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天賜良機

嚴格來說,劉協的話很不政治正確,尤其是以他的身份而言。

他應該更維護禮纔對。

周公制禮,本就是維護統治集團的利益,以外化的形式讓君臣各安其位,尤其是臣不要有非分之想。

即使是進入帝制時代,禮制的主要功能還是維護上位者的權利。

所以叔孫通制禮,使劉邦知皇帝之貴,才使儒家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

作爲既得利益者,主動拋棄禮,否定禮制的地位,從個人角度來看就是自掘墳墓。

畢竟他讓袁術做打手,收拾舊臣、士族,也是以他們的洛陽宅第逾製爲由。荀彧真要和他硬剛,他未必辯得過荀彧。

好在他今天不是想和荀彧辯論,只是想表明態度,可以說得坦蕩一些,不必在乎理論上是否有瑕疵或者漏洞。

現實是殘酷的,從來不像理論那麼美好。

所以社科大佬、經濟學家纔會經常被現實打臉。

孔子、孟子不孤單,後來者如過江之鯽。

荀彧雖然有心理準備,但顯然不夠。他愣了好一會兒,纔不太確定的說道:“所以,陛下的擔心是……忘戰必危?”

劉協笑笑,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嘲諷。“你們現在倒不至於忘戰,只是會忘了爲誰而戰,以及如何才能戰而勝之。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可不是兵法之妙。兵精糧足,飲酒高會,更不是名將應有的風采。”

荀彧面紅耳赤。“陛下,雖說關東出相,關西出將,卻也並非絕對。當初討董時,曹操、孫堅可都爲朝廷奮不顧身,頗有戰功。”

劉協點點頭。“可惜他們不爲士族認同,也絕非主流。就算是荀攸,也沒多少人認可他吧。如果士族都能像他們一樣能爲朝廷而戰,爲天下太平而戰,且戰之能勝,使胡馬不敢犯塞,這兵權纔算有了意義。”

荀彧尷尬地笑笑,無言以對,卻又心中一動,恍然大悟。

天子雖然尖刻,卻說出了山東士族的軟肋。山東人重文輕武的習氣太重了,過於迷信戶口、財力,以爲人多就能戰無不勝。事實證明,這個觀點過於天真。

富足不等於強大,人多也不等於勢衆,重文輕武的結果就是文明變成了文弱,在野蠻面前連自保能力都沒有,只能任人魚肉。

天子最擔心的就是這一點。

如果儒門不能改變既有的觀點,真正貫徹文武並重,就算天子將兵權交還三公,他們也無法擔負起應有的責任。一旦有外敵來襲,大漢根本沒有禦敵的能力,再多的財富也是蠻夷的戰利品而已。

要想收回兵權,先要證明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擔當,而不是隻顧自己的利益。

荀彧越想越慚愧,大有無地自容的感覺。

他們一心想要權力,卻忘了權力的背後是責任。

“我也不是說每個人都必須精通武藝。疆域日廣,事務日多,文武分途是大勢所趨。只是這不能成爲讀書人好逸惡勞的理由,沒有一副好身體,如何鐵肩擔道義?再者,即使是西征,也不僅僅是武士的責任,儒生同樣不可或缺。”

劉協搓了搓脣連的髭鬚,嘖了嘖嘴。“如今不缺精銳騎士,卻缺擅長教化的儒生。像伏雅、荀惲那樣的年輕人太少了。”

提到荀惲,荀彧心中泛起一絲喜悅。

荀氏子弟畢竟與衆不同,允文允武,先有荀攸,後有荀惲,一個在北疆驅逐胡虜,一個在西域教化蠻夷,將來前途無限。

“陛下謬讚,犬子當不得。”

“當得的,當得的。”劉協順勢換了話題,與荀彧說起了西域的事,緩和一下氣氛。

西域這兩年雖然沒有大的進展,但荀惲、蔣幹、沈友等人可沒閒着。

荀惲與軻比能取道里海北岸,押師西進,前往預定的目標:黑海北岸的大草原。

但他們遇到了麻煩,不是想象中的蠻族,而是大漢的宿敵——匈奴人。

雖然那些人沒有文字,但還有記憶,知道祖輩是從東方遷徙而來,有些人還記得大漢的戰旗。

實際上,他們對大漢的瞭解遠遠超出大漢對他們的瞭解。隨着西域商路復通,大量商人往來於羅馬和大漢之間,以及一部分鮮卑殘部向西逃竄,他們已經知道大漢亂而復安,非他們能敵,所以一直沒敢有所動作。

