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

※一娜果說戰術靈活多變的麼戰略就沒有什麼秘密印唔,

印度戰爭之後,世界格局一目瞭然。雖然在普通人看來,順利擊敗印度之後,共和國進入巔峰時期,肯定會在霸佔了東亞、東南亞與南亞的基礎上,迅速對外擴張,在北面的蒙古、東面的西太平洋、南面的菲律賓與澳大利亞、西面的中亞與中東,乃至更加遙遠的南美洲與非洲大陸上有所作爲,但是真正的政治家都知道,在長達力年的戰略擴張期之後,共和國確實達到了現階段的鼎盛時期,卻不會繼續擴張。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國際局勢悄然轉變。

母庸置疑,共和國的頭號強敵仍然是美國。

與共和國相比,美國則經歷了長達力年的衰退期。可以說,共和國在戰略上每前進一步就等於美國退一步。西太平洋上,美國已經退出了第一島鏈,在第二島鏈上也只能勉強站穩腳跟。

西南太平洋上,雖然耳度尼西亞仍然保持中立,沒有與共和國飾結盟約,但是美國已經全面退守澳洲大陸,把印度尼西亞當成了雙方的緩衝區。印度洋上,除了孤懸的迪戈加西亞之外,美國只能在紅海南部與澳大利亞西部地區還有幾處軍事基地。美國針對共和國的戰略包圍圈已經徹底崩潰,戰略優勢不再明顯。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短短力年,美國與共和國的戰略關係已經徹底改變,由強弱分明變成了強強對立。

在此情況下,美國需要的就是一個機會。本站折地址已更改爲:慨比咕,洲敬請登法閱讀!

事實七,伊朗戰爭之後,美國等的就是一個機會。

半島戰爭中,美國迅速收手;日本戰爭期間,美國見死不救;印度戰爭中,美國袖手旁觀;事實上不是美國不想插手,而是美國當局認爲時機還沒有成熟。不管怎麼說,這三場戰爭都是由共和國主導的戰爭,就算美國拼出全部力量,有可能在戰爭中挫敗共和國,也要爲此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甚至會在毫無勝算的情況下與共和國直接開戰,最終讓美國的干預行動變得毫無意義。

美國需要機會,但是不需要共和國“提供”的機會。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需要的是親手創造的機會。換句話說,精通國際鬥爭與大國博弈的美國當局非常清楚,只有在掌握了主動權的情況下,纔有可能扳到共和國。而耍掌握主動權,就得親手創造機會。事實上,在大國鬥爭中,對手的任何破綻都有可能是圈套,共和國能夠在短短力年內迅速崛起,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幫助共和國登上輝煌巍嶺的所有機會都是由共和國當局親手創造的,而不是別人給予的。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引世紀最有才華的總統親手策哉了中東戰爭。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資洲。排除運氣等等因素之後,布蘭迫諾完全算得上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有才華的總統之一。換句話說,布蘭迫諾差的就是運氣。說直接點,如果他面對的不是共和國有史以來最有野心的元首,他的成就肯定會非常矚目,甚至有可能成位國會山上的第五位總統。也正是如此,在普通人看來,布蘭迪諾的才能主要體現在經濟上,因爲在他的努力下,美國走出了大蕭條,迎來了件世紀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高速發展週期,保住了世界大國的地位。客觀的講,布蘭迫諾的才能絕對不止管理經濟那麼簡單。事實上,有能力管理好經濟的總統,在其他方面前不會差到哪裡去,美國曆史上有名的民主黨總統,比如富蘭克林羅斯福、約翰肯尼迫、比爾克林頓都是有華出衆的總統。因爲缺乏運氣,所以布蘭迪諾的其他才能並不爲人所知。

從某種意義上講,布蘭迪諾僅比王元慶差那麼一點點。

在軍情局提供的資料中明確提到,馬烏戰爭就是布蘭迪諾一手策刑的,其根本目的是要試探共和國的底線,即共和國會不會爲了一個重要盟國捲入一場大規模地區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讓布蘭迪諾堅定了信心,即共和國會想盡辦法幫助盟國取勝,卻不會貿然捲入一場打不贏的地區戰爭。正是如此,馬島戰爭纔在即將失去控制的時候突然結束,隨後陷入了長達數年、而且至今還遙遙無期的停戰談判之中。

