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幽州牧

夜深了,一輪皎月當空,照耀靜謐皇城。

漢帝回到寢宮,就命宮中內侍退出,只留下伏皇后一人。

“梓童,今日國丈與朕說,劉皇叔欲求幽州牧……這劉皇叔一去兩載,非但沒有給朕帶來任何好處,反而與曹操勾勾搭搭,還取了操賊之女。朕實在是擔心,劉皇叔不願爲朕效力。”

伏皇后一怔,目光中閃過一抹失望之色。

陛下也未免太過心急了吧!

且不說劉皇叔在外苦苦經營,好不容易纔從袁紹的重壓之下殺出一條血路。陛下不過是給了劉皇叔一個名頭,並未給人家任何實際的幫助。可現在卻要急不可耐的獲得利益……說實話,陛下其實也獲得了不少利益。自從劉皇叔佔居幽州後,曹操對宮中的態度明顯出現了變化。至少在很多場合,不再似之前那樣咄咄逼人,這不正是劉皇叔帶來的結果?

心裡輕輕嘆息一聲,伏皇后自然不可能把這心裡話告訴漢帝。

“陛下,皇叔向你求幽州牧,豈不正是願意爲陛下效力的表示?

他而今已坐擁幽州,正在慢慢發展。如果他願意的話,大可以自領幽州牧,相信操賊也不會拒絕。可是他卻上疏求幽州牧一職,說明皇叔的心裡,還是以陛下爲尊,依舊忠於陛下。

不過,皇叔佔居幽州,實力的確比以前強大許多。

可是他的對手,不管是袁紹還是操賊,莫不是野心勃勃之輩,實力強橫。劉皇叔與之相比,仍略顯弱小,根本無法抗衡。故而他只能慢慢發展。若不然早晚被袁紹曹操之流所害……

以臣妾看來,劉皇叔求幽州牧一事,倒也算不得大事。

左右幽州爲劉皇叔所據,陛下明日在朝會上提一下,也算是給了劉皇叔顏面,他定會更加盡心盡力。此外,單一個幽州牧,臣妾以爲尚不足以表彰皇叔之功績。他如今爲我大漢開疆擴土,打下高句麗一郡。又與鮮卑開戰,乃是揚我大漢雄威,重振漢室聲威的大事。如此只是一個幽州牧,恐怕不夠,倒不如再與他一個良鄉侯。車騎將軍之名,定讓他感恩戴德。”

東漢以來,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和衛將軍職務,屬於最高軍職。

其中大將軍之職,統轄天下兵馬,權柄最重,位在三公之上。

而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同樣是地位顯赫。但是卻在三公之下……至於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等職務,則在九卿之下。

劉闖若領了幽州牧之職,配一個車騎將軍的頭銜,倒也算適合。

漢帝聽罷。也不禁輕輕點頭。

思想起來自己的確是有些急了……劉闖從許都逃離,至今也不過兩年時間。

兩年裡從最初無立錐之地,到而今拿下整個幽州,雄踞北疆。足以看出劉闖的用心。

短短時間裡,就讓他改變天下的局勢。也確實有些爲難了劉闖。

漢帝沉吟片刻,幽幽一聲嘆息。

他露出疲乏之色道:“梓童所言極是,朕心中已有計算。

天不早了,梓童還是早些回去休息,朕也累了……明日朝會上,朕自當向諸位臣工詢問此事。”

漢帝話音未落,伏皇后眼中卻閃過一抹失落之色。

自曹操官渡大捷之後,向漢帝進獻了兩位美人,皆是那天生媚骨,能歌善舞,懂得迎奉的女子。

伏皇后雖美,可畢竟是大家閨秀所出,過於雍容。

這也使得漢帝對她雖然依持,同時又對她有些排斥,認爲伏皇后不懂情趣。曹操進獻的兩位美人,倒是正合了漢帝的心意。這些天來,他都會命那兩位美人來侍寢,令伏皇后心懷幽怨。

