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十二章

一夕霜華,長夜過盡。

重華宮若兮臺前,一顆玉色棋子輕輕落下,在黑白分明的棋盤中央。雪衣影裡素手盈玉,彷彿星輝劃過指尖,晶瑩澄美的色澤,在棋局深處挑起一抹清澈的流光。

棋盤對面,東帝輕輕擡眸笑了一笑,“意在子先,進退度心,你的棋藝越發高明瞭。”

眼前棋局黑白搏殺,縱橫相映,一者穩紮穩打,動靜有致;一者詭奇通透,虛實莫測。以兩人之棋力眼光,皆已知終盤將是和局,見他罷手,且蘭含笑收拾棋子,廣袖如雲流瀉委地,“自始至終惴惴小心,如臨於淵,總算有一次沒被你殺得丟盔棄甲,是否手下留情了呢?”

子昊道:“你又不是含夕,輸了還會耍賴悔棋,何用我刻意相讓。”

且蘭將最後一顆棋子放入玉盒,“聽說你昨日又賞了含夕三件上古珍奇,當中竟有一支夙帝時仙師莫玉親制的古簫和一套你親手抄錄的曲譜,你待她也算用心,只是如今外面那些傳言當真叫人啼笑皆非。”

子昊低頭輕咳,只是一笑而過。

溫泉海上繚繞輕浮的薄霧令此高臺若隱若現,恍似天境,日前重華宮主殿修葺一新,且蘭奉旨遷入新宮,東帝復將溫泉海旁無極、長樂兩苑賞賜於她,包括這昔日鳳後命人採深海美玉精心砌築,可容千人共舞的若兮臺,再次增撥三百宮奴入宮侍奉。

一連數日,東帝每晚都在重華宮就寢,對未來王后之恩寵人所共睹,而對曾爲楚國公主的御陽夫人含夕,更稱得上百依百順,諸般惜愛,一時竟惹得外世衆說紛紜,只道少原君與宣王,一者與含夕公主青梅竹馬,一者曾對其心存覬覦,當衆逼婚,東帝自不會容此二人於世,因美亡楚,爲色伐宣,天性風流不遜襄帝。

但唯有蘇陵、叔孫亦等爲數不多的近臣知道,東帝自楚國歸來之後身子越發不如從前,眼見天日漸寒,舊疾時常復發,白日倒還支撐得下,但若入夜便非以重藥壓制不可,漸漸竟至一日不可間停。自曾親眼見他一次毒性發作,且蘭再難放心,隨時陪伴左右,子昊亦刻意將她留在身邊,藉機將自己胸中所學傾囊相授。這一夜,兩人又是通宵對弈,直至一夜悄逝,星冷天明。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天上的星星,記得母親曾說過,夜空中每顆星星,都是人間一個靈魂的化身……”且蘭見子昊遙望觸手可及的星空,起身前行,來到高臺之側,仰首道,“後來師父教我星陣兵法,我帶着族人征戰逃亡,夜裡常常一個人看着星空出神,那時候每顆星星都離我那樣近,那樣清晰,好像有種神秘的力量,讓我感覺並不孤獨。”她輕輕低頭,微笑嘆息,“如今在帝都,你許我隨意翻閱琅軒典籍,亦不斷解答我觀星之術的種種問題,可是我卻越發看不懂,眼前這浩瀚星空究竟代表什麼,誰人能做出正確的回答?”

她轉回身來,彷彿想從他眼中尋找答案。子昊來到她身邊,負手擡頭,淡淡道:“天地萬相,皆入人心,一人心境不同,所看所想自不相同,說來也並不奇怪。其實你天分極高,朕所授觀星之術,你早已洞察入微,又有何不明白?”

且蘭隨口問道:“茫茫星漢,亙古長空,王上心中能夠盡知嗎?”

子昊一笑道:“朕從來不想。”

且蘭略一詫異,輕轉明眸,“從來不想?這答案着實叫人意外。”

子昊徐聲道:“不管你想什麼、做什麼,天便是天,地便是地,生長消亡不會因此而有任何改變。你既翻閱琅軒藏書,當知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先賢想要參透造化,最終也只是留下各種疑問,無人能給出合理的答案,天地不仁,本是虛空,何必浪費時間揣摩?”

