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廷議

開篇首先要跟大家解釋個事。漢雄吧裡面有朋友說豆漿是不能生喝的,經龍王多方打聽證實生豆漿的確不能喝。請各位吧友不要親身驗證,以免發生不必要危險。

龍王在這裡鄭重聲明,沒煮熟的豆漿是不能喝的。

未央宮的宣室。

“皇上駕到”

千度尖細的嗓音居然能將這四個字喊出一股堂皇的味道。

“吾皇萬歲萬萬歲”

身着各色官服的大臣們跪在巨大宣室的兩側,山呼海嘯一般的呼喝了起來,彷彿喊的聲音大小與對皇帝的忠心成正比一般。

劉啓昂首闊步的走進了宣室的大門,想着中央那隻屬於自己的座位走去。千度抱着天子寶劍跟在身後,六名內侍分別端着天子印信等物跟在身後。

“平身吧。”

劉啓坐定之後,隨意的揮了揮手。

“謝萬歲。”

大臣們跪謝了皇帝之後,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跪坐了下來。

劉啓面前的八十一盞油燈裡的火苗忽東忽西,顯示出宣室裡的氣流十分的混亂,一如現在大臣們的心情。昨天晚上一個重磅的消息在長安城流傳,廷尉署抓了楚王,罪名是太皇太后國喪其間楚王與楚館歌姬銀亂。

劉啓神情和藹面帶微笑,神色十分的平常。

“說說看,有些什麼上奏啊。”

“啓稟陛下,有御史署參奏楚王劉戊,私間銀蕩一案的奏本,還有彈劾趙王劉遂……”

御史中丞還沒有說完,兩側的大臣們已經嗡嗡的議論成了一片。沒想到今天御史中丞一上來就拿這些位高權重的王爺們開刀。劉驁有些坐不住了,論公他是宗正卿管理的就是宗室,論私御史中丞參奏的都是他的叔伯兄弟和子侄。無論如何一會兒他是要有個態度的。

劉啓的臉上波瀾不驚,還是一副自在的神態。

“還有呢?”

“還有御史大夫晁錯報來,請予廷議的削藩策。”

千度用托盤將一卷織錦書卷呈了上來。底下的大臣們已經是嗡嗡聲一片,削藩這件事情終於提起來了,藩王們會讓朝廷就這麼削了自己手中的地,手中的兵?這弄不好就是腥風血雨天下大亂的節奏。

劉啓拿起了織錦書卷,看了看拿在手中。

“這個削藩策,朕已經讀過了。今天早朝叫大夥來,就是想聽聽你們的見解,這件事兒事關重大,關係到朝廷的百年大計,千年大計。”

劉啓頓了頓,思索了一下,面色有些凝重的接着說道。

“所以今天大夥兒可以暢所欲言,啊這個……都談談。”

剛纔一輪紛紛的大臣們全部都閉上了嘴,彷彿一瞬間都失去了語言功能一般。

劉啓看了看地下的這幫子大臣,等了良久都沒有一隻出頭鳥。

“都不說話啊,好那朕就點名了。”

大臣們都將本已經快縮進腔子裡的脖子又向裡縮了縮,生怕皇帝陛下點到自己的名字。

“御史大夫晁錯。”

劉啓的話語鏗鏘有力,讓宣室裡的大臣們心底一顫。

晁錯挺了挺他的大肚子,抱着笏板來到丹陛下深施一禮。他是皇帝的老師,依禮不必跪拜。

劉啓仰了仰手中的削藩策,對着晁錯說道:“你可以先做一個說明。朕也想聽聽在座各位的高見。”

“臣,遵旨。”

晁錯深深的一躬,清了清嗓子。

“諸位公卿,諸位列侯,諸位宗師大臣。臣之所以現在提出削藩之策,並不是有什麼新鮮的主張。不過是實施先帝的遺願……”

