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爛攤子

醜辦年弓月刀日,裴承毅與家人告別後,登上了前往大西大以。如。

這一天,還發生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是當天凌晨,遭到重創的“皇家方舟”號航母在返回阿森松島的途中,因爲艦體嚴重進水,無法保持橫向平衡,艦長不得不下達棄艦命令。當地時間2點巧分,在全體艦員撤離之後,特遣艦隊司令官下令開啓航母上的二十多處通海閥門。大約刃分鐘後,也就是3點舊分左右,排水量超過口萬噸的“皇家方舟”號超級航母在3萬多名特遣艦隊官兵的注視下沉入大海,結束了不到4年的服役生涯,成爲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皇家海軍最短命的戰艦。

二是當天上午,也就是“皇家方舟”號沉沒後大約3個小時,倫敦時間8點刃分,英國國防部的新聞發言人向來自全世界的上千名記者宣佈,無限期擱置派遣登陸艦隊前往阿森松島的行動計劃,兩艘遭到魚雷攻擊的航母在阿森松島進行簡單修復之後,特遣艦隊將啓程返回撲茨茅斯海軍基地。

兩件事情一前一後,立即讓外界把兩件事情聯繫了起來。

在特遣艦隊已經無法奪取制海權與制空權的情況下,皇家海軍擱置登陸馬島的作戰行動也在情理之中。

問題是,這讓很多人忽略了兩個問題。

是航母戰鬥羣遭到阿根廷潛艇襲擊之後,美國當局的反應太“溫和”了,不但沒有做出出兵南大西洋的決定,甚至把正在戰區活動的第四艦隊撤了回來。二是英國當局壓根就沒有做好登陸馬島的準備工作,就算特遣艦隊沒有遭到伏擊,登陸艦隊也不可能在月份到達南大西洋,而進入6月份,在極端惡劣的天氣的影響下,就算島上沒有阿軍。皇家陸戰隊也無法順利登島;也就是說,一切正常的話,英國當局也只能等到明年2月份才能出動陸戰隊。

看清這兩個問題就不難明白,英國當局正在想辦法脫身。

ωwш◆ttκā n◆c○

準確的說,是英國的再個執政黨,即工黨與自民黨。

在此之前,也就是特遣艦隊遭到伏擊後,喬治就與布蘭迪諾通了電話,而他得到的答覆是,在儘快辭職與解散議會之間做出選擇,前者等油喬治一個人承擔英國軍隊在南大西洋戰敗的責任,而後者等於拉工黨與自民黨下水。當然,兩個選擇,將給喬治帶來輛中截然不同的結果,前者會讓他身敗名裂,而後者還能留下東山再起的機會。只不過,喬治選擇的不是後者,而是前者。

作爲政治家,控臺不可能不清楚年蘭迪諾的“勸告”的真實含義。

經過大蕭條的洗禮,英國政壇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刃年的金艘危機期間形成的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採取“大陸政策”的保守黨迅速得到民衆支持,而繼續奉行親美政策的工黨與奉行獨立自主政策的自民黨迅速衰落。正是如此,在大蕭條期間,英國在保守黨的推動下加入了歐元區,使英鎊成爲歷史。可以說,加入歐元區是把雙刃劍。當英鎊成爲歷史之後,英國在經濟上開始倒向歐洲大陸,既加強了歐元的地位,又提高了倫敦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價值按照英國與法德意等歐元國家達成的協議,在英國加入歐元區後,倫敦是歐洲第一大金融中心。因爲更換貨幣,英國民衆將不可能避免的承受負擔從某種意義上講,皇家海軍能夠打造擁有3艘超級航母的世界級艦隊,與保守黨積極支持英國返回歐州的基本國家戰略有密切關係,因爲回到歐州大家庭後,英國要想確保大國地個,擁有不亞於法德意的影響力,就得確保軍事優勢,而英國的傳統強項就是海軍,所以必須要打造一支歐洲第一的大艦隊,所以保守黨的支持率在此之後開始下降。正是如此,在大蕭條即將結束的時候,由喬治領導的工黨才能聯合自民黨,在大選中擊敗保守黨,獲得下議院半數以上的席個,並且組建聯合政府,讓英國回到了親美路線上來。

