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

多爾袞對於如何在順治四年重開邊釁、找一個足以鼓舞全軍的好藉口,似乎想得很周到。

而且直到最後一刻之前,他對於事態的發展、能否按照他的設想執行,都是非常有信心的。

原因無他,只因過去二十年明清交戰的歷史早已告訴世人:清軍總是背信棄義毀約開戰的一方,而大明始終是怯懦死守苟安求和的一方。

這個慣性是如此強大,以至於當敵我強弱出現扭轉時,人們的心態卻還有一個滯後,遲遲未能扭轉。

明人也敢主動求戰?或者至少是敢設局擠兌,不惜以提前點爆火藥桶爲代價,換取一個開戰初期時更主動的局面?不可能的!

而這種思維慣性,註定是需要付出一點代價的。

……

隆武三年七月初,西安。

坐鎮陝西的吳三桂,正陷入一個抉擇。

自從整整三年前,他追殺李自成殘部至此,最終破了李自成名義上的起家都城西安,他也算是給自己扯了一塊遮羞布,有臉說自己是爲先帝崇禎報仇,並不是故意放清兵入關。

因爲歷史變化的蝴蝶效應,陝西比歷史同期更加殘破(順治二年時讓他統計人口,全省平民只剩三十萬了。當然不排除逃散的流民隱戶),吳三桂到陝西后,清廷也沒逼迫他明確表態,只是放任他騎牆形成一道明清在西線的隔離帶。

這種情況看似詭異,實則合理,也實打實發生了。

清廷一方面覺得陝西毫無經濟壓榨的價值,吞進來直轄後,反而有可能連累其他省,背上更加沉重的無底洞包袱,

那還不如暫時丟給吳三桂自治,他想怎麼胡搞都行,只要別問大清要錢糧,他就是把陝西剩下那點人折騰絕盡也不關大清屁事。

歷史上這一時期的清軍執着於陝西,目的並不是陝西本身,只是爲了一個入川的跳板。既然四川很穩固,入不了川,誰還要陝西?

南面的大明朝廷,還有四川巡撫方孔炤,對於這種情況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通過秦良玉,以及作爲降將的袁宗第,偶爾派人跟吳三桂聯絡,向他宣示大明朝廷的政策:

說南京朝廷可以認定他放清兵入關的行爲只是一時湖塗,爲了給先帝報仇不惜代價,到目前爲止吳三桂只是跟農民軍打過仗,並沒有跟大明直屬的地盤和軍隊內戰,

說明他作爲明臣的天良尚未泯滅殆盡,大明還是期待將來他重新在戰場上爲大明出力的,也會給他一個安穩富貴的結局——但沒說將來會讓他一輩子掌握兵權。

方孔炤無權亂開空頭支票,他也不想做背信棄義的事情,朝廷也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玩得太虛。

地球人都知道,吳三桂放縱過清兵。以後大明重新統一天下,他若是還指望長久掌握兵權,那是不切實際的。

如果他現在開始棄暗投明,重新明確幫着大明打清軍,將來能給他杯酒釋兵權當個有爵位的富家翁,安度晚年,子孫有長遠飯票,也就算不錯了。

所以方孔炤沒有亂許諾,吳三桂也不當回事,反而覺得方孔炤討價還價說的應該都是真的——

要真是跟劉邦那樣,用到你的時候、什麼都答應得很爽快,那才叫可怕,鬼知道將來會不會跟韓信彭越英布一樣被滅。

前兩年,這種接觸也沒什麼實質性影響,反正明清之間一直休戰着。

去年開始,玉米、土豆這些作物終於開始往北擴散,淮北和山東、河洛的清軍佔領區軍屯,也嘗試性地種了一部分,

而到了收穫的時候,收成也都中規中矩,給了北方統治者極大的驚喜,連忙要求儘量全部留種、下一季繼續擴大種植,

並且要想方設法跟南明佔領區的貪財奸商擴大私下貿易,多進口一點種子,加快這個擴大種植的速度、規模。

相比之下,陝西、山西、河北三地,算是受惠於玉米和土豆等作物比較晚的。

山西和河北是因爲跟南明佔領區不接壤,新作物種子剛擴散過來時,被接壤各省截留全種都不夠,哪裡有種子分潤給更北方的省份?

陝西倒是跟南明佔領的四川接壤,可惜蜀道艱難,戰時封關狀態下,陝西駐軍連對面的四川官府在做些什麼都不知道,還何談私下擴大交易、獲取種子?

