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退婚之事(2)

甘琪如今出爾反爾,他的夫人不是沒有過意見,只是稍微過問了下,甘琪便大發雷霆。漢代婦女的家庭與社會地位雖然比唐以後歷代都要高,但在子女的婚姻問題上,還是隻能由丈夫說了算。當年呂公嫁女給劉邦,就沒和呂媼商量,呂媼便責問:“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就斥之:“此非兒女子所知。”然後劉邦這個小混混就成家了。當然,呂公的眼光也確實是精準,呂后一族,權傾天下一時,雖然沒有長久,但也總算享受過。二十餘年前的蒼梧太守甘公,也是在妻子不同意的情況下,把女兒許給陶謙的。當時的陶謙,也是個小混混,史載乘竹馬而戲,邑中兒童皆隨之,哈哈哈,好玩吧。

至於甘琪之女,往日裡養在深閨之中,又有甚見識和勇氣來對抗如天一般的父親,只能是唯唯諾諾,隨父親大人做主了。

甘琪也是沒法子,若不是劉弘死得如此之早,家境又敗落得只能勉強維持的地步,而聽聞樓桑劉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劉家已經實在是配不上蒸蒸日上的自己家。他又怎會做那等反覆的行徑?還不是捨不得女兒嫁過去受苦?

如今社會流行富貴之男娶得富貴之妻,女亦得富貴之男。劉家窮成這樣,能拿得出什麼聘禮?當年的丞相陳平家裡窮的時候都娶不上媳婦呢。甘琪可不想自己的女兒委屈的下嫁,從而成爲一個笑話。

根據史載,東漢時非常重聘金、嫁妝和辦酒席的風氣,這種鋪張浪費的風氣造成的社會影響十分不好。當然,這種不良風氣是皇室帶動的。皇帝立後,聘禮動不動就是黃金二萬斤,爲錢二萬萬。納一個妃子,夫人,聘金近四千萬。這只是聘金,還不算其他支出呢。

於是下面的諸侯王大臣都有樣學樣。貴戚近親,奢縱無度,嫁娶送終,尤爲僭侈。後來的董卓娶妻,輜車百乘,馬二十匹,奴婢錢帛充路。跟後世的豪車車隊開路,再擺無數現金一樣,十足十的土豪模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種不好的風氣也影響到了一般的百姓。皇帝聘禮黃金二萬斤,諸侯王黃斤二百斤,爲錢二百萬,高級官員和外戚、富商、豪強地主爲錢百萬或數十萬,那麼一般的中小地主和中小官員呢?據史載,聘禮約是數萬至十餘萬,而一般的平民百姓,手工業者等的聘禮則是萬餘錢或數萬錢。這都只是聘金,其他開支還沒算呢。

再看看此時官員的俸祿,三公是萬石官,一年工資大概十幾萬,到太守這一級別的,二千石官,一年工資差不多是五萬,下面的就不說了。甘琪爲大縣縣令,千石官,一年工資多少大家算。想想看,這聘禮超出官員年俸如此高,是不是太不正常了?跟後世的房價一樣,虛高得不行。

這種不良風氣造成了什麼影響呢?就是很多適齡男女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婚姻嫁娶,從另一方面來也,也限制了漢時人口的增長。據史載,東漢初年,九真郡下許多百姓因爲聘金問題,無力嫁娶,都是單身光棍。任延爲九真太守後,令長吏以下各省俸祿以賑助之,於是同時相娶者二千餘人。這種官員真的是大漢的良心啊。(後世這種官員壓根就沒見過,更沒聽過。)當然,不但是老百姓受影響,官員也有人因爲聘金太多而娶不上老婆。伏波將軍馬援之後曾任天水郡蘭幹尉的馬子碩,就是馬騰他爹,馬超他爺爺,這麼個人,也因爲家貧無聘金而娶不上妻子,最後娶了羌族女子爲妻。這就是爲什麼馬騰、馬超爲什麼在涼州,在羌族中混得開的原因。還有個小官展允,家徒四壁,收入又微薄,到了五十歲,還沒娶妻,最後還是上司出面請諸位同僚一起幫忙,才幫他湊夠了聘金。。。。。。

甘琪如今乃是一縣掌印官,當然也怕別人說閒話,所以他第一次悔婚說是口頭約定,沒有婚書做不得數。擺明了不想認這門親事。至於劉氏說的當日劉弘那麼多同僚在現場,那是劉氏不知道官場上人走茶涼的道理。一個死人,和一個活着的縣令,幫誰還用問嗎?當然,也免不了那種自恃清高正義的二愣子。甘琪也怕這種人。所以第二次他雖然態度不好,卻也擺出了條件,想求我甘家女,沒問題,準備好我要的聘禮就行了。料想劉家也拿不出這筆錢來。他純粹就是強人所難,好讓劉家識難而退。這樣劉家不鬧了,他也不怕有閒言閒語說到他頭上來。待到此番事了,他便把女兒嫁到。。。。家去。女兒如此青春貎美,豈能便宜劉家子?

