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

諸事已定,劉備、徐謬便連袂上書:“臣東中郎將劉備、臣荊州刺史徐謬啓奏陛下:幸賴陛下洪福,將士用命。臣等已於日前攻克宛城,黃巾賊帥張曼成授首,波才見擒,其餘諸將校見誅于軍中者凡數十,自與張曼成相攻以來,斬獲黃巾賊首級八萬餘級,降者不計其數。南陽一郡悉平,司隸無憂,荊州無憂也。臣將提兵,不日南下長沙,繼續掃蕩荊州境內殘賊,今錄諸功臣名單如下,以供陛下垂詢……”

奏書到了洛陽,天子覽畢,大喜,南陽、汝南、穎川黃巾皆煙消雲散,司隸徹底安穩,心中那無形壓力不禁一掃而空。於是召羣臣議功,進封劉備爲都亭侯,其餘黃忠、關羽、張飛、嚴顏等將,俱闢爲軍司馬,各有封賞。

又着劉備押解波才及張曼成等首級入京,傳首京師,以安人心。並領軍迅速掃平荊州。另遷江夏都尉秦頡爲南陽太守,處理南陽政務。皇帝忙完之後,長吁一口氣,荊州、豫州差不多啦,就等冀州的好消息了。不過那裡,似乎離京師很遠。不用擔心了。於是,皇帝又開始繼續他的糜爛生活了。

皇帝檻車徵盧植,比盧植先一步回到京師的,卻是兩位倒黴王爺安平王劉續和甘陵王劉忠。這兩個倒黴蛋,早就被有心人死死盯住,黃巾起義一爆發,他們就被黃巾賊給抓了,劉忠最慘,甘陵相馮巡爲了救他慘死於賊手,自己妻妾兒女更是被激怒的黃巾賊子殺得個乾乾淨淨。實在是可憐。

消息最先傳到朝廷的時候,朝廷上下都炸開了鍋。這兩個王爺陷入賊手,大漢有始以來之未有。更關鍵的是,這兩個王爺還千萬不能出事,不然朝廷上上下下又要罷免一批人。爲何?

因爲甘陵王劉忠是皇帝嫡親的堂侄,安平王劉續是皇帝嫡親的堂叔。都是沒出五服的親戚。皇帝的親爺爺解瀆亭侯劉淑和安平王劉續的父親、甘陵王劉忠的曾祖第一任安平王劉得是親兄弟。當然,甘陵王劉忠和安平王劉續要更親一點,因爲劉忠的爺爺和劉續是親兄弟。

劉開,漢章帝第六子,漢和帝永元二年夏五月,被封爲河間王,以樂成、涿郡、勃海三地爲國。劉開在位凡四十二年,期間遵奉法度,百姓敬服。薨後,諡曰孝。後來因後代出了兩任皇帝,被追尊爲孝穆皇。

劉開有四子,嫡長子劉政嗣河間王位;劉翼先封平原王,後因事降爲蠡吾侯,生漢桓帝;劉得,封安平王,奉漢明帝子樂成王劉黨祀,樂成國絕嗣,因此把樂成改爲安平。劉得生二子,嫡長子就是如今的安平王劉續,次子劉理,在漢桓帝建和二年,因清河王劉蒜無子國除,被便宜堂兄封在清河,並改清河爲甘陵。爲第一任甘陵王。如今的甘陵王劉忠,就是劉理的孫子。

好了,這兩個寶貝落在賊手,朝廷也不能不管。於是早早就派人去找張角談判。張角估計也沒打算把兩位王爺如何,只不過是想敲詐一筆錢財以充軍費罷了。於是把兩位王爺養在營中,每日好吃好喝招待着,除了限制人身自由,其他一概不管。見漢廷派了使者來,一拍即合。於是獅子大開口敲詐了一大筆錢。皇帝實在是肉痛,他也不管全國上下都在看着呢,指定使者和張角談判,看能不能少點。張角遇上如此奇葩的皇帝,也是有點醉,於是幾輪磋商後,終於雙方達成了協議。錢拿到手了,張角立馬放人,他可是一個講誠信的綁匪。最關鍵的是,養着這兩個一無是處的傢伙,毫無用處。

兩位王爺到了京中,拜見皇帝之後,便開始哭訴,淚水漣漣,聞者無不傷感,以爲在賊營中數月,不知遭了多少非人的折磨。卻也不看看,這兩人,還是白白胖胖,一點都沒瘦,哪裡有遭罪的跡象?

皇帝心中有愧,覺得是自己的原因才導致兩位親戚滯留賊營數月之久,於是賜宴招待兩位王爺之後,覆命羣臣議論,要讓兩位王爺復國就藩。本來你堂堂王爺,自己家都守不好,人都被抓走了,不論罪就不錯了,如今還讓復國。皇帝可謂是難得的好上一回。不過甘陵王劉忠倒是沒什麼,畢竟他與黃巾賊子反抗過,全家和臣僚被殺得乾乾淨淨,境遇之慘,讓人心中不忍。於是甘陵王劉忠復國的意見集體通過。

不過在安平王劉續這裡,出了點問題。李燮以爲,安平王在國,不修德政,禍害百姓,是以導致此禍,既已失國,有損朝廷威儀,不宜復國。此論一出,惹起滔天波浪。李燮是誰?前太尉李固之子。李固爲太尉,數與外戚大將軍樑冀相抗衡。樑冀就是史上毒殺漢質帝,又立漢桓帝的那個有名權臣。李固當時欲立年長者清河王劉蒜爲君,樑冀爲了自己把持朝政死活要立年少者爲君,幾番爭鬥下來,樑冀贏了,李固死於獄中,清河王劉蒜被牽連自殺而死。

