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集團化

“敵然倫敦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全面銷燬核武器,但是所有涯入於求都認爲,倫敦會議是美蘇冷戰結束之後國際局勢的分水嶺。

讓倫敦會議變得如此重要的原因只有一個:地區性國際組織全面取代聯合國。

早在力打手 年,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西方世界就開始鼓吹“中美冷戰隨着一場又一場與共和國、美國有關的戰爭爆發,“中美冷戰”的論調日益高漲。事實上,直到倫敦會議之前,“中美冷戰”都缺乏一個極爲重要的基礎條件。那就是分別以共和國與美國爲核心的地區性國際組織並未形成。準確的說,是分別以共和國與美國爲核心的,以集體安全爲基礎的軍事政治同盟集團還沒有完全形成。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僞命題”。

在絕大部分人看來,早在半島戰爭結束之後,分別以共和國與美國爲核心的軍事政治同盟集團就已經形成了。

北約集團就是以美國爲核心,以集體安全爲基礎的軍事政治同盟集團。事實上,在美蘇冷戰結束後的短暫擴張之後,北約集團就開始走下坡路。標誌性事件就是留年的格魯吉亞戰爭,以及力舊年的烏克蘭大選。這兩起事件終止了北約的擴張行動,最終使北約集團與歐盟集團在歐洲集體安全問題上分道揚鐮。

在法德意的積極推動下。歐盟實現了經濟一體化之後就開始推行軍事一體化,以建立集體安全體系爲根本目的,而政治一體化只是軍事一體化的自然延伸。隨着歐盟在歐洲安全事務上的比重越來越大,北約在安全防務領域的影響力日益降低。

換個角度看,如果北約提供的集體安全足夠重要,同時具備歐盟與北約成員國身份的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等等國家爲什麼要積極推進歐洲政治一體化進程呢?別的不說,伊朗戰爭期間,美國一度希望北約成員國出兵。共同承擔戰爭負擔,最終響應美國號召的卻只有英國,而且也只是象徵性的派兵參戰,並沒有提供實質性援助。如果美國在北約集團仍然有足夠強大的影響力,比如像!吶年的科索沃戰爭,北約集團成員國就不會袖手旁觀。

從根本上講,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利益訴求與其他成員國維護自身利益的國家戰略所產生的嚴重分歧,成爲了北約集團名存實亡的主要原因。雖然部分北約成員國與共和國存在矛盾,但是除了美國之外,沒有哪個北約成員國受到了共和國的威脅,也就不存在需要抵抗共和國軍事入侵的需求。絕大部分北約成員國都不希望與共和國直接對抗,更不希望捲入美國與共和國的對抗之中。

由此可見,北約集團算不上“中美冷戰”的基本條件。

與美國一樣,共和國也沒有建立起以自身爲核心的,以集體安全爲基礎的軍事政治同盟集團。

雖然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共和國花了很多力氣改變周邊環境,先後與巴基斯坦等國簽署了安全同盟條約,但是這些甩盟條約基本上都是雙邊條約,也就是說吧基斯坦不會爲了朝鮮向某個國家宣戰,朝鮮也不會爲了巴基斯坦向別國宣戰。

由此可見,以共和國爲核心的安全組織根本算不上政治軍事同盟。

當然,共和國也在爲建力軍事政治同盟集團而努力。

印度戰爭就是一次大膽的試驗。不但共和國與巴基斯坦參戰,印度周邊國家中,除不丹之外,其他國家均先後參戰,而且均按照集體安全的規定履行戰爭義務。印度戰爭結束後不久,王元慶對尼泊爾、錫金、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與巴基斯坦進行了國事訪問;在伊斯蘭堡與這些國家的領導簽署了“集體安全同盟條約”。更重要的是,這是一份開放式集體安全同盟條約。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滿足該條約的全部條件,得到了簽約國的支持,任何國家都可以加入該條約,成爲正式成員國。隨後,顧衛民對朝鮮、越南、老撾、柬埔寨與泰國進行了正式訪問,正式向這幾個國家發出邀請。雖然這幾個國家沒有立即加入“集體安全同盟條約組織”但是按照外界的猜測,只要“集約”的機制成熟,在與共和國簽訂了雙邊同盟條約的基礎上,這些國家肯定會加入“集約還有部分人認爲,年之內,“集約”將吸納包括馬來西亞、阿富汗、蒙古在內的衆多周邊國家,成爲一個完全以共和國爲核心的集體安全同盟組織。