有一部分人甚至越過烏拉爾山,繼續向西遷徙,並與西側的蠻族發生了衝突。

這些信息,與劉協之前收到的消息相吻合。

考慮到商路的安全,荀惲與軻比能決定在烏拉爾山的南麓建立據點,居高臨下,控制這一片草原,保障商道的暢通。

除此之外,荀惲還想伐木造船,建一條海上通道,橫渡裡海,以節省時間。

劉協手頭沒有詳細的報告,只能簡略地介紹一下荀惲等人的進展。

即便如此,還是讓荀彧心中歡喜,爲兒子的年少有爲驕傲不己。

劉協隨即又爲荀彧解要的解釋了羅馬的情況,比如荀彧關心的塞維魯,並回答了一些荀彧關心的問題。

仔細說起來,羅馬與大漢有相似之處,比如疆域與戶口,但不同之處更多。

比如羅馬一直沒有形成以血緣爲主線的傳承製度,即使是帝國時代,他們也不一定是父子相傳,侄子、外甥甚至女婿之類的都可能成爲繼承人。

這種制度好不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有一個結果很明顯,那就是羅馬的政局動盪不安,極端不穩。

比起羅馬,大漢的帝位傳承簡直太絲滑了。

帝系之外,羅馬還有一點與大漢不同。

他們沒有儒家這樣一以貫之的治道思想,而是以宗教代替。之前是多神教,現在變成了基督教。更弔詭的事,基督教本非羅馬本地的宗教,而是從中東一帶傳過去的,一度還是羅馬禁止的邪教。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這等於是大漢昄歸了匈奴人的巫術一般。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羅馬人在文化上的建樹實在可憐,之前是抄襲希臘人,現在又改信外族的宗教,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也只有更落後的日爾曼人才會將羅馬當作精神偶像,動輒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對大漢來說,別說日爾曼人,就連羅馬人都沒洗淨身上的野蠻氣息,真正邁入文明世界。

“眼下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劉協手指輕叩案几。“羅馬內亂頻生,崩潰在即。若能君臣一心,矢志西進,百年內就能一統天下,飲馬地中海,蔥嶺以西盡服我華夏衣冠。荀君,能否助我一臂之力,共肇萬世之基?”

(本章完)

第375章 一念之差第731章 學問無價第83章 老謀深算第1064章 有心無力第1189章 春秋大夢第1006章 約法三章第1188章 忠言逆耳第375章 一念之差第694章 分而治之第225章 除惡務盡第595章 百年樹人第83章 老謀深算第264章 意外不斷第621章 顛倒黑白第1044章 言行不一第789章 保大保小第1140章 近朱者赤第68章 勝負皆頭疼第1217章 萬象更新第329章 飛將在此第253章 老臣赤心第936章 分而治之第841章 鮮克有終第680章 宦者列傳第915章 釜底抽薪(玄清竹打賞加更)第997章 家族傳承第809章 善始善終第665章 人間清醒第943章 採菊太尉府第883章 遠行在即第1178章 望梅止渴第735章 能忍爲上第534章 形勢有變(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122章 陣亡第946章 名實之間第265章 進退有據第181章 糊塗之人(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447章 文人之恥第867章 禮尚往來第335章 朽木難雕第1008章 明爭暗鬥第685章 黨人之隙第888章 見微知著第360章 神醫華佗第900章 士別三日第65章 初戰告捷第306章 知錯能改第176章 誰之過歟第892章 火上澆油第868章 三公合議第704章 虞翻悟道第968章 真正高手第1135章 不動如山第404章 趙雲論兵第629章 賽馬之道第1063章 蜀郡張鬆第276章 不如歸去第627章 身不由己第481章 思將來(玄清竹打賞加更)第325章 高順夜襲第1030章 南陽郡學第197章 人不如鳥第1016章 淘沙見金第348章 本性難移第1167章 名利雙收第574章 歪打正着第433章 天子之威第65章 初戰告捷第305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807章 心如死灰第113章 親離第250章 捉襟見肘第677章 閉目塞聽第893章 爾虞我詐第166章 賈詡獻計第1258章 人心所向第1235章 老臣遠見第506章 一漢當百胡第869章 任重難負第1089章 有眼無珠第598章 喜極而泣第881章 君子豹變第1059章 第一堂課第1217章 萬象更新第83章 老謀深算第268章 集思廣益第395章 如你所願第579章 傾家相助第462章 死結第687章 他鄉故知第137章 兵敗如山倒(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267章 謀事在人第160章 暗流涌動第204章 百密一疏第430章 長刀初試第867章 禮尚往來第814章 走投無路第390章 相見不歡第1178章 望梅止渴第570章 知止不辱(鶴舞白沙打賞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