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 天時地利

另外一份由帝國情報部門的農業專家提供的報告也起到了極爲關鍵的作用,而這份報告就主要介紹了美國農業的基本情況。雖然報告中沒有提到使用橙劑破壞美國農業生產的有效性,但是字裡行間中都透露出了打擊美國農業的必要性,而且都是在佐證橙劑對農業生產的巨大破壞性。

當時,美國是世界上農業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雖然帝國也已經在大戰爆發前幾年開始了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生產,通過開發重點的農業產區來推動農業生產效率,並且以此淘汰以往的小農生產模式,可是在戰爭爆發前,只有美國擁有完整的大規模農業生產能力,這一點連帝國都無法望其項背。

農業生產進入機械化時代與車輛的普及,以及飛機的出現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另外,第一次全球戰爭後爆發的經濟危機也是推動農業生產改革的主要動力。

在經濟危機爆發後,大量破產農民涌入城市,轉變爲城市居民,從事工業與商業活動,農業從業勞動力數量劇減。當時,唐帝國就被迫開發了包括嫩江平原,三江平原,伊利平原在內的幾大新興農業產區,通過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提高農業的勞動效率,以保證帝國的糧食供應。同時期,美國則通過大規模的土地兼併,使農業從農戶與小農場的模式轉變爲了大型,乃至超大型農場的生產模式。

在農業從業勞動力減少之後,要保證農業產量,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勞動效率,從而催生了機械化農業。大量的農業機械投入生產之後。農業生產效率得到了顯着的提高。在大戰爆發前十年,美國的農業機械數量從不到10萬臺猛增到了220萬臺。大量機械的出現,減少了對人力的需求,同時也進一步的加快了農場兼併的速度,大量破產的農戶都只能進入城市,成爲城市居民。可以說,這是美國城市化運動最關鍵的十年,在11年。美國的城市人口大概只佔了總人口地六成不到,而到了21年的時候,美國的城市人口占到了總人口的八成以上,基本上完成了城市化革命。

同時期,世界各國都在經歷着同樣的演變,而且出現了很多大型農業生產基地,比如俄羅斯的烏克蘭平原,德國的波德平原,英國的泰晤士河平原,澳洲的東南部平原都成爲了世界上有名的大糧倉。而且都基本上進入了機械化農業生產地時代。

當然。先進地農業機械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沒有以燒油爲主的內燃機地出現的話,那麼就不可能出現先進的農業機械。也就是說。汽車工業的發展也是推動農業進步的一大重要力量。第一批以內燃機爲動力的農業機械就是在美國誕生的,而且很快就投入到了農業生產中,隨後,越來越多的,可以從事更多種農業生產活動的農業機械相繼誕生,從而大幅度的降低了農業對勞動力地需求。農業飛機的出現也有很重大的意義,在施肥,除草,殺蟲等方面,農業飛機的效率超過了其他任何的農業機械。使農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進一步的降低。當然,從根本上講,農業飛機本身也屬於農業機械。

到戰爭爆發前,美國是唯一一個基本上完成了農業轉型的國家。當時,美國的農業勞動效率也是全世界最高地。按照美國政府公佈的數據,21年,美國的農業從業人口僅爲550萬,實際從業勞動力250萬,而同年。美國的人口爲16328萬,也就是說,一個龍業人口養活了近30名美國人,一個農業從業勞動力養活了65個美國人。同時期,唐帝國的這兩個數據分別是20與45,俄羅斯是15與25,德國是22與41,英國是18與32。毫無疑問,美國的農業生產效率已經趕在了其他國家的前面,之間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可以從事工業生產,可以從事其他的產業,包括從軍。

美國在農業方面的優勢與其獨有的地理條件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是美國的廣人稀,其平均人口密度只有帝國的二分之一左右,是德國的十分之一,英國的十三分之一,日本的十五分之一。也就是說,美國有更多的土地來養活美國人。其次是美國的地理環境比較獨特,平原主要就集中在東部沿海,東南部地區,密西西比河,以及西部沿海地區,農業生產區相對集中,而且其東南部地區與密西西比河流域氣候相對溫暖,降雨充足,是理想的農業生產區。最後,美國屬於新興國家,大部分土的都是新開發與新開墾的,很適合建立大型與超大型農場,而且美國屬於移民國家,人口流動性性很大,平民的地域思想不強,因此就沒有太多的人爲因素的影響。

相對而言,唐帝國與美國基本上處於同一緯度地區,氣候條件是比較類似的,可是唐帝國在農業生產方面卻一直不怎麼樣。首先是唐帝國境內農業生產區相對分散,從東北的三江平原到海南島,從東面的江南平原到西北的伊利平原,南北東西跨度都有數千公里,農業生產區相對分散。其次是每個農業區都有自然條件的限制,比如三江平原冬季寒冷,不適合農業生產,只能在夏季種植農作物,而江南平原雖然氣候條件好得多,但是卻不適合種植北方的農作物。兩湖平原與中原地區則經常發洪水,對農業生產影響極大。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帝國是一個有着數千年持續文明的國家,百姓的地域意識相當強烈,農民的土地意識更強烈,在帝國核心地區的農場規模都不大,就主要是因爲大部分農民不肯放棄土地!

