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如意這傢伙聽了葉輝的訴說,隨手接過霍亮手裡的機關盒,也不管什麼規矩不規矩了。
有些事情不知道就覺得它很神秘,要是知道了也就是那麼回事。
所以聽了葉輝的訴說,晏如意倒是很隨意的擺弄着這個機關盒講:“那這機關盒倒還真是雞肋昂,怪不得這東西少見,感情就沒什麼用。”
晏如意左右看了看也沒看出什麼所以然來,隨手往桌子上一放就聽見“啪”的一聲。
這下晏如意有點懵逼了,有些結巴的說:“這……這可不關我的事。”說完就眼巴巴的看着葉輝。
葉輝也是一臉的納悶,就算已經被拆開的機關盒也不至於這麼不結實吧!好歹你也是個機關盒啊!
葉輝也不把機關盒拿起來,就在桌子上小心的擺弄着這個機關盒。
現在的情況是這個所謂的機關盒從中間裂開了,雖說還沒直接分家,但是很明顯的跟個盒子一樣分成了盒子和蓋子。
這tm是個什麼操作,這可是傳說中宮裡帶出來的物件,難道說這劉爺爺“玩那”。
實在是太扯了,雖然已經分開了,但是葉輝覺得安全起見還是讓衆人出去,打算以身試法。
倒是小張無所謂的講:“不用那麼麻煩了,這就是一個障眼法,以前周老也碰到過這種情況。”
據小張說,以前周老也碰到過這種機關盒,外表看起來像是一個機關盒,事實上就是一個裝物品的匣子。
只不過打開方式有些特殊,周老意外得到一個沒有打開的機關盒,想盡辦法都沒有打開,最後不得不選擇暴力打開。
沒想到用暴力打開以後才發現tmd它就是一個匣子,外表跟普通的機關盒沒什麼兩樣,要打開的話只需要按住下面用力往上拉就行。
就跟個抽屜一樣拉開就可以,所謂的機關只不過是一種障眼法。
小張說完就幫着葉輝按住底下,葉輝嘗試着用力往上拉了拉,果然跟小張講的一樣,這“機關盒”就跟個抽屜一樣慢慢的拉開了。
衆人看到這種情況也是有些苦笑不得,紛紛圍上來看看裡面到底裝了啥稀罕物件。
這是一個用黃色絲綢包裹着的物件,葉輝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並沒有很用力的撕扯這塊絲綢。
這塊絲綢看樣子也是後來劉爺爺放進去的,並沒有跟上次包裹着“脫胎玉”的緙絲一樣粘連在一起,只是單純的包裹着裡面的物品而已。
葉輝慢慢的打開包裹的絲綢,終於露出了裡面包裹的物品,這是一件玉璽,一件丟失很多年的中華至寶——傳國玉璽。
這下不光是葉輝,就是不是行里人的司朋都忍不住瞪大了雙眼,晏如意已經緊張的說不出話來了,在那指着玉璽講:“這……這……”
葉輝看過之後對衆人講:“別緊張,別緊張,這不是那個傳國玉璽。”
聽了葉輝的話,衆人把目光投向葉輝,想聽聽他的解釋。
葉輝又看了一遍這枚玉璽,這纔給衆人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大清朝立國的故事。
據《清太宗實錄》記載,皇太極繼承努爾哈赤的汗位後,派遣多爾袞攻打察哈爾,徹底滅掉了這個勁敵,而且多爾袞在出徵的路上,意外的到“傳國玉璽”。
當時有個牧民發現一個山澗裡草長的很肥,便驅趕羊羣到山澗吃草,奇怪的是羊羣都不敢吃一口青草,於是把這種異相彙報給多爾袞,多爾袞立刻命令大軍掘地三尺,終於找到一個寶盒,打開一看,是個很大的玉璽,上年用篆字書寫:“皇帝之璽”4個字,正是“傳國玉璽”。
消息一經傳開,整個女真民族歡騰起來,拍馬屁的官員立即上奏皇太極說:“天賜大寶,乃一統萬年之祥瑞”,“大寶呈祥,非常之吉兆也!”等等。
皇太極當時正想改汗位爲帝位,謀劃稱帝已久,於是跑了100多里路,親自去迎接“傳國玉璽”,玉璽到達後,立即宣佈建立“大清”,正式稱帝。
聽到這裡,晏如意忍不住問:“這個就是當時多爾袞找到的玉璽?”
這次葉輝倒是沒有急着否認,只是模棱兩可的說:“要是說後世再沒有仿造的話,這枚就是當時多爾袞找到的‘傳國玉璽’。”
倒是司朋聽出了葉輝的話外之意,忍不住開口道:“難道說……你認爲這枚‘傳國玉璽’是仿造的?”
“不是我認爲它是仿造的,就是乾隆皇帝都覺得它是仿造的。”葉輝指着桌子上的“傳國玉璽”說道。
這下衆人更迷糊了,這怎麼還跟乾隆扯上了關係。
原來,這枚“傳國玉璽”從皇太極到雍正,這4位皇帝期間,“傳國玉璽”都有出現,唯一到乾隆時期,這個玉璽突然不見了,甚至乾隆從來沒有提過此事。
而那個所謂的“傳國玉璽”,竟然被乾隆封存起來,不再使用。
“是啊!爲什麼乾隆不用呢?”司朋好奇的問。
“那是因爲乾隆看出了‘傳國玉璽’根本就是個贗品。”
葉輝說完之後,又把“傳國玉璽”翻過來,露出了下面的篆書亮給衆人看,大家不明白葉輝這是什麼意思,更加看不明白玉璽上刻的是什麼。
葉輝見衆人不明白,也是有些扭捏的講:“雖然我也不知道上面是什麼意思,但是我知道,據《後漢書》記載,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上寫的是八個字,即‘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而這個只有四個字,這很明顯對不上。”
衆人聽了葉輝的解釋,紛紛上前數起了玉璽上的字數,果然如葉輝所講,真的只有四個字。
等衆人數完了,葉輝又接着講:“還不止於此,真正的‘傳國玉璽’應該是缺了一角的,而這個卻是完整的。”
這個故事大家倒是都知道,就是西漢末年,王莽篡位,逼王太后交出傳國玉璽,王太后因爲憤怒,將玉璽摔在地上,玉璽上雕刻的螭虎被摔崩,王莽命工匠用純金補上,後人稱“金鑲玉”,這件事情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