由此可見,聯合政府不但來自不易,而且非常重要。

按照英國調查機構進行的隨即調查,如果喬治宣佈提前解散議會,保守黨將百分之百的贏得大選,甚至有可能在下議院控制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

這絕對不是吹牛,而是必然。

聯合政府上臺之後,雖然英國的國防開支並沒降低,但是英國的國防建設方針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管怎麼說,國防建設爲國家戰略服務,當國家戰略發生重大轉變的時候,國防建設自然要發生轉變。因爲重新走上了親美路線,所以英國完全沒有必要保持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皇家海軍曾提出自研、或者採購、或者聯合研製重型艦載制空戰鬥機,而法國也有同樣的設想,雙方還進行過秘密接觸,而聯合政府上臺後,直接取消了該計發”甚至將皇家海軍要求採購另外3箇中隊的始戰鬥機的計戈束之高閣;如果不是級艇與美國有很大的關係。熱怕連,“快速“級攻擊潛艇“甘迪計利都會受到影響。按照美國的全球行動規劃,加入西約集團的英國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協助美軍征戰全球,從而需要打造一支擁有遠程投送能力的軍隊,即重點採購運輸機、遠程戰鬥機小兩棲戰艦、垂直起降攻擊機等用油海到陸進行打擊行動的作戰裝備。非常可惜的是,在短短几年之內,各斤。項目還處在研製或者審批階段,直到馬島衝突爆發,聯合政府全力打造的“全球打擊力量”連影子都看不到。

由此可見,聯合政府必須爲馬島戰敗負責。

事實上,幾乎所有英國人都認爲,需要承擔責任的不僅僅是首相。加上在野的保守黨趁此機會大做文章,一再宣稱政府的錯誤國防方針與錯誤的國家戰略,是導致馬島衝突與英國戰敗的直接原因。當幾乎所有英國人都被憤怒控制着的時候,提前舉行大選,意味着執政的工黨與自民黨主動交出政權。

問題是,英國的政治制度不存在“彈劾”首相的問題。

準確的說,只要執政黨或者執政聯盟內部高度團結,在7年的任期結束前,除非首相觸犯了法律,不然沒有任何人能讓首相從唐寧街舊號搬出來。就算首相出了問題,只要執政黨或者執政聯盟能夠達成一致意見,推舉出新首相,在野黨也無可奈何。除了7年一屆的大選之外,唯一的辦法就是首相解散下議院,提前舉行大選。當然,前提條件都一樣。即執政黨與執政聯盟高度團結,沒有議員反水。如果在野黨發起彈劾案,而執政黨的某些議員投了贊成票,使彈劾案的支持率超過半數,那麼不管首相是否願意接受,都得解散內閣,由下議院的各大政黨重新組閣,或者重新組建聯合政府。到了這一步,首相肯定會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即宣佈解散議會,提前舉行大選。

也就是說,喬治是個非常關鍵的角色。

如果他肯服輸,並且做出犧牲,那麼要到3年之後,執政的工黨與自民黨纔會面對保守黨的挑戰。毫無疑問,以英國的國情,3年之後恐怕沒有多少選民記得住輸掉的第二次馬島戰爭了。即便選民不會忘記給大英帝國蒙羞的戰爭,工黨與自民黨也能在此期間爭取到更多的支持,就算無法擊敗保守黨,也有可能再次聯合組閣。

正是如此,出面“說服”喬治的不是英國的利益集團,而是美國總統。

接到布蘭迪諾的電話,喬治就知道,他的“政治家”生涯已經結束了,而他的“政治”生涯還遠沒結束。

當然,辭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因爲是“換帥不換馬”所以喬治在離開首相官邸之前,還得向執政聯盟推選出來的準首相,也就是自民黨黨魁薩利弗交代工作。

從這裡也能看出,工黨已經被逼到絕路。

在執政聯盟中,工黨一直占主導地位,畢竟工黨在下議院佔了驟的議席,而自民黨自航有打手 皖的議席。4年前,組建聯合政府的時候自民黨沒有選擇的餘地,如果當時自民黨不與工黨合作,只有三種結局。一是與保守黨合作,而保守黨是第一大黨,能夠分給自民黨的好處肯定比工黨少得多。二是逼迫工黨與保守黨合作,讓自民黨成爲在野黨。三是聯合組閣全部宣告失敗,按照憲法規定舉行第二次大選,而自民黨肯定會被選民拋棄。顯然,這三種可能出現的機會都不大,自民黨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與工黨合作,在聯合政府中獲得不到四分之一的席位。

