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第二十一章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向山當然不知道他是看過鬥拳的,看他反應這麼大,也忙站起來,道:“客氣了……”邊站起來握了他的手,邊轉向康順風:“這位是……”向山卻並不認識楊臣聲的。

康順風就笑道:“這是楊天龍的堂兄……”人多他也沒法一下子介紹清楚,只好扯上最簡潔的關係。向山“哦”了一聲,楊天龍的功夫他還是挺欣賞的。

但桌子上的其他人一下子就瞪圓了眼睛,這些人並沒看鬥拳,但他們都知道楊臣聲平常那是有幾份傲氣的,想不明白這個人爲什麼能得他這麼看重。客氣了一會兒,楊臣聲就坐了下來,武行裡敬功夫不敬人,他欣賞的是向山的功夫,要論社會地位,現在的向山肯定還不如他,所以楊臣聲的客氣,也只僅僅是客氣。

不過這樣一來,桌上的其他幾個人就收起了對康順風幾個的倨傲神情,顯然知道了這幾個人能坐在這裡,還是有所倚仗的。宴會基本是六點半正式開始的,陳立剛在最後時刻就匆匆地過來,在他們這張桌子坐了下來,陪他一起來的還有一個五十多歲的人,桌上的人顯然都和那人挺熟,都叫他老方。

老方坐下,卻指了朵朵道:“這丫頭你是那個……那個……”顯然看着熟卻想不起來。

朵朵忙招呼道:“方老師好,我是徐朵朵,傳統武術推廣公司的,我們辦那個傳統武術格鬥欄目時曾得您幫忙不少,還說那天請您吃飯,好好謝謝您呢……”

那從就恍然大悟道:“對對……你看我這記性,光感覺你面熟……做那些事是應該的,我們拳協就應該支持傳統武術事業嘛……”

陳立剛就笑了起來道:“原來你們和老方認識呀?那就省得我介紹了……”

朵朵就笑道;“這裡面就我和方老師認識,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們傳統武術推廣公司的投資人康順風、這位是研發中心的向山先生、這位是向先生的師弟陳五羊,這位是我的助手張媚……這位是……”指了熊子卻感覺沒法介紹,最後終於一笑道:“是我的男朋友盛熊……”陳五羊是羊娃的官名,康順風都不知道,卻不知道朵朵什麼時候知道的。至於熊子,他的戶口本上上的是盛姐的姓,他也算是被盛姐收養的。

因爲公司還沒正式運作,所以朵朵就沒介紹康順風內定的董事長身份,只說是投資人。

然後指了那位姓方的道:“這位是S市拳協的方秘書長……不過他喜歡別人叫他方老師……”康順風忙招呼過去。那方秘書長看康順風很年輕,就忍不住奇怪地道:“康先生很年輕吶,怎麼會投資這麼一個公司?要知道武術現在是每況愈下……不過貴公司在S市電視臺推出的《國術》欄目,我和一幫老朋友也是期期不拉地在看……”

這時那幾個年齡大一些的老人看過來的眼光就又不同了,雖然傳統武術現在多是流於形式,但這些愛了一輩子的人,對願意出錢來做武術事業的人,還是有好感的。而且,對於他們來說,有人投錢做這事,也是他們的機會。

陳立剛這時就指了遠處一張桌子道;“那個桌子上就是這次來交流的泰國人,他們是曼谷差當熊泰拳學校的主力隊員,有幾個都在曼谷最大的叻喃隆拳場有排名……最厲害的應該是左邊那個側臉對我們的,他叫丹波休,是幾頭正勁的新一代拳王的爭奪者……”桌上的人都看了過去,幾個老人臉上就露出不屑來,有一個瘦瘦的老人就輕聲道:莽夫蠻力!