與共和國一樣,美國也在努力打造第二個“北約

受全球大蕭條、地緣政治等影響,美國所打造的同盟組織與“集約。有很大區別,其前身是由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組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在此基礎上,該組織現貨吸納了英國、巴哈馬、危地馬拉、哥倫比亞、秘魯等國,並且在出年更名爲“西半球一體化條約組織。”簡稱“西約

與“集約”一樣,“西約。從起步到成熟,需要足夠的時間。

倫敦會議就成爲了“集約”與“西約”邁向成熟的標誌性轉折點打手

在倫敦期間,王元慶會見了巴基斯坦等集約組織成員國與朝鮮等觀察員國首腦,在集約組織內部會議上提出,除了集體安全保障之外,集約組織應該在更加廣泛的範圍內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和國將一如既往的支持各成員國與準成員國的利益訴求,並且堅持開放市場的原則,加強與各國的往來。最重要的是,王元慶在集約組織內部會議上正式提議吸收印度爲觀察國。在好幾個國家比較關心的“補償”問題上,王元慶的態度很明確,共和國不會因爲全面核裁軍提供補償,因爲共和國已經爲集約成員國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共和國可以在經貿領域爲集約成員國與準成員國提供更多的援助與支持,加強集約成員國的關係。推動集約發展。

王元慶在拉支持,布蘭迪諾也在拉支持。

集約積極拉攏印度的時候。西約在積極拉攏巴西。只是,布蘭迫諾的“運氣”沒有王元慶那麼好。不管怎麼說,巴西都是地區性大國,而且是南美地區的頭號大國。雖然巴西與美國的經貿往來非常密切,在安全問題上也有求於美國,但是巴西不是印度,也就不可能像印度那樣,迫切的希望加入某個集體安全組織。

不管怎麼說,以共和國爲首的集約、以及與美國爲首的西約在倫教會議期間都得到了擴大與充實。更重要的是,正是集約與西約發揮的積極作用,讓“補償”提議變成了一紙空文,從而使全面核裁軍條約得以順利推進。

雖然從現實角度看,王元慶與布蘭迫諾利用地區性國際組織的行爲都是爲了推動全面核裁軍。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兩人的目的肯定是想在全面核裁軍條約生效後的國際新秩序中爲本國牟取更多的利益。

事實上,地區性國際組織離全球性國際組織只有一步之遙。

離開倫敦的前一天,布蘭迪諾會見了菲律賓總統特使菲律賓沒有參加國際核裁軍大會,在菲律賓加入西約的問題上給出了明確答覆,只要菲律賓滿足了入約的主要條件,美國就會積極支持,說服其他成。

這一天晚上,王元慶也在下榻的賓館會見了阿根廷總統塞隆。

“貴國加入集約的事情,我一直在努力,這是有幾個問題,還得請總統閣下諒解。

王元慶的話很客氣,畢竟塞隆也是國家元首。“主要就是入約的基本條件。不是我國認爲貴國沒有資格入約,總統閣下與我也認識幾個年了,我一直將貴國當成值得信賴的盟友,貴國也一直將我當成值得信賴的朋友。關鍵問題是。按照入約的基本條件,只有在沒有領土與領海爭端的情況下,貴國有能加入集約組織。”

繞了這麼大個彎子,王元慶就是爲了說明一個問題。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集體安全組織首先就得考慮成員國的利益,而不是考慮主導國的利益。從此出發。除了主導國之外,沒有任何成員國願意接納一個與其他國家存在糾紛的新成員。可以說,在入約前解決領土、領海等糾紛問題,是加入任何一個集體安全組織的最低門檻。別的不說,當年格魯吉亞沒能加入北約集團,就是因爲格魯吉亞存在領土問題。

