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

“既然你們毫無誠意退讓,那還來這兒做什麼?回去等闖賊跟你們慢慢火併好了,吳三桂要是覺得自己能獨自戰退闖賊,儘管放手去打!我大清絕不會趁人之危!

他要是不怕揹負上投降弒君之賊的罵名,儘管投闖便是,咱倒要看看李自成能不能容他!會不會拿他當槍可勁兒使、最後兩頭不得好死!”

面對童逵行最初表現出來的強硬,范文程當然也不會客氣,直接狐假虎威幫多爾袞擺出一副什麼都不怕的架勢,先聲奪人制造壓價的聲勢。

倒是一直端坐在虎皮椅上好整以暇的多爾袞,驀地挪了一下壯碩沉重的身體,擺出一副忠厚長者的表情,施施然說:

“誒,範學士說這些作甚,遠來是客。吳將軍能找到我大清,可見他骨子裡還是忠義之士。我大清最欣賞忠義之士,你怎能污衊他心中有投闖的念頭?”

范文程立刻借勢假裝認錯:“王爺說得是,是下官一時口不擇言。我們可以不相信吳將軍的誠意,但不該小看吳將軍的人品。”

主奴二人一唱一和,紅臉白臉相得益彰。

童逵行被這麼一番擠兌後,花了好大工夫才找回些氣勢,艱難地把吳三桂的最新條件申訴了:

“王爺與範大人所言,也不無道理,我家將軍也不怕直言,他確實不會考慮投闖,畢竟君父大仇不共戴天!

但王爺若是咄咄逼人,我家將軍自然也另有退路——本使再次重申吳將軍的條件,一,貴國必須保證他在關寧的防區不受侵擾,遼地與永平府的軍屯也依然歸屬吳將軍的管轄,兵馬也不得移鎮。

作爲交換,吳將軍承諾策動薊門長城守軍,放貴軍從薊門入關,迂迴側擊闖賊。事成之後,吳將軍願以山東、河北二省土地人口相酬。

另外,考慮到河北的永平府也是吳將軍轄區,不能交割,可以在河南省多割讓一些等價的土地,以爲給貴國的補償——

上次吳將軍沒有提到河南省在黃河故道以北的數府歸屬,這次,爲了表示他的誠意,他願意把衛輝、懷慶、彰德三府,也都割讓給貴國。從此明清兩國沿黃河故道爲界,成兄弟之國,效宋遼故事,不再相犯。”

童逵行洋洋灑灑,先把吳三桂微調後的新條件說了,倒是沒急着說吳三桂有恃無恐的底牌。

多爾袞聽得有點不耐煩,但他稍微辨別了一下,也是聽出了吳三桂跟上一次的條件相比,確實有點讓步——主要就是河南省位於黃河故道以北的三個府,確實是上次畫餅談未來國界時,沒涉及到的。現在又一口氣多承諾割三個府的土地。

但這種讓步,也就是姿態意義比較大,實利並沒有多少。

這些土地如今的實際掌控權還在李自成手上呢!多爾袞要割讓這些土地,難道還能命令吳三桂先打回來、然後再拱手相送給大清?

…吳三桂肯出這個力麼?出得起麼?要是真出得起,吳三桂不會自己幹?還用康他人之慨?所以,最後還不是得大清自己一刀一槍把地皮打下來!

多爾袞心中有氣,卻也不表露出來,只是澹澹說道:“相隔七八日,吳將軍於別處倒是毫不鬆口,只是承諾多割三府?看來他這是有恃無恐了,本王倒想聽聽,他準備了什麼後手。”

童逵行深呼吸了一口,內心也是有點激動,沒想到這多爾袞倒是有氣量的,能主動這麼問,而且料得這麼準。

幸好,吳三桂派他出使之前,也是準備充分。童逵行很快捋了一遍思路,隨後勉強保持不卑不亢地說:

“吳將軍派我出使之時,山海關依然無恙。但闖賊已經被吳將軍扣押唐通、接納高傑部轉移的壯舉,所徹底激怒,加速了對山海關進兵。

說不定此時此刻,李自成的人馬已經在攻打山海關了!但吳將軍憑藉山海關天險,自然會力戰死守!以求俯仰無愧於心!

只要貴軍不從背後侵擾,便是守住山海關一月不破,吳將軍也有信心!但貴軍要是背信棄義,敢讓兵馬從遼西走廊迫近山海關,哪怕只是進入前屯、後屯防區,吳將軍也只能當機立斷,把人馬從海上全軍撤走,把山海關天險讓給李自成了!

