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五章 反客爲主(十)

楊彪雖然不太清楚蔡邕邀請,或者是斐潛邀請他在學宮給諸位求學的學子講一講“君子”之道究竟是什麼意思,但是他思來想去,這種事情對他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纔是,因此自然的欣然應允。

有什麼比在這些士族子弟面前講課,闡述自己對於經學上面的理解,更加可以輕易的獲取在學術界上的聲望的?

楊彪甚至有些認爲會不會是斐潛自己已經覺得不可能和自己對抗,因此在做出這樣迎合自己的行爲?

“君子”或者稱之爲“士”,是楊彪自己,甚至是絕大多數的世家子弟給與自己的一個標籤和準則。

在春秋戰國之後,特別是在前秦一統六國的過程當中,古老的血統貴族理論基本上已經沒落,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嚎叫之下,新的一波登上寶座的人身上不再只是拼血脈,還加上了更多的東西……

所謂的世家大族,是集世代冠冕、鄉里豪右、家傳經學於一身,不僅在仕途上有廣泛的門生故吏權力網絡,而且在地方亦是上擁有大莊園塢堡等等,在鄉野之間一呼百應,在朝堂之上亦是領袖,相互姻親的家族亦多是同儔之屬,編演起一張龐大的關係網絡。

在頂級的世家大族之下,便是豪族,再次便是累世爲官的家族,這些家族在漢代長達三四百年的時間之內慢慢的發展,已經完全把控住了整個華夏。

在歷史當中,曹操汴水之敗後,轉眼就到了揚州又招募了近萬部隊,若不是一夜之間營嘯,說不定還會重返酸棗;而那個走到算哪的劉備,幾次從其他的大佬手中溜走的時候也就是幾千兵力,轉轉眼忽然又增長到了上萬,這些兵力的錢糧兵械兵餉從何而來?

絕大多數都是當地的士族和豪右們的主動支持與被動支持。

大漢,甚至是三國,成也士族,敗也士族。

若不是士族,也不會有三國,若不是士族,三國也不會被魏國統一,最終歸於晉。

斐潛看着站在臺上風度翩翩的正在長篇大論的楊彪,忽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此時的楊彪就像是當初在雒陽時期的袁紹,禮賢下士,謙卑恭順……

是差不多吧?

甚至在某些程度來說,比袁紹還要更強一些。

然而幾乎是單槍匹馬闖冀州,並沒有像袁術一樣獲得大部分袁家底蘊支持的袁紹,如今短短時間之內,已經幾乎是拿下了整個河北,正在和公孫瓚爭奪遼東,試想一下,這些兵力難道都是袁紹一個個親自招募來的?

還是袁紹在冀州預先準備好的?

自然都不是。

那麼袁紹能夠憑藉的是什麼迅速崛起?

僅僅是四世三公的“袁”字和在反董聯盟上匯聚的名望而已。

那麼楊氏爲何也有這麼大的名望呢?

因爲楊氏在某種程度上,對於當代的士族或多或少有一些恩情。黨錮之禍讓士族們收到了空前的壓迫,雖然他們在鄉里有龐大的莊園財產,享有崇高的聲譽,在朝堂上也有相當的地位,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面對宦官和外戚,士人們表現得如同砧板上的魚肉,任人欺侮,而作爲保持在權利中心的袁氏和楊氏,在這個時期明裡暗裡做過不少挽救同僚的事情,自然如今就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所以說,士族有士族的利益代表的,而這個利益代表不僅僅是一個家族,而是一整個系列區域的士族體系。

如今河北士族毫無疑問支持的是袁紹,豫州的汝南潁川這一塊似乎不太確定,但是在歷史上最終倒在了曹操的懷抱當中,至於兗州士族和徐州士族基本上和荊襄士族一樣,在戰爭當中分裂逃亡了,歸屬到別人的行列當中,並沒有成功上位者。

揚州還有江南那一帶的士族,與其說是支持孫家,還不如是支持自己……

而楊彪所代表的,按照斐潛的理解,應當就是在河東、弘農,包括和河南尹這一塊的士族了。

當然在歷史上,這一塊的士族最終也是算在了曹操的頭上,或許那個時候不是楊彪不想繼續當這個代表,而是在那種情況下已經爭不過了曹操……

斐潛看着正在滔滔不絕的楊彪,正好也和楊彪投來的眼神碰到了一起。

只聽到楊彪聲音朗朗,在大殿當中迴響:

“……夫君子之道,不可不弘毅,不可不慎獨,不可不羞惡,不可不謙儉,不可不惻隱,方可學以致用……非弘毅不得其正,非慎獨不得其義,非羞惡不得其智,非謙儉不得其德,非惻隱不得其仁……故而非學不得廣才,非志不得成學,淫慢不得勵精,險躁不得冶性……諸位風華正好,亦當精學猛進,方不負歲月,有朝一日亦可榮登朝堂,一展胸中錦繡……”