老人的話音剛落,一旁的金黎也在撇嘴,楊臣聲則露出不以爲然的神情。康順風就看了他一眼,不禁苦笑着搖搖頭。

中國傳統武術發展到現在,還真是畸形到了極點,竟然對武功之道最基本的承載體——力量變得不屑一顧了,也怨不得別人叫這一聲花拳繡腿了。人人都在講內勁,內勁是什麼?練了幾年內勁,合上自己的筋骨之力,還比上不人家的純筋骨之力,那內勁還不就是個屁,而且還是一放就沒的那種屁!成千上萬的人在練內功、內勁,想結內丹,估計還有人想修仙呢。不過修仙是沒希望了,羞先人倒是可能的。

內勁既然貼上這個勁字,那就不會是氣流,那就是一種流動在肌體中,也要靠肌體來爆發的東西。人練內功,按說是年齡越大,時間越久,內功越純了,但傳統武術中又何來拳怕少壯這一說?但凡青壯年武師,與老拳師相爭,都是冒進者被一招致死。只要青壯武師耐得住性子,遊場相爭,基本老拳師就都不大行了。氣血衰退,體力跟上不了,這時,內力到那裡去了?無筋骨之勞而空談內勁,就像連活塞都沒有,裝一瓶汽油就想開汽車一樣。當年的國術高手,那個不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早起五更晚睡三更,披星戴月地日復一日磨出來的功夫。現在倒好,人人都是想冥想一下,神功上身而且還能天下無敵。

拳訣上常講,拳假功夫真,力大強十分!可見歷代先賢對力量的重視。力不敵者方求以巧敵之,可見以巧制力是多麼難的事情。

形意前輩郭雲深公曾講過明暗化三勁,胡斜子當初給康順風他們就說過,莫想那麼神奇,拳,練即爲師,所謂功到自然成。你功夫下到了,重複的遍數夠了,明勁自然就有了!勁力通達,不緩不滯,就是明勁。明勁到神功成,打人的勁到這時就到了極限了。何謂暗勁,暗勁並不是比明勁更大的勁,而是有力不顯,一直都有的勁,和咱紅拳硬十盤的靜力訓練的靜力是一樣的東西,就是在暗地裡一直鼓着的勁,也就是一種隨時不懈的勁兒。這種勁有什麼好處,就是對方一擊,你有勁可以抗之,有力可以消之,就像彈簧一樣,看着在那靜靜的不動不發,但你一按,就能感覺到他的勁兒,這就是暗勁兒!所以提神聚意,一碰就有,就是暗勁;最後什麼是化勁,化勁就是有了變化的勁,梢節手能變,中節肘能變,根節肩能變,根節之根脊柱能變,而且能觸而感之,感即隨變,這就是化勁。但是有了這些變化,還不能稱做化勁,化勁還必須是打法精熟,千招萬招化而爲一的勁,就是所謂無招勝有招的勁。

但千言萬語,最後也就是一句話,拳不練不成,拳無力不行!

郭雲深半步崩拳打天下,當初隨李老能先生學拳時,下了多大的苦。據說李先生訪友,郭雲深在他身後以崩拳相隨,一步一崩,奔波數十里;李先生待客,郭雲深一個三體式扎那裡,一動不動,其他的種種傳說多了去了,但沒有一個傳說是郭先生睡在那裡,一覺起來就得悟神功!郭先生到現在纔多少年,明暗化三勁就有多少人都不理解,爲什麼?無一人再能重複郭先生當年之苦練而已。

那麼現在再說什麼是內勁,胡斜子曾經有一次給康順風說過,內勁是和外力是相對而言的。身體筋骨之力,形諸於外,作用於他人,便是外力;身體筋骨之力,運動於自身,轉換於體內,就是內勁。那麼這種內勁到底在技擊中有什麼作用?打人自然要形諸於外,作用於他人,爲什麼歷代拳家還要苦修內勁,特別到了近代,內家拳一支日顯,更是將內勁提到了神變的地步,又是爲了什麼?