美國在農業方面創造的奇蹟在很大的程度上對戰爭起到了推動作用,特別是在25,26與27年,當時大部分美國的盟國都出現了糧食緊缺的危險情況,如果不是美國仍然能夠生產出足夠的糧食的話,恐怕這些國家都會提前一到兩年戰敗。而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糧食絕對是維持國內穩定,讓部隊在前線繼續作戰的基本保障。同樣的,美國也正是一直不缺乏糧食供應,所以才能夠堅持到29年。

美國的農業生產有其先進性。可也有其先天缺陷,特別是在戰爭期間,相對集中的糧食生產模式絕對是有害而無益的。仍然與唐帝國做比較,雖然沒有任何一支敵人地軍隊打到唐帝國的本土,但是就算有敵人的軍隊打到了唐帝國的本土,也不可能控制唐帝國的所有農業產區,只要帝國仍然有幾個大的農業產區,那麼就可以滿足國內最基本的糧食供應。相反,美國七成以上的糧食是在東南部地區,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生產出來的。也就是說。只要這裡的糧食生產出了問題,那麼美國就徹底完蛋了。

同樣地道理,美國的大型農場。以及超大型農場承受戰爭打擊的能力也明顯不足。

參戰後,美國政府一直就很重視農業生產,爲此,還專門組織了準軍事部隊協助農業生產,而這些準軍事部隊就主要集中在播種與收割時期前往各個大農場,協助農場主收割小麥等農作物,而在此之前,承擔這一工作的是遍佈美國東南部與密西西比河地區地專業收割隊。

當時美國平均一座農場擁有的耕地面積在1000公頃以上,而一些超大型農場的耕地面積則在1萬,甚至是5萬公頃以上。而組成農場的基本單位是一個家庭。按照美國政府的統計,一個農業家庭的人口在10到15人之間,勞動力數量僅僅只有5到8人。而農作物在成熟後的收割時間只有幾天,最多不過十幾天,如果僅僅只用農場自身的勞動力收割農作物的話,是不可能完成收割工作的。

在此情況下,美國首先出現了專業地收割隊,就那些駕駛着收割機器,往返於各大農場。替農場住收割農作物的農業工人。另外還有專業的播種隊,殺蟲隊,除草隊。如果沒有這些農業工人的話,那麼美國的農場就不可能產出大量的糧食。

在美國參戰後,大量的農業工人被徵召入伍,比如會駕駛拖拉機的被編入了陸軍的裝甲部隊,會駕駛飛機地被編入了航空兵。爲了保證農業生產,美國政府不得不動用各地的民兵等準軍事部隊協助農場主收割糧食,並且按照政府的規定,在收割完成之後直接從農場主那裡徵收糧食,以保證有足夠的糧食戰略儲備。

這些,都是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的特點,在帝國新開闢的幾個糧食產區內也是一樣。而情報人員看到的就是這個機會,如果打掉了這些人員,以及破壞了農業機器的話,那麼美國的農業生產,以及收割作業都將全面癱瘓,到時候,就算不用橙劑,大量成熟的農作物都將爛在地裡!

爲情報部門服務的農業專家提供了另外一條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美國東南部與密西西比河流域種植的小麥將在六月與七月成熟。

最先成熟的是墨西哥灣沿海地區,這離位於美國的南部,而且受到了墨西哥暖流的影響,氣溫偏高,種植的時間要早一點。另外,除了小麥之外,還有大量的玉米,土豆產區。同時,這裡也是美國主要的圈養畜牧業產區,是美國本土生產豬牛羊等家畜,以及雞鴨鵝等家禽的主要地區,很多農場種植的都是飼養畜禽的農作物,而不是糧食作物。這些農作物基本上都在六月,或者七月成熟。

偏北一點的農場主要種植的就是小麥。美國人以麪食爲主,小麥是美國的第一大糧食作物。按照當時美國的戰士配給標準,一名成年人一個月可以領到20公斤麪粉,一個未成年人一個月是15公斤。也就是說,美國人主要吃的就是麪食,小麥是美國最重要的農作物了。而這些地區的小麥基本上都在七月份的時候成熟,收割時間貫穿整個七月,有的地區會延續到八月初,但是不會超過八月中旬。

