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窒息效應

七點半,登陸前的炮火密度達到了最高潮,五艘火力支援船,二十多艘巡洋艦與驅逐艦幾乎都在漫無目的的朝着島上開火,大部分的炮彈根本就沒有打中什麼目標,只是落上去,在美軍陣地上爆發,產生一個巨大的彈坑而已。也許,很多人都認爲這是在浪費寶貴的彈藥,可這是帝國海軍在發動了衆多登陸戰役之後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

相對而言,登陸作戰的難度遠超過了其他的地面戰鬥,如果用用直接一點的語言來形容的話,衝上海灘的陸戰隊官兵就是在背水一戰,進則勝,敗則亡,沒有其他的選擇。而這也是登陸作戰中最艱難的階段,陸戰隊在上岸的時候會遭到敵人輕重火力的猛烈打擊,而他們的身後就是大海,根本就沒有退路,只能前進。因此,陸戰隊能不能在上岸之後奪取海灘陣地,能不能迅速殲滅敵人部署在第一線的防禦部隊,拓展陣地的縱深,能不能鞏固陣地,這直接決定整個登陸作戰能否獲得成功。

這是登陸作戰最關鍵,也是最艱難的部分,特別是在火炮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之後,登陸作戰比任何戰鬥都更爲血腥與殘酷。

帝國陸戰隊成立的時間不比海軍晚多少,甚至在海軍正式成軍之前,陸戰隊就已經出現了。而在風帆時代,陸戰隊的主要用途是維持戰艦上的秩序(相當於是戰艦上的憲兵,當時還沒有被稱爲陸戰隊),以及在戰艦靠港停泊的時候保護戰艦的安全。後來。隨着帝國向海外殖民,陸戰隊肩負起了拓展殖民地,以及保護移民。殖民據點地工作。

當帝國踏上遠征之路後,陸戰隊更是成爲了帝國海軍的急先鋒。哪裡有戰鬥,哪裡就有帝國陸戰隊官兵的身影。特別是在帝國遠征歐洲的時候,陸戰隊就是當時帝國能夠動用的唯一地地面兵力。

到了鐵甲艦時代,以及後來的大艦巨炮時代,陸戰隊的作用更爲明顯。而且直到這個時候,真正意義上的登陸作戰纔出現在了戰場上。

在大戰之前,最有名的登陸作戰就是“八丈島戰役”,以及在日本東京灣地登陸行動。可真正讓陸戰隊成爲海戰主角的卻是這次大戰,航空兵的出現改變了海戰的面貌,同時也確定了陸戰隊在海洋戰場上的主力位置。

在航空兵主宰海洋之前,海戰有兩中主要的方式。一是在雙方兵力基本對等的情況下,以艦隊決戰來決定勝負,比如上次大戰時的“八丈島海戰”,“阿南巴斯海戰”等。如果雙方的兵力不對等。佔有優勢的一方會主動封鎖對方地港口,迫使對方的艦隊出來決戰,或者是直接將對方的艦隊摧毀在港口內。最終奪取制海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是在艦隊獲得了勝利之後,讓陸戰隊上岸取得最後的戰果。

在航空兵出現之後。封鎖敵人的港口變得異常困難,特別是在敵人的港口周圍部署有大量的作戰飛機的時候,艦隊甚至無法靠近港口。另外,艦隊決戰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雙方不再用巨炮對轟,而是用轟炸機來投擲炸彈。而海戰的基本形式也就發生了變化,島嶼的重要性得到了加強,特別是那些處於戰略要地,能夠修建機場,部署大量兵力的關鍵島嶼,在戰爭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比如馬里亞納羣島,所羅門羣島,夏威夷羣島等等島嶼,都是戰場上的關鍵點。

也就是說,海戰中,除了通過艦隊決戰來確定制海權之外,奪取島嶼,利用島嶼來控制周圍海洋,這成爲了另外一個主戰場。而要奪取島嶼,那麼就得用上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場上,登陸作戰已經成爲了最爲普遍的戰鬥方式,交戰雙方都在努力的控制重要島嶼,而且正是通過控制重要島嶼逐步推進戰線,打擊敵人。

也正是如此,陸戰隊成爲了太平洋戰場上與艦隊同樣重要的作戰部隊,甚至可以說,陸戰隊的地位比艦隊還要重要!