如此不出任何意外的話,自民黨只有把希望寄託在下次大選上了。

現在出了意外情況,自民黨發身的機會來了。

擺在工黨面前的現實是,如果不能穩住自民黨,別說打手 鰓的議員反水,就算只有四分之一的自民黨議員,也就是佔下議院鰓的議員反水,在野的保守黨都能發起彈劾案,逼迫首相提前解散議會。

工薦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讓出內閣總最重要的位置。

換句話說,之前是工黨邀請自民黨組閣,等到薩利弗上臺後,就是自民黨邀請工黨組閣了。雖然自民黨不可能徹底壓制住工黨,肯定呀把大半數部長席位留給工黨,但是主從關係的變化,已經決定了工黨的命運。

可以想像,今後幾年內,工黨的日子會非常難過。

不管怎存說,日子再艱難,也不沒有日子過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對美國來說,自民黨肯定是比保守黨更好的選擇。

從某種程度上講,美國當局也沒有別的辦法。如果不能儘快拉攏自民黨,保守黨就會採取行動,通過聯合部分自民黨議員,逼迫喬治解散下議院。即便喬治死扛到底,即在不解散下議院的情況下重新組閣,因爲工黨沒在喬治辭職的問題上給予自民黨足夠的好處,自民黨也會倒向保守黨。而保守黨爲了爭取到組閣的機會,肯定會給自民黨,的價就是說。最終仍然由保守黨上臺組建聯手 “真要走到這一步,英國的政治局勢就非常複雜了。別說英國選民會無所適從,連最優秀的政治家都無法準確預測英國的政治走向。別的不說,如果保守黨黨魁有點頭腦,肯定會首先爭取自民黨的支持,在組閣的時候讓出更多的個置,等到組閣之後再與自民黨翻臉,然後解散下議院,提前舉行大選。只要保守黨能夠在年底之前完成這一系列的舉措,肯定能在大選中獲得半數以上,甚至大部分選票,獲得單獨組閣的權力。

保守黨再次上臺,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布蘭迪諾想都不敢想。

要知道,保守黨是因爲在大蕭條時期採取了一些錯誤的政策,在倒向歐州大陸的時候過於積極,才輸掉了大選。毫無疑問。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至少在力到刃年之內,不可能再次爆發大蕭條,甚至不會鬧出全球金融危機。只要保守黨上臺,別說會不會在7年後再次贏得大選,7年之內就能使英國融入歐盟。更重要的是,大蕭條已經過去,歐洲大陸國家正在加快擴張步伐,只要英國的政治局勢發送動搖,法德意就會趁機採取行動,把英國拉入歐洲大家庭。

事實上,在馬島衝突爆發之前,法德意等國就開始行動了。

特遣艦隊遭到伏擊後,歐洲大陸的新聞媒體先是集體沉默,隨後就鋪天蓋地般的報道相關消息,並且不失時機的點到美國,以及第四艦隊與阿根廷潛艇交戰的事情,以此暗示所有觀衆,美國必須爲馬島衝突負責,爲英國戰敗負責。

歐洲新聞媒體的意圖,就是歐洲大陸國家政府的意圖。

不得不說,法德意這次做得很露骨。

即便不懂政治的人都能從歐洲大陸新聞媒體的報道中看出法德意等國政府的意圖,即儘量讓全世界都知道,美國是製造馬島衝突的元兇,不但激發了衝突,還暗中支持英國採取軍事行動,所以美國必須爲英國戰敗負責,也就是幫助英國奪回馬島。只要絕大部分觀衆相信了這個觀點,那麼美國當局就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出兵吧,別說得罪拉美國家,不與所有拉美國家翻臉就是好走了。不出兵吧,就走出賣英國,等於將英國民衆推到了大西洋東岸的歐洲國家懷抱之中。