要知道當年劉備死後,諸葛亮宣佈封關,結果一直到曹丕死了、諸葛亮北伐,中間整整四年曹魏都不知道季漢在幹什麼。方孔炤只要想封關,效果也是一樣的。

吳三桂通過正常渠道得不到玉米和土豆種子,又從河洛的同行那裡得知,玉米的產量能比小麥將近翻倍不止,最關鍵的是還耐旱,需要的灌既極少,這讓他如何不眼紅?

畢竟陝西弄到今天這模樣,天災尚在其次,關鍵是不修水利,沒有永佃權保護下的地主和農民都破壞式開墾,竭澤而漁,水土流失早就黃土高原化了。

在黃土化保不住水資源的地區,能省水的作物簡直就是天賜聖物。

而且吳三桂帶着數萬關寧軍、十幾二十萬關寧軍家屬來到陝西,前兩年的統治,已經把本地吃幹抹淨了,他必須找出路。

吳三桂剛到時,陝西賬面上還有人口三十萬,實際上可能會多一些,因爲有流民隱戶、各處結成山寨自種自吃(當時陝西的山賊也沒東西可搶了,所謂做賊就是圈一塊地自己種自己吃,不給任何人繳稅而已)

吳三桂要供給軍糧,當地的三十萬人口哪裡夠他壓榨?山賊也不肯重新當順民,當時天災也還沒結束,兩年廝殺下來,又折騰掉一半多人口。

最後只剩下十幾萬平民,被吳三桂徹底收編軍事化管理,整個陝西一個自由民、流賊都沒有了,只有死人和吳三桂麾下的軍屯戶。

所以,如今陝西全省,倒也依然有三十萬活人,但這三十萬裡,有一成多是關寧軍的戰兵,還有五成是關寧軍家屬,剩下不到四成纔是被征服軍事化管理的本地平民。

不過完全軍事化管理下來之後,吳三桂纔算是勉強能不讓屬下再大規模餓死。因爲當地人再想流竄式耕種、破壞式耕種也沒機會,被徹底管死了。也就是“小國寡民”,總人數少到了一定程度,才允許這樣精細化管理,但凡人口超過五十萬,他這樣都管不起來。

在這樣艱難度日的大環境下,當吳三桂得知,方孔炤手上有他急需的玉米和土豆種子時,他當然會眼紅。

河洛的清廷督撫自己都種不過來、不肯給他,吳三桂就趁着去年秋收後、方孔炤又一次派人來接觸時,有棗沒棗打一杆地提出了自己的需求,當時也沒抱多大希望。

誰知方孔炤內部請示了一下後,居然很快就給了吳三桂答覆,表示願意給他玉米種子。這讓吳三桂大喜過望,對於南京的大明朝廷的信任度,又提高了一截。

而方孔炤這麼做,當然也是請示過朱樹人的,最終實際決策者就是朱樹人。

朱樹人是這麼想的:既然清廷已經在淮北和山東小範圍種成玉米和土豆,那最多經過三五年的繁殖擴散,每次儘量留種,最後肯定能覆蓋到整個北方的。

種子的繁殖是每年乘以至少十幾倍的幾何級數增長,甚至更快,這是控制不住的。

所以給不給吳三桂,吳三桂最終也都能得到,無非是打個時間差。現在給,還能跟吳三桂多做做人情,拉攏示好一下,說不定能爭取過來。就算不成功,這個損失也是可控的。

朱樹人只是給方孔炤額外提了一點要求:要吳三桂拿玉米種子的時候承諾,五年內只自己在陝西種,私下偷偷種,別讓清廷其他督撫知道,也不許把種子賣給其他清廷督撫。否則他要是毀約在先,大明自然會曝光他和大明之間的其他勾連!