新技術決定新戰術,而新的戰術決定了基本的戰爭方式。在太平洋戰場上,四年多來,不但有交戰雙方的艦隊在大洋上縱橫馳騁,拋起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爆發了數次大規模海戰,而在另外一邊,交戰雙方的陸戰隊也在圍繞着重要的島嶼進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激烈戰鬥。

從琉球羣島開始,到所羅門羣島,帝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場上發動了大大小小數十次登陸作戰,在取得了勝利的同時,帝國海軍陸戰隊也在發生着悄然的變化。

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帝國海軍陸戰隊一共才15個師的兵力,而到了25年中期的時候,帝國海軍陸戰隊的規模已經擴大到了75個師,其中在前線作戰的就達到了40個師,超過60萬的帝國陸戰隊官兵在各個戰場上浴血奮戰。

在規模得到了巨大擴張的同時,帝國海軍陸戰隊的戰術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戰爭初期,前兩次反攻琉球島就徹底失敗了,雖然第三次反攻成功,但是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數萬帝國陸戰隊官兵倒在了琉球島上。這其中除了海軍本身的問題之外,陸戰隊缺乏有效的戰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在攻佔硫黃島,小笠原羣島,以及後來美國參戰後,攻打馬里亞納羣島等等戰鬥中,帝國陸戰隊的表現都不怎麼樣,每一次的勝利都是在付出了慘重代價後換來的。特別是在馬里亞納羣島戰役中,陸戰隊的損失極爲驚人,這甚至影響到了後來進軍西南太平洋的作戰行動,導致陸戰隊嚴重缺乏有足夠實戰經驗的優秀官兵。

直到攻打所羅門羣島的時候,帝國陸戰隊才總結出了經驗與教訓,並且很快就應用到了實戰之中。比如“跳島戰術”,以及陸戰隊與艦隊,航空兵等部隊的合理。有效地配合。當然,在這些經驗中。最爲寶貴,也是最爲重要的就是,登陸作戰中最重要的就是火力支援,特別是在陸戰隊上岸之前幾個小時內地火力支援。

可以說,強大的火力支援是登陸作戰地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當陸戰隊逐漸完善了自己的戰術後。就提出了一個標準,即在陸戰隊上岸之前的火力支援分成了兩個階段。一是前期火力準備,這至少需要三天到五天,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在這一期間之內,主要由艦隊,航空兵來完成火力打擊任務,摧毀敵人地縱深防禦工事,海灘防禦陣地,迫使敵人撤出一線陣地,阻止敵人向防禦陣地增援兵力。打擊敵人的持續作戰能力,重點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等等。而後一個階段就是在陸戰隊上岸之前半個小時到幾個小時內的直接火力準備,該階段的火力準備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徹底的打垮敵人的抵抗意志,破壞敵人的指揮系統,讓敵軍無法在陸戰隊上岸的時候組織起有效地抵抗,而等到敵人反應過來的時候。陸戰隊就已經攻佔了海灘陣地,成功的完成了第一階段,也就是最關鍵地作戰行動。

有人給這幾個小時的火力打擊取了一個極爲形象的名字——“窒息效應”。而其含義就是,在這半個小時到幾個小時之內,強大,猛烈,密度極高的火力打擊導致整個敵軍癱瘓,就如同人窒息了一樣,失去了行動能力,甚至是抵抗能力。而要達到這個目地,唯一的辦法就是在短時間之內,將大量的彈藥投擲到敵人的陣地上去,不再追求打擊的精度與準確率,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用猛烈得不能再猛烈的炮火讓敵人徹底的癱瘓掉,失去抵抗意志,試圖抵抗能力,無法有效的執行作戰行動!

這條經驗實際上是從登陸莫爾茲比港的戰役中總結出來的,當時談仁皓指揮的第一特混艦隊(沒有航母),在陸戰隊登陸之前向海灘上投擲了數百噸炮彈,導致美軍指揮失控,根本就沒有辦法抵抗上岸的陸戰隊,結果陸戰隊順利的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登陸行動。而帝國陸戰隊很快就把這個經驗給總結了出來,並且開始在後面的登陸作戰中給用了上去,而爲登陸艦隊直接配備火力支援船就是具體的表現。

在七點半到八點半這一個小時之內,二十多艘艦船向美軍登陸場上一共傾瀉了12000餘發炮彈與火箭彈,第一特混艦隊的轟炸機羣還投下了數百枚炸彈。而在這一個小時內的彈藥投擲量就達到了1100噸,而這些彈藥幾乎全都落在了長三公里,縱深半公里的登陸場上,也就是說,在這快面積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共投下了1100噸彈藥,平均每平方米內都有兩到三發炮彈落下!

如果身臨其境的話,完全可以感受到這是多麼密集的炮火打擊,而對於身處其中的美軍官兵來說,也許連地獄裡也沒有這麼恐怖吧。猛烈的炮火準備,最終使大部分美軍短時間的失去了作戰能力,很多躲在地下工事裡的美軍甚至被大口徑炮彈給直接震暈。登陸場就如同坐落在火山口一樣,大地在震動着,炮彈在咆哮着,好像整個世界都要毀滅了一樣。而當美軍的官兵反應過來,當美軍的指揮系統調整過來的時候,帝國海軍陸戰隊的官兵已經乘坐登陸艇衝上了海灘,登陸作戰正式開始了!