農業專家提供的這份報告的意思很明確,如果要想動手的話,那就得趕在六月份下手,如果讓美國人把糧食都收割了的話,再下手就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而薛希嶽拿到這份報告的時候,離29年6月份也就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按照最樂觀的估計,要生產100萬噸的橙劑,並且將其製成炸彈,最少都需要半年的時間,當然,任何需要催促首相儘快做出決定的報告都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而這份報告也不例外,半年的生產時間已經足夠了。

在此情況下,薛希嶽沒有時間猶豫,立即就批准了該計劃,立即動員帝國的化工廠,彈藥工廠,全力以赴的生產“橙劑炸彈”,準備從29年6月份開始,全面破壞美國的農業生產。

可以說,保密是絕對有必要的。當時這件事情都是秘密部署下去的,內閣與陸海軍司令部知道這件事的人不會超過10個人,身在前線的羅雲衝自然也不知情了。

橙劑的生產工作是由化工廠負責的,爲了保密,所有的橙劑都標上了“殺蟲劑”,或者是“化肥”,或者是“燃燒劑”等一直在大規模生產的化學產品。兵工廠生產的炸彈則全部標爲“燃燒彈”,反正當時帝國兵工廠生產得最多的就是燃燒彈。

整個生產工作從28年底持續到了29年的4月初,在盡一切努力的情況下,100萬噸橙劑被裝進了220萬枚炸彈裡面。這些炸彈在生產出來之後就直接裝到了停靠在青島港裡的特種運輸船上,當然,當時所有的船員都只知道這是要運往前線的燃燒彈,而沒有任何人知道,這種外觀有點奇特的燃燒彈裡面裝的不是燃燒劑。只是有一點讓船員們很是疑惑,負責看管與檢驗這些炸彈的都是技術人員,而不是以往兵工廠派來的管理人員,而且還禁止船員擅自進入貨艙,另外貨艙在裝滿後也完全密封,彷彿裡面的東西有巨大危害性一樣。

而這些船隻就是在五月份到達聖地亞哥的那些運輸船!

第1節 載譽而歸第10節 海軍的翅膀第42節 俾爾根海戰第53節 吃進嘴的肥肉第50節 海狼第7節 戰爭動機第4節 倉促的進攻第6節 雙重任務第31節 突然打擊第37節 德意志精神第8節 盡其所能第3節 前沿島嶼第8節 挑釁第42節 穿梭轟炸第57節 輪番上陣第54節 勝利嗎?第50節 近距離遭遇第33節 資本第22節 分歧第22節 艦隊東進第33節 爲家而戰第11節 荒漠基地第14節 守侯勝利第32節 振作第25節 快速穿插第4節 艦隊的未來第27節 穩步推進第30節 推動戰爭第49節 兩頭爲難第44節 戰役轉折點第12節 鮮血換來的經驗第13節 死裡逃生(上)第34節 雙豐收(上)第77節 美國將星第23節 黃曉天的保證第46節 壓緊的發條第18節 政治動機第34節 敵人並未放棄第84節 同病相憐第6節 隼鷹展翅第8節 殺雞用牛刀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上)第18節 日本乞和第64節 半路殺出第63節 圍攻莫爾茲比港第84節 危急時的抉擇第19節 擦肩而過第48節 多手準備第7節 海軍計劃第27節 再起變數第21節 免戰牌第4節 外因第23節 挑戰第52節 自我犧牲第3節 軍人的傷第52節 戰鬥信號第27節 蓋棺論定第5節 北上第20節 奇遇(上)第44節 枯萎的大地第46節 海上巨人的決鬥第17節 刁難第1節 由海到陸第13節 前哨戰第18節 成本問題第47節 火速截擊第14節 機械交響曲第3節 整裝第29節 烈火地獄第38節 輕重有別第30節 尖刀第42節 謹慎前行第13節 辯論第12節 揣摩敵意第55節 消失的遠征艦隊第34節 沸騰的鋼鐵之都第13節 前哨戰第10節 接班人第45節 混亂的空戰第51節 艦炮殺戮第29節 利益同盟第51節 艦炮殺戮第10節 日本艦隊的動向第31節 死鬥第5節 預測第54節 果斷追擊第67節 並不是結束第13節 死裡逃生(上)第49節 危機第44節 及時的情報第9節 最後防線第15節 全力以赴第68節 炸彈專家第64節 半路殺出第27節 簡單的婚禮第27節 蓋棺論定第28節 風雲突變第40節 衝動的上將第38節 先敵暴露第72節 功勳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