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潛力大爆發

談仁皓的離開並沒有改變帝國加強對日戰略轟炸的決定。六月初,聶人鳳元帥就向帝國內閣政府申請增加海軍軍費開支,當月中旬,新增加的25億軍費開支就到位了,這足夠讓帝國海軍所生產五千架轟炸機(“狼鳩”的出廠價格大概24萬,而出口到波斯帝國與德意志帝國的單價是49萬)或者是50萬噸燃燒彈(燃燒彈在大批量生產之後,每噸的價格降低到了5000元,比普通炸彈便宜了很多)或者是15000架戰術飛機,或者是三支航母艦隊的所有戰艦。

這是一筆不小的軍費,這也爲帝國海軍戰略打擊部隊繼續對日轟炸鋪平了道路。各轟炸機生產廠,以及彈藥工廠在拿到了一筆額外的獎金之後,都開足了馬力,加快了生產速度,越來越多的轟炸機,燃燒彈被運送到了前線,投入到了對日轟炸中去。也正是因爲有了這一筆開支,也纔有了帝國海軍的第二種重型轟炸機,真正能夠滿足海軍的戰略轟炸需要的轟炸機。

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在“狼鳩”定型之後,羅雲衝就提出了新轟炸機的發展要求,“狼鳩”只是在緊急時期的過渡機種,只能勉強對日本進行轟炸。按照羅雲衝的想法,真正的轟炸機是能夠攜帶至少六噸炸彈,作戰半徑達到2000公里的機種。這樣,轟炸機才能夠從濟州島或者是硫黃島起飛,在日本的每一個角落裡都能投下足夠多的燃燒彈,將整個日本變成一片火海。

也就是在23年初,新轟炸機的研製啓動了。這次,帝國海軍沒有公開招標,而是直接讓沈飛與哈飛分別負責研製轟炸機的發動機與機體,最後兩家飛機廠一起進行試飛與生產工作。在沒有足夠的經費的情況下,兩架飛機廠的研製進度並不快。當聶人鳳拿到了申請得來的大筆軍費之後,第一個想到地就是向兩家飛機廠提供研製經費。加快新型轟炸機的研製工作,爭取在23年底讓新轟炸機飛起來,最遲也要在24年裝備部隊(這個計劃很不現實,因爲當時所有人都沒有考慮到製造這種世界上最龐大的轟炸機所需要面對多少困難)到六月底,哈飛首先拿出了三種設計方案(實際上是三個設計小組的方案,這是飛機廠內部競爭的結果)其中一種方案採用六臺“狼鳩”所使用的發動機,幾乎就是將“狼鳩”等比例放大,然後再多裝兩臺發動機的改進型號。另外一種採用了四臺還沒有研製成功的大功率發動機。採用了大量新技術,幾乎是全新的設計。第三種方案則十分超前,採用飛翼佈局,使用六臺發動機作爲動力,其設計指標甚至可以橫越太平洋,對美國本土進行轟炸!結果,海軍技術辦公室選擇了第二套方案,第一套太保守,第三套太超前,只有第二套方案才能在有效的控制住技術風險的情況下。讓新的轟炸機儘快的飛起來。

兩家飛機廠迅速的集中了所有的研究人員,開始進行總體設計。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提出的要求是在年底前拿出第一架樣機,不過這個計劃並不現實。一種全新的,而且有太多技術創新(比如全封閉是氣密座艙。大功率渦輪增壓發動機,電動炮塔,自動駕駛儀,自動轟炸儀,高精度陀螺儀,地形導航系統)幾乎不可能在半年之內解決掉這些問題的。

對日戰略轟炸中最重要的其實不是轟炸機,載兩噸炸彈,能夠飛行到1800公里外投彈的“狼鳩”實際上已經足夠使用了,問題的關鍵是在彈藥上。如果沒有充足的燃燒彈供應。那麼對日轟炸就只能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難以迅速取得成效。因此,在保證轟炸機的生產,研製之外,彈藥供應成爲了最重要的項目。

當時,帝國海軍有十家彈藥工廠,分別爲海軍提供炸彈,魚雷,炮彈,槍彈,以及一些特殊的彈藥。這其中有五家工廠在製造炸彈,並且都已經投入到了燃燒彈的製造工作中來。另外五家工廠也在迅速擴大規模(帝國不缺乏人力,至少在戰爭期間是不缺乏人力的)準備生產炸彈與燃燒彈。僅八月份一個月,這些工廠就生產出了12萬噸燃燒彈,足夠2000架轟炸機飛六個架次了。而九月份,燃燒彈的產量提高到了18萬噸,十月份爲22萬噸,十一月份爲26萬噸,十二月份達到了創紀錄的34萬噸。這麼多的燃燒彈源源不斷的被送往前線,讓轟炸機部隊再也不需要爲“斷糧”的事情發愁了。