問題是,年蘭迫諾的很多戰略謀戈打手 得不能再小的戰爭中,作爲共和國準盟國的敘利亞大敗虧輸,但是以色列並沒因此佔到便宜,因爲在此之前。敘利亞的國防實力不足以對以色列構成威脅,而在此之後,敘利亞的國防實力仍然無法對以色列構成威脅。如果算上這場戰爭對敘利亞、乃至所有阿拉伯民衆所產生的影響,即點燃了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義情緒,那麼以色列與美國都是輸家。

更重要的是,這場戰爭讓共和國的策略再次變得模糊。

也就是說,敘以戰注。布油諾不得不重新評估共和國的基本策略。在共巾四勺不會出兵捍衛中東盟國的問題上打個問號。正是如此,布蘭迪諾纔沒有在任期的最後幾年親手點燃中東戰爭,而是把這個非常艱鉅的任務留給了下任總統。

從此就能看出,王元慶確實比布蘭迪諾厲害了那麼一點點。

要知道,就在這幾年中,共和國順利進入“顧衛民時代”很多會在戰爭時期對國家造成嚴重影響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比如消化了政治改革的成果、完成了第三次軍事改革、穩住了以印度爲中心的南亞地區等等總的來說。到美國共和黨總統蘭德斯住進白宮,並且按照布蘭迫諾的策戈打手 發起中東戰爭的時候,共和國已經從印度戰爭的影響中回過氣來,至少有能力在一場大規模地區戰爭中有所作爲。

問題是,幾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雖然共和國能在這幾年中穩住陣腳,但是很多基本面的東西不會改變。別的不說,顧衛民就不是一個王元慶那樣的鐵腕領導人。說得不客氣一點,“青山綠水”也許就是顧衛民最大的政治野心。在此情況下,共和國肯定不可能在一場與美國直接對抗的地區性戰爭中取勝,甚至不應該捲入這麼一場註定會失敗的戰爭門

正是如此,美國當局才義無返顧的打開了戰爭的大門。

嚴格說來,是美國當局與共和國當局共同打開了戰爭的大門。

正如李存勳所說,蘭德斯是一個沒有什麼好指望的總統,掌握美國聯邦政府大權的是國務卿洛布林夫人。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洛布林夫人背後正是長期支持共和黨的美國金融、軍火、能源等集團。更重要的是,在布蘭迪諾的積極推動下,支持民主黨的利益集團與支持共和黨的利益集團已經和解。

用文件中提到的內容來說。對美國影響最大的已經不是國內發展,而是外來威脅,在維護美國利益的大前提下,民主黨與共和黨應該拋棄前嫌,採取一致的對外政策。正是如此,洛布林夫人還得到了美國全國總工會、中小企業聯合會等等利益集團的支持。也就是說,洛布林夫人身後是所有美國利益集團,而這些利益集團都希望通過一場戰爭來恢復美國的國際地位。

當然,僅僅有利益集團支持,還不足以讓美國當局做出戰爭決定。

從某種意義上講,布蘭迪諾的影響力在這個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軍情局提供的情報中明確提到,早在喲年初,也就是總統大選前,布蘭迪諾就與洛布林夫人接觸過,而當時布蘭迪諾希望浩布林夫人蔘選,並且保證讓一些支持民主黨的中立集團支持洛布林夫人。由此可見,布蘭迪諾非常清楚洛布林夫人的能力,也希望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能夠由這樣一位有才能的總統來領導美國。萬分可惜的是,洛布林夫人的確實很有才能。而且不會比布蘭迪諾差多少。在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洛布林夫人沒有接受布蘭迪諾的好意,而是主動退出了總統大選。說簡單點,洛布林夫人也知道戰爭很快就會爆發,美國到底有多少勝算,誰也說不準。爲了避免成爲替罪羊,她非常理智的選擇了放棄,然後以國務卿的身份來掌控大局。正是在這一情況之下,共和黨才推出了像蘭德斯這樣一個沒有多少有能的總統候選人。