且蘭道:“自從相識以來,無論爲敵爲友,你似乎始終掌握着一切,無人能逆王意,就連強勢如少原君亦敗在你的手中,我有時甚至以爲,恐怕這天地都是你棋盤上一方棋子,無可抗拒你的力量。”

“朕從不認爲可以掌控一切,自以爲是是件危險的事情。”

子昊容色清澈深遠,如往常一樣無波無瀾地隱藏着一切情緒,只留下捉摸不透的平靜,從這個角度看去,甚至有種漠然的意味勾勒在他如削的側顏,而使那原本乾淨溫潤的眉目浮現冷冽的痕跡。

微風乍起,吹得兩人衣袂輕揚,且蘭似乎若有所覺,下一刻他轉過頭來,脣畔微微彎起淺淡的弧度,對她伸出手道:“陪朕走走。”

若兮臺半隱於雲,整片夜空映入他的眼中,靜如滄海,清若冰淵,越發顯得幽邃莫測,無有盡頭。他的手掌覆上指尖,便這樣攜她往高臺盡處而去。

雲階百丈直通天際,長風吹起髮絲隨衣急舞,越至高處越發不勝清寒,而他的步伐平穩從容。

但他走得並不慢,一路不做停留,她追隨他的身影,將燈火塵囂遺落萬丈。

在他的牽引下,且蘭踏上最後一層玉階,霍然之間,整個天地呈現眼前。

越過帝都宮城,她看到王域大地,山河連綿,他同她並肩立在這高臺之巔,與蒼茫天地相比卻覺如此渺小,一顆心浩若煙海,似可容盡人間萬物,卻又一無所有。

風過長空,那種難言的感覺充斥心中,一時激盪難平,這一步步走來,十指相握,她忽然知道他所要保護的東西,他可包容一切的眸光,他微笑背後的深心,她突然明瞭。

“若兮臺是重華宮最高之處,朕以前也常一個人在這裡看星空。”

隨着他淡然的話語,且蘭朝他目光所向看去,那是曾經昭陵宮的方向,如今瓊樓金臺皆做一片清湖迷濛,無限美景,不見殺伐。

彷彿剎那錯覺,他眼中若有柔軟的神色浮現,“且蘭明白嗎?你與朕,一直是同樣的人。”

當他轉回身時,且蘭驀然迎上他的目光,從未曾相識的一刻,到執手天下的今時,他眼中的江山王朝,她心頭的家國族人,她與他何止擁有太多相似的痕跡,卻又從來不在同一個世界。長空星隱,天地一人,青衫男子衣袂入畫,除卻白日君王盛氣,只遺獨立出塵。他站在眼前,化入心尖,卻彷彿隨時會消失在永恆不變的微笑之中,不屬於任何一人,甚至包括他的子民與王朝。

“朕此一生,不負九夷。”

那日在軍營之中,他只說了一句話,一句話,她別無選擇。

若他不是天家帝子,她亦不是他一手扶植的女王,今日瓊華天闕,是否會有他與她並立的身影?

執子之手,與子同行,她與他穿行於毀滅重生的世界,他可以是她的希望與依靠,卻是否會成爲她幸福的歸宿?

“朕會給你足夠的力量,來保護你所珍視的東西,不需太久時間,也沒有人能夠阻攔。”

他低下頭,眼底深處淡淡星芒,映亮女子晶瑩的眸心,只一瞬停留的注視,足以令人相信一切,永不存疑。且蘭素首微仰,烏髮盈散於他的指尖,如一幅清美華麗的墨錦,“若不明白,且蘭怎配做你的王后。但是,子昊……”她閉目輕嘆,第一次叫他的名字,第一次伸出手去,靠近他的懷抱,“不要離開我們。在我答應入嫁帝都的時候,便已將屬於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你,包括我一直保護着、珍視着的族人。我知道他們會很好,這世上沒有什麼再能傷害他們,我也沒有什麼需要擔心,只除了你。”

“從一開始我們之間便不會單純,從我看你的第一眼,你對我說第一句話,從我的劍刺中你身體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這是我命中註定的劫數。你說得對,我和你是同樣的人,我們都有着自己的目的,可以爲之付出任何代價甚至生命,只是,我遇到了你。”

