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新朋舊友

孔融的建議不可謂不高明。

首先,他將根本責任推給了孝桓皇帝,避開了先帝孝靈皇帝,以免引起天子的反感。

其次,他劍鋒直指的對象是宦官。在宦官制度被取消的情況下,宦官勢力已經一敗塗地,沒有人敢站出來反對。就算有人對此有疑義,也不會主動跳出來,爲宦官鳴不平。

這幾乎是沒有對手的戰鬥,勝利唾手可得。

在《孝靈帝紀》正在編撰之時,孔融的這個建議有歸咎孝桓,爲孝靈分謗的意思,得到天子支持的可能性很大。

但明眼人都知道,孔融這個建議看似附和天子,實際上卻藏着諫止天子的用意。

孝桓皇帝有兩個最爲人詬病的亂政:一是重用宦官,亂了綱紀;一是重用段熲,對東羌用兵。

段熲的勝利爲孝桓皇帝贏得了美諡,卻將原本就入不敷出的財政推向崩潰,導致孝靈皇帝繼位之初,就面臨着連官員俸祿都無法及時發佈的困境。

天子取消了宦官制度固然是善政,但他在天下未定之際就打算對海外用兵,比孝桓皇帝更爲惡劣,也更爲危險。要想避免重蹈覆轍,就應該停止海外用兵,休養生息。

所以孔融這個上書一公佈,就贏得了無數人的稱讚。

孔融也很得意,特地來到司徒府,找禰衡喝酒,想聽聽禰衡的意見。

禰衡對孔融的到來早有準備,讓一個年輕小吏將孔融帶到一旁的小院,等他處理完手頭的公務,再與孔融見面。

見禰衡擺譜,孔融有點不爽,推開迎接他的小吏,徑直來到正堂。

司徒府的正堂被禰衡改造成了一個大型公廨,連走廊上都坐滿了人。有的是等着彙報工作的,有是則是處理相關事務的。禰衡坐在正堂上,面前是一張大案,案上擺着筆墨紙硯,還有一摞摞的公文。

孔融進來的時候,禰衡正一邊批覆公文,一邊聽案前的兩個人彙報事務。

聽到腳步聲,禰衡擡頭看了一眼,見是孔融,皺了皺眉,卻沒說話。

孔融開始沒當回事,聽了片刻,才意識到這兩個人彙報的不是一件事。

一個說的蠶桑,一個說的是爲北軍準備錢糧的事。

兩人聲音都不大,說話的同時,還翻看着手中的帳本,報出一串串數字。

正當孔融驚訝的時候,禰衡擡起頭,將手裡的公文遞給一旁小吏的同時,對左側正說蠶桑事的人說道:“你把賬目覈對清楚了再來彙報,不要浪費我的時間。”

那人一愣。“長史,這賬目已經覈對過三遍了,沒有訛誤。”

一側彙報北軍錢糧的小吏視若未聞,繼續彙報。

禰衡一連說了幾個數字,然後冷笑一聲:“這是南陽前年的桑田數目,比你剛纔報的這幾個還大,你說去年增長了三成,這些桑田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就算你們今天增加了原本劃歸章陵的幾個縣,數字也對不上。如果不是算錯了賬,就是虛增數字了。”

那人臉色微變,不敢多嘴,捧起賬本,拜了兩拜,下去了。

彙報北軍錢糧的小吏正好也說完了,等着禰衡回覆。

禰衡一邊招手讓另一個人上前,一邊拿起一份公文,筆不加點的指示着,口中說道:“太尉府之前報給司徒府的計劃是今天秋收之後進兵,除了徵發當地民伕運糧之外,還要趁着夏季空閒,巡視河道,減少運糧的消耗。第一批支付的錢糧是給清理河道的,不包括秋後進兵的開銷。那些錢糧,司徒府已經有安排,到時候自然會撥過去,一石也不會少。”

“喏。”小吏應了一聲,將一份文書送到禰衡面前,禰衡掃了一眼,在上面批了幾個字,然後讓人用印。

孔融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他知道禰衡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但他還是第一次看到禰衡一心多用,同時處理幾個事務。

“禰長史一直這麼辛苦嗎?”孔融問一旁的年輕小吏。

年輕小吏點點頭,看向禰衡的眼中充滿崇拜之情。“禰長史真是奇才,不僅過目不忘,而且心細如髮。不管多小的錯誤,都很難瞞過他的眼睛。司徒委任他爲長史,付以留府之任,真是太英明瞭。先生不用着急,稍微等一會兒,他就有空了。”

孔融上下打量了小吏兩眼。“你很面生啊,剛入府的?”

小吏微微一笑。“先生真是高明。”

孔融撇了撇嘴。他一聽就小吏說話,就知道他是新來的,甚至不知道他和禰衡之間的關係,還以爲他是來拜訪禰衡的。

“哪裡人氏?”