海軍拿到新增撥款之後的好處很多,當然,其他方面也沒有耽擱。

“隼”式戰鬥機已經開始大批量生產,沈飛一共有三條生產線,一年可以製造至少3000架戰鬥機,而哈飛也建造了兩條戰鬥機生產線,南飛也在建造戰鬥機生產線。最後,海軍的指標是必須要有十條戰鬥機生產線,達到每年爲海航至少補充一萬架戰術飛機的能力(當時,戰鬥機的生產線與海航戰術飛機的生產線並無太大的區別)而到七月的時候,海航的六支航母艦載機大隊都得到了新的“隼”式戰鬥機。

新的轟炸機也在七月份的時候完成了試飛,這實際上是帝國海軍艦載航空的第三批轟炸機。早在“禿鷲”研製成功的時候,沈飛就開始着手用“禿鷲”所使用的發動機來研製新的俯衝轟炸機與魚雷轟炸機(海航一直堅持要求艦載機部隊使用統一的發動機,以減少後勤負擔,而這被證明是一種很好的策略)結果,這兩種轟炸機才製造了部分樣機,準備做試飛試驗的時候,日本艦隊就完蛋了。“翠鳥”與“魚鷹”被證明是可靠的轟炸機,所以海航就沒有采購這兩種轟炸機。在“隼”服役之後,海航下達了新的研製任務,要求以“隼”所使用的“風16”22缸大功率發動機爲基礎,研製新的轟炸機。

因爲當時沈飛還在繼續修改“隼”式戰鬥機的一些技術缺陷,還要集中力量製造“狼鳩”研製新轟炸機的發動機。所以兩種新轟炸機(機體)實際上是分別由南飛與哈飛研製的。

南飛負責的是俯衝轟炸機。這種新轟炸機被命名爲“射水鳥”使用了“風16”發動機(限制了最大功率)採用了經過改進的機體,大量使用了鋁合金材料,並且對機身進一步加強,提高了俯衝轟炸的性能。最大的特點是,轟炸機的腹部與背部各有一塊巨大的減速板,這樣轟炸機可以在儘量低的高度上投彈,然後改出俯衝。

哈飛負責的是魚雷轟炸機。這種新轟炸機被命名爲“海雕”使用的也是“風16”發動機(同樣被限制了最大功率)哈飛沒有利用沈飛之前的研究成功(實際上,“射水鳥”就是在沈飛上一種轟炸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幾乎是全新研製。同時,哈飛在設計上已經考慮到今後採用更大功率的發動機,所以留有一定的改進餘地。“海雕”能夠成爲一代名機,這與哈飛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的改進有很大的關係。這種一直奮戰到戰爭結束的魚雷轟炸機也成爲了二戰期間世界上最好的魚雷轟炸機,特別是其採用了更大功率地發動機之後,其性能非常優秀。

兩種轟炸機的研製,以及初期試飛工作在九月份就已經完成了,但其生產計劃卻推遲到了年底。原因只有一個。沈飛提供的“風16”發動機幾乎全部給了“隼”式戰鬥機,能夠提供給轟炸機的很少。而沈飛的大部分發動機制造能力用在了轟炸機上,所以能夠提供給海軍戰術轟炸機的發動機數量很少。

可以說。23年是海軍航空兵(包括了戰略打擊部隊)的春天,隨着新式戰機陸續服役,以及大量的飛行員的加入,帝國海軍航空兵在這一年完全恢復了元氣,並且達到了鼎盛狀態。後來,當太平洋上爆發了更爲殘酷的戰爭時,正因爲帝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航空兵,所以帝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除了海軍航空武器方面之外,帝國海軍艦隊得到的好處也不少,特別是在新戰艦的建造方面。帝國海軍幾乎在這一年之內就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戰艦總噸位)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帝國海軍的第三種航母。

“長江”級航母被證明是很可靠的航母,其性能比“皇帝”級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管是航空作戰能力,抗打擊能力,還是航海性能,各方面都很優秀。當然,這只是相對的優秀,海軍也很快就發現了“長江”級航母的問題。所有的問題被總結出來之後。都落到了一點上,那就是排水量太小,過小的艦體難以滿足所有的要求。結果,“長江”級航母也就只建造了四艘(當時,帝國有四個造船廠可以承建航母)海軍就沒有再下訂單了,要求四家造船廠立即拿出新的設計方案來,要求得到更好的航母。

新航母的設計工作在23年初就已經完成,首先確定的排水量(輕載,如無特別說明,都指三分之一燃料時的輕載排水量)爲20000噸。海軍很快就否決了這個方案,因爲這隻比“長江”級增加了3000噸而已,性能提高並不明顯。三月份,第二份設計完成,排水量提高到了28000噸,海軍仍然感到不滿意。到六月初,第三份方案才被確定下來,排水量增加到了32000噸,滿載時達到36500噸。海軍採納了這一方案,並且要求迅速完成設計工作,儘快開始新航母的建造。