其實內勁所練者,無外乎三點,身體各部之運合、身體各部之牽連,身體各部之整端。運合就是各部位之間的配合,是最難練到的部分,運合練到時,比如像足之力才能傳於肩,腰之力才能運於手,其實就是說,能在身體各部位之間,形成合力,這種合力的練法,外家就是靠一遍一遍的盤架,內家則是靠以意識引到的體內各部位的神意運動,最好者莫如太極,靠的是意動在先,勁隨其後,以內動來帶動外形,最能激發人體的運合能力。

運合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要練習讓身體上一些本來發不出力的部位都發出別人沒有的力,比如臀背無力之處才能發出力,包括頸項之力。也要練習讓一些部位發出原本沒有的力,比如肩,能發前貼後靠之勁,但卻要練上下彈抖之力,曾有紅拳教師,與人相擊時,被對方使勁抱住時,肩在其頜下發彈抖之力,竟由下頜處將對方擊昏,可見其肩部內力,已經不來於拳法中的沖天炮之勁力。

這些都只是運合的一部分,其他的需要自己細細動體感知。

除了運合之內勁外,還有牽連之內勁,所謂一動三發,牽一髮而動全身,就是這個意思!對方於已之手臂順帶,本能地屈臂進肘,肘被阻,則本能地擰裹入身發靠,都是所以拳訣中有:牽連之法最爲奇,克敵瞬發已亦奇,這種內勁一旦形成,打了人自己都不知道剛纔自己怎麼就這麼打了。所謂無意之中是真意,便是牽連之內勁,亦即肌體之科學本能。

牽連之內勁還有一個作用,就是上下相隨,手動步跟身相隨,也是一種牽連之內勁。

最後各部之整端,就是身內肌體與重心、與運動相整合的能力。對方捋帶而身形不散,或一散即合的本事,就是各部整端內力之一種,內勁之法,就是勁力與體內運轉時身體各部配合的勁法,說神奇,也神奇,說不神奇,也不稀奇。

所謂內勁,就是能讓人筋骨之力發揮到身體筋骨之極盡處的發力之法,更確切地說,是一種調動筋骨之內的方法,沒有筋骨之力,也就無所謂內勁。前輩拳師練內勁的都說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嬰兒之專注與鬆柔,是前輩大拳師都追求的境界,我們在逗小孩時都會感覺到,小嬰兒的抓握勁挺大的,這種大,並非是絕對量的大,只是相較於他的小而言的大,就是嬰兒精神單純,出手專注,而且肌體鬆柔,能發出他最大的力量。

嬰兒的內勁境界,是前輩名師都追求的境界,但見過嬰兒能打人嗎?爲什麼不能呢?就是因爲他幾乎沒有筋骨之力的原因!所以內勁是一種完全倚托筋骨之力存在的東西。

將武術之爭鬥,與兩國交戰之間打個雙方,筋骨之力好比是兵馬糧草,內力就好比是調度兵馬糧草的能力,而打法就是爲將者的計謀了。調度能力再強,也不能將一萬士兵,變成一萬零一名士兵;也不能將五千斤米糧變成五千零一斤。但調度能力,卻可以將一萬名士兵,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能將五千斤米糧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所以現今國人習武的最大誤區,就是總想靠內勁來提升戰鬥力,能不能提高,也能提高一點,但到自己筋骨之力的極限就到頭了。但問題是自己的筋骨是壓根沒有經過鍛鍊的,就像本來自己可以發展出一萬士兵的人,只裝備了一百名士兵,就是將這一百名士兵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又怎麼能樣呢?