塞隆沉默了一陣,說道:“元首的意思我完全明白,只是我也希望元首能的理解,對我們來說。加入集約集團是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我完全能夠明白,所以我會繼續努力。”

“只是貴國的政治問題

王元慶微微皺了下眉頭。說道:“總統閣下是擔心在我離任之後,我國與貴國的關係會發生改變?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總統閣下,中華民族是一個講信譽的民族。共和國也是一個講信用的民族。從紀佑國元首訪問貴國以來,二十年來。我國與貴國的關係越走越近,不管是我,還是別的哪個國家領導人。都會致力發展我們的雙邊關係。我還可以保證,集約的大門永遠向貴國開啓,只要貴國解決了幾個小問題。隨時可以展開入約談判,我國肯定會積極幫助貴國加入集約組織。”

塞隆微微點了點頭,說道:“有元首的這番話,我就放心了。”

王元慶笑而不語,表示明白塞隆的意思。

回國後,王元慶就得爲政權交接做準備。準確的說,王元慶已經在做準備了,回國後只需要完成一些程序上的工作,共和國就將迎來一位新的國家元首。塞隆的擔憂完全可以理解,畢竟換了國家元首,意味着共和國的對外政策會有所調整。更重要的是,塞隆完全有理由相信,剛滿的歲的王元慶肯定不會退出共和國的政治舞臺,會像外界猜測的那樣,在必要的時候發揮必要的影響力。甚至可以說,以王元慶的身體狀況,未來刃年之內,他都是共和國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

“只是”。塞隆嘆了口氣,說道,“元首閣下也應該知道,阻礙我國入約的那些問題很難解決。就算我們有決心解決爭端,英國也不會與我們談判

“解決問題的辦法不一定只有談

塞隆的眉頭跳了幾下,把目光轉到了王元慶身上。

“如果我沒記錯,二十年前,紀佑國元首訪問貴國的時候就說過一

“什麼話?”塞隆立即問了一句。

“被殖民國家奪走的東西。不可能通過談判要回來。”

塞隆微微顫抖了一下,神色顯得更加震驚。

“當然,我不是在干預貴國內政,這麼多年來,也從未乾預貴國內政。”王元慶看了塞隆一眼。說道,“我只是希望總統閣下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談判能夠解決問題,爲什麼幾個年來都沒能解決問題?現在的局勢很清楚,英國在加入歐盟政治一體化的問題上遲遲不肯表態。就是希望依靠美國保護其從其他國家掠奪得來的利益。”

“元首的意思是”

“美縣會支持英國嗎?”王元慶冷冷一笑,說道,“美國肯定會支持英國,但是不會明目張膽的支持英國,畢竟貴國與南美衆多國家關係密切,美國再次推行“門羅主義”已經讓很多南美國家提高了警惕,如果美國在馬島問題上表明態度,等於與南美國家翻臉,到時候巴西、委內瑞拉、智利等國就得考慮要不要跟着美國走了。顯然,對美國來說,直接支持英國的損失過於巨大,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中立者的身份,暗中支持英國,就像在此之前的日本戰爭、印度戰爭中那樣。”

塞隆微微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王元慶這番話的意思。

“關鍵不是美國是否會支持英國,而是歐盟的態度。”

“歐盟?”

王元慶長出口氣,說道:“總統閣下不會忘記四十多年前,法國對貴國的軍事禁運吧?”

塞隆的眉頭跳了幾下。神色頓時變得非常激動。

雖然的多年前,馬烏戰爭爆發的時候,塞隆還是斤,只有舊多歲的少年,但是每一個阿根廷人都記得,法國出爾反爾讓阿根廷吃了大苦頭。要知道,如果當時法國按照與阿根廷籤著的軍購合同將力枚“飛魚。反艦導彈送到阿根廷。馬島戰爭的結局很有可能改變,輸掉戰爭的就不是阿根廷了。

“歐盟的態度至關重要,也非常複雜。”王元慶揉了揉額頭,這幾天開的會,讓他疲憊不堪。“不得不說,在英國是否倒向歐盟的問題上,法德意三國的態度並未統一。按照我的猜測,法國希望拉攏英國,畢竟英國是歐洲大國。而且藉助英國,法國可以在歐盟內更好的約束德國與意大利。德國與意大利則希望教利英國,讓英國嚐到脫離歐洲的苦頭,然後再拉攏英國,從而分裂法國與英國,使德國與意大利成爲歐盟的主要力量。關鍵就在這裡,歐盟到底會以何種態度應對英國的訴求。”

“元首是否認爲,現在就是最佳時機?”

