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縮編

攻佔了阿米代爾,以及陸戰隊圍困了斯昆,這是登陸作戰第一階段戰役勝利的重要標誌,而第一階段戰役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守住與擴大登陸場,並且將美軍的增援部隊擋在登陸場之外。在這四天的戰鬥中,陸戰隊的主要任務就是拓展登陸場,而古迅雷指揮的陸軍部隊的任務就是在阿米代爾擋住美軍的增援部隊。

佈雷德利在24日上午收到了麥克阿瑟的命令,隨即就趕在被徹底包圍之前離開了他所在的機動部隊,在當天下午到達了阿米代爾北面的班達拉,並且接過了主力部隊的指揮權。在臨走之前,佈雷德利把機動部隊的指揮權限交給了一名步兵師的師長,並且授權其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向唐帝國的軍隊投降。結果,被圍困的美軍部隊在24日傍晚的時候就向圍困他們的兩個步兵師交出了武器,結束了抵抗。

到達了班達拉之後,佈雷德利有了新的任務,那就是指揮主力部隊攻打阿米代爾,無論如何也要突破敵人的封鎖線,而最終的目的不是去唐帝國陸戰隊的登陸場,而是去悉尼。至此,麥克阿瑟已經知道,唐帝國登陸部隊的目的不是攻打布里斯班,而是攻佔悉尼。而只要悉尼落入了敵人的手裡,那麼整個澳洲大陸都完蛋了。悉尼港有着完善的基礎設施,足以容納數十艘大型運輸船。當然,麥克阿瑟沒有忘記向悉尼的駐守司令官下達一條重要的命令,那就是在唐帝國地地面部隊殺到的時候,如果守不住悉尼的話。那麼就必須得在撤退之前炸燬港口內的所有的基礎設施!

美軍在調整部署的時候,古迅雷與袁野也在調整部署。

在回到了麥誇里港之後不久,古迅雷就收到了美軍被圍部隊投降的消息。他立即讓步三師負責押送美軍的戰俘,步二師則立即趕往阿米代爾。協助步一師守住防線。另外,他還讓翁羽留下兩個騎兵營在阿米代爾與步兵協同作戰。幾支炮兵部隊也陸續在向阿米代爾轉移,並且部署到了步兵防線的後方。

袁野在24日夜下令圍困斯昆的陸戰隊停止了進攻,他留下了一個陸戰師繼續圍困斯昆,另外一個陸戰師在斯昆北面構築防線,防止塔姆沃斯的美軍南下。第三個陸戰師被部署到了登曼附近,防止美軍北上。而另外兩個陸戰師則全被留在了塔裡與麥誇里港,一方面守衛登陸場,另外還可以充當預備隊。

至此,陸戰隊與陸軍的進攻也基本上停了下來。此時,登陸場的面積已經達到了4000平方公里,足以容納下更多的登陸部隊了。在四天的戰鬥中。十個陸戰隊與陸軍師總共損失了大概三成的兵力,損失最慘的就是第一騎兵師,減員率達到了七成以上。而美軍則被殲滅了8萬餘人,其中被殲滅地規模最大的一股美軍就是在阿米代爾南面被圍困的美軍機動部隊。除了少數跟隨佈雷德利突圍的美軍官兵之外,三個美軍師被全殲,四萬名美軍要麼戰死,要麼就做了俘虜。

原本計劃用七天時間完成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實際上只花了五天就基本上達到了戰役目的。可以說,陸戰隊與陸軍在戰場上的表現都非常優秀。而能夠提前完成任務的代價卻是非常高昂的,而且,不管是陸戰隊,還是陸軍,都在戰鬥中暴露出了大量的問題,而且都是直接影響到了部隊戰鬥力的問題。

相對而言,陸戰隊的主要問題是戰術方面的,而不是兵員素質方面的。第一批上岸的陸戰隊都是精銳部隊,官兵的素質都非常優秀。可以說,比陸軍最優秀的部隊還要高出半截。可最大的問題是。陸戰隊的戰術都是針對島嶼登陸作戰而制訂的,而且大部分地戰術訓練也都是以島嶼登陸作戰展開的。而澳洲戰場是大陸型戰場,因此地面作戰的戰術更島嶼戰場上完全不一樣。這些問題,在登陸作戰的前兩天表現得最爲明確。

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陸戰隊根本就沒有大規模使用裝甲兵的經驗,另外,配備給陸戰隊的多半是適合登陸作戰的輕型裝甲車輛,中型與重型坦克的數量並不是很多。比如,在攻打塔裡的時候,陸戰隊就吃了不小的虧,在防範嚴密的美軍陣地面前,陸戰隊的進攻戰術遭到了嚴厲的打擊。結果還是古迅雷的裝甲部隊去救了急。另外,陸戰隊在向斯昆推進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多麻煩,以步兵爲主的陸戰隊在內陸地區的戰鬥中,遠不如陸軍部隊強悍,就連古迅雷手下的那支“預備役”部隊都比不上。

這些問題,在戰前就已經有人提到,這也是海軍全力“邀請”陸軍參加澳洲大陸戰鬥的主要原因。而事實也正好證明了這一點,陸戰隊在沿海地區的作戰行動得到了艦隊的有力支持,其裝甲力量不足的問題還不算嚴重,可到了內陸地區,陸戰隊就只能依靠自身的火力,以及有限的航空支援作戰,在沒有強大裝甲力量的情況下,想要做到快速突擊,幾乎是不可能的!