嗯。

斐潛微微笑笑,反正這種大題目,基本上來說只要楊彪腦子不抽抽,也不會講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言語出來,而是會像是官場上的套話一樣,講一些忠君忠國,並且帶有激勵形式的、積極正面的話語……

差不多就是這樣也就夠了。

洋洋灑灑一番話下來,楊彪終於是停了嘴。這段時間一直以來都挺鬱悶,如今這麼多人在下面恭謹聆聽,也算是讓楊彪過了一把癮。

蔡邕先是點頭向楊彪表示感謝,然後又讓在場下負責記錄的注者將記錄稿呈上來給楊彪過目,最後說道:“楊公此論,誠爲君子之言,盡解五常之道也……當錄於筆端,爲學宮之求學之首章也……”

雖然蔡邕也不是很清楚斐潛爲什麼強調要這樣做,但是既然斐潛要求了,也就同意了,關鍵是蔡邕覺得這樣做並沒有什麼詭異的或是不對的地方,給學生講講君子之道,然後要求學子們用心揣摩學習,難道不是在大方向上最正確不過的事情麼?

因此楊彪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一目十行掃了一下注者所記錄的文字,沒有什麼出入,便謙遜的說道:“蔡公擡愛……楊某不過一家之論,何德何能立言成書也,當爲大方之家所笑……”

當然這話誰都明白是什麼意思,於是根本不需要蔡邕迴應什麼,在旁邊的一波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可以插得上嘴的話題,自然是立刻上前,用各種言語便將楊彪之前的那段話,親親抱抱舉高高……

蔡邕斜斜的瞄了一眼在場邊的斐潛,意思是這樣有用?

斐潛微笑着點點頭。

正在淹沒在各種阿諛奉承言辭當中的楊彪,掃了一眼斐潛,不知道爲何,忽然覺得事情似乎有什麼地方不太對勁,不過沒容得他細想,下一波噴涌而來的讚譽之詞又是鋪天蓋地而來,將楊彪這一點點的小念頭給淹沒了……

第3123章 相信與否第五三五章 天下四劉第2992章思路決定道路第1084章 各人各自的選擇第四三八章 明天有援軍第1808章 失控邊緣第六二九章 做勢第2639章取捨之中看戲(加更)第1590章 一朵黃棉花第1027章 熊孩子的成長史第3035章老一套之中的新一套第3290章 愛乾乾不幹滾第3131章 和局則敗第一一零章 棗祗到來第2421章攻防第1831章 天下驃騎軍第2798章 昔日功過難評說,今朝得失讚美詩第2635章周氏魚醬第八八八章 反客爲主(三)第2781章 楊氏無奈立牆頭,黃忠一箭破軍障第二六八章 殺機第1903章誤打誤撞,宗教拓展第2994章流程決定前程第1999章騎兵進化,血海泛舟第七二零章 有人很恐慌第1618章 一幫人的事情第九七零章 心思第2077章基操勿驚,真假難辨第五七七章 相互之間的謀劃第1949章漢家定西,王子復仇第3264章 找鑰匙第2611章子弟,良莠有別第三八八章 烤羊第2765章 要是如此第八三九章 活着不容易(七)第九八二章 返平陽第九九九章 截殺糧道第1050章 人心到底不是NPC第2908章求生求死,有起有落第1423章 持顱過延津第二一八章 無奈的變化第2578章人心世道第3126章 核心力量第2717章一切都剛好第1095章 授柄之策第2931章回首尚有路,愚人迷不悟第2415章不到時候第六四六章 拿得起放得下第1570章 黍離第2527章老子兒子孫子第2686章領令遵令天子令第2787章 武陵南蠻盼桃花,朱桓定策付流水第2116章此事還需計議一二第1196章 事情來的措手不及第2034章涼州之兵,南郡之援第2729章 最假的宣言第六六三章 會面第一八零章 姍姍來遲的劉岱第3244章 文昭豈異天垂象第2766章 揚長避短第2268章水好水壞水渾水清(加更)第3246章 膿血第1122章 差不多了哈第1604章 庸人勿擾第2742章 黑馬白第二二四章 國殤第1333章 局變第1371章 狄道第2575章人傑地靈第2665章忠孝之本第1624章 舔狗的蛻變第3066章不能想不能問,不能有遲疑第1525章 接戰(加更,感謝一直支持的各位)第1918章紅了票子,黑了心肝第1537章 怎麼肥四第1760章 疑問第八一二章 將對帥(一)第2719章一切都不好第1480章 大小喬的命運第2684章訓練兵卒尋妙法第四四三章 怎麼辦怎麼選第2770章 主角配角第1243章 誰的想法纔是對的第1738章 老問題新問題第1081章 定遠侯的正反面第1840章 路過打醬油第1881章處處問題,處處是坑第2166章國之四維第1213章 誰也無法避免第1068章 超出意料的轉折第2145章一城通達四方第3093章 敵我第2934章相看兩不厭,唯有金銀山第2167章化性起僞第1976章青龍一遊,百幣主講第2042章什麼纔是本,何處方爲源第1718章 興亂輪迴第八十六章 襄陽車禍第1845章 計中計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