然後再說化僵和開始就致柔的區別,一個國家已經有一萬士兵,然後纔開始練調度能力,自然感覺非常難,而另一個國家,是從一點點起就一直注重調度能力的鍛鍊,隨着士兵的增加,也一直保持着一種高效的調度能力。但兩者交戰而言,從一開始,士兵多的肯定佔上風,但隨着後者兵力的增多,肯定會超過前者,但前者這時化僵,也就是提高自己的調度能力,也不會比後者差。

所以,不管先致柔的內家,還是練到一定程度再化僵的外家,最後都會殊途同歸,達到顛峰。而且,化僵者雖然感覺難,但想想看,別人一輩子從小都下了這功夫,你要在幾年間就掌握別人一輩子練的東西,這難還是難嗎?

最後,得說一說爲什麼內勁有成的人會感覺擊敵時極爲順手,好像自己力量比別人大了許多,甚至感覺上是幾何倍的增加,但其實在測試絕對力量時,並不比別人大多少,但爲什麼會有舉重若輕、所向無敵的感覺,這是因爲當人的內勁練到境界時,對身體各處的調度之能力達到極致時,首先一舉一動,身體各處從大塊肌肉到小處微牽,處處協調,無阻無抗,形成的合力沒有自身股體不協之耗損,所以往往較同等體重之人發出更大的力氣,讓本力雄厚之人也感無法抵擋之勁。

二是技巧問題!全身協調時,能完全地完成協調度不夠的人所不能完成的發力技巧,比如形意拳的驚尾閭之勁,豎尾頂臀如扯拉,身脊如力臂,出拳如石彈,而發出的如拋石機一般的勁力;又比如太極的過襠翻背勁,能將丹田鼓伸之勁,翻襠送到背上,而在翻襠的時候,身體微頓,也將腳下蹬地的一濺之力,也合到背上,一路往上,又合了旋腰擰背伸臂送肘出拳之勁,這一拳出去的勁,可以想見!還有形意崩拳的一拳三力之勁,一個崩拳出去,如掃拋石發彈,已經有相當的力氣,而又在觸敵之時,極快地做出挑頂壓之變化,使對手被撥根、後摧,最後失重而跌。

三是化引閃戰之功。由於身體高度協調,所以對別人的勁力變化就能達到極度之敏感,此這聽勁;在遇敵觸其勁時,能有極小幅度的化引猝發之勢,讓對手有猝空逢實之感,有力出空後被猝然埋實逼迫的無力感。其接實則綻,讓對手如重捶擊棉,巨力逢空;接虛則如洪如決堤,如水銀瀉地,一發不可收拾,對手如虛竹遇斧,一敗塗地。

這種種內勁的技巧,在各家拳法中都有留傳,但非身體內勁轉換達極致所能感、所能知、所能用的!所以內勁並不是一種勁,而是一種意引,一種身體從巨入微,從形至意的協調能力。這種入微如陳鑫先生所描述的那樣,如行骨縫、貫注四梢;像武禹襄先生所說的那樣: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當筋骨之辦達到顛峰,圓活之力勁達到極致,那麼一臂之力,剛極柔至,自然會有一種又綿軟又沉重的感覺,正是所謂的內勁大成,如棉裡裹鐵!

而這種勁爲什麼要發於丹田呢?就是丹田爲身體重心之所在,爲腰之能擰能折之所在。一個人打拳行勢時身體屈蹲時的合適高度,就是將身體調至重心恰恰落在丹田的高度,這樣重心爲身之最穩處,如世炮之炮臺,力發於此爲最大!如承車之軸,力化於此爲最堅、最敏、而又最圓滑處!無論是發是承,都是最恰當的地方。

所以,這時康順風看着那位嘲笑泰拳莽夫蠻力的老頭,康順風不由嘆息一聲,師父就是這樣無知的師父,又能教出來什麼樣的徒弟?國術,當真是衰落的厲害了。最基本的東西都被這些無知者顛覆了。無力方尚巧,這是一種無奈,以巧勝力,也意味着你要比別人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吃苦。