相對而言,陸戰隊的問題還不算嚴重,特別是在攻打斯昆的時候,陸戰隊的前線指揮官已經開始將裝甲部隊集中起來使用,一些簡單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真正的麻煩的還是古迅雷手裡的那支陸軍參戰部隊,這支部隊的問題不是戰術上的,而是兵員素質上的。部隊的指揮官都很清楚裝甲集羣的進攻力量,而且步兵與裝甲部隊的配合也很到位,可是兵員的素質卻遠沒有達到陸戰隊的水平。

自己手裡的兵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古迅雷是心知肚白的。早在幾個月前,古迅雷就知道兵員的素質問題是他的最大敵人。而美軍還是其次的。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古迅雷就在爲解決這個問題而努力了,而他所做的努力中,最重要的就是擴大了騎兵師。步兵師,乃至炮兵師的編制。

當時,兩個騎兵師都有三個獨立坦克團,另外還有一個加強的獨立摩步團。除了沒有配備單獨的炮兵部隊之外,按照這個編制,他的一個騎兵師所裝備的坦克數量超過了正規編制。按照帝國陸軍的正規編制,一個騎兵師裡有一個獨立坦克團。下設三個獨立坦克營,每個坦克營編制32到34輛坦克。另外,還一個混成坦克團,下設兩個坦克營,一個摩步營。另外一個摩步團,下設一個坦克營與兩個摩步營。另外。師直屬地有一個重炮營,一個重迫炮營,一個輜重營,一個偵察連,一個警衛連,以及一個通信排。也就是說,一個正規的騎兵師裡有六個坦克營。三個摩步營,以及配套的師直屬部隊。裝備的坦克數量在200到220輛之間。而古迅雷的騎兵師則有九個坦克營,三個摩步營,裝備的坦克數量在300輛以上!這幾乎是一個半騎兵師地坦克數量了。

古迅雷採用超額編制的唯一理由就是,他的兵員素質很差,戰鬥減員率肯定相當高。在登陸之前,他就估計在第一階段的作戰行動中,減員率在三成以上,而實際上,他的兩個騎兵師在這五天的戰鬥中。減員率達到了四成以上。也就是說,在五天的戰鬥結束之後。兩個騎兵師只剩下了370輛坦克。這時候,古迅雷超額編制的好處顯露了出來,這370輛坦克實際上完全可以組建兩個正規的騎兵師,而不需要爲坦克的事情發愁。

24日晚上,古迅雷就拿到了詳細的損失情報報告。包括所有能夠在前線修復的坦克在內,第一騎兵師還有87輛坦克可以使用,第二騎兵師還有24輛坦克可以開起來。另外,還在戰場上繳獲了大概20輛美軍的坦克,古迅雷的警衛營也還有31輛坦克可以繼續作戰。也就是說,將這些坦克加起來,他還一共有402輛25式坦克,以及18輛M4,5輛M26坦克可以繼續作戰。

古迅雷沒有去打那些美軍坦克的主意,他只留下了一輛M26與兩輛M4,讓部隊進行輪番訓練。然後,他去找了袁野,從陸戰隊那裡搞來了20多輛陸戰隊型號的25式坦克。這樣,他就有430輛坦克可以繼續使用了。而他將這些坦克編成了13個坦克營,除了他的警衛營之外,每個騎兵師編有6個坦克營。接着,他又從陸戰隊搞來了一批裝甲車輛與運輸車輛,將每個騎兵師的摩步營補充滿。前線地炮兵也被抽調了四個營回來,加強到了騎兵師。這樣,他手裡的兩個騎兵師就達到了正規編制的水平。

也就是說,古迅雷用步兵部隊來補充了騎兵部隊(主要是加強摩步營),並且重新調整了兩個騎兵師的編制。除了坦克的數量有所減少之外,實際上,兩個騎兵師的戰鬥力並沒有被削弱多少。最重要的是,每個騎兵師都獲得了兩個獨立的炮兵營,一個重炮營,一個重迫炮營。而這兩個炮兵營只要發揮得當,其戰鬥力足以頂等上三個坦克營了。也就是說,兩個騎兵師都縮編了,但卻保持着強悍的戰鬥力。當然,步兵部隊肯定被壓縮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至少在第二批部隊到達之前,古迅雷只能壓縮步兵師的編制,來強化主要突擊力量的騎兵師。