這種新航母被命名爲“湖”級。其實,從命名上就能看出帝國海軍對航母的重視了。之前,只有戰列艦能用“江,湖,海”來命名,而從“長江”號開始,這些名字用到了航母上,這表明,海軍已經將航母當作了頭號主力戰艦。

設計工作在十月中旬完成,海軍對新航母的各項指標都很滿意。接着,四家造船廠幾乎同時開工建造,頭四艘航母在四家造船廠同時鋪設了龍骨。按照海軍提出的要求,第一批四艘航母必須要在24年年底之前加入帝國海軍的戰鬥序列,在生產工藝熟悉之後,新航母的建造週期將縮短到十個月(後來甚至達到了八個月一艘的水平)海軍還在籌建另外兩家造船廠,爭取能夠同時開工建造六艘航母(實際上,後來四家造船廠各新建了一個大型船塢,帝國海軍可以同時建造八艘航母)除了新航母之外,“李靖”級大型防空巡洋艦的第九艘,也就是“長孫無忌”號也在六月完成了棲裝。從“長孫無忌”號開始,後16艘大型防空巡洋艦的排水量增加了1500噸(滿載時增加了2000噸)加長了五米,將120毫米高射炮改爲了80毫米高射炮(後期開始使用嚇彈)其他防空火炮的數量也有所增加,整體防空戰鬥力加強很多。另外,戰艦上的關鍵部位(特別是機艙)得到了更好的裝甲保護,增強了戰艦的生存能力。

新的大型防空巡洋艦也在設計之中,而新建造的“河”級重巡洋艦(這又打破了帝國海軍的命名規範)也在成批量的建造之中。潛艇,驅逐艦,海上巡邏機這些都成批的離開製造廠,加入帝國海軍的戰鬥序列。大量優秀的軍人也在走出訓練營,學院,兵營,加入到帝國海軍中去。

23年(唐歷,公元1941年)是帝國海軍的春天。帝國海軍能夠在這一年內獲得如此多的戰艦,戰機,原因只有一個,帝國已經完成了戰爭動員。帝國的戰爭潛力在22年年底就開始爆發,全方位的戰爭動員在23年年初就完成了。隨着帝國潛力的爆發,這臺巨大的戰爭機器開始全速運轉了。

第22節 顯示決心第31節 颱風登陸第20節 艱鉅的考驗第49節 戰鬥警報第72節 倉促出擊第36節 機動艦隊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76節 鉅艦的反擊第23節 美軍發力第24節 炮轟海港第53節 海上封鎖第52節 戰鬥信號第11節 倒下的巨人(上)第11節 法國淪陷第23節 誰的空當?第2節 潛規則(上)第17節 圍殲強敵第22節 連環重拳(上)第3節 新威脅第51節 紕漏第43節 醒悟第26節 空中司令部第51節 巨炮的怒吼第44節 及時的情報第33節 尋敵決戰第24節 艦隊的漏洞(下)第29節 歸隊第51節 紕漏第33節 戀愛(上)第2節 轟炸在繼續第57節 英雄?第4節 信心第37節 援軍第2節 小發明第19節 帝國利益第55節 找錯對象第10節 不可能中的可能第20節 凱旋第3節 火速動員第49節 病癒的校長第72節 實戰檢驗第16節 琉球失守(上)第8節 可行性第65節 戰場轉折第30節 包餃子第6節 雙重任務第22節 報復性轟炸第33節 戀愛(下)第38節 以牙還牙第1節 硬通貨第17節 海軍的觀點第29節 哥們義氣(上)第74節 癱瘓作戰第39節 沒有選擇第41節 毀滅第34節 兵工廠第9節 埋伏第46節 兩敗俱傷第2節 新面貌第27節 集中炮擊第44節 奇兵第18節 再添麻煩第28節 引狼入室第9節 機會第16節 誰是第一?第63節 撲朔迷離第23節 危機重重(下)第47節 矛盾總爆發第67節 一錘定音第31節 接觸第25節 忌諱第34節 進與退第23節 義無返顧第56節 酣暢淋漓第46節 海上巨人的決鬥第29節 哥們義氣(上)第64節 計劃之外第43節 敲門磚第11節 滾滾鐵流第6節 重要的螺絲釘(下)第10節 追殲頑敵第52節 誘人的目標第16節 無奈的抉擇第1節 中斷的行程(上)第37節 立足之地第29節 利益同盟第51節 起因第8節 敏感技術第38節 歸宿第28節 雨過天晴第54節 勝利嗎?第9節 迎戰(上)第17節 萬分之一第40節 敵人的意第25節 膽大包天第41節 風紀問題第3節 海航的戰略轟炸機第42節 “圓滿”返航第25節 孤注一擲第66節 再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