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

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

嚴北溟(1907—1990),字渤候,湖南湘潭人,哲學史專家。他曾任《東南日報》評論和主筆,發表文章百餘篇,著有《孔子的哲學思想》、《中國哲學史講義》、《列子譯註》、《儒道佛思想散論》、《中國佛教哲學簡史》等,另主編有《哲學大辭典·中國哲學史卷》、《辯證唯物主義和經濟規律》等。

特別是“孝”,把它提到繼承道德遺產與建設精神文明的角度上來考慮,又有何不可!

最近有些朋友向我提起:子女與父母的道德規範是否仍適用“孝”這個字?我們還應不應再談“孝”?我毫不遲疑地回答:“孝”,不僅應談,而且還應該大談而特談。

道德是繼承性的。不管你提它也好,不提它也好,“孝”總歸是我們人民繼承下來的珍貴思想遺產之一,它早由思想模式積澱和演化爲一種文化心理結構,對中華民族性格和傳統道德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酵素作用。這裡存在着歷史的客觀規律性,誰也無法否認。即使在今天,我們雖也可能在社會上發現各種違反孝道(如不敬父母,不負贍養責任,乃至打罵虐待視同奴僕等)的現象,但這畢竟是極少數人乾的,絕大多數人則總是把忤逆不孝看做罪過的、可恥的行爲。這類行爲一出現,馬上會受到社會公正輿論的譴責。可見在“孝”這個問題上,人們的是非感是敏銳的,正義感是強烈的,“道德法庭”的無形力量在這裡顯示了出來。個人和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個人在家庭的表現,直接或間接地同社會乃至政治發生聯繫。我們的祖先歷來把“孝”看做一切道德行爲的起點,“百善孝爲先”,並不算怎樣誇大。在今天,我們還無法否認:“孝”應是做人的起碼道德,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對人對事又有什麼道德心、責任心好談?還有什麼“五講四美”好說的呢?

“孝”是人人做得到的,“仁”也是人人做得到的,只要“能近取譬”,推己及人,首先從個人和家庭關係做起,就“仁遠乎哉!我欲仁,仁斯至矣”。孝弟所以爲“仁之本”,正是這個道理。這樣,從“孝”出發的人道主義就同聯繫實際的現實主義兩種精神緊密地結合起來了。應該說,正是這種結合構成了我國古代倫理哲學和傳統道德的一大特色。

有人說,子女和父母是平等關係,在今天,適用文明禮貌,提倡敬老愛幼等一般社會道德便夠了,何必還要留戀於封建道德規範,要沿用一個特定概念的“孝”字?

對這個問題的答覆,我認爲先要明確一點,即:按照人與人關係的多種類型,通過某些特定概念表現出道德心理結構上的多層次性和差別性,正是我國傳統道德的一大優點。固然,像“君義臣忠”、“夫和妻順”等帶有封建性尊卑觀念的提法,在今天是早已過時了;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類命題,並不一定反映封建尊卑等級現念,特別是“孝”,把它提到繼承道德遺產與建設精神文明的角度上來考慮,又有何不可!

總之,“孝”之所以成爲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美德,正由於它幾千年來在極大程度上是以廣大勞動人民的實踐爲基礎,它具有大衆化和民主性精華的積極一面,自不應簡單化地給扣上一頂“封建道德”的帽子,而輕易予以否定。何況“孝”這概念更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兩個文明建設的進展,我們應不斷賦予它以新的時代內容和涵義。無產階級是歷史上一切優秀文化遺產的合法繼承者。我們應當有這樣的胸襟、氣魄,把“孝”提到激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加強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高度來認識。

(《中國老年》創刊號,1983年10月)

(本章完)

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四篇 修身篇_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點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