“當你真正認定一個人,那便是一種幸福。子昊,你是我的王上和夫君,也是我唯一的親人,不管因爲什麼,我都不想像失去母親那樣失去你,我在你身邊,我會盡我所能……”

她的聲音貼近他的心房,輕柔如許,繾綣如許,終於再不掩飾地將一切掙扎與眷戀道出,不似往日平靜模樣。子昊怔住片刻,跟着輕輕擡手將她擁住,眼神之中慢慢現出些許複雜的神色,沒有人看得清楚,那是怎樣的溫柔與憐惜,亦沒有人說得出來,那是怎樣的清醒與堅定。

一直到很多年後,每當且蘭想起這一夜咫尺星空,天地之盡,他懷中清冷的力量,他說過的每一句話都那樣清晰,彷彿始終陪伴,從未離開。但直到那時她才明白,他交與她的,是他生命中最爲沉重的羈絆,亦是他所給她,最好的歸宿。

金輿落至殿前,重華宮冷焰燃盡,在晨曦的微光中透出華麗宏偉的輪廓。

兩列素衣醫女手提藥籃迎面而來,見到王駕向側避開,衣袂輕沐晨色,斂眉垂首。

且蘭無意轉眸,突然看見當前兩人手捧一對天青色水光薄玉冰紋盞,當中一泓雪色汁液若盈若現,溫如美玉,膩似凝脂,盤側尚備有一雙纏枝細刃金刀,十分精緻奇特,於是駐足問道:“這是什麼?”

其中一名醫女低頭道:“回稟殿下,這是從子夜韶華的果實中割取的汁液,可以用來入藥,鎮緩疼痛,每逢戰時,司藥監都會採摘備用。此花在王域唯有重華宮溫泉海交流之處能夠生長,奴婢們不敢驚擾殿下,已稟過青冥姑娘知道。”

且蘭記起溫泉海旁確有其花盛放,花色千般,宛然如盞,觀之可謂美不勝收,不想果實尚能入藥,遂擡手略略沾了一點汁液,聞去但覺沉香如縷,竟有種說不出來的妙曼滋味悄悄繞上指尖,飄入心頭,便那麼化作一絲迷幻的夢境,徑自盤旋不去。正覺驚訝,子昊忽然問道:“這子夜韶華可是以前南域六族的御花貢品?”

那醫女恭敬答道:“是,此花原本生在南域,名爲阿芙蓉,當年六族朝貢帶入帝都,先帝因其盈夜盛放,花色絕豔,而更名子夜韶華,賜種重華宮,聽說《大周經》中亦曾有此花入藥的記載,效果甚是奇特。”

子昊點了點頭,跟着擡眼向朱廊盡頭看去,正見蘇陵與叔孫亦兩人一併前來。且蘭知道二人這麼早求見,定有要事,向側微微揮手,那醫女帶着衆人斂袂退步,依次而去。

自昭公離朝之後,蘇陵以昔王身份兼領中樞要職,此時慣穿的水色藍衫依例換做聚雲紋紫錦朝服,風流文雅更添三分貴氣,只顯得氣度卓然,溫文沉練,但卻絲毫不因權位之重而令人覺有壓迫,不改謙謙君子之風。叔孫亦則着朱緣緊袖單袍,配以透雕金簪束冠,外罩纏絲軟甲,一身儒將裝束,眼底隱約的紅絲表明他可能又是一夜未眠,但目光仍舊予人沉着智慧的感覺。

待到近前,蘇陵先對且蘭頷首施禮,跟着低聲稟道:“主上,昨夜接到加急奏報,昭公日前在歸國途中病重辭世,靈柩已由統軍禁衛護送,還歸昭國。”

且蘭聞言微驚,“昭公……唉,昭公已年過古稀,一直抱病未愈,沒想竟這麼快……”

“擬旨以國禮厚葬,着其長子繼承封國,蔭封餘下二子,不必入帝都謝恩。”

子昊眼中掠過一絲極深的波動,彷彿淵海底處暗流急涌而過,旋即消沉,換作淡淡話語。長夜最後一抹星辰的痕跡隱隱泯滅於天光盡頭,日月更迭,交替無聲。

“臣會妥善安排,請主上寬心。”蘇陵擡頭答應,再道,“漠北來人想見主上一面,不知主上意下如何?”

