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顱觀

戰死的同袍就地焚燒取其屍骨灰燼裝包,這些都是要事後帶回去交換到他們親人手中的。

從軍之後生死不由己,戰場上的事誰也說不準,指不定哪一天就戰死沙場了。

在死後屍體更夠被收斂已是不錯了,到時候有機會魂歸故里,就算家中已無親故,卻也能夠將骨灰撒在家鄉的土地上,如此便已是足夠……

至於那些個夷人的屍體怎麼處理,這就很隨意了,反正非我族類又何必照顧。

死者爲大也只是適用於漢家人身上,跟他們那這些燒殺搶掠的夷人賊子有個屁的關係。

屍體盡皆焚燒乾淨以免滋生疫病,只是這些人的腦袋卻都被魏延命人砍了下來。

不是他臨時起意又想要收藏什麼,這些不入流的貨色還沒有資格成爲他魏文長的收藏品。

實際上魏延是要將這些頭顱壘成一座京觀,不僅僅是要用赫赫兇名來奠定他們荊州軍的戰力,更是以此震懾那些夷人之心,要讓他們知曉在漢家地界上作亂的下場,

而且不僅如此,以敵首爲京觀壘砌高築,祭奠枉死之百姓聖靈,這樣一座京觀雖然表面上鮮血淋淋陰冷凶煞,實非仁義之事應作之事。

可劉禪卻不以爲然,甚至他再見到魏延下令築起京觀時,心中還隱隱有一種暢快的感覺。

那些路邊的屍體骸骨,那些個枉死的漢家人,他們的血仇豈能不報。

京觀雖然有違老爹的仁義之道,但對於如此殺戮成性的夷人而言,任何禮教道德上的約束都是毫無用處,唯有強硬手段血腥殺伐才能將其震懾。

這一點不僅僅是劉禪清楚,甚至連白眉老好人馬良都沒有半分的意見。

大漢可以有對待自家人的寬容禮待,有傳承下來的德章典範。

但對待那些個敵人,尤其是肆意殺戮大漢子民的敵人,則必施以雷霆手段誅之,更無手下留情一說!

其實有一句在後世廣爲流傳的話劉禪相當喜歡,那便是‘宜懸頭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我大漢不動則已,動則如雷震天鳴,懸頭掛街眼下做不到,但壘顱爲觀亦是不差!

大軍繼續開拔,沒過多久便從靈關道內走了出來,魏延率領的五千荊州銳士沒什麼變化,也許正是因爲之前的殺伐,這後半段路走的相當順暢一點波折都沒有。

只是魏延雖然離開了,但自此以後,這個連同越嶲郡與犍爲郡的靈關道上,卻多出來一座以人首爲基的京觀,還有一塊刻着‘大漢牙門將魏延’這七個大字的石碑……

靈關道上的小小插曲,不代表之後的這段路也是一步一個坎,畢竟天底下哪有那麼多的小路繞後,也沒有那麼多所謂不聽高勝調令的夷人。

有一支千人已經算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若往邛都縣的這段路上再遇到什麼夷人部曲,那魏延就得懷疑那些俘虜說話的準確性了,邛都可能根本不像他們所說的那般。

但假若那些俘虜真的撒謊,其實魏延也做不了什麼,畢竟他總不能將自己辛辛苦苦壘好的京觀拆了,把那幾人的腦袋搬出來泄憤吧……

魏延這邊率領着大軍繼續前進,劉禪依舊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本分,掛着副將的頭銜幹着副使的差事。

