遇到一座古廟,看牌匾是“波若寺”,三人進到廟中準備過夜,腳步聲驚起寺內的大羣烏鴉,它們飛起來四處盤旋鼓譟。

老二覺得鴉鳴不祥,就拿起石子向天上的烏鴉投去,烏鴉沒打到,石子落下來卻意外擊響了銅鐘,鐘聲“嗡嗡”迴響,震徹了山野。這時不知從哪裡竄出兩隻夜叉,抓住老二、老三活生生地撕成點心吃了,隨後又要來捉老大,此時忽聽海潮江濤之聲洶涌而至,老大本來閉目等死了,聽到聲音不對睜眼一看,原來是先前所遇的那條碩大黑牛,從外衝進來與夜叉搏鬥,夜叉不敵倉皇逃走,黑牛也跑進深山不知去向了,老大這才得以脫身,尋思那黑牛應該是山神之類,他含淚收拾了兩個兄弟的屍體,獨自一人輾轉多日,終於返回了故里。

第25章 雲中古都 (2)第11章 鏡裡乾坤 (3)第9章 鏡裡乾坤 (1)第4章 墓中尋龍 (4)第33章 如是我聞 (1)第24章 雲中古都 (1)第34章 如是我聞 (2)第11章 鏡裡乾坤 (3)第27章 雲中古都 (4)第33章 如是我聞 (1)第8章 墓中尋龍 (8)第28章 雲中古都 (5)第12章 鏡裡乾坤 (4)第5章 墓中尋龍 (5)第9章 鏡裡乾坤 (1)第11章 鏡裡乾坤 (3)第1章 墓中尋龍 (1)第4章 墓中尋龍 (4)第2章 墓中尋龍 (2)第17章 鏡裡乾坤 (9)第8章 墓中尋龍 (8)第8章 墓中尋龍 (8)第2章 墓中尋龍 (2)第29章 雲中古都 (6)第13章 鏡裡乾坤 (5)第19章 鏡裡乾坤 (11)第18章 鏡裡乾坤 (10)第22章 鏡裡乾坤 (14)第11章 鏡裡乾坤 (3)第1章 墓中尋龍 (1)第37章 如是我聞 (5)第2章 墓中尋龍 (2)第2章 墓中尋龍 (2)第9章 鏡裡乾坤 (1)第32章 雲中古都 (9)第31章 雲中古都 (8)第20章 鏡裡乾坤 (12)第32章 雲中古都 (9)第22章 鏡裡乾坤 (14)第28章 雲中古都 (5)第6章 墓中尋龍 (6)第6章 墓中尋龍 (6)第8章 墓中尋龍 (8)第3章 墓中尋龍 (3)第3章 墓中尋龍 (3)第14章 鏡裡乾坤 (6)第18章 鏡裡乾坤 (10)第24章 雲中古都 (1)第6章 墓中尋龍 (6)第23章 鏡裡乾坤 (15)第37章 如是我聞 (5)第3章 墓中尋龍 (3)第29章 雲中古都 (6)第21章 鏡裡乾坤 (13)第30章 雲中古都 (7)第2章 墓中尋龍 (2)第32章 雲中古都 (9)第36章 如是我聞 (4)第11章 鏡裡乾坤 (3)第21章 鏡裡乾坤 (13)第11章 鏡裡乾坤 (3)第10章 鏡裡乾坤 (2)第32章 雲中古都 (9)第37章 如是我聞 (5)第11章 鏡裡乾坤 (3)第29章 雲中古都 (6)第19章 鏡裡乾坤 (11)第15章 鏡裡乾坤 (7)第6章 墓中尋龍 (6)第10章 鏡裡乾坤 (2)第11章 鏡裡乾坤 (3)第12章 鏡裡乾坤 (4)第26章 雲中古都 (3)第36章 如是我聞 (4)第29章 雲中古都 (6)第34章 如是我聞 (2)第28章 雲中古都 (5)第22章 鏡裡乾坤 (14)第21章 鏡裡乾坤 (13)第28章 雲中古都 (5)第28章 雲中古都 (5)第18章 鏡裡乾坤 (10)第4章 墓中尋龍 (4)第27章 雲中古都 (4)第36章 如是我聞 (4)第23章 鏡裡乾坤 (15)第5章 墓中尋龍 (5)第31章 雲中古都 (8)第35章 如是我聞 (3)第16章 鏡裡乾坤 (8)第15章 鏡裡乾坤 (7)第13章 鏡裡乾坤 (5)第34章 如是我聞 (2)第25章 雲中古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