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

聞一多:論振興國學

聞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家驊,湖北浠水人,著名詩人、文史學者、愛國民主人士。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2年赴美留學,學習繪畫。曾於北京藝專、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校教職。著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論》、《古典新義》、《楚辭補校》等學術專著。主要著作收入《聞一多全集》。

葆吾國粹,揚吾菁華,則斯文不終喪,而五帝不足六矣。尤有進者,以吾國文字,發明新學,俾不嫺呿廬文字者,鹹得窺其堂奧。

國於天地,必有與立,文字是也。文字者,文明之所寄,而國粹之所憑也。希臘之興以文,及文之衰也,而國亦隨之。羅馬之強在奧開斯吞時代,及文氣[苶]敝,禮淪樂弛,而鐵騎遂得肆其蹂躪焉!吾國漢唐之際,文章彪炳,而郅治躋於咸五登三之盛。晉宋以還,文風不振,國勢披靡。洎乎晚近,日趨而僞,亦日趨而微。維新之士,醉心狄踶,幺麼古學。學校之有國文一科,只如告朔之餼羊耳。致有心之士,三五晨星,欲作中流之柱,而亦以杯水車薪,多寡殊勢,卒莫可如何焉。嗚呼!痛孰甚哉!痛孰甚哉!

吾國以幅員廖廓,人物駢闐之邦。而因循苟且,廓{廣蒦}自大,政治窳{左:上四下分,右土}能是,工藝薜暴若是者,職是故也。夫賦一詩不能退虜,撰一文不能送窮,恆年矻矻,心瘁肌瘦。而所謂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專對者,遍於天下,斯誠然矣。順《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違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江河行地,日月經天,亙萬世而不渝,臚萬事而一理者,古學之爲用,亦既廣且大矣。苟披天地之純,闡古人之真,俾內聖外王之道,昭然若日月之揭。且使天下鹹知聖人之學在實行,而戒多言。葆吾國粹,揚吾菁華,則斯文不終喪,而五帝不足六矣。尤有進者,以吾國文字,發明新學,俾不嫺呿廬文字者,鹹得窺其堂奧。則詎第新學日進,新理日昌而已耶。

即科斗之文,亦將渡太平洋而西行矣。顧不盛歟?今乃管蠡自私,執新病舊,斥鷃笑鵬,澤鯢嗤鯤。新學浸盛而古學浸衰,古學浸衰,而國勢浸危。嗚呼!是豈首倡維新諸哲之初心耶?《易》曰:“碩果不食。”《詩》曰:“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吾言及吾國古學,吾不禁怒焉而悲。雖然,亡羊補牢,未爲遲也。今之所謂勝朝遺逸,友麋鹿以終歲;骨鯁耆儒,似中風而狂走者,已無能爲矣。而惟新學是騖者,既已習於新務,目不識丁,則振興國學,尤非若輩之責。惟吾清華以預備遊美之校,似不遑注重國學者。乃能不忘其舊,刻自濯磨,故晨雞始唱,踞阜高吟,其惟吾輩之責乎!諸君勉旃。

(《聞一多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本章完)

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四篇 修身篇_錢遜:儉以養德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