子昊修眸輕輕一挑,稍加思量,舉步前行,“見見也好,帶人來琅軒吧。”

“是。”蘇陵略一點頭,先行告退。叔孫亦則陪東帝二人往琅軒而去,邊走邊道:“這幾日據斥候傳回的情報,姬滄回師後調兵沁水邊城,以酷烈手段鎮壓叛亂餘黨,當衆斬殺七百餘人,包括當年僥倖得存,宣國大王子九歲的遺腹子姬原及其母冉妃,將此二人極刑碎屍。依照主上吩咐,此前漠北、赤陵分舵除一十三名暗部精英外,已全部撤離沁水,潛入七城,昨日傳來消息,姬滄開始在刑衛、高闕等地調集兵力,總數接近二十萬衆,其中多以步卒、車兵爲主,至少配備馳車三千餘駟,革車千乘,乃是攻守兼備的精銳重兵,但赤焰軍最爲核心的主力騎兵尚駐軍支崤,暫未有所異動。”

用兵之法,察情爲先,戰而不知敵情者,必失先機。是以王師專門設有先機營,抽調六軍最爲忠心精幹的戰士,配合冥衣樓滲透各國的勢力收集情報,每時每刻,都會有各路信息送入由叔孫亦直接掌管的先機營,再由其甄別彙總,上報東帝,所以每天清晨第一個來重華宮的人必定是叔孫亦,風雨無阻,幾乎已成慣例。

子昊道:“赤焰軍騎兵乃是姬滄縱橫北疆的依恃,這時自要養精蓄銳,刑衛之外,七城尚有何動向?”

叔孫亦對軍情瞭然於胸,當即不假思索地道:“姬滄在刑衛據兵,西跨厭次,東收仇池,下一步便會推進到丹晝,七城可說盡數落入他手,唯有扶川因據沫水之險尚算保持獨立,但實際也已成爲宣軍戰備之地。不過奇怪的是,除去七城,姬滄未從原屬後風國領地調動分毫糧草輜重,以至軍備速度大大減緩。”

子昊淡淡道:“在楚國大亂之前,自在堂主白姝兒與姬滄暗定密約,以後風十城換取皇非敗局,楚國既亡,依約這十座城池已經屬於穆國。”

此事是通過子嬈密函傳回,叔孫亦與且蘭皆是首次聽聞,前者蹙眉道:“自在堂白姝兒,是她與宣國合作,挑撥離間,令穆國兵不血刃,坐收漁人之利,這個女人可算不簡單。”

子昊負手緩行,向來平靜的聲音底處冰流隱現,“她的確很聰明,聰明而且有用,所以到宣國開戰的這段時間足夠她在穆國籠絡人心,助夜玄殤登上王位。”

叔孫亦與且蘭對視一眼,不約而同感覺到他話語冷冷,竟是透過無痕的殺機。且蘭柔聲道:“現在我們所餘的時間大概不足二十日,依照宣軍目前的佈置,潙江水路將會成爲此戰的關鍵,穆國軍隊的動向不容忽視。若夜玄殤無法登上王位,太子御必與姬滄聯盟,勢將對帝都造成不可估量的威脅。”

叔孫亦點頭表示贊同,卻一擡眼,不知何時,身邊已盡是重重碧色,煙嵐遠近,如暈如染,四周薄霧寂靜環繞,疏林瀟瀟,只見千葉落舞,微光深處一靜一動,透出莫以言說的生機。

叔孫亦尚是第一次進入琅軒禁地,一時被這靜謐的氣氛所懾,卻同時感覺到面前二人安然自若的腳步,一襲青衫,一抹白衣,彷彿是劃過幽深翠色的漣漪,本自一體,不覺分毫突兀。在東帝身旁,且蘭身上似乎有種別樣沉寧的氣息,白衣飄逸只見清明平靜,就像陽光下冬日晴雪折射出淨斂的微光。