只是,漢帝既然說出口,伏皇后也不得拒絕。

她向漢帝告退之後,便離開寢宮,沿着深幽迴廊而行,往安樂宮行去。

途徑毓秀臺時,伏皇后突然停下腳步。

她呆呆站立在迴廊欄杆下,看着被月色籠罩的毓秀臺,蛾眉輕蹙,臉上頓時浮現出一抹落寞之色。

就在漢帝與那兩位美人被翻紅浪,伏皇后憑欄幽怨之時,曹操在家中正捧着一封書信,面色複雜。

書信,是曹憲所寫,託荀悅帶來。

信中的內容,也很簡單,只告訴曹操,她在幽州很好,並未受到任何委屈。

劉皇叔待黃鬚兒也頗爲友善,此次他出徵北疆,黃鬚兒也隨軍前往,他在幽州過的也極爲快活。

……

諸如此類的言語,但卻沒有涉及任何軍政大事。

曹操一直覺得有些虧欠了曹憲,更擔心曹憲會受到委屈。

可是從書信中的言語來看,曹憲雖有些苦悶,但劉闖對她並沒有半點虧待。而曹彰在幽州似乎也過得不錯,還拜了大劍師王越爲師,苦學劍術和槍法,更被逼着學習兵書,的確是有些出乎曹操的意料。

曹操看罷書信,苦澀一笑。

他看了看正在一旁端坐的卞夫人,片刻後輕聲道:“那闖兒倒是好計算,見我和袁紹開戰在即,派遣仲豫回朝,求取幽州牧一職。玉娃這字裡行間雖未提一句,但卻透出讓我同意的意思。女大不由人,這嫁出去的姑娘果然如潑出去的水,裡外裡都在爲她的夫君而考慮。”

卞夫人道:“若司空爲難,便不同意就是。”

曹操搖搖頭道:“甚同意不同意,那闖兒何曾要我同意?

他只是告訴我,他要做幽州牧,不管我同意與否,都無法改變這個結果。他如今坐擁幽州,又接連擊潰袁紹兵馬,聲勢正大。這種情況下。哪怕我反對,也不改他坐領幽州的事實。

況且他還是漢室宗親,又是與鮮卑交鋒……恐怕朝中文武也不會反對,畢竟這可是自冠軍侯以來,我漢室再次出征狼居胥。”

曹操眼中,流露出嚮往之色。

後世史書記載,曹操一生中最大的理想,就是如班超那樣建功立業,做一個定遠侯足矣……

若天下太平。曹操說不得真可以實現他的理想。

偏偏而今天下大亂,機緣巧合之下,也將曹操生生推到了如今的這個位置。

心裡面,真有些羨慕,劉闖如今所做的事情……但是從政治的角度來看。一俟劉闖得了幽州牧的名號,他定會邁上一個新臺階。自己和袁紹打生打死,那劉闖卻趁機不斷髮展壯大。

短短兩年,他已坐領一州,更讓袁紹灰頭土臉。

想當初,曹操認爲自己已經高估了劉闖。可現在看來,他恐怕還是低估了對方……如果沒有那衣帶詔。如果劉闖不是那勞什子漢室宗親,曹操說不得真的會招攬劉闖,甚至以子侄待之。可惜……他和劉闖的立場不同,也註定了兩人之間只能是敵對關係。成不得朋友。

看看曹憲的書信,又想想劉闖送來的奏疏,曹操的確是有些糾結。

這小子,實在是太過狡猾。

跑到了幽州。我便是有天大的手段,也無法將之打壓。

他發展的實在太快。快的有些出乎曹操意料。偏偏曹操對劉闖又無計可施,兩人中間還有一個袁紹,也註定了曹操想要對付劉闖,必然是困難重重。劉闖書信中雖然沒有惡語相向,可是卻透出一個意思:你不給我幽州牧的職務,我就會投向袁紹,與袁紹聯手和你爲敵。

曹操不禁後悔了!

早知道如此,當初哪怕是拼着落一身罵名,也應該把劉闖留在許都……

可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劉闖已經成了氣候,雖然在曹操看來,劉闖的實力還不算強大,卻已經有了左右天下大勢的能力。

幽州牧,幽州牧……

若給了這小子幽州牧之職,恐怕就如劉闖所言:一遇風雲便化龍!

想到這裡,曹操不禁苦笑一聲!

