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字退治?陳留乘城人?”斐潛拿着名刺,琢磨了一下,實在是沒有印象,但還是讓人將人請了進來。
不管怎麼說,從陳留到這裡也是千里迢迢,多少也不容易,更何況蔡邕也是陳留人,搞不好是有什麼事情也說不定。
斐潛下了大堂,站在院門之處,只見到一個文士,大概三十多歲的模樣,一身青玄色的長袍,頭帶方巾,衣服上很是有些塵土的痕跡,顯然是長途跋涉但是未能更換衣服就來了,有些瘦弱,蓄着長鬚,目光炯炯。
“拜見中郎。”李進上前拱手作揖,說道,聲調不急不緩,略帶着一種韻味,“不才久仰中郎大名,遠道而來,求見心切,未備衣容,實乃罪過。”
斐潛笑着,伸手虛引道:“斐某微薄之名,何足掛齒……足下高人風範,何必介懷些許塵埃,還請入內就坐……”
李進哈哈一笑,再次拱手謝道:“得名動天下,馬踏陰山斐中郎相邀,何幸有之!中郎先請……”
兩人又是一番禮節上的謙讓,才進了大堂。
斐潛先讓侍從去端上了茶湯,又隨意閒扯了幾句路途見聞什麼的之後,才說道:“退治前來,不知有何見教?”
“不敢稱見教……”李進拱了拱手說道,“不知斐中郎對於‘名望’二字有何見解?”
“名望?”斐潛重複了一下。
李進點點頭,說道:“正是。如今中郎克復陰山,亦是名望正盛之時……”
“名也,正也,黃帝以正名百物;望也,遠圖也,跂予望之正如其是。”斐潛不明白李進究竟是什麼意思,便給出了一個比較正統一些的回答。
李進笑笑,點點頭,然後說道:“中郎所言極是。名望,世人所欲也,然也分爲三等……”
“願聞其詳。”斐潛明白戲肉來了,便端坐而問道。
李進倒也沒有什麼拿捏推脫什麼的,便直接說道:“夫下等名望者,雖聲名在外,然多有惡行,鄉野之間,路人側目,懼其名,恐其聲,豪行鄉郡,強橫一方;中等名望者,以名取利,以望獲勢,求名望則如同求權勢,縱然隱於山林,亦期一日可登朝堂;上等名望者,當如上古賢人,修德養行,名望自生,謙謙仁義,堂堂君子。”
斐潛沉默了一會兒,點點頭,說道:“謹受教。”
李進說的是名望,不過也不是完全的在說名望,只是要怎樣去理解,這就靠個人的本事了。
李進微微笑了笑,然後捋了捋鬍鬚,看了一眼斐潛,說道:“敢問中郎,欲求何等名望?”
斐潛目光一動,並沒有直接回答李進的問題,而是笑着說道:“名望不可強求,君子當賢德,分義而行下,則當無憂矣。”
李進聽了,卻大笑起來,說道:“中郎,若真如此言,禍事近之矣!”
“何出此言?”斐潛看着李進問道。
李進站起身,拱拱手說道:“原以爲中郎智勇雙全,當立不世之功……如今看來,也不過爾爾……罷了,就當某未曾來過……告辭,告辭!”
這人,一句話說不痛快就走,有這樣的麼?
不過這也是漢代的士族文人的一個特色,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在很多時候割席斷交這種情節,不僅僅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也綿延到了漢代士族之間,在表現憎惡的情緒上也比較的明顯,而且越是名士則越是有這樣的情結。
但是這個李進,也不是所謂的名士啊,至少斐潛自己沒有聽說過有這麼一號的角色……
那麼,是這樣任其走了,還是再挽留一下?
斐潛眨了眨眼,還是覺得需要多少挽留一下,畢竟一個方面現在自己還是草創期間,另外一個方面李進這個名字雖然不是很響亮,但畢竟是陳留人士,搞不好和陳留的那一幫子人相互之間有什麼聯繫……
反正若是這個李進只是譁衆取寵,誇大言辭之輩,大不了哄上一段時間,便打發了就是。
不過李進倒是不依不饒,見斐潛挽留,還繼續追問斐潛道:“如今中郎可言欲求何等名望否?”
“這個……上古賢人不可追,爲惡鄉鄰不可取,某當折中取之……”斐潛無奈,便回答道。
卻不料李進還是笑笑,繼續擡腳向外走。
“……丈夫自當擎吳鉤,千里江山覓封侯!”
李進停住了腳步,轉過身來,盯着斐潛看了片刻,忽然笑了,說道:“未想到中郎謹慎如斯……也罷……”
李進正了正衣冠,然後鄭重的向斐潛拜了一拜,說道:“在下多有失禮……另有一事,望中郎海涵……某非陳留人士……某乃潁川荀諶也……見過中郎!”
等等,不是李進,而是荀諶?
這特喵的是什麼情況?
荀諶怎麼會跑到這裡來了?
***********************
此時此刻,遠在兗州的東郡之內,曹操的治所之中。
小樓依舊,人卻不同。
戲志才扭着頭,看着院內桃花繽紛,忽然轉回首,拍案而起:“有你這樣來的麼?說好要帶的美酒呢?”
坐在戲志纔對面的荀彧,絲毫沒有收到這個裝腔作勢的傢伙的影響,依舊是溫和的微笑着說道:“怎麼?酒又喝光了?”
戲志才,或者說是郭嘉,嘆了一口氣,意興闌珊的說道:“太貴了,買不起啊……算了,不說了……倒是你來這裡,嗯,你家的那些老頭子同意了?”
荀彧俊美的面龐上露出了一點點的冷意,沉默了片刻之後,微微點了點頭道:“叔父生前曾言……國難當前,二袁不思社稷,獨逞驕橫,難當重任……”
荀爽在跟着劉協去長安不久,就因爲年老又長途跋涉,便染病不起,也沒有撐過多久,就病逝了。荀彧前往長安迎回了荀爽的棺槨,將他重新安葬在荀家的墓園之內,自然也就得到了荀爽臨終之前留下的一些東西……
荀爽不滿董卓的執政,也看不慣袁紹和袁術爲了私心,遲遲不做出迎漢帝的舉措,這最終導致了荀爽給整個的潁川荀氏下達了指令,不許荀家子弟再繼續輔佐二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