八點四十分,第一批兩個團的陸戰隊官兵就衝上了海灘。韓紹鋒沒有投入更多的衝灘部隊,畢竟登陸場就那麼寬,兩個團的兵力足夠奪取海灘陣地了。

在第一批登陸的陸戰隊官兵衝向美軍防禦陣地的時候,登陸艇返回艦隊運送第二批登陸部隊,而支援艦船則開始爲陸戰隊官兵提供精確火力支援,那幾艘火力支援船則開始向美軍防線的縱深地帶進行覆蓋式打擊。

在前半個小時裡,美軍只進行了零星抵抗,而且都很快就被陸戰隊給解決掉了。直到九點十分之後,美軍好像才猛然醒悟了過來一樣,抵抗火力也逐漸密集了起來,可此時陸戰隊官兵已經衝入了美軍陣地,雙方開始爭奪陣地上的每一條戰壕,每一個碉堡,戰鬥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十點剛過,第二批的三個團的陸戰隊官兵被送上了海灘,其中兩個步兵團立即投入到了前線的作戰行動中去,而那個工程兵團則開始在海灘上構築基礎設施,按照韓紹鋒的要求,工程兵首先修建的不是臨時碼頭,也不是去清理海灘上的廢墟,而是搭建起一座簡易水上飛機基地,好爲等下即將到來的水上飛機補充燃料。

到十二點左右,已經有兩個陸戰師上岸,登陸作戰的第一階段基本上結束。而此時韓紹鋒也從美軍的抵抗強度,以及增援部隊的規模上大概判斷出了加德納島上的美軍兵力不會超過一萬人。

這讓他稍微鬆了口氣,也許第三個陸戰師根本就不需要派上去,用兩個陸戰師,兩萬多名官兵就足夠攻佔加德納島了。

地面戰鬥仍然在繼續進行,到傍晚的時候,炮擊編隊返回外海準備接受彈藥補給,而陸戰隊建立起了一塊寬三公里,縱深在500到800米之間的登陸場。也就是說,整個加德納島的西部地區都落入了陸戰隊的手裡,美軍全部退守島嶼東部地區。

韓紹鋒也在傍晚的時候把司令部轉移到了海灘上,此時已經有兩個團,4000多名工程兵在海灘上修建基礎設施了,那條簡易碼頭正在搭建之中,大概在夜晚能夠完成,到時候運輸船隻就能把大量的武器裝備,彈藥物資送到海灘上來,而不需要用小型登陸艇來回奔波了。

前面十多個小時的登陸作戰打得很順利,而且順利得讓韓紹鋒自己都有點不敢相信了。

第7節 駛向未知海域第46節 威克島戰火第27節 關鍵點第15節 破格晉升(下)第33節 戀愛(下)第2節 特混艦隊(下)第30節 輪番上陣第8節 危機第53節 巡洋艦的威力第65節 風火燎原第1節 前進通道第2節 特混艦隊(下)第47節 矛盾總爆發第57節 夜戰第30節 舉棋不定第39節 叮囑第52節 自我犧牲第76節 臨機應變第54節 飛行員爭功第60節 新的壓力第18節 長驅直入第28節 混蛋(上)第7節 明修棧道第56節 偶然因素第8節 斷氣的北極熊第14節 好友相遇(上)第54節 驚喜交加第32節 航的驕傲第45節 遲到的覺悟第35節 民族主義(上)第29節 獵人與獵人第15節 破格晉升(上)第52節 自我犧牲第10節 退避三舍第56節 生死線第49節 最後的攻擊第10節 海軍的翅膀第25節 目的地第6節 報道第15節 不成熟的戰艦第17節 危險遊戲第9節 神奇的戰果第50節 以牙還牙第6節 訪問日本(下)第9節 陸戰之王第7節 德國海軍的雄心第21節 軍事科學家第70節 火紅的夜色第1節 潛力大爆發第14節 沸騰的夜空第3節 困獸猶鬥第70節 死板的代價第73節 勝利的意義第61節 徹底摧毀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76節 鉅艦的反擊第29節 調整節奏第29節 亡羊補牢第44節 決定勝負的半小時第17節 展示力量(下)第21節 圍追第20節 騎兵精神第21節 知己知彼第23節 黃曉天的保證第7節 對德政策第3節 踢門行動第34節 雙豐收(上)第1節 誰的責任第20節 起錨出航第35節 逃命第25節 流亡政府第21節 壓力下的合作第17節 綜合情報第7節 港口外的鯊魚第20節 秘密會晤第29節 討價還價第14節 大戰局第9節 一路西風第59節 無情的轟炸第66節 毫無懸念第34節 後臺力量第86節 拼死的抗爭第52節 誘人的目標第35節 飛向黎明第8節 帝國恩怨(上)第13節 滾動的鈔票第19節 渾水第29節 希望破滅(下)第14節 守侯勝利第32節 柳暗花明第7節 擊敵要害第31節 軟肋第20節 擦亮的炮管第30節 共榮共辱第19節 尾跡第3節 新制度第67節 最高壓力第45節 戰場馳援第50節 打草驚蛇第3節 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