縱如此,吳將軍也算對得起先帝在天之靈了!真發生這種情況,絕不是他不肯守土,而是被前後夾擊,無力再戰!他也沒有投敵,只是力戰棄守!

山海關若是落入李自成之手,待其站穩腳跟、肅清內部,貴國再想入主河北,就不知要到猴年馬月了!”

童逵行這番話也算是很有誠意的大實話。

他模彷了多爾袞的直來直去,先把自己一方面臨的險境、窘迫主動拿到檯面上來說,承認李自成此刻說不定已經在打山海關了,以證明自己所言並不掩飾短板。如此,他剩下的話,便也顯得可信度額外提升了不少。

而歷史上,吳三桂在創軍逼近時,沒有選擇固守雄關,而是出關在一片石野戰決戰,主要是他已經投降了韃子,得聽從多爾袞命令,顯示自己的誠意,這才硬着頭皮打硬仗。

現在他還沒投,而且還有威脅的籌碼,吳三桂當然不用出關野戰,有關卡能用幹嘛不用?

當然了,山海關只是一個關卡,不是一座城池,所以本身戰略縱深是不足的。

過去數百年,山海關存在的目的都是抵禦遼東和草原方向來的遊牧韃子,因此倉庫軍營和其他後方設施,大多留在了關內一側,

一旦敵人改從關內攻來,這些實施都會面臨被敵人暫時佔領的問題,物資和人員也只能堅壁清野運到關卡的另一側,或者至少是轉移到狹窄的關牆要塞區內——這也是歷史上吳三桂選擇出擊而非死守的一個重要原因。

…畢竟真到了死守關牆的那一步,關內設施肯定會被李自成嚴重破壞,吳三桂持久的本錢也就沒了。

就算吳三桂花了大代價轉移,把值錢細軟戰略物資都轉移到關的另一側,但如果被多爾袞偷襲了,那他也一樣會血本無歸,所以歷史上這麼操作就沒意義了。

但現在一切都不同了,吳三桂的後勤補給可以指望外援,明軍的海軍依然有絕對優勢,多爾袞也不可能掐斷海路補給這條最後的生命線。所以多爾袞如果還背信棄義撕破臉,吳三桂就把雄關留給李自成!他依然有機會撤!

童逵行大大方方先說己方的弱點,再說己方的退路,擺明了說:誰對吳將軍背信棄義,那他寧可把關留給另一方!哪怕這另一方也是兇惡的敵人!

吳三桂在選擇把關留給誰的問題上,看的不是誰更兇惡,而是誰最後不講信用!

……

范文程和多爾袞聽了童逵行這番毫不掩飾的大實話,也是不得不陷入了沉默。

確實,吳三桂要是派人來說大話,吹大義,那他們是不怕的。但吳三桂都那麼務實,把操作細節層面的問題都說得那麼詳細了,顯然他是可以實操做到這一步的。

多爾袞也就不得不放棄“吳三桂真要是不投降,還爲了守關抵抗李自成、而把老弱物資轉移到關牆另一側後、自己能偷襲拿捏對方軟肋”的想法。

真作出這一步,把吳三桂激怒了,人家是真能獻關給李自成的!

李自成得了雄關,清軍再想進去,可就太難了!

山海關有多難攻打,多爾袞過去這十幾年裡,已經多次領教了!這個問題根本不用多解釋!

童逵行見對方終於有所鬆動,連忙趁熱打鐵說出朱樹人暗中承諾吳三桂的最後一個條件:

“王爺,如果貴國願意跟吳將軍合作,只從薊門入關夾擊闖賊,那麼吳將軍可以一直在山海關堅守,消耗闖賊銳氣,待其兵疲意沮,貴軍再從側翼殺出,何愁不能得全勝!

貴國也是有漢軍八旗的,若能迫降闖賊精銳一部,編入貴國漢八旗,對貴國貴軍國力,不也是一筆助益?

最後,吳將軍還願意擔當干係,最後承諾貴軍一樁好處:只要貴軍與吳將軍聯手,吳將軍可以承諾說服鄭成功和朱樹人,讓他們將來不要破壞貴國在渤海灣上的補給航路,貴我兩國海軍就此停戰!只要貴國不背盟偷襲,我大明水師便不會有敵對舉動!