馬良名爲正使,那如何勸服遊說各方自然他的職責所在,跟有着統兵之責的劉禪應當是絲毫無關。

可若事情真有那麼簡單還好了,劉禪既然被他老爹劉備扔出來歷練,那就得是全方面的進行,偏科的繼承人可不好,要做就得做一個六邊形戰士。

副將軍職掛着,副使的活也得幹着,反正兩邊都不能耽擱了,這可是劉備對他的考較,事後說不準還要魏延跟馬良一起彙報情況呢。

這種近乎於實習性質的考試,劉禪說真的還是有些不太習慣,畢竟前世也沒經歷過這些,或者說他還沒來的及經歷呢,就已經稀裡糊塗的被時空穿越管理局給扔到這這裡……

不過好好的一個大活人難道還能讓尿給憋死不成,沒有出使的經驗,那可以向馬良請教啊,沒有統兵的經歷,自然有魏延做親身示範,這些都不成問題。

眼下戰事未起,之前靈關道魏延又是以身做餌用不到劉禪摻和進去,自然就只能暫且跟在馬良身邊,與之一同研究如何出使這益南諸郡的問題了……

不過說是研究,但實際上這一路,基本上都是馬良在說,劉禪只負責豎着耳朵傾聽就好了。

一個學生,自然是要老老實實的聽課,馬良雖然不是一個很好的老師,但好在他所講的這些遠遠沒有那麼深奧。

畢竟劉備給劉禪同時安排了副將和副使的職位,並不是真的就打算將自己的寶貝兒子培養成統軍將帥和使者的。

知人善用方爲人主之責,統兵作戰或許還有些用處,但哪家君主會自己作爲使者出使一方的。

若兩家交戰,議和之時若是主君親自前去,那跟把羊打包一下送到狼的嘴裡有什麼區別。

劉備希望劉禪學的是面,而非出使內在的點,其中洗潔精要完全可以忽略,但能吸收的有效部分卻也是不能少的……

反正劉禪是沒覺得自己這個副將有什麼用處,甚至可能就只有一些存在感罷了。

到是他跟馬良之間的關係是越發親密,原本他還只是對馬良的眉毛感興趣,現在卻已經明白爲何這傢伙能夠被稱作馬氏五常當中最優秀的那一個了……

大軍過了靈關道,下一站便是闡縣,此地沒什麼好說的,純粹的大漢縣府,毫無稀奇的地方,可能也就是多了一些越嶲郡的特色而已。

至於縣令,看到外面有大軍過境是根本就沒敢開城出來啊,守城戍卒都個個緊張兮兮的樣子。

劉禪琢磨,這闡縣縣令應當是知曉附近有夷人出沒,這纔會如此緊張戒備。

只是這小破地方對於他們而言毫無吸引力,與其在此地浪費時間,不如直接前往邛都縣去跟越嶲太守正昂談。

只要將正昂搞定了,這越嶲郡下屬各縣自然是沒有問題,到時候還不是望風而降借令而附…………

第一百二十八章 非你莫屬第一章 關中定第二百九十六章 真香第一百五十章 慶幸第一百零七章 出擊第二百三十九章 邛都攻防戰(九)第八十七章 致城易主第一百九十六章 該說的都說了第六章 父子夜話(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出城一探第三百二十七章 希望的小火苗第十四章 老朽姓華名佗第七十七章 夜襲第二百五十五章 來援第三百二十四章 猥瑣的笑第四百一十五章 難易難第五百一十一章 豈能草草第一百零九章 哪裡走!第四百七十一章 法正之見第七十五章 棄關退守第八十章 第三者插足第一百六十二章 爲之驚駭第三百零二章 我說了第八十二章 得意而去第一百六十三章 咋又來了!第三十二章 爭辯不休第十三章 跑?第四十九章 益州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環環相扣第一百二十七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三百七十六章 巧遇第三百九十四章 馬謖可行第七十章 風起關中第十二章 風滿樓第五十四章 混亂之夜第一百零二章 當使何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懸河於口第一百章 預想之外第四百零九章 思考第一百一十九章 錯誤的選擇第八十九章 武都之爭(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在即第四百七十八章 少不得用到他們第二百八十一章 幸事啊幸事!第二十章 我出來了……我又回來了……第四十一章 劇本亂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戰第十八章 曹彰已定第二百九十八章 莫名失敗第三百四十六章 察覺第四十六章 已入彀中第四十章 爲人臣者張子喬第十四章 戰略性轉移(上)第三十四章 五溪蠻將(求推薦!求收藏!)第十四章 戰略性轉移(上)第三百七十章 擴張?第二章 初來乍到(求收藏,求推薦,求投資)第三十三章 華佗被劫?(求推薦!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根本不是對手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點寒芒第一章 序(求收藏,求推薦,求投資)第四百八十二章 高牆大院第二百八十二章 唯熟耳第三百七十七章 感嘆一聲第十五章 認命無疑第四十八章 無爲之輩(求推薦!求收藏!)第三百五十章 想不出個所以然第四百三十四章 直接一點第九十四章 輕視的代價第三百二十九章 小算計一手第四十五章 意已決(補欠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言語機辯第二百一十一章 陣容不俗第十三章 水路行舟第四十七章 浪涌第三百五十五章 口出驚言第三百三十三章 國獸第二百一十四章 接風第二十七章 赤壁之戰(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憲和入城第六章 所謂三分(上)第一百零九章 哪會如此簡單第五百一十四章 轉送鄴城第六十六章 早有準備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尾第三百六十五章 思考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然!第三十四章 漢中部署第五百零六章 怎麼又是我?第五百一十八章 草廬新墳第三十五章 陽平之戰(上)第十二章 恰到好處第二百五十二章 焦灼第四百六十六章 就這麼走第二百零二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三十五章 邛都攻防戰(五)第五十八章 無不可爲第三百一十二章 魏都鄴第一百三十九章 輕鬆了結第三十三章 就事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