陸戰隊提供的幫助也是相當重要的,當時古迅雷手裡缺的不是坦克,而是摩步營的機械化運兵車輛。按照帝國陸軍的標準配備,摩步營有三個獨立步兵連,每個步兵連有三個步兵排,每個步兵排需要三輛裝甲車,另外,每個連還有一個獨立的輕迫炮班,需要三輛裝甲車。連部還需要三輛裝甲車。而每個摩步營還有一個重迫炮排,需要十輛裝甲車,營部需要三輛裝甲車。也就是說一個摩步營至少需要配備58輛各種型號的裝甲車。當時古迅雷至少需要組織六個摩步營,就需要勁輛裝甲車。這還沒有考慮到步兵師需要的車輛。而他根本就找不到這麼多的裝甲車,結果,只能找陸戰隊幫忙,如果沒有袁野提供的那120輛各種型號的裝甲車的話,古迅雷根本就不可能讓兩個騎兵師配齊所有的摩步營。這也產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即在騎兵師裡出現了兩棲裝甲戰車,而這是陸戰隊的標準裝甲車輛,以前可從來沒有提供給陸軍使用!

在古迅雷整編部隊的時候,大部分的地面部隊都轉入了防禦與休整狀態,只有艦隊還在繼續作戰。至少在27日,第二批登陸部隊投入戰鬥之前,古迅雷與袁野都沒有力量繼續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了。持續作戰了五天的地面部隊也需要時間恢復精力。

海面上,艦隊仍然在繼續行動。第三特混艦隊在22日的時候就封鎖了悉尼港,並且每天不定期的炮擊悉尼港,讓美軍不敢抽調悉尼港的駐軍去支持其他方向上的戰鬥。第五特混艦隊在第三特混艦隊後方,除了爲第三特混艦隊提供防空掩護之外,第五特混艦隊的轟炸機還在逐一轟炸悉尼周圍的美軍機場,並且從25日開始,重點轟炸了悉尼附近的美軍防禦陣地。第二特混艦隊一直塔裡外圍活動,其主要任務就是支持陸戰隊向斯昆推進,並且擴大登陸場的範圍。第一特混艦隊在戰場北面活動,其主要任務是支持古迅雷的陸軍部隊的作戰行動。戰區艦隊則在第一特混艦隊附近活動,從登陸作戰開始之前,戰區艦隊就一直在轟炸南下的美軍增援部隊。

經過了五天的戰鬥後,交戰雙方都沒有能力繼續進攻了。此時,雙方都在等着下一次的戰鬥。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在22日夜回到努美阿,用了接近兩天的時間裝上了第二批登陸部隊與作戰物資,在24日的下午離開了努美阿,現在正在向戰場方向駛來。

第22節 報復性轟炸第8節 帝國恩怨(上)第10節 秘密調令第15節 四兩撥千斤第71節 大膽的計劃第34節 血戰第12節 擔當重任(上)第26節 局勢突變第49節 攔截第31節 接觸第29節 與時間的競賽第61節 痛打落水狗第20節 遠距離接觸第44節 戰役轉折點第7節 各爲其主第7節 疑雲重重(下)第59節 桂冠上的珍珠第47節 迷一樣的對手第25節 耐心第1節 潛力大爆發第18節 猛擊第11節 荒漠基地第21節 大局已定第2節 妹夫第2節 擴大戰線第65節 戰略空運第42節 堅持抵抗第37節 致命神箭第2節 嚴重分歧第22節 兜圈子第12節 完美轟炸(下)第15節 側翼衝擊第50節 近距離遭遇第10節 三架馬車第57節 光榮的艦隊第29節 殺回戰場第24節 兄弟聚會第23節 挑戰第6節 艦隊出擊(下)第34節 換湯不換藥第36節 幫兇(上)第53節 真正的偷襲第7節 踏上征途第26節 拂曉出擊第26節 捷報?第45節 新代號第27節 臨陣磨槍第29節 利益同盟第2節 煩人的參謀長第9節 陸戰之王第14節 兵行險第36節 時機第3節 搶地盤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下)第11節 咽喉第11節 大西洋海狼第51節 對手的評價第20節 凱旋第41節 舍爾的抗爭第17節 陽奉陰違第10節 澳洲捷報第34節 雙豐收(上)第35節 毫釐之差第21節 曼哈頓計劃第9節 神奇的戰果第33節 戀愛(上)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13節 臨時司令官第56節 生死線第9節 敵人的行動第42節 “圓滿”返航第46節 壓緊的發條第47節 迷一樣的對手第59節 局勢逆轉第46節 選秀第57節 大戰“沉船灣”第26節 火鳥第27節 大小姐(下)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下)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上)第2節 特混艦隊(下)第43節 敲門磚第48節 大膽的突襲第39節 大敵來臨第44節 決定勝負的半小時第10節 不可能中的可能第2節 西南太平洋上的局勢第27節 大小姐(上)第32節 柳暗花明第75節 黎明炮響第31節 軟肋第33節 不期的相遇第25節 耐心第12節 陰差陽錯第12節 分裂的大陸第31節 新的嘗試第1節 啓程回國第24節 敢死隊第39節 將錯就錯第12節 高手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