對美國來說,最理想的結果就是讓事態漸漸平靜下去,讓民衆淡忘這些事情。

爲此,美國沒有宣揚第四艦隊遭到潛艇攻擊,“傑弗遜”號航母被魚雷擊傷的消息,更不可能提到採取任何反擊行動。當然,美國政府不可能什麼也不做。除了讓負責拉美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出訪口個主要拉美國家之外,美國國務院還向各拉美國家遞交了照會,白宮則派遣總統特使去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也就是說,美國當局採取的全是外交措施,而這也是美國處理該事件的主要手段。

更重要的是,美國必須穩住英國的局勢。

正是如此,布蘭迪諾給喬治打了電話,讓英國首相做出對英國、對工黨、也是對美國最有利的選擇。當然,這也是對他最爲有利的選擇。

力多年後,喬治向傳記作家提到這件事情就的時候說道,當時布蘭迪諾明確暗示,只要能讓英國留在由美國主導的西約集團,就會給他安排一個非常重要的個置,讓他在英國政壇上繼續發揮影響力。

不管布蘭迪諾有沒有做過這樣的暗示,從喬治隨後的經歷就能看出,他沒有撒謊。

當然,布蘭迪諾不會忽視法德意等國的影響力。

說簡單點,真把法德意等國逼急了,在英國點上幾把火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月出日,奉蘭迪諾就讓國務卿去了拍林,對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丹毒、西班牙、葡萄牙等十二個歐盟主要成員國進行尋訪。

毫無疑問,這個訪問安排就表明了美國當局的用意。

國務卿首先去了德國,而不是法國,擺明了要激化法德矛盾,因爲在歐盟,只有德國有能力挑戰法國的主導地位。如果能夠使德法不和,歐盟的威脅就低得多了。只不過,美國當局此舉也太露骨了,運送國務卿的專機還沒有到達拍林國際機場,法德意三國外長就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外長峰會上宣佈,歐盟高度關注發生在南大西洋上的衝突,希望涉事方儘快採取適當的行動,從根本上解決導致衝突的原因。

這份外交聲明,讓美國當局的企圖徹底流產了。

當然,歐盟要想擰成一股繩,還需要更多的向心力,一份外交聲明起不了多少作用。

最後,布蘭迪諾沒有忘記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把杜奇威召回去。

正是如此,在裴承毅離開北京的時候,杜奇威也坐上了白宮派過去的專機,同樣低調的離開了倫敦。

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16章 海軍革命第85章 決戰跡象第77章 急轉直下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77章 爲了消耗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16章 金錢操作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60章 造勢第17章 高原槍聲第4章 你情我願第9章 以退爲進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28章 親自動手第29章 別無選擇第53章 高起點第33章 命不該絕第30章 感恩戴德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14章 隱秘行動第96章 風暴高潮第59章 星戰計劃第66章 內在動力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84章 戰火重燃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26章 戰爭威脅第78章 燒烤元首第79章 硝煙再起第71章 民主表決第95章 眼高手低第88章 虎將虎軍第38章 頭號威脅第63章 王牌的實力第67章 緊急調整第51章 輪迴第15章 智者千慮第3章 暗流第59章 低空坦克第22章 力挽狂瀾第41章 一鍋端第36章 栽贓嫁禍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69章 亦步亦趨第7章 潛移默化第62章 驚弓之鳥第61章 不服輸第47章 厲害關係第98章 狂暴工具第44章 死對頭第63章 得意忘形第56章 領頭羊第120章 槍決生死第46章 導彈消耗戰第82章 堅持路線第51章 堅守第82章 新境第2章 野心家第44章 最後手段第17章 苦口婆心第15章 突變第23章 說客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33章 命不該絕第83章 造勢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17章 養虎爲患第35章 主動迎戰第3章 集團化第44章 第一槍第43章 藍天之主第46章 突防第26章 坦然面對第78章 以假亂真第26章 定性分析第31章 出國作戰第55章 後知後覺第40章 佈局第71章 一大步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72章 追求幸福的權利第49章 太空軍事力量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37章 風起雲涌第86章 奔赴戰場第55章 心照不宣第44章 臨時決策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79章 利益同盟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85章 正規戰術第4章 熱點第40章 玩概念第12章 搭臺唱戲第141章 理想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