如果換了別的人,事情發展到這個時候也許就結束了。

布蘭迫諾沒有放棄,而是做了第二次努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與洛布林夫人首次會晤的時候布蘭迪諾就知道這位女強人不會參選,因此他早就留好了退路,這就是在中東問題激化之後,向共和黨政府推薦杜奇威。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布蘭迪諾終於說服了洛布林夫人。

誰都知道,杜奇威是布蘭迪諾執政期間最重要的內閣成員,甚至算得上是最有影響力的內閣成員。按照新聞媒體的說法,布蘭迪諾之後,杜奇威是最有可能當上美國總統的民主黨人士。由此可見,布蘭迫諾推薦杜奇威,已經表明了誠意。足以讓洛布林夫人相信,美國肯定能夠打贏中東戰爭。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布蘭迪諾至少與洛布林夫人談了幾個小時。

也就是在這次會再之後,共和黨政府做出了積極推動戰爭的決定。

洛布林夫人不可能不知道參與中東戰爭的好處,而她需要的,只是確定這是不是布蘭迪諾爲了搞垮共和黨,爲民主黨再次入主白宮,以及他個人再次成爲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而設下的圈套。

事實上,洛布林夫人差就差在這個地方。

母庸置疑,這絕對是個圈套,只是洛布林夫人怎麼也不可能相信,布蘭迪諾竟然爲此出賣了最忠誠的手下。

軍情局提供的資料中就明確提到,在說服洛布林夫人的時候,布蘭迫諾保證共和國不會大規模捲入中東戰爭,最多隻是象徵性的爲敘利亞與伊朗提供援助,只要美國沒有出兵推本站折地址已更改爲: 除咕,洲敬請登陸閱讀!繃…西個國家的政權,共和國其系不大可能出兵參此下美國就將獲得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即利用庫爾德人問題牽制伊朗與共和國打手 讓對方把重點放在扎格羅斯山區,然後藉助以色列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推翻敘利亞政權,並且趕在共和國做出反應前在敘利亞建立親美政權。在木已成舟的情況下。共和國只能接受現實,而美國則能借此機會把戰線向東推進上千千米。

如果搞得好的話,甚至能夠顛覆親華的伊拉克政權,解決最後一斤。阿拉伯國家。到時候,就算全面控制了伊朗,共和國也不可能改變中東的戰略格局。

事實上,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在說服洛布林夫人的衆多理由中,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共和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出兵消滅以色列。按照布蘭迪諾的分析,因爲以色列是得到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也就是的到安理會保護的國家,所以只要共和國出兵以色列,英法等歐洲國家就不可能坐視不管,如果把歐盟捲入進來,共和國就更加沒有勝算了。不管怎麼說,歐盟肯定不會在中東問題上與共和國穿一條褲子,因爲中東地區本來就是歐州抵抗東方威脅的天然屏障。如此一來,就算共和國出兵參加中東戰爭,目的與規模都非常有限,不可能拼盡全力,而美國則可以趁此機會使出全部力量,一舉定乾坤。

作爲政治家,洛布林夫人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奧妙,也就不可能拒絕這個巨大的誘惑。本站折地址已更改爲:慨防心。8,刪敬請登法閱讀!

綜上所述,美國要想在這場由布蘭迪諾一手策劃的戰爭中獲得好處,首先就得掌握戰爭的主動權,而要想掌握主動權,就得準確把握共和國的一舉一動。不可否認,布蘭迪諾的戰略分析沒有任何問題,共和國確實不可能在中東戰爭中有太大的作爲,更不可能幫助阿拉伯國家消滅以色列,因此要想扭轉局勢。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戰爭在最終結局、也就走到底由誰來結束戰爭的問題上做文章。

按照布蘭迪諾的部署,最終肯定是由共和國撤退來結束戰爭。

說直接點,就是美國大獲全勝。首次在戰略鬥爭中擊敗共和國,從而一舉扭轉整個國際局勢,美國由此進入戰略擴張時期,而共和國進入戰略防禦時期。

大趨勢誰也不能改變,只是必須避免讓美國過度擴張。

也就是說,不是由共和國的撤退來結束中東戰爭,而是在雙方都承受不了巨大損失的情況下結束戰爭。也就是說,是在一種相對公平的情況下結束戰爭,從而使美國在轉向戰略擴張的時候邁出的步子更小一點,而共和國也能更加平和的接受失敗,而不會因爲失敗使國家基本戰略受到影響。

