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

袁紹在府中獨坐,臉色陰晴不定。何太后與弘農王被救離洛陽,另立新帝計劃遭挫……一系列意料之外的事件發生,讓袁紹着實是心中惱火。說實話,討董走到這一步,除了一個所謂的討董盟主能讓他刷點名望外,他已經沒有什麼利益可以獲得了。可是,汝南袁氏還缺這點聲望?

作爲一個政治世家,袁紹比許多人更清楚,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一切都可以根據時態的發展,形勢的要求,來隨時調整。表面偉、光、正的包裝下,核心其實是赤、祼祼的利益交換。

至於忠君?比起許多人把君王當作自己效忠的精神圖騰,袁紹更清楚天子是怎麼一回事。想來董卓的野蠻,已經讓更多的人清醒了過來,天子威嚴也不過如此罷了。

那麼,既然討董事實上已經費力不討好,撈不到什麼好處不說,還隨時有着巨大的風險。那是不是該調整下自己的部署了?袁紹毫不懷疑討董聯軍能打敗董卓。但他亦堅信,董卓在滅亡之前,必然會瘋狂的朝他這個所謂的盟主發動進攻,好拉着他一起陪葬。偏偏自己還離董卓如此之近,而韓浩之敗,亦證明了涼州兵卒依然銳不可擋這個事實。

在韓融等人到來的這十幾天,袁紹一直在搖擺不定。董卓很有誠意,三公之位也很有**力。否則哪怕他是袁氏之後,要想登上三公之位,也得摸爬滾打好一段時間。而董卓卻給出了一條捷徑。

然而叔父袁隗之死,依舊讓他有着道德上輕微的愧疚感,而他若突然反水,他的盟友們,只怕也要花費巨大力氣來安撫。當然,只要下定決心,他還是相信自己可以讓盟友們保持沉默的。無非是看自己和董卓能夠付出什麼罷了。

至於太后與弘農王,這段時間以來,袁紹已經清楚,太后對於再次入主皇宮已經迫不及待了,她無比懷念那華麗的園林,以及宏大威嚴的宮殿。自己若是與董卓和解,並能夠在安全上給予她極大的保障,能夠促使她迅速擺駕返宮,或許她是極爲樂意的。

讓袁紹頭痛的,卻是劉備和鮑信這個愣頭青。鮑信是堅定的反董份子,要想說服他,實在是艱難。而對於劉備,袁紹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來形容。劉備似乎不是個能收買的人,就算是能收買,這份代價,也是他袁紹出不起的。最最關鍵的一點,是劉備手中有着一枝屢戰屢勝的軍隊。而討董盟軍,許多人都只是虛張聲勢,真正動真格的,能夠對董卓造成致命威脅的,似乎也只有劉備罷了。可就算是董卓,只怕也不願意拿自己的涼州鐵騎去與劉備耗……

袁紹很清楚,能夠獲得董卓許出來的好處,唯一的條件就是讓天下諸侯退兵。如今真正出兵的,估計也就三路人馬,自己與王匡一路,弟弟袁術一路,然後就是劉備一路。自己和弟弟袁術好說,可是劉備不退的話,如何向董卓交待?

劉備不退,董卓詔書中所說的一切,也只不過是畫餅罷了……袁紹搖了搖頭,看來,還是得在討董這條道上繼續走下去啊。既然如此,索性就擊敗董卓了再說罷,到時未必便不能和董卓一樣,控制兩宮權傾天下。

翌日,王匡來見袁紹,直問道:“本初,那些人如何處置?”

袁紹知道王匡說得是誰,便道:“此等人爲董賊之爪牙,助紂爲虐,豈有放過之理,若不是爲了等公節回來,某早就盡數誅之。公節既問我,我意殺之可也!”

王匡一愣,他還以爲袁紹容忍那些人逗留至今,好吃好喝的款待着,是信念動搖了,打算向董卓爲首的朝廷妥協,想不到袁紹意志如此堅決,竟然是想殺之以明志。也是,袁氏數十口盡喪於董卓之手,袁本初與董賊既有家仇又有國恨,豈是那反覆之人。想到自己昨天還懷疑袁紹,王匡不禁老臉微熱,心中很是愧疚起來。

不過,董卓派來的一幫人,一個個都是名聲着著之輩,裡面還有自己的親戚,真的都殺了?這也太殘酷了吧?王匡不禁心生遲疑。

袁紹見狀,便反問道:“公節可有異議?”