打法雖然有兵者詭道之計,但正如國之交戰,無正不生奇。沒有國力做後盾,再巧的計謀也不抵大用。沒有功夫做底子,再巧的打法也不能保證贏了別人。泰拳鋼肘鐵膝,其中也有它的科學,豈是一句莽夫蠻力所能概括了。當年泰拳師大衛一腳在運動中踢斷日本格鬥名將田煙的臂骨,這種肌體的力量,試問有幾位現在苦練內功的大師能做到?不用來說反應,說距離,說打法,就單單說這種力量。如果練了內功,還不如人純筋骨之力強,那這內功到底有什麼用呢?現實中可感可見的筋骨之力,都尚且不能練至顛鋒,那種虛無飄渺的內力對我們來說,更只能是誇誇其談而已!只有先苦練筋骨之力之後,再將內勁丹田之法,同筋骨之力相合爲一,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陳立剛聽了那位老者的話,也不好說什麼,只是道:“這次請了諸位過來,就是因爲這次來的泰拳師想同我們傳統武術界做一個交流,一會兒宴會結束後,會請大家一起同他們座談一下,商量一下到底這交流如何進行!”說到這裡,帶些歉意看了一眼康順風他們幾個。本來他是想讓康順風他們承下來這件事情,但學校的幾位領導卻認爲多找些人更保險一些。

康順風他們其實也沒多少想法,對他們來說,需要打就打,不需要也不是非要打。

宴會自己沒什麼出奇之處,自然先是領導講話,談中國武術的源遠流長,談中國是禮義之邦。這時一直沒說什麼話的羊娃突然笑了一聲道:“力有未逮,論之以禮義……”康順風就看了他一眼,忍不住微笑了起來。這是胡斜子常給他們說的話,武德是練武人才講的,武藝不行,就休談武德!手上功夫贏了人,按規矩辦事,就是有武德的人。手上功夫贏不了人,不敢和人動手,而大談什麼修養武德,那其實是羞養無德!“是力有未逮,論子以禮義”的做法,意思就是打不過人家,就纏着和人家講道理,講大義名份。其實不過是一種怯懦之人的遮羞布而已。

向山卻瞪了他一眼,羊娃就不好意思地笑笑,低下頭就在腿上一心一意地打着翻掌小六合。康順風也感覺沒事,卻是雙手在腿上打着陰陽六合。向山看兩人都幹起了功夫上的事,也就雙手頂捶往椅子上一頂,身體基本是剛剛觸到椅子座上,卻是練起了頂捶和臂力。

這邊大領導講完二領導講,最後三領導也稍微說了幾句,又請泰方的領隊人講。專門有一個女孩子在邊上做同步翻譯,人家倒講得簡單,就是表示了一下榮幸,對接下來的交流充滿期待,就結束了。

然後宴會算是正式開始,大家都開始吃東西,幾個學院的領導就開始轉着桌子敬酒。

(這章關於內功的複述,是正兒八經是小子的一家之言!而小子對這章的內容,是思慮再三,才發了出來!也想到這肯定會觸到許多內功迷朋友的不快之處,不過小子想說的是,小子對內功也是多方考證之後,才做出這些結論的,是盡了小子最大的努力的!因爲小子考證武功,不喜歡一切虛無的東西。小子的結論:無筋骨之力,不成武功!無內勁之大成,不達極致!小子姑妄言之,大家姑妄聽之吧!月票、訂閱支持一下小子吧!)