建安六年四月,劉闖派荀悅回許都,請求幽州牧之職。

此時曹操,正欲提兵北上與袁紹決戰,收到劉闖書信之後,他很快便做出決定,拜劉闖爲幽州牧。

斯年,劉闖二十二歲。

大多數人在他這個年紀,尚一事無成。

可劉闖卻已經爲一方諸侯,雖幽州苦寒偏荒,但終究是一方大諸侯。

同時,漢帝又在朝會上提出,劉闖開疆擴土,有功於漢室,封良鄉侯,拜衛將軍,都督並幽,假節鉞,開府儀同三司。

詔書一出,頓時令天下震動。

如果說,劉闖席捲遼東讓天下人不得不正視他的話,如今他成爲幽州牧,已擁有爲天下人側目的身份和地位。

劉備此時,方至荊州。

得知劉闖官拜幽州牧,忍不住頓足撫胸。

“時無英雄,竟使豎子成名!”

他對劉闖是嫉恨交加,更破口大罵。

內心裡的嫉妒,難以言述……也正因此,更堅定了劉備的信念,一定要儘快組建起自己的班底。

也許是受了劉闖的影響,他的目光旋即落在荊南荒瘠之地。

不過,劉表雖收容了劉備,卻不代表他對劉備沒有提防……雖然劉表帳下臣工爲劉備求取荊南,可是在蒯越蒯良兄弟的反對下,劉表最終沒有答應,只讓劉備暫時在樊城棲身休養。

蒯越對劉備沒有好感。

此前他曾出使青州,與劉闖有過接觸,故而對劉備也做過一些瞭解。

在他看來,劉備此人善於蠱惑人,而且野心甚大。

若此人在荊州立足,必然會爲荊州招惹來禍事……所以,即便是劉備數次拜訪,可是蒯越都閉門不見。

這也讓劉備頗感頭疼,他很清楚,若想在荊州立足,沒有荊州五大姓的幫助。絕非一樁易事。

荊州五大姓的關係,盤根錯節。

劉備萬分苦惱,也不知道該從何處着手……

曹操兵發河北的消息,傳入荊州,立刻引得所有人關注。

但劉備並沒有太過在意,以他目前的情況而言,袁曹之戰誰勝誰負,與他都沒有太大關係。他所關心的,無非幽州劉闖。以及他如今身處的荊州。該怎樣纔可以得到荊州人的接納?

窗外,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

劉備坐在門廊下,編織一雙草鞋。

只是他手上編着草鞋,可是卻心不在焉。

他在思索,爲什麼劉闖可以崛起。而他卻只能如喪家之犬一般,連個棲身之地都沒有。

想當初,自己坐擁徐州,麾下兵馬數萬。

文有簡雍孫乾麋竺,武有關羽張飛陳到,可謂是威風八面。而那時候,劉闖不過是一背主家奴。惶惶不可終日,四處逃竄。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和劉闖的地位突然發生了改變。劉闖一躍成爲劉陶之子,大漢皇叔。此後更迅速發展,先是雄踞青州,後有席捲幽州。

而自己呢?

被呂布趕走之後,便四處流浪。先投靠曹操,後依附袁紹。卻都不得長久。

想及此,劉備心中頓生一股濃濃怨念!

鄭玄……他突然想明白了其中關鍵:若非鄭玄出面爲劉闖撐腰,那劉闖又怎可能在青州立足?

也正是因爲鄭玄的出現,劉闖迅速爲士人接受,並快速成長起來。

可恨,可恨!

想當初鄭玄從徐州過境的時候,自己還親自去拜訪過。

可鄭玄卻沒有見劉備,在徐州只停留數日,便匆匆離去,也使得劉備平白錯過了大好機會。

士人!

劉備不得不承認,若沒有士族支持,想要成事實在困難。

看袁紹,四世三公的袁氏出身,便有各方豪傑來投;曹操得到了荀氏認可,從一個小小的東郡太守,而今已奉天子以令諸侯;而那董卓,想當年聲勢何等驚人。可就因爲他沒有士族支持,身敗名裂,最終屍骨無存……我乃中山靖王之後,也是漢室宗親。論血統,我要比劉闖那小兒的血統純正。他只是淮南厲王劉長的後代,可我卻是漢文帝之後,正經的皇室血統。

憑什麼劉闖可以爲大漢皇叔,我卻不能?

說穿了,就因爲劉闖有潁川世族的支持,有鄭玄的撐腰,才得以入天子的眼……

劉備越想,就越感到正確。

就在這時候,陳登沿着長廊匆匆走來。

“元龍,這下着雨,從何處來?”

陳登微微一笑,“特爲皇叔分憂來……”

“哦?”