這樣的且蘭,有別於叔孫亦所見慣千軍萬馬中英凜的姿容,謀斷家國時決絕的女子,卻和她身邊之人有着不謀而合的相似。

真正的東帝與王后,兩人一如冰海深淵,永遠不容人探知究竟,一個卻像月底清潭,照映人心分毫畢現。

琅軒禁地乃是王族歷代藏書之處,其中不同深宮奢華,高者爲臺,反見清奇,深者爲室,幽然洞虛,千萬修竹軒然錯落,形成無邊碧海,看似隨意清靜,內中卻嵌合奇門九宮佈局,身處其中,每一步所在都似相同,但又予人變化無窮的莫測之感。

可以想見,若是有人貿然而入,即便能過得了暗中影奴那一關,亦無法在這穿延四方的陣法之中僥倖得脫,這竹林天地,可謂是王城之中最安全亦最幽秘的地方。

稍後蘇陵帶人求見,隨他一起來的是個比且蘭略略年紀的冷俏女子,雖以杏黃絲帶束髮,身着男兒慣穿的緊身軟甲武士服,但玲瓏姣好的身段與那雙亮麗微挑的眼睛卻讓人一見難忘,尤其在衣袍襯托下修長的雙腿,令她顯得高挑纖美,極具風致,而背上交叉斜掛的兩柄短刃雙刀更表明她應該有着不錯的身手。

待見到竹林中的年輕男子,她忍不住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瞬,似乎有些詫異這青衣素容之人便是東帝,直到與面前清凜的雙眸倏然碰觸,才似乎微微一震,低下頭去:“遙衣奉勃言王子之命,叩見王上!”

面前無人作聲,遙衣垂眸半晌,略微有些詫異,方要擡頭,只覺面前碧影飄閃,突然間便有一刃竹葉無聲無息向她面門射來,不由吃了一驚,腰身一折向後翻出。

林中微風忽起,更有碧葉飄落,遙衣嬌叱一聲手中現出短刃雙刀,只見飛旋的碧葉之中一抹深色閃電般移動,進退間不時有輕芒掠現,與四面凌空的竹葉形成一片縱橫交織的密網,下一刻紛紛支離破碎。

蘇陵等人從旁觀看,皆是目露欣賞,這女子刀法之快幾可與風尋劍媲美,輕身功夫亦不亞於彥翎、離司等人,當此年紀可謂難得。

竹葉似被無形輕風穿引,層層飛繞,有若急舞。遙衣憑雙刃無法破出包圍,忽然一掠旋身,足尖點中林邊翠竹,身至半空連續幾個輕翻,借竹子柔韌的彈力瞬間彈開丈許距離,數道竹風擦身而過,落入林中。

“好身手。”子昊淡笑讚了一聲,袖底似有輕風拂過,微微一揚。遙衣頓時自徐徐紛落的碧葉間脫身出來,只來得及見一瞬青衫袖落,淡淡的笑眸。

“斛律遙衣不愧是万俟勃言手下最出色的間者,他派你來帝都見朕,想知道些什麼?”

斛律遙衣輕巧落地,聞言一怔,“王上知道我?”卻聽東帝身旁的白衣女子微笑說道:“你出身丁零一族,原舉家歸服後風國,父兄皆爲軍中大將,後風亡國之後只餘你一人,方爲万俟勃言所用,手中雙刃名爲‘泠雪’,乃是出自皓山劍廬的一對利器。万俟勃言派你前來,是因你與宣國有不解之仇,絕不會出賣於他,而你也不是第一次到帝都,對嗎?”

斛律遙衣目光在他二人之間微微一旋,泠雪斬還回背上,“看來王上身邊的消息十分靈通,不錯,我之前是要查明一件事,這次勃言王子本想親自來面見王上,但怕引起姬滄注意,不敢輕易離開北域,所以派我來奉上一樣東西,也想王上能兌現承諾。”

子昊輕輕一笑,“你確定了朕的身份,想要的無非是朕一句話。”

斛律遙衣道:“冥衣樓主說過的話,等於金口玉言,王上答應過欽賜柔然立國,條件便是這幽靈石。”說着進前一步,自懷中取出一個烏木嵌金方盒,跪地奉上。

子昊擡手掀開盒蓋,袖底玄光流過,一泓深碧色的微光自修削的指尖幽幽溢出,一瞬爍開清芒,轉而斂入盒中。斛律遙衣美麗的眸子被靈石清光映得晶瑩剔透,“王子說若有需要,遙衣便可留在帝都,聽從王上吩咐,亦方便日後傳遞消息。只要事涉北域,遙衣行事要比冥衣樓更加方便。”