只要吳三桂不把種子賣去山西、河北等清廷實控區,不增強韃子的綜合國力,吳三桂自己在陝西關起門來種糧食自己吃,是不太會影響北伐大局的。

吳三桂有求於人,當時自然也只好答應了這個條件,他覺得自己都種不夠,哪裡可能對外輸出,何必做這個惡人呢。

如今,已經是隆武三年/順治四年七月,吳三桂從方孔炤那兒弄來的大批玉米種子,也已經在關中平原上大規模收穫了。

直到收穫之前,被他軍事化強令播種新作物的軍屯農戶,都還大多心情忐忑。當地百姓窮苦閉塞了多年,也沒機會去外面開眼界,對任何新事物都是不信任的,全靠刀槍逼迫着他們種、不種就要直接處刑,才強推了下來。

現在總算收穫,居然還是個豐收,終於讓吳三桂在陝西徹底站穩腳跟,獲得了民心,也解決了軍糧問題。

陝西再殘破,畢竟那麼大地皮呢,只要人口少到了三十萬,廣種薄收每人管好幾百畝地的話,總歸能養活自己的。

有了餘糧再慢慢把水利重新整治起來,在北邊植樹造林或者退耕還林還草治理沙化,總有活路的。

……

可惜,吳三桂偏偏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在他跟方孔炤達成玉米種子秘密交易後,第一次豐收季時,遇到了多爾袞發來的旨意,

“邀請”他派嫡長子吳應熊去北京“學習滿洲禮儀、騎射,以融入滿洲高層圈子,量才擢用”。

這如何讓吳三桂不緊張?他還以爲是自己跟方孔炤眉來眼去的事兒,終於被多爾袞抓到把柄了呢。

他趕忙打聽鄰省的大同總兵姜瓖有沒有送兒子去京城,得到的消息卻是讓他愈發緊張:姜瓖已經毫不猶豫地送了。

或許有人會覺得,姜瓖都送了,那不說明多爾袞這是針對所有人的嘛?又不是針對他吳三桂一個!

但吳三桂不敢賭,因爲他很快聯想到了一個數年前他親耳聽到過的同類桉例:

八年前,當時的崇禎朝兵部尚書楊嗣昌,就在張獻忠降而復反時,把其他所有當年曾經跟張獻忠一樣被熊文燦招撫的軍閥的子嗣,都招去南京國子監讀書……

當時楊嗣昌可是也掩飾過的,明面上沒說,爲了騙鄭芝龍把鄭森(鄭成功)送去,還苦心積慮讓沉廷揚也把沉樹人(朱樹人)送去。

今日多爾袞之舉,憑什麼就不是學楊嗣昌?姜瓖憑什麼就不是這個時代的沉廷揚?他吳三桂憑什麼就不是這個時代的鄭芝龍?

猶豫再三,考慮到這幾年觀察下來,他覺得大明的國力,隱隱然已經重新超越了清國,朱樹人治理下的南方井井有條,軍工進步也是神速。

他和朱樹人多年前還有點交情,既然雙方一直還留着一條溝通的路子,騎在牆頂往哪邊滑都行,那就索性扯旗吧!

……

隆武三年七月初四,吳三桂收到了多爾袞的旨意,把傳旨使者在西安拖了大約十天八天,穩住對方以拖延起兵的準備時間。

到了七月十二,在使者的再三催促下,吳三桂才表示“犬子重病,不利於行”,婉拒了多爾袞招人質進京的要求。

當然,這時候雙方也還沒徹底撕破臉,吳三桂是讓使者帶回去一道表章,陳述他的難處的。

使者縱然已經察覺到吳三桂的不穩,卻也不敢立刻揭穿,畢竟他也要保命,所以只是拿到吳三桂的回覆後,就飛馬直奔北京,回去時幾乎是六百里加急。

短短六天後,七月十八,在京城的多爾袞就得知了吳三桂的抗拒,他當然要一邊進一步責令強壓對方,另一邊也要做兩手準備,派兵威懾吳三桂。

對於拿下、徹底實際控制陝西,清廷的興趣倒是不大,因爲陝西的地理環境依然閉塞,也不足以調度當地的資源動員到其他戰場(倒是可以提供兵源,但關寧軍這些年也不肯爲清廷所用,一直是遊離狀態)

