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纔剛二月中旬,背陰的山路還有冰沒有化,嚴重影響到了謝涵他們的進程,爲此,這一次他們花了七天的時間才趕到京城。
進城後,衆人的馬車在城門口停下了,王平是要回宮,顧琦自然是要先回顧家,且他想把謝涵一行都帶回顧家。
可謝涵卻要帶着一家人回自己家去安置,打算過兩天再去拜訪顧家,至於皇上那邊,她只能是聽候指令了。
“涵姐兒,這事聽二舅的,你那房子這麼長時間沒有人住,一時半會也收拾不出來。聽話,還是跟二舅一起回去,還住你以前的院子,你外祖母一直給你留着呢,那院子不小,住下你們這些人足夠了。”顧琦勸道。
沒辦法,有王平、王大人李大人這麼多人在,再則張氏等人已經跟來了,顧琦必須說幾句場面話,他不能讓外人挑出他的不是來。
再則,他說的也是實情,謝涵那房子的確好有幾年沒有住人了,雖說有一房看家的,可那家人一直住在倒座,正房要收拾起來且得幾天呢。
“罷了,回去先向你父親母親問好,我這鄉下婆子本來就不懂什麼規矩,一身的村氣,再不收拾得乾淨利落些進門還不得讓你母親笑話我們成了破落戶,知道的是親戚上門了,不知道的還以爲哪裡來的打抽豐的呢?”張氏笑着開口了。
她這話一說完,王平和一旁的兩位官員也笑了,並上下打量了她一眼。
還別說,張氏身上穿的衣裳雖不至於讓人以爲是來打抽豐的,可若進國公府的確有點寒酸了些。
其實不獨張氏,謝涵幾個穿的也很樸素,這一路行走都是塵土飛揚的,張氏和新月彎月哪裡捨得把新做的好衣裳拿出來穿上?
她們三個不穿,謝涵也只能跟着了。
顧琦聽了張氏的話也不好再勸,只是臉上有些訕訕的,不知底裡的王大人怕顧琦惱了,便笑着說道:“老太太,您太了不起了,別看您是鄉下人,可您不僅養育了一個好兒子,還養育了一個好孫女,你家的小孫女別看年幼,卻是皇上金口玉言誇過的好孩子,老人家放心吧,有這些個孫子孫女在,你老人家享福的日子還在後頭呢。”
“那就借這位大人的吉言,我這老婆子爭取多活幾年,好好享享我這孫女的福,我這孫女早就說了,她要替她死去的爹好好孝敬我,這不,知道我這婆子沒有來過京城,非要帶我來逛逛。”張氏一邊說一邊愛憐地摸了摸謝涵的腦袋。
“好了,老人家,時辰不早了,我們還等着進宮向皇上覆命,老人家一路勞頓,還是早點回去安置吧。”王平說道。
一開始他以爲張氏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村老太太,謝涵帶她在身邊的目的就是爲了不住進顧家,可方纔張氏這幾句明嘲暗諷的話讓王平對這個老婆子的印象大爲改觀了,這老婆子說話太趕趟太給力了。
還有,王平也總算明白謝涵的伶牙俐齒隨誰了,原來是家學淵源啊。
有這麼一位聰明睿智的老人家在謝涵身邊,王平感覺安心多了。
“是,這一路勞煩公公了。”張氏客客氣氣地回了一句。
說完,大家各自上了各自的馬車,往三個不同的方向去了。
約摸一頓飯的工夫,謝涵的馬車駛進了一條衚衕,停在了一棟有着兩棵古意盎然的槐樹的門前,打頭的高升李福幾個已經下車了,開始往下卸東西,守門的程老頭也忙喊他家人過來幫忙了。
謝涵下車後,領着張氏等人先進了屋,這個家謝涵也不算熟,她只是在母親臨終之際被一併送到這來住了幾天,那幾天恍恍惚惚的,什麼也沒留心,隨後便被接回了顧家,之後再也沒有來過了。
房子不算大,三間上房倒也還寬闊,不過沒有偏房也沒有跨院,只有東西兩座廂房,好在房子有三進,每一進都有廂房,倒也夠住了。
一進上房的門,謝涵的目光便落在了廳堂的香爐上,香爐之上供奉的並不是母親的牌位,而是一座一尺來高的觀音菩薩坐像。
這鼎香爐比較大,盤口約有一尺來寬,高也有半尺多,底座的三隻腳比較粗壯,謝涵猜想秘密應該就在底座的三隻腳上,只是這會還不是揭秘的時候。
所以,謝涵的目光掠過那鼎香爐之後,帶着張氏等人進了內院,也就是第二進,習慣上謝涵把它叫做中院,中院的大小跟前院差不多,這裡曾經是謝涵守着母親臨終的地方,因此,謝涵想住在這裡。
“祖母,不如這樣吧,你和我一起住中院,兩位姐姐帶着春桃他們住後面。”
“罷了,你一天天的事情挺多的,你帶的丫鬟也多,我還是不鬧你了,我和新月她們一起住後邊,你帶着丫鬟們住吧。”張氏略一尋思,說道。
這兩年她冷眼看着,早就發現了這個家其實是謝涵說了算,不說內院的方氏白氏等人,就連外頭的高升和李福也總找謝涵商量事情,所以她明智地提出了住到後面去。
再者,張氏也知道謝涵是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姐,說句不好聽的話,吃喝拉撒都得有人伺候着,她跟在身邊也不方便。
謝涵思忖了一下,倒也沒再深勸,便吩咐司琴她們先去收拾行李,命兩個婆子先去燒炕,兩個婆子去收拾屋子。
正忙着時,只見餘婆子帶了七八個粗壯的婆子進來了,說是奉顧老婆子的命來替謝涵收拾屋子。
張氏聽說這是顧家派來替她們打掃的人,心下十分過意不去,剛要開口推辭,餘婆子先說話了。
“親家老太太,纔剛我們老夫人已經把二老爺罵了一頓,說他明知道你們這房子有好幾年沒有人住了,卻還任由你們回來,知道的是你們想歇息兩天再出門,不知道的還以爲我們顧家眼裡沒有人,所以老夫人特地打發奴婢來接你們幾個過府,這房子就先讓她們幾個收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