“晁大夫。”一個聲音打斷了晁錯,晁錯轉過癡肥的身子向身後看去,說話的是太后的侄子魏其侯竇嬰。

“晁大夫,你自己的主張就說是你自己的。如果擅冒先帝之昭的名義,應論以大不敬。”

“竇大人不必多慮。”

晁錯好整以暇的答道:“因爲這確實是先帝的主張,孝文皇帝前元十一年。當時老朽初任太子輔師,先帝召老朽入未央宮。賜老朽看一封卷書,並抄錄以轉呈皇太子。”

“什麼卷書?”劉驁問道。

“這封卷書寫的是當時任樑王太傅的博士官,賈誼的一封密奏。章題是《論治安策》。賈誼說,當今天下形勢有如遍地乾柴。大漢天下正躺在乾柴之上。”

“賈誼,不是就那個出身洛陽的市井小子麼?一貫危言聳聽,聲譽不佳啊。”

劉驁又一次打斷了晁錯的話,旁邊的一些大臣點頭稱是。

晁錯搖了搖頭嚥了口唾沫,顯示出他在壓抑心中的怒火。

“當年的《論治安策》的確是賈誼受先帝之囑而作。《策》中提出根本問題有三。分別是流民問題,削藩問題和抗擊匈奴問題。

策中所建議的條陳,例如爲了防範諸侯,擴大梁國封地。以樑王據守樑國以屏衛關中,改大齊國爲六小國。分淮南一國爲三國,這些都是先帝爲後日削藩做準備的固本之計。”

“晁大夫,賈誼當年的那個論治安策。你可以着文吏謄寫若干份,給在座的都發一發看一看。”

劉啓掃視着羣臣吩咐道。

“臣,遵旨。”

頓了頓晁錯又道。

“今漢之天下已一分爲多,天下五十四郡。同姓諸王領有天下三十九郡,而陛下治下不過十五郡。僅就大漢土地人口而言,諸侯王便佔了三分之二。

我漢家的諸侯分封制度,本意是以天子爲中心。讓諸王做天子的屏藩和輔佐。可是各諸侯王呢?本應和朝廷命官一樣都是天子的僕臣,可是一些大小的諸王們。上馬治軍,下馬治民。任意生殺予奪,擅自行事。無論何事從不向朝廷稟告,有些人甚至目無君上。數十年不入朝供奉,連皇太后也不來覲拜。漢家之禁令早已不能通行於諸侯各國。這樣下去,恐怕遲早這些諸侯國要變成國中之國。以至於重演春秋戰國的天下大亂局面。”

“陛下,臣進一言。”

中尉陳嘉抱着笏板走上前來深深一躬。

“說”

“陛下剛剛登臨大位尚不久,舉政應以安定祥和爲主。當今四海一家天下承平,列王諸侯與陛下有骨肉之親。更宜以和爲貴,晁錯的這些言論危言聳聽。有扇亂挑撥之嫌。”

“請問中尉大人。漢立國數十年來何曾真正安定過。”

“晁大夫,你什麼意思?”

陳嘉戟指問道。

“高祖在世十年,異性諸侯反者九起。文皇帝在位二十年,先有濟北王劉興居謀反。時隔三年,又有淮南王劉長作亂。”

“那你認爲當今誰會造反?”

大臣們有開始議論,嗡嗡聲喧囂甚上。

“譬如當今的吳王劉濞。”

晁錯此話一出,偌大的宣室之中頓時安靜了下來。羣臣們都驚訝的看着晁錯,不知道這位老先生哪一根筋出問題了,當衆指責當今天下的第一藩王。

“陛下,御史大夫這樣當庭指斥在位藩王,以下犯上離間皇親。請陛下下旨責罰。”

“陛下,當今天下太平。吳王劉濞乃高皇帝的嫡親侄兒,既是孝文皇帝的堂兄,又是陛下的堂伯父。當年高皇帝定天下後,九江王英布造反。吳王劉濞身臨疆場,立有戰功。其封國之郡五十城,乃是高皇帝親口所封。吳王多年不入朝也是因爲先帝體恤其輩高年老,準其不朝。

