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效應

自打換鎖風波過去之後,楊樹根鬧騰三個月,終於安靜下來,甚至每天兒子回來,他還會圍着那輛五菱紅光走兩圈,不時地還會對滴滴叫車好奇地問上兩句。

這是一個好的改變,楊家氣氛好了,小山的人們茶餘飯後又有了談資,有誇楊樹根總算想明白了,也有人幸災樂禍說楊樹根沒辦法這是認命了。

楊樹根也開始出門了,每天仍舊雷打不動地去小溪那邊,日子看着風平雲靜,其實楊樹根心裡正憋着大事呢。

這幾天腦子裡迴盪 的都是兒子說的那句‘百鍊鋼不如繞指柔’,一向自認活得最明白的楊樹根覺得這次他是真糊塗了。

好在及時止損,逆子的一句話點醒了他。

創業之初最怕是什麼?自然是失敗啊,當出租車司機掙不來錢,時間久了逆子自己就受打擊回城裡去工作了。

幾天下來,楊樹根通過和兒子聊天中的旁敲側擊,最後斟酌一下,危險性最低又最能耽誤掙錢還破壞性不大的做法,那就是自攻釘扎車胎。

小山這邊個家小超市,麻雀雖小五臟六全,裡面能買到生活中常用的五金,楊樹根這天去小溪邊遛彎時繞到超市,還沒走近遠遠就聽到有幾個人在說話,話裡議論的正是他兒子。

“楊偉的事你們聽說了沒有?”

楊樹根聽了這話,腳子停下來,他在超市一側,不走出去還真讓超市前面坐着說話的幾個人看不到他。

“你是說生態旅遊和特色養殖好個?”另一個人接話。

“對,就是這個,楊偉說咱們小山資源多,等他把那個什麼平臺.”

“網絡平臺.”另一個人補充道。

“對,就是網絡平臺建起來,給咱們小山做一些宣傳,到時咱們在家裡就可以掙錢了。”

“真的假的?”有些不信。

“楊偉回來有幾個月了,整天聽他說這麼創業,那樣創業,幾個月過去,也沒見有什麼變化。”

“咋沒有?看看咱們小山安的那些攝像頭。”

“那是派出所安的,和他有啥關係。”

“這你就不懂了,當初可是楊偉回來後,發現小山有幾個地方是死角,這纔去派出所提出來的。”

“那這事也不算創業啊?”

一句話,讓剛剛一直幫楊偉辯論的人也找不到理由反駁了。

楊樹根好心情早就降到了最低點。

自打兩個兒子都考上大學留在城裡後,走到哪小山的人都深受人敬重,現在好了,老二不吭不響地跑回來要創什麼業,全家因爲他被人議論不說,再聽聽這些質疑的話,跟打在楊樹根的臉上沒啥區別。

他氣得鼻子哼哼兩聲,背手走出去,說話的三人看到楊老漢陰着臉,三人喊了聲叔就散了,楊樹根買了自攻釘揣在兜裡,也沒有去小溪邊散步的心思,陰着臉回了家。

這也是楊樹根一直不贊同兒子回小林的原因,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啥叫帶着鄉親們一起致富?事要真成了,大家感激你,可不成呢?無緣無故的你就成了罪人。

有時多說一句話,就惹好些事,楊樹根活了大半輩子,沒得罪過一個人,因爲啥?他一直謹記話是攔路虎,衣服是瘮人的毛,少說話保證沒錯。

兩個兒子,老大在這點上像極了他,人沉默話又少,可學習好又聽話,如今在城裡混的有聲有色,開了一箇中型超市,大小也算個老闆。

老二就有些不讓人順心,從小話就多,雖然嘴甜,但在楊樹根看來,話多必失,總有惹禍的那一天。

果然讓他預料到了,這纔回來幾個月啊,就已經招埋怨嘍。

黑着臉回到家,楊樹根坐在院子裡發呆,富貴從外面跑回來在他腿邊蹭來蹭去的,楊樹根抱起它,看到它身上穿着的小衣服,眉頭就又是一皺。

不用想也猜到,定是那逆子又弄得新花樣,什麼城裡的狗都這樣穿,既然覺得城裡那麼好,咋就非要回來呢?

楊樹根有時真恨不能把他的頭撬開,看看裡面裝的到底是啥。

楊母從外面回來,“咋還坐在院子裡發呆呢?”

楊樹根收回茫然的眼神,“想老大呢。”

提到大兒子,楊母想着也有幾個月沒有見到人了,“以前孩子回來看你呆兩天你就趕人回去,總說讓孩子把心放在事業上,這兩年疫情超市一直很忙,孩子沒空回來了你又想。”

楊母拿過掃把拍打着衣服上的灰,一邊道,“也不用急,下個月不是你過生日嗎?疫情的時候回不來,現在疫情過去了,他保準早早回來。”

提到讓他驕傲的大兒子,楊樹根臉上又泛起紅光,在他看來把大兒子培養得如此優秀,也是他一生中最榮耀的事情。

至於小兒子,現在在歪路上走的還不遠,只要能掰過來,仍舊是個好的。

想通了這些,楊樹根覺得事情也沒那麼棘手了。

自攻釘買好了,可惜準備了幾天,兒子都沒有回來。

幾天前楊樹根還恨不能把家裡鎖換了不讓兒子進家門,這幾天他眼巴眼望地盼着,連個人影 都沒看到。

楊母看出點什麼來,“楊偉這幾天去外面了,說是找原來的同學幫着弄個什麼平臺,我尋思你平時不聞不問的,就沒告訴你。”

楊樹根被平臺兩個字吸引了過去,“啥平臺?他還沒死心?”

楊老漢問的正是帶着鄉親們創業那件事。

前些日子聽到的那些話,楊樹根可都記着呢,其中有一個王老四,去年秋天還在他家菜園子摘了兩根黃瓜種,他家菜園裡的黃瓜結多少顆,他每天都要數的,就那天王老四從家菜園裡路過後,就少了兩個,除了他還有誰。

吃了他的黃瓜,還在背後看不起他兒子,什麼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