李燮還有兩個兄長,一同隨父李固死難,只有李燮當時年幼,被兄姐藏匿了起來。後來樑冀被誅,皇帝大赦天下,徵李固後人,李燮才得面世。後被徵拜爲議郎,爲人以廉潔,平正著稱。所以李燮的話,還是頗有份量的,得到了一部份大臣的贊同。

可是皇帝是誰?他壓根就不管你們有沒有反對的意見。或許他讓大臣來討論下只是作個自己熱愛民主的姿態罷了?於是大臣還在討論的時候,皇帝旨意就下來了,着安平王續、甘陵王忠歸藩就國。拜宗室劉虞爲甘陵相,輔佐甘陵王劉忠安撫百姓。劉虞,字伯安,大漢宗親,東海恭王劉強之後,祖劉嘉曾爲光祿勳,父劉舒,曾任丹陽太守。劉虞初舉孝廉,爲州郡曹吏,以功績遷幽州刺史,在任廉明公正,異族皆服其德,時鮮卑、烏桓、扶余等,隨時朝貢,不敢侵擾,後因事去官。這次皇帝不知怎麼又想起這個有能力的宗親了,於是着他去甘陵國綏撫荒餘。

大臣們正自愕然,又有詔書下來,議郎李燮,謗毀宗室,輸作左校。李燮也不辯解,一言不發被抓去做苦力去了。

卻說張飛荀彧率了人馬,沿途迤邐而行。這日,忽見前方來了一隊人馬,隊伍中有一輛檻車。荀彧道:“此乃朝廷天使,檻車徵罪官而還,益德,我等停於道旁,莫衝撞了天使車駕。”

張飛應命,便令隊伍停了下來,靠在道側,打算讓天子使者的車駕先過。殊知天子使者在盧植營中受了驚嚇,如今又見一大隊軍馬於道側,雖然毫無異動,卻也不敢鬆懈,於是便遣了隨從前去相問,看是哪一枝兵馬過境。

那隨從到了張飛跟前,下馬問曰:“某乃天使隨從,承天使所遣,前來相問將軍,此乃何處兵馬,欲往何處去?”

張飛便對曰:“某乃涿人張飛,草字益德,添爲東中郎將劉玄德麾下軍司馬,因護送軍屬家眷前往涿縣到此。敢問使者,檻車中所繫者何人?”張飛純粹是好奇,隨口問了一句。

那隨從隨口說了一句:“前北中郎將盧植也。”然後就一路小跑至天子使者跟前回覆去了。

天使聞得是劉備的軍隊,不由大鬆一口氣,同時心底卻又隱隱覺得哪裡不對勁。正苦苦思索間,忽聞一聲怒喝,見那張飛怒發瞋目,領兵縱馬舞槊而來。天使大駭的同時,陡然反應過來是哪裡不對。檻車中人乃劉備之外家,而對面便是劉備軍中之將,豈有不知之理。

於是暗叫一聲苦也,這水火不容的兩夥人如何就偏偏遇上了?

張飛帶兵圍了車駕,把諸人屏開,直往檻車,見一向注重風姿儀表的盧植蓬頭垢面,滿身風塵之色。不由怒而詰天使道:“盧中郎何罪耶,竟至如此?”

衆人訥訥不敢言,盧植於車中,見了張飛,便問道:“汝是何人?”

張飛便拜道:“小子張益德,見過盧中郎!”

盧植微一琢磨,便道:“你是張寬夫之子?”

張飛喜不自勝,道:“盧中郎居然記得我?”

盧植道:“互爲鄉黨,爾父大名鼎鼎,爾爲玄德部屬,我豈有不知之理?”

張飛便問盧植:“盧中郎,何故如此?”

盧植便把前因後果與張飛一說,張飛一聽乃是盧植不肯賄賂而遭左豐構陷,怒極,便欲動手劫車。盧植與荀彧同時連呼不可。

張飛虎目睜得老圓,疑道:“如何不可?盧中郎受奸人所誣,正好隨我一道往主公處。”

盧植道:“益德,我之事朝廷自有法度,豈可造次!可速速退下。”

荀彧低聲道:“益德,你劫了車,置主公於何地,這裡衆目睽睽之下,如何瞞得住?”

張飛不耐煩的道:“這等閹賊,全殺了乾淨,省得留着害人。”

旁邊天使聞了,兩股顫顫,全身冷汗涔涔而下,心中嘆道,苦也,如何又遇上這一個兇人?於是拿眼去看盧植和張飛旁邊的這個文士,只盼他們能說服張飛。

荀彧道:“這世上豈有不透風之牆,益德,慎重,勿爲主公招禍!”

於是張飛乃止,叱道:“爾等一路護送盧中郎,途中定須好生照看,否則,定不饒汝等!”又命兩什人馬相隨,一路相送至京師。

那天使好懸緩過氣來,哪有不依之理。彎腰點頭,連連答應。心中卻是想道,兵家子今日如此無禮,咱家到了京師,定要參上劉備一本。自顧自發了一通狠,卻又泄氣,那劉備,着實不是他能撼動的。

張飛與荀彧拜別盧植,便領了所部,徑往幽州而去。

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七百五十章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六百八十一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六百八十二章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