“玄德公今借居荊州,終非長久之計。

我觀荊州,錢糧廣盛,人口衆多,且據大江腹地,東可進江東,西可去益州,實乃絕佳之所。

然劉表年邁,已無力再執掌荊襄。

玄德公何不趁勢取之,則可爲根基之所。”

劉備聞聽,連忙擺手,“元龍休要胡言亂語,景升好意收留我等,又怎可窺視他家的基業?”

“劉荊州收留玄德公,不過欲使玄德公爲其守門之犬耳。”

“哦?”

“我方纔去拜訪機伯,從他口中得知,劉荊州並不欲玄德公久居樊城。

今曹操聲勢驚人,劉景升心中畏懼。而南陽張繡,更趁機而起,屢次南下與劉景升衝突。故而,劉景升受人勸說,欲使玄德公駐守新野,爲他守護北面門戶。而且據我所知,荊襄士人,對玄德公似乎頗爲忌憚。似蒯、蔡、黃三家,對玄德公一直心懷惡意,不可以不防。”

機伯,名叫伊籍,是劉表身邊的老人。

他也是荊州治下,少有對劉備心存好感的人……事實上,除了荊襄士族之外,大部分劉表從山陽老家帶來的老臣,對劉備還存有幾分善意。

劉備聞聽,不由得心生悲慼。

兩行熱淚沒由來滑落,他泣聲道:“想我劉備,與荊襄名門素無恩怨,何以如此害我?”

陳登道:“玄德公莫難過,其實以我看來,去新野也不是一樁壞事。

玄德公在樊城。便等於在劉景升眼皮子底下,任何動作都會被劉景升覺察,反而放不開手腳。若去了新野,倒可以有迴旋的餘地。只是這些荊襄士族卻有些麻煩,還要設法挽回纔是。”

“那,該如何挽救?”

陳登想了想,輕聲道:“我聽機伯說,後日水鏡山莊司馬德操開講《尚書》,到時候荊襄名士必然雲集。玄德公何不趁此機會前去。一來可以結實一些荊襄名士,二來也能趁機招攬些人才。

玄德公而今手中,可用之人不多。

我與孝起雖能幫襯玄德公,但還需更多賢士幫襯……那水鏡先生司馬徽在荊州頗有名望,若玄德公能夠得司馬德操的幫助。相信很快可以獲得荊襄士人接納,與玄德公有莫大好處。”

水鏡先生,司馬徽?

劉備聞聽之下,心中一動,臉上的陰霾頓時散去,忍不住連連點頭……

建安六年五月,袁曹開戰。

只是戰事一開始。並不似劉闖所預料的那樣,曹操節節取勝,袁紹無法抵擋。事實上袁紹並非無能之輩,他吸取了官渡之戰輕舉冒進的教訓。指揮七萬大軍步步爲營,穩紮穩打……

徐晃、曹洪和夏侯淵都不是等閒之輩。

奈何袁紹佔據兵力優勢,雙方數次交鋒,袁紹大獲全勝。

而遠在高陽的談判。也隨之陷入僵局。

荀諶和辛評之間的火藥味越來越濃,好幾次都不歡而散。在這種情況下。荀諶決定主動放棄談和,返回涿郡進行部署。而辛評更沒有阻攔,在談判失敗之後,立刻返回鄴城向袁紹稟報。

這次劉闖和袁紹之間的談判,已進行了一個多月。

只是從局勢上而言,袁紹因爲數次勝利,一改之前的態度,變得強硬起來。

特別是在許都傳來漢帝下詔,拜劉闖爲幽州牧,車騎將軍,良鄉侯,都督並幽的消息之後,袁紹更勃然大怒。他旋即下令,命張南焦觸徵集三萬大軍,屯兵易水河畔,欲教訓劉闖一番。

之所以袁紹如此強硬,也是因爲劉闖北疆戰事不順。

太史慈夏侯蘭和魏延三人在最初取得彈汗山大捷後,便與呼廚泉的南匈奴兵馬合兵一處,圍攻受降城。步度根無奈之下,派人前往稽落山向軻比能尋求援助。軻比能此時尚未統一西部鮮卑,而且和步度根之間,也頗有矛盾。但終究同爲鮮卑人,軻比能見步度根危險,旋即答應出兵相助。四月中,軻比能召集兩萬大軍,兵進受降城,意圖與步度根內外夾擊。

戰局頓時變得複雜起來!