爲了證明吳將軍的誠意,這裡還有一封我大明湖廣總督、國姓爺朱樹人的親筆附函,還有他的印信,他願意擔此干係,配合吳將軍的許諾!”

童逵行最後開出的條件,再次讓多爾袞爲之一震。

原本的歷史上,清軍不可能答應不親自控制山海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走薊門長城補給,實在是太繞遠路了,不如遼西走廊。

…但是,遼西走廊再容易走,也肯定不如貼着渤海灣北岸的海路運輸方便、成本低,運量還大。

歷史上,清軍的渤海灣海路補給線,倒也不至於被明軍騷擾,只不過清軍自己的水師也不強,全靠孔有德之類當年吳橋兵變的登來降將、帶來的明軍登來水師舊部爲主。

但現在,清軍如果還想利用海上補給線,難度就大得多了。因爲鄭家已經被朱樹人勾引着北上。

而三代“黃海王”的沉家,更是直接秣馬厲兵,還靠着崇禎此前的“五年實現漕運改海”,新造了八百艘高性能海運大沙船,隨時可以掐斷孔友德的脖子。

這就給明軍一方提供了新的籌碼,多爾袞對渤海灣安全航路的需求,不亞於對山海關的需求。

雖然這種“航運和睦”的條件,是附帶在“明清互不背盟”的前提下的,哪天要是多爾袞真徹底佔了河北山西之地後,再想撕毀盟約,朱樹人當然也會再次調整戰略。

“不過,真要是我大清徹底佔了河北、山西,就能靠河北山西的錢糧財貨以戰養戰了,漢地富庶,兩省的供養,還不及遼東麼?

到時候也就不用指望遼地轉運糧餉物資助軍了,就算要撕破臉繼續南下,大不了讓孔友德水師提前收斂,不給鄭成功朱樹人機會便是……”

多爾袞反覆想了一下,心中如是暗忖,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

沒辦法,主要是吳三桂有退路,有補給,這已經是立於不死之地了,就算敗了至少能走,他真的有能力選擇把山海關的要塞獻給誰。

“也罷,那就依吳將軍之議,本王也擔些干係,就從薊門長城入關,側擊李自成。事成之後,河北山西二省歸我大清,不得爭競!吳三桂只要努力殺賊,自然許他不用移鎮。”

多爾袞痛苦地答應了,但內心其實也沒打算徹底執行自己的承諾。他許吳三桂不用移鎮,實際上也是暗藏了一個保質期的,那就是在他大清拿下河北、山西二省之前,不用吳三桂移鎮。

真要是入關站穩腳跟,兩省土地掌握住了,北京城裡也住穩了,到時候再來撕破臉皮,問吳三桂要更多,也不遲嘛!

清國從來都沒打算長期信守承諾,都只是先虛與委蛇一年半載罷了。

而多爾袞說他也要擔些干係,倒也不算虛言。因爲黃臺吉纔剛死四個月,他也還沒建立起足夠決定性的功勞,來確立其在滿清內部的絕對領導權。

眼下濟爾哈朗和豪哥,還是有點能力對他的決策指手畫腳的,多爾袞要是出賣本該拿到手的利益,也會對他威望有損(在清國人眼裡,少賺就是虧,原本可以吃幹抹淨的條件沒吃幹抹淨,給對手剩了一口肉,那也算虧,是可以追究領導決策者的不力的)

這一切,都需要多爾袞暫時忍辱負重去擺平,直到他真進了北京城,那番潑天之功,才能徹底確立他絕對不容置疑的統治威望——畢竟,先帝黃臺吉也沒能進北京。

一番艱難的補充談判後,雙方又確認敲定了一些細節,當然這些細節主要是在童逵行和范文程之間談了,多爾袞不會親自管那麼細。最終,清國和吳三桂終於達成了“結盟而不稱臣、願意作爲清國客將助戰、並許割二省、許不侵犯清國渤海灣補給航路”的盟約。

多爾袞的部隊,也立刻開拔,從塔山由燕山以北草原路線,直撲薊門長城,從那兒迂迴入關。

山海關正面,吳三桂的守城戰,也已經慘烈地展開了。吳三桂和李自成的兵馬,殺得難解難分,只是靠着天下雄關,吳三桂兵力雖少,卻也堅如磐石。

浙東匹夫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第36章 天下泰斗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56章 風水寶地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29章 簡在帝心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50章 整軍備戰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45章 白漂的快樂你不懂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18章 鄉試揭曉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賊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