第八卷第九章 等第十卷第一章 總統的官邸第十卷第十五章 小鬼穿靴束裹展騰,內開外捆勢勢爭先第九卷第三十三章 五行活化成套勢第三卷第十三章 太極拳拼死活的打法第三卷第二十七章 怎麼,威脅我房三嗎第十卷第十九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第九卷第十六章 我可以上臺來講嗎?第八卷第十章 風雨之前第五卷第十九章 傳統武術的新式護具第九卷第三十二章 佑神通背最爲高第八卷第四章 逃不出我的五指山第七卷第三十七章 誰說太極不能打,看我金剛搗碓法!第三卷第十九章 許多人的惦記第九卷第十七章 黑拳又如何?第八卷第三十五章 截殺(六)拳怕散架第九卷第二十一章 泰拳對瑜伽第七卷第三十一章 盤身肘靠對泰拳第三卷第二十章 釜底抽薪之計第五卷第十九章 傳統武術的新式護具第七卷第三章第六卷第十章 贏了,我們是不是贏了第四卷第十九章 鬥拳(1)第四卷第二章 出師自立第四卷第六章 高朋滿座第二卷第二章 心意拳第四卷第二十八章 鬥拳(10)贏了九百萬第十卷第二十三章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第七卷第三十九章 菲菲無緋第十卷第十五章 小鬼穿靴束裹展騰,內開外捆勢勢爭先第六卷第三十三章第五卷第六章 拳打三年不知,一知定能驚神的道理第九卷第三十二章 武有八極定乾坤第三卷第二十九章 看誰饒不過誰第五卷第四章 白眼狼之死第五卷第三十四章 原來你是忠義堂的人第三卷第二十二章 國術之神明第四卷第十六章 胡靜水,練少林的第六卷第三十五章 神功因何而無敵第八卷第三十二章 截殺(三)第五卷第十一章 我是塊小瓦片,一塊快樂的小瓦片第十卷第二章 混水摸魚第九卷第十二章 來“請”張媚的第八卷第三十四章 截殺(五)一刀在手第六卷第二十二章 我叫馬野山第三卷第二章 達哥第六卷第十五章 康處長的好主意第七卷第十六章 泰拳師來了第五卷第二十三章 王雅婷的約會第七卷第三章第八卷第一章 傳說中的凌未微步第二卷第二十四章 馬龍的故事第七卷第六章 湯家大少第九卷第三十八章 揭手變化妙無邊第九卷第三十二章 佑神通背最爲高第八卷第二十九章 變第九卷第二十章 麻頭的挑戰第三卷第十九章 許多人的惦記第七卷第四十章 我自然當仁不讓第二卷第二十五章 一觸即發的前夕第七卷第三十一章 盤身肘靠對泰拳第四卷第十六章 胡靜水,練少林的第二卷第十章 盛姐的勸說第七卷第十九章第六卷第三十九章 成爲功德,敗也不悔!第二卷第一章 報名了第八卷第十章 風雨之前第十卷第二十一章 走馬逼宮摟排肘第十卷第十八章 營救行動(三)第八卷第三十六章 截殺(七)我要搏命第五卷第十三章 下頜也能打人,你信嗎?第十卷第十三章 閃通背通關入膛,上驚下取五法連第七卷第五章 想通了的康順風第九卷第三十六章 釘膀連環弱勝強第八卷第十六章 奇變突起在一剎第八卷第三十四章 截殺(五)一刀在手第九卷第二十三章 格雷西家族的天才第八卷第三十章 截殺(一)第三卷第三十二章 神機鬼道般的打法第五卷第四章 白眼狼之死第十卷第十七章 營救行動(二)第十卷第二章 混水摸魚第六卷第四章 如火機之待發第六卷第三十九章 成爲功德,敗也不悔!第七卷第二十三章 牛不嫌包蹄,虎鬚露爪牙第八卷第三十章 截殺(一)第五卷第二十三章 王雅婷的約會第二卷第十四章 加入彪盛堂(下)第一卷第八章 認乾親第八卷第四章 中韓之戰第五卷第二十七章第五卷第十章第四卷第十六章 胡靜水,練少林的第八卷第二十七章 蠍子卷尾過身腿第七卷第四章 我得了很嚴重很嚴重的病了第二卷第十六章 試試我的功夫第八卷第十章 風雨之前第六卷第九章 前二十年徒借師名,後二十年徒揚師名!第三卷第二十五章 打了你再告訴我你是誰第四卷第二十七章 鬥拳(9)看破生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