子昊點頭許可,站起身來,“朕會讓你帶王旨回去,只不過不是現在,你隨叔孫將軍去先機營,一切聽他安排。”

斛律遙衣眸光一轉,叔孫亦對她微笑頷首,“先機營有斛律姑娘這樣出色的間者加入,求之不得。”

且蘭替子昊接過斛律遙衣手中的木盒,與蘇陵二人一道,送她離開琅軒,多問她一些柔然的情況,順便取了醫女按時備好的湯藥,親自試過,回來後便至子昊素日看書之處。

子昊正站在案前翻閱書卷,聽到腳步聲回頭,面上淡淡有着幾分倦意。且蘭將烏木金盒放在一旁,親自侍奉他服藥,“其實我一直奇怪,你爲何要自各族手中取回九轉靈石,傳說靈石齊集有着逆轉天地之力,你不是說並不在乎嗎?”

子昊輕輕擡眸,藥香微苦的氣息在他幽墨色的瞳仁深處淡淡繚繞,他像往常那樣笑了笑,道:“若是朕要滅盡九域呢?”

且蘭亦是一笑,“九域,包括王族嗎?”

子昊淡聲道:“或許。”

且蘭目光在他眼中一停,掠過不解之色,他放下白玉盞,微微合了雙眸,“朕有些累了。”

那一剎那斂去的眸光,似乎令整個屋子靜靜黯淡下來,窗外傳來竹葉飄落的聲息,如雪滿地。

且蘭離開之後,子昊卻並沒有真正入睡,睜開眼睛看向案上放着的書卷,《大周經》三十六卷有關南域奇花阿芙蓉的記載流水一樣掠過心間。

稍後,他讓影奴將早晨那名醫女帶入琅軒,命她將今日所採子夜韶華的汁液送至此處,不得驚動宮中任何人。醫女很快照他吩咐將東西送至,待她退出後一切又恢復了安靜,只有子夜韶華迷幻的氣息,在幽竹碧影中輕輕地瀰漫開來。

第104章 第二章第64章 不是番外的番外第10章 第十章第28章 第二十八章第111章 第四章第74章 第十章第四章第六十六章 送君一別第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二章121、第十四章 …第七十章 血染邊城第89章 第二十五章(此爲書版下部第一章)第116章 第九章第六十三章 紅塵空夢第12章 第十二章第五十六章 明修棧道第74章 第十章第100章 第五章第20章 第二十章第五十二章 百仙聖手第73章 第九章第62章 第三十章第118章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82章 第十八章第87章 第二十三章第79章 第十五章第三章第44章 第十二章第七十八章 青衣異客第87章 第二十三章第113章 第六章第82章 第十八章第40章 第八章第85章 第二十一章第6章 第六章第85章 第二十一章第七十章 血染邊城第70章 第六章第110章 第三章第51章 第十九章第七十章 血染邊城第52章 第二十章第五十八章 桃夭忘憂第106章 第四章第八十一章 彼岸香消第91章 第二十七章第12章 第十二章第21章 第二十一章第39章 第七章第103章 第一章第80章 第十六章第102章 楔子第65章 第一章第8章 第八章第39章 第七章第七章第72章 第八章第72章 第八章第59章 第二十七章第77章 第十三章第67章 第三章第52章 第二十章第117章 第十章第25章 第二十五章第六十七章 前塵永訣第八十一章 彼岸香消第七十二章 再世爲人第七十五章 酒樓說古第79章 第十五章第12章 第十二章第七十七章 十年故友第六十三章 紅塵空夢第七十五章 酒樓說古第十五章第89章 第二十五章(此爲書版下部第一章)第9章 第九章第十章第42章 第十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十六章 送君一別第五十六章 明修棧道第94章 第三十章第二十章第6章 第六章第118章 第十一章第五十一章 偷樑換柱第七十七章 十年故友第二十三章第99章 第四章第十三章121、第十四章 …第六十章 暗度陳倉第八十章 隔世重逢第52章 第二十章第19章 第十九章第46章 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