如陛下召見可下旨宣召,豈能容外臣擅論陛下家事,離間皇親骨肉親情。”

劉啓看了一眼上奏的大行令慄賁。

“今天是廷議,即是廷議便言者無罪。朕看大家還是先沉住氣,多聽聽人家說的。多想想,話說過頭的,就姑妄聽之。”

慄賁無奈只得躬身退下。

“高皇帝封吳王時曾說,望氣者言朕死之後五十年後東南有人造反,不會是你吧。

多年來吳王不僅不入朝覲見,而且有違君臣之禮。”

晁錯衝袖子裡掏出一張織錦卷軸,展開來道。

“本署接到密報,吳王自持地大財豐。一直在招募遊俠,整武練兵確有不軌之圖。吳王還私下串聯其他若干藩王,在他的教唆之下。膠西王,楚王、齊王也都是驕奢淫逸不尊漢律。

侵蝕國地,蠶食無人之土。以致公然驅逐朝廷守牧,鞭撻朝廷官吏。

微臣之所以修改漢章三十條,就是爲了立法糾劾,凡諸侯王犯法。不僅應該與庶民同罪,而且應該根據其過失的程度,削奪其封地。這便是削藩策的主要命意。”

“這個削藩策,朕看他的實際意思就是八個字,尊君強國、懲治不法。晁錯大夫這個削藩策還是有道理的,這個削藩大策關係到大漢帝國的立國根本,看來是非得施行的了。”

“臣等遵旨。”

第65章 艱難的決定第110章 不拿皇帝當乾糧第36章 二貨的目的第50章 撈屍第73章 拜碼頭第95章 會玩的熊孩子第24章 可怕的運動第15章 各打算盤第62章 投降第35章 戴宇的福氣第16章 兩軍相遇第16章 戰前會議第49章 誰是土鱉第128章 激將法第160章 一舉兩得第76章 金屋藏嬌第56章 劉小豬第101章 驚險連連第41章 訛詐第19章 瑛姑的述說第50章 騎兵衝鋒第38章 C-46運輸機第16章 攻寶應第166章 落後的棒子第73章 不是人的劉啓第63章 小母狼第116章 雲家小籠包第29章 回馬槍第155章 還有一個外人第13章 叢林追擊第62章 安門獻俘第53章 臨潼侯第49章 突圍第87章 肅慎人第60章 虎符第8章 利益交換第34章 鋸齒奎魚第90章 收買第45章 雲敖第27章 衆生相第28章 九江第91章 駐紮第23章 疲憊的救火隊員第63章 仇恨的種子第91章 長安的少爺第88章 上殷臺第40章 震驚第165章 登陸第108章 一隻童子雞第5章 初見李廣第47章 最幸福的事情第112章 東方朔第60章 審訊第96章 鳴鏑第26章 譁變第4章 殘殺第14章 魔方第4章 放縱第112章 髒唐臭漢第3章 林間偶遇第105章 接風宴第4章 親戚第22章 作死的節奏第32章 安逸的漢家子第13章 吃人的縣城第56章 羌人的血第1章 霸上軍營第21章 王家莊第66章 資政大夫第36章 趙信反了第51章 伏擊第131章 丞相之位第33章 密議皇儲第25章 農夫火雨第4章 殃及池魚第41章 朝會第159章 上車補票第92章 惡客盈門第65章 西域第22章 大王城土改第36章 親情新年第39章 備戰第66章 王娡駕到第75章 小人張湯第65章 顏師第8章 土豪第53章 經濟奪權第55章 承明殿第2章 宴會酣戰第71章 全誓第55章 母子密議第180章 又一個人精第42章 江南慘案第13章 熱鬧的婚禮第27章 燃燒的命運第13章 激鬥第40章 震驚第56章 歸家第67章 自己來第14章 參觀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