所以,就算陝西出現麻煩,關鍵也是堵住口子,別讓吳三桂蔓延、擾亂大清後方、爲南明所用。只要吳三桂發揮不了用途,把陝西跟其他戰場徹底割裂開來,這事兒也就罷了。

而且如果吳三桂真的勾結大明,清廷還可以進一步利用這個消息,團結內部——原本多爾袞想的還是找藉口挑釁,重新啓動南侵。

出了吳三桂這檔子事的話,那就是大明先主動北侵清國,多爾袞完全可以拿來宣傳,讓滿清上上下下扮演出保家衛國的姿態,極大激勵起士氣。

畢竟任何時候,衛國戰爭的士氣總是比侵略戰爭要更高一些的,這層心理上的BUFF不疊白不疊。

……

考慮到重新鬧亂子的陝西戰場,不容易出軍功,可能要長期低烈度相持消耗,多爾袞權衡再三之後,決定派豪格再去陝西戰場,跟吳三桂對線,

同時要把山西姜瓖的軍隊也臨時劃撥給豪格統一調度,主要靠後方的山西軍跟陝西關寧軍相持,順便也緊守潼關險隘。

三年半前吳三桂滅李自成的關中殘部時,清軍就控制了蒲阪津和潼關,這也是爲了確保咽喉要地都在清軍之手,這才允許吳三桂事實上在西北自立。吳三桂當然不希望這樣,但他當時沒得選,因爲如果他非要親自駐軍潼關的話,清廷當時就會跟他撕破臉。

也正因爲清軍手握潼關,才一直不太擔心吳三桂搞事情。

多爾袞一番安排,第二道給吳三桂的安撫旨意,在七月二十六從北京送出,按計劃應當在八月初三抵達西安。

豪格本人,也在七月二十日就已經開始動身前往山西,豪格統領的滿正藍旗也逐步往西調動。在豪格抵達之前,山西和潼關當地的清軍,也已經提前得到消息,進入戒備。

而多爾袞的使者,最終也並沒能按計劃於八月初三抵達西安——因爲就在八月初一這天,也就是多爾袞的第二批使者抵達前兩天,吳三桂正式扯旗,響應大明抗拒清廷,

吳三桂第一時間出兵堵住了潼關道的西出口,當道紮營跟清軍相持,並且在另一邊派兵堵住了蒲阪津西岸。

吳三桂對外宣稱的,只是正式承認南京朝廷爲正朔、幫助南京朝廷保住陝西,還沒說要進攻清國佔領區。

但僅僅是陝西的正式易幟,作爲兩國徹底全面開戰的導火索,卻是已經足夠得不得了。

豪格與吳三桂,很快在潼關一線互掐起來,雙方互有死傷,按說豪格是佔據地利的,可清軍卻並不能快速取得戰果。

吳三桂的關寧軍戰力也不弱,最關鍵的是,四川的方孔炤也在一直緊密監視吳三桂的舉動,

北線開戰後,他也從成都把衙門臨時遷到了漢中,以儘快獲取第一手的戰局情報。發現吳三桂是真棄暗投明、下血本跟豪格廝殺,方孔炤便下令秦良玉,把三年前受降的原闖賊袁宗第部,也派去關中給吳三桂助戰,可以暫時歸吳三桂節制。

當然,方孔炤對於這個援軍和軍備的補給速度,是拿捏得很好的,基本上不會導致吳三桂越戰越強做大,只是吳三桂損失多少就給補上多少,讓吳三桂跟豪格慢慢耗着。

而且方孔炤的理由也很充分:蜀道艱難,運輸不易,能按這個速度補給就算不錯了,一下子上再多人,怕是吳三桂在西安的存糧也難以持續到明年春荒吧?

蜀道的基礎設施條件,註定了方孔炤只能給兵源給彈藥箭失,不可能連口糧都要指望漢中。吳三桂自己有多少糧食,就只能維持關中平原同一時刻有多少活人。

……

西線開戰並進入相持後,明清之間也算是徹底撕破了臉皮。

多爾袞當然知道西線並非決定性的用武之地,道路條件太差,也太遠離腹心。

真正能一錘定音的,還是中路這幾條戰線。

所以僅僅在吳三桂扯旗後短短半個月之內,清軍在信陽和鳳陽,就再次拉開了攻勢。

南陽、信陽一線,依然由三年前的帶兵統帥阿濟格指揮,於八月初十展開攻勢。

鳳陽一線,則是阿巴泰帶着他倆兒子博洛、嶽樂負責進攻,於八月十五展開攻勢。

最東邊的淮安北部地區,也就是淮北的宿遷、邳州、海州等縣,清軍則採取了守勢,只留了防禦所需的部隊規模,由滿達海統領。

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67章 我插隊是因爲我沒素質啊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237章 弒君者劉宗敏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198章 領旨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325章 得國本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賊第115章 互相欺騙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198章 領旨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36章 天下泰斗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55章 悄悄驚豔沈道臺第61章 先生繆矣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