伴隨着軻比能出兵,南匈奴的態度也開始曖昧起來。

最明顯的就是,南匈奴左賢王劉豹不願意再繼續圍攻受降城,有意率部退回朔方……

要知道,劉豹本來就不太願意和漢軍聯手,他與呼廚泉之間更矛盾重重。之所以出兵,完全是因爲呼廚泉的命令所致。劉豹雖然實力強橫,可呼廚泉畢竟是南匈奴大單于,他也不想過分得罪。可現在,呼廚泉也有些猶豫了,劉豹自然不願意繼續出力,這也使得聯軍內部,頓起爭紛。

消息傳至平崗,劉闖也不禁感到頭疼。

他急忙把諸葛亮、徐庶和陳宮找來,商議對策……

“而今受降城聯軍人心浮動,那劉豹一直叫囂着要撤兵,令士氣低落。

如此一來,勢必會令呼廚泉更加猶豫,到時候南匈奴一旦撤兵,子義他們便要獨自面對鮮卑大軍。弄個不好,南匈奴很有可能會趁機作亂,到時候他們和鮮卑勾結,則北疆必然大亂。”

劉闖眉頭緊蹙,看着身前的沙盤,彷彿是在自言自語。

而諸葛亮與徐庶,也沉着臉,半晌不見出聲。

“孔明,元直,可有對策?”

諸葛亮擡起頭,向徐庶看了一眼。

徐庶則微微一笑,“呼廚泉現在只是猶豫,也就是說尚未作出決斷。

此人優柔寡斷,素來對漢室心存善意。只要他不改變主意,南匈奴就亂不起來……唯一麻煩的便是這個劉豹。我聽說。這個劉豹極爲驕橫張狂,且野心勃勃。想他本是南匈奴王子,於夫羅死後,礙於匈奴習俗眼睜睜看着呼廚泉登上大單于之位,他這心裡早就有不滿之意。

此人不死,必爲禍事。”

劉闖聽得一愣,詫異向徐庶看去。

我們在談論受降城戰事,好端端怎麼扯到劉豹的身上?

當然,徐庶說的也沒有錯。這個劉豹的確是一個麻煩……後來五胡亂華中前漢皇帝劉淵,便是劉豹之子。可以說,正是這南匈奴開啓了五胡亂華的序幕,也給漢人帶來了巨大災難。

只是,這兩者之間。有關係嗎?

劉闖不明白,可是諸葛亮卻聽明白了徐庶的意思。

他微微一笑,輕聲道:“既然如此,便要煩勞元直辛苦一遭,前往受降城來解決這一場危局。

鮮卑援軍,方出稽落山。

元直現在前往受降城,估計還來得及!”

徐庶詫異向諸葛亮看去。心中不由得有些讚歎。

這位歷史上的諸葛四友之一,而今卻並不似歷史上那樣,對諸葛亮敬佩。

他和諸葛均關係莫逆,時常聽諸葛均說。自家兄長如何如何了得。可是在徐庶眼中,諸葛亮年不過二十,方弱冠而已。能有今日地位,恐怕更多是憑藉他的身份。憑藉劉闖的支持。

所以,徐庶對諸葛亮一直不太服氣。

可現在。他纔開了個頭,諸葛亮便猜出了他的想法,讓徐庶不由得感到驚訝。

看起來主公看重諸葛亮,絕不僅僅是因爲諸葛亮是他的小舅子,而是因爲這傢伙有真才實學。

那麼,另一個在軍中流傳,號稱和諸葛亮不分伯仲的司馬懿,恐怕也不簡單。

只是司馬懿現在很低調,他主持黃閣,不顯山露水,除了劉闖等少數幾人之外,無人知曉此人的存在。也正是因爲這樣,即便是袁紹曹操,也只知道諸葛亮,而不清楚那司馬懿……司馬懿能夠與諸葛亮相提並論,也可以看出,劉闖的帳下,真的是藏龍臥虎,人才濟濟。

劉闖依舊不太明白徐庶的心意,但諸葛亮既然這麼說,他當然不會反對。

“既然孔明如此說,就煩勞元直辛苦一遭。”

徐庶聞聽,連忙躬身領命,“那卑下這就去準備,連夜趕奔受降城。”

徐庶告辭離去,屋中只剩下劉闖、諸葛亮和陳宮三人。

陳宮突然開口道:“主公,而今那曹操的情況,似乎不太妙啊。”

言下之意,是想要勸說劉闖,莫要和袁紹鬧得太僵……劉闖並未反駁,只笑道:“公臺不必擔心,我心中自有分寸。”

可實際上,劉闖的心裡卻非常擔心。

因爲在他記憶中,袁紹和曹操這二次決戰,是曹操取得勝利,更使得袁紹不久之後便抑鬱而終。

但是對蒼亭之戰的過程,劉闖卻記不太清楚了!