“襄陽人,鄙姓楊,名儀,草字威公,今年十四歲。半個月前剛入司徒府,爲奔走之吏。”

“襄陽人啊。”孔融微微一笑。“誰舉薦你來的?諸葛亮還是龐統?”

楊儀有點不快,收起笑容,淡淡的說道:“我是自己考進來的。”他頓了頓,又道:“因算學上略有心得,被禰長史引在左右。”

孔融詫異地打量了楊儀兩眼。

楊儀說得客氣,可是能被禰衡這樣的人看中,絕不是算學上略有心得就能行的,那得出類拔萃才行。

“我正好有一個難題,你能否幫我算一算?”

楊儀看了孔融一眼,伸手示意孔融跟他走。兩人回到之前的小院,楊儀請孔融上堂就坐,然後取出一把算籌,對孔融說道:“請先生出題。”

孔融也不客氣,出了一道題。

他最近在太學沒什麼事,經常跑到靈臺去玩,與太史令劉洪討論一些曆法的問題,其中有不少難度不小,需要高明的算學才能解決。

他給楊儀出了兩道題,不算很難,但計算量不小。

楊儀連算籌都沒用,掐掐指尖,就將答案報了出來,而且精準無誤。

孔融大驚,拍案而起。“小子,你師承何人?如此算學,在司徒府做個小吏太可惜了。若是有意,我可以引薦你去靈臺,拜在劉元卓門下。”

楊儀一驚。“是創《乾象曆》的劉元卓嗎?”

“正是。”

“孔文舉,你還真是無事不登門,登門必有事。”禰衡揹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怎麼,挖人挖到我司徒府來了?”

孔融大笑,甩甩袖子。“正平,你看你說的,我只是見才心喜,不想他埋沒了。”

“他在司徒府大有用武之地,怎麼可能埋沒?”禰衡沒好氣的說道:“天文曆法固然重要,可是再重要,還能比民生重要?司徒府每天要經手的賬目堆積如山,每一個數字都關係到無數人的利益得失,不能有一絲訛誤,可比曆法早半天、晚半天嚴重多了。”

孔融連連搖頭。“正平,此言差矣。就連天子都要承天而行,曆法豈能輕忽?之前朝政荒疏,更是因爲曆法不準所致,如今天子中興大漢,修訂曆法纔是當務之急。”

第916章 代不如人第793章 俎上魚肉第536章 以退爲進第378章 陳宮論政第611章 樂府新編第222章 天子門生第1181章 欲擒故縱第304章 任重道遠第826章 兔死狐悲第625章 人心所向第1024章 思想先行第1240章 其命維新第510章 五指成拳第986章 不讓鬚眉第85章 劫後餘生(撒哈拉漁夫2打賞加更)第476章 旗開得勝第1147章 先聲奪人(求月票!)第1154章 當時之學第492章 儒與道第697章 當仁不讓(菩提打賞加更)第1095章 機不可失第135章 唯快不破(第五更)第661章 喜憂參半第1054章 如我所願第129章 人無信不立第699章 農工醫商第659章 你長得很美(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574章 歪打正着第1231章 弄巧成拙第702章 學而時習之第349章 大戰之前第4章 道可道,太平道第1182章 出謀劃策第524章 決戰(七)第1112章 反客爲主第280章 大戰將至第515章 上鉤了第870章 因時制禮第216章 因勢取利第277章 人心叵測第300章 見縫插針(撒哈拉漁夫2打賞加更)第516章 戰前部署第492章 儒與道第280章 大戰將至第1219章 曹氏兄弟第730章 說文解字第793章 俎上魚肉第30章 逼宮第805章 主動請纓(菩緹打賞加更)第870章 因時制禮第1159章 事出反常第740章 真狂士也第1049章 他鄉遇故知第151章 給個機會(鶴舞白沙打賞加更)第125章 機會難得第844章 同心協力第151章 給個機會(鶴舞白沙打賞加更)第560章 西域之西(火炎焱一郭打賞加更)第1051章 呂布歸來第784章 大小之辨(玄清竹打賞加更)第975章 文武並用第1252章 弄巧成拙第922章 含沙射影第248章 河東往事第1084章 實事求是第199章 匈奴往事第696章 虞翻論易(菩緹打賞加更)第962章 別有所圖第957章 下車伊始第1231章 弄巧成拙第682章 故態復萌第903章 關係深遠第546章 覺醒之路第604章 勢不由人第772章 富貴險中求第463章 名與實第314章 明爭暗鬥第434章 不循常規第164章 大義在我第218章 求同存異第716章 見面禮(菩緹盟主加更第七)第791章 當局者迷第898章 兔死狐悲第412章 天降大功第807章 心如死灰第413章 潤物無聲第930章 化敵爲友第815章 見面禮第296章 一見如故第281章 獵殺時刻第579章 傾家相助第1138章 禮法之別第587章 窮途末路第882章 樂不思歸第541章 旁觀者清第996章 和而不同第942章 老奸巨猾第137章 兵敗如山倒(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1202章 否極泰來第531章 懷璧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