王匡見狀,乃道:“韓元長、胡毋季友等皆位列朝堂,名顯儒林,不教而誅之,豈不可惜?且未敗董賊,先殺士人,有失天下之望。本初,依我之見,不如逐之可也。”

韓融字元長,穎川人,與荀爽、陳紀等人同列,少有名聲,通曉儒學,曾經五府並闢而不至,此時在朝爲大鴻臚;胡毋班,字季友,泰山人,王匡的老鄉、妹夫,著名黨人,名列八廚,此時在朝爲執金吾;陰循字元基,南陽人,亦是聲名鵲起的名士,此時在朝爲少府。至於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等,皆名高爵重。要真把這些人全殺了,天下定然震動。

王匡這裡一心爲袁紹着想,袁紹心中卻出離憤怒,怎麼着,你妹夫在這,你就不忍心下手了?我袁家上下幾十口死得,我叔父太傅死得,你家中一個執金吾便死不得?袁紹臉色瞬間便陰沉了下來。

王匡不知道袁紹想歪了,且越想越火,過於偏執了。還在旁邊苦口婆心的苦勸。殊料袁紹一開口,便是冷冰冰的語氣:“韓元長乃長者,名重海內,可免。其他人相助董賊,罪在不赦,正好誅之以詔天下,震懾霄小!”

王匡被袁紹嚇了一跳,復勸道:“本初,諸公可是爲董賊所迫,來此非他等之意,若殺之,豈不令天下人失望?”

袁紹忽然微笑,笑容如春風撲面,如暖陽微薰,可是王匡總覺得有些不安。便見袁紹道:“公節慾活胡毋季友乎?”

字字誅心,王匡心頭一震,他萬萬想不到,親密的盟友袁紹竟然會懷疑他。王匡只覺得怒火中燒,他一生輕財好義,以俠義聞名,出仕以爲,爲誅宦官、爲討董賊勞心勞力,散盡家財,換來的竟然是盟主袁紹的猜忌。王匡心中又怒又痛,他強忍心神,強抑怒氣,雙目直視袁紹道:“本初,某可是因私損公之徒?”

說完,不待袁紹反應,便大步出門而去。

王匡出了袁府,提劍直至韓融等人所居之處。韓融等見王匡來了,皆上前來打招呼,他等同在朝堂,自然相熟。殊料走近才發現,王匡竟然提劍殺氣騰騰而來。

韓融等人勃然變色,乃道:“公節,汝意欲何爲!”

王匡道:“本初欲殺諸公以告天下,他與董賊勢不兩立!”

韓融等人相互看了一眼,心中苦笑,只道遠離了董卓,便是脫離了虎口,想不到來了袁紹此處,又是進了狼巢。時也,命也。至於反抗?面對袁紹的軍隊,反抗除了讓他們像小丑一樣,還能改變什麼?

衆人都是風範肅然之輩,面對生死,亦是淡然。韓融出列道:“公節,我等不欲以亂臣賊子見誅,請稍待,讓我等自死可也。”

名士,自然不能被人屠雞殺狗般拿劍亂砍而死,他們要死,也要死得體面,死得講究。袁紹不是想殺我等嗎?不讓你殺,我們自己死。不得不說,這是非常有個性的想法。

王匡沉默良久,道:“本初有言,韓公可免。”

韓融鬚髮亂舞,怒道:“老夫年過六旬,豈受小兒輩之垂憐!”

王匡喚過左右,吩咐道:“看信韓公,若韓公有事,爾等族誅!”

又對韓融道:“韓公可死洛陽,可死天下各處,惟不能死我河內。還望韓公見諒。”

說完王匡便不再管韓融,卻是把目光看向了胡毋班,他的妹夫。他眼眶發紅,鼻子發酸,幼時他與胡毋班結交,遊學,最後把妹妹託付給此人。如今,卻要輪到自己來終結他的性命了麼?這一切,是否是值得?

胡毋班見王匡神情酸楚,眼中淚水漣漣,心中怨懟之氣頓消。他瞬間明白,自家舅兄必然也是爲勢所迫,否則又豈能不保下自己?

於是胡毋班上前拜道:“公節,袁紹害我等於此,此何悖暴無道也?僕與董卓何親戚?義豈同惡?袁紹張虎狼之口,吐長蛇之毒,恚卓遷怒,何其酷哉!死者人之所難,然恥爲狂夫所害。若亡者有靈,當訴袁紹於皇天。公節,其人不可與之同謀,還望你善自珍重!我膝下兩兒早夭,如今止有兩女,乃君之甥,我死之後,還請勿令其臨我之屍骸,公節我去也!”

王匡聞言,爲之泣下。

未幾,有僕來報,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毋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自盡於居室。王匡心情沉重有如墜鉛,沉默良久,一揮手,道:“好好收殮屍首,勿得損傷。”說完,便神情蕭索的獨自離開了。

袁紹聞王匡親自逼死諸人,長嘆道:“公節,休怪我心狠,不如此,豈能堅你我討董之心志?”

袁紹知道,此舉把他和王匡逼上了絕路,自己從此之後,便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那麼,便斷絕其他心思,全心全意的掀翻董卓罷。

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關中攻略(七)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