袁紹這次用兵,步步爲營,穩紮穩打……夏侯淵、徐晃和曹洪皆當世名將,卻被袁紹打得連連敗退。難道說,歷史發生了變化嗎?若蒼亭之戰曹操被袁紹所敗,那接下來自己勢必要承擔袁紹的怒火。說實話,劉闖看上去似乎是自信滿滿,可實際上對袁紹還是有些忌憚。

蒼亭之戰,蒼亭之戰……該死,曹操怎可能失敗?

燕荔遊在烏侯秦水已集結五萬鮮卑大軍,已兵臨平崗城下。

好在呂布等人部署得當,更有鮮于輔和史渙源源不斷輸送物資,才使得局勢並不顯緊張。

劉闖在送走了陳宮之後,突然拉住諸葛亮。

“孔明,元直此去受降城,果然勝券在握嗎?”

伴隨着局勢的發展,劉闖着實有些緊張,所以纔會有這樣的詢問。

諸葛亮卻一笑,“兄長放心,我敢保證,元直此去受降城非但能大獲全勝,說不得還能爲兄長解決一樁心事。”

心事?

劉闖一怔,心中更感疑惑。

我又有什麼心事?()

第331章 冀州之戰(九)第200章 衣帶詔盟第19章 世間公理,強者爲尊(上)第103章 可怕的是生不如死第248章 暴雪(四)第330章 冀州之戰(五)第274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二)第370章 交趾之亂(三)第268章 白馬之戰(四)第158章 龍蛇變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二)第171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上)第400章 遷都(一)第340章 水淹三軍(一)第52章 江東長壽翁第119章 夜行第380章 官渡(十四)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一)第341章 短歌行(一)第15章 痛快(下)第36章 殺機四伏之火焚里閭(下)第323章 鄴城之變(三)第23章 鬱洲山(上)第34章 前奏(上)第102章 刺客(二)第173章 凌之戰(二)第25章 哪個‘少爺’?(上)第401章 遷都(二)第325章 飛燕(上)第95章 夜話山神廟第325章 大號小徑(下)第364章 斬將(十五)第178章 巨闕第38章 君不負妾,妾不負君(上)第167章 兵臨城下求保底月票第335章 混亂的三國(一)第42章 蹊蹺(上)第353章 涼州之變(一)第375章 虎牢(四)第336章 孫尚香(一)第328章 警告(上)第230章 壯哉,文長(一)第316章 兵戎將起(上)第8章 叔父(下)第377章 官渡(二)第97章 我有過牆梯第5章 龍蛇九變(下)第220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一)第196章 捨得第371章 雙傑(一)第157章 有猛士兮第147章 初會(三)第338章 觀滄海(三)第82章 自此江山起風雲第367章 雞肋(一)第27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第349章 大捷(三)第247章 暴雪(二)第71章 行路難(一)第401章 遷都(二)第188章 朝天子(一)第107章 千秋大業第7章 人善被人欺(下)第16章 次奧,都不是一般人(下)第159章 搏!第231章 壯哉,文長(二)第272章 黃鬚兒第2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下)第58章 神亭嶺(二)第37章 飛熊降世(下)第358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三)第113章 義戰第184章 匹夫不可以奪志(二)第5章 龍蛇九變(下)第398章 自海上來(上)第376章 虎牢(八)第319章 董家子(下)第187章 許都,許都(二)第423章 梟雄末路第248章 暴雪(四)第91章 諸縣之戰(五)第348章 血戰賜支河首(一)第133章 情敵(一)第67章 打的就是軟柿子!第218章 ‘仁’就是讓大家吃飽肚子!第404章 遷都(完)第92章 諸縣之戰第122章 火燒白門樓第305章 雁門風雲(二)第404章 遷都(完)第315章 新格局(上)第367章 建安九年(三)第293章 戍夫山第185章 無題第224章 孤竹城(二)第67章 打的就是軟柿子!第284章 洛神(一)第107章 千秋大業第77章 三英戰呂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