歸根結存,就是要用一種美國當局沒有考慮到的方式來結束戰爭。

在軍情局提供的文件中明確提到小美國的所有準備都是逼迫共和國“認輸”而共和國的所有準備都是要讓美國知道,共和國不會認輸。

正如李存勳所說,在這個時候把裴承毅推到前臺是不得已的選擇。

別的不說,作爲共和國的“常勝將軍”由裴承毅出任聯合司令官,本身就說明了證明了共和國的態度。加上裴承毅領軍打仗的能力,就算美國當局有一萬個理由相信共和國不會拼命,也必須有所顧慮。如此一來,美國當局就無法準確判斷共和國的基本戰略,從而無法完全掌握主動權。

看完資料,裴承毅總算鬆了口氣。

當然,他還不髏放鬆。

李存勳只給他指明瞭終點,卻沒有告訴他到達終點的途徑。事實上,李存勳也不知道該如何到達鼻點。因爲這是作爲聯合司令官的裴承毅的任務,也是他指揮這場戰爭的主要任務之一。

瞭解了這些事情之後,裴承毅不再抱怨什麼。

雖然這個由王元慶在好幾年前做出的戰略規發打手 但是這也讓裴承毅成爲了共和國最有影響力的大人物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場戰爭將爲裴承毅進軍政壇打下基礎。說直接一點,在此之前,裴承毅指揮的所有戰爭都是在爲他進入政界積攢資本,而這次戰爭,將成爲敲門磚。事實上,裴承毅在這場戰爭中不但要履行軍人的義務,還得做好該由政治家做的事情。

所謂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不管怎麼說,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裴承毅就必須承擔起更大的責任,迎接更加艱鉅的挑戰。

專機到達吉吉海軍航空站之前。李存勳毀掉了那份絕密文件。

告別前,李存勳答應儘快派一名高級情報官員過來協助裴承毅的工作。實際上,劉曉賓早就做了這個承諾。

裴承毅沒多說什麼,甚至沒有感謝李存勳,因爲這也是李存勳的職

不管怎麼說,在即將到來的挑戰中取勝,是每一個共和國軍人的職責。

第67章 不得不做第47章 準點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4章 冰凍三尺第3章 血淚史第44章 閉門決策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47章 重生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42章 幫倒忙第26章 搭臺唱戲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109章 打招呼第33章 命不該絕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12章 合二爲一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0章 眼界高低第15章 統一陰霾第29章 野外求生第142章 直接彙報序七死亡遊戲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10章 冰山一角第31章 時過境遷第72章 金融戰第20章 謀面第11章 轉機第51章 第一張戰略牌第58章 高端之爭第47章 兔死狗烹第55章 多用途第91章 守株待兔第14章 苗頭第27章 世界大戰第45章 鬥氣第39章 殺雞儆猴第48章 國家宣言第58章 空中走廊第63章 王牌的實力第7章 危機暗伏第39章 正中下懷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83章 造勢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27章 機會第39章 主權宣言第72章 圖蘭風暴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112章 神出鬼沒第71章 一大步第22章 風向轉變第21章 易筋伐髓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50章 防禦部隊第95章 火山爆發第109章 持續消耗戰第49章 因循守舊第66章 十年磨一劍第17章 正名第90章 誘敵深入第39章 九天之上第48章 偷襲第75章 地面戰鬥第148章 創造歷史第12章 平衡外交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129章 決戰在即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52章 虛驚一場第4章 殺人於無形第15章 真正的敵人第63章 想當將軍第27章 統一步調第73章 重南輕北第31章 干擾第39章 提前參戰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91章 全線反擊第83章 中東攻略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32章 考察第16章 新聞戰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44章 第一槍第44章 善後第40章 關鍵裝備第65章 X艇第49章 場鬧劇第120章 初嘗甜頭第23章 問題累積第11章 相互試探第22章 動盪時代第82章 新境第39章 正中下懷第66章 最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