王元慶沉思了一陣,說道:“是不是最佳時機我也說不準,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歐盟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別的不說,這次首腦會晤,法國在全面銷燬核武器上的態度很矛盾,德國與意大利卻積極主張全面銷燬核武器。由此可見,歐盟絕對不是鐵板一塊,在關係到各國利益的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甚至是比較明顯的矛盾。母庸置疑,在美國不肯正式出面的情況下,英國會向歐盟求援,甚至會主動加入歐洲集體防禦體系,但是在是否出兵的問題上,法國、德國、意大利、乃至所有歐盟成員國都有不同的觀點,因此歐盟不可能採取步調一致的行動。”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王元慶笑了笑,說道:“關鍵就得看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塞隆微微皺了下眉頭,露出了一副請教的神態。

“雖然我不想幹預貴國內政。但是作爲貴國的朋友,我必須提醒總統閣下王元慶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這確實是一次機會,但是貴國必須做好三件事情。一是積極有效的宣傳工作,要讓全世界相信,馬島是貴國領土的一部分,更要讓全世界同情貴國,認爲貴國是在與更強大的敵人抗爭。二是做好國內動員工作,只有軍民一心,貴國纔有能力收回丟失的領土。三是積極調動軍事力量,務必速戰速決,絕不能給對手反擊的機會。只要做好這三件事,貴國獲勝的機會在八成以上。”

“元首說得沒錯。”塞隆猶豫了一下,說道,“只是,我們現在的實力

“總統閣下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提出來,只要對貴國有幫助。我會盡力而爲。當然,具體問題。還需要我們雙方共同解決。”

見到王元慶表明態度。塞隆也不再顧慮,把找就準備好的話說了出來。

王元慶非常有耐心的做了解答,當然,他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讓塞隆儘快安排人員,與共和國的相關機構進行洽談。不管怎麼說,很多細節問題不是王元慶一個人就能解決的,需要相關部門與機構參與。

第48章 痛殲美軍第71章 吝嗇鬼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29章 開打第32章 考察第6章 錢的問題第17章 殊途同歸第6章 試驗部隊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3章 麻煩纏身第11章 統一進程第45章 部署第45章 高節奏航空作戰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27章 新總統第17章 正名第3章 風聲漸緊第5章 權衡利弊第102章 戰爭規模擴大第71章 冬天的氣息序二插翅飛虎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45章 將計就計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84章 內訌第101章 爛攤子第4章 倫敦條約第35章 絕路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6章 試驗部隊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34章 借刀殺人第55章 大獲全勝第30章 影子戰士第4章 秘密接頭第83章 造勢第81章 積極外交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69章 前因後果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8章 再起波瀾第2章 軍事政變第71章 全面爆發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33章 戰爭降臨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4章 婆羅門貴族第74章 軍控協議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119章 黎明前的殺機第83章 中東攻略第10章 生存法則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93章 大轉折第33章 親自作餌第36章 軍事儲備體制第60章 致命威脅第6章 會錯意第18章 點火第37章 登陸第7章 危機暗伏第64章 繼續前進第61章 奪權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27章 權宜之計第39章 善後工作第4章 相互叫板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63章 他山之石第13章 情報安全第29章 心態第141章 佯攻第35章 多手準備第8章 人才第78章 燒烤元首第2章 軍事政變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32章 夢想與現實第90章 未來第9章 政治參謀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45章 戰爭需要理由第28章 新思維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21章 見招拆招第36章 軍事儲備體制第37章 風起雲涌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16章 海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