其實甘琪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劉備,畢竟劉備還算是有些名聲的,連續拜在名師門下,又在學問上頗有創樹。可謂是隻潛力股。只是這潛力股要冒尖出頭,得等到什麼時候?五年,十年?甘琪可等不了那麼久,且潛力股最後跌停板下市的,也不是沒有。於是甘琪選擇了穩妥,而不是去賭一個未來。像這一類人太多太多,我們也不能指責他的鼠目寸光,不是嗎?

這邊劉備把情況瞭解完,頓時就氣得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好你個甘琪,背信棄義悔婚就罷了,我只當沒這回事,天下那麼多美女等着我去接管呢,誰在乎你家女兒嫁不嫁?但出言辱我劉家在先,故意刁難在後,最最不可忍的是把我嫡親氣病在牀。若我娘有個好歹,看我不滅你滿門!

劉備心中怒火滔天,身邊的劉恭也是感覺到了,心想這小子哪裡來這麼一身煞氣?想到去年劉備隨盧植南下平叛,心中又自了然。

黑着一張臉的劉備問劉恭道:“三叔,侄兒還年小,我娘怎麼就這麼着急我的婚事了?我都還沒行冠禮呢!”

劉恭一臉的隨意:“冠禮?要不是你這二年在外遊學,今年就把你冠禮給辦了。”

劉備頓時愕然:“不是、不是要到二十歲嘛?”劉備一直記得自己讀的經書上都是說冠者,禮之始也,男子二十冠而字的呀。

劉恭就歪着眼上下打量着劉備:“五郎,你這一肚子書都讀哪兒去了?你們儒家還講究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二嫁,這樣合爲五十,應大衍之數呢?你也打算到三十歲娶親?我可告訴你,你能等到三十歲,劉恪可等不了!”

其實是劉備進入了一個思想誤區,總以爲書上說的就是對的。其實漢儒所提倡的一些東西,很多人根本不當一回事。《禮記》中說男子三十壯而有室,女子二十壯而嫁,《白虎通義》給這句話做出瞭解釋:“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何?陽數奇,陽數偶也。。。。。。男三十筋骨堅強,任爲人父;女二十肌膚充溋,任爲人母。合爲五十,應大衍之數,生萬物也。”漢帝國從皇帝到百姓沒一人當一回事不說,儒家自己也不當一回事。至於冠禮,提前行冠禮的除了皇帝和諸侯王,民間因爲各種各樣原因提前行冠禮的也不知凡幾。總知,我們漢人老祖宗,會變通得很。

那麼漢時一般什麼時候就可以進行婚姻嫁娶了呢?看看朝廷怎麼收稅就知道了。人口稅是這樣收的:“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民年七歲至十四歲出口賦錢。”這裡很明顯,一種就是成年人的人頭稅,一種就是未成年人的稅。可見在漢時官方的心中,男女一到十五歲,就可以算成年了的。而“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五算。”女孩子十五歲到三十歲這個年齡段還不嫁人的,翻倍收稅。從中可看出,女孩子基本上,十五歲左右便嫁人的極多。當然,皇家納妃立後就更早了,她們一般十二三歲就選入宮中,然後哪天被皇帝看中了,就立爲貴人,或妃子,甚至是皇后。如順帝的皇后竇氏,史載年十二,能屬文,以才貎選入掖庭有寵。史上有名的班昭,也是在十四歲就嫁給了曹世叔。

男子的話,則是十五歲左右到十八歲左右,便成婚了。當然,也有那種守古禮到二十、三十以後的,畢竟不是多數。看看皇室,西漢歷代皇帝,除了漢惠帝,其他的差不多都是十四到十八歲之間;東漢更不用說了,除了明帝和章帝外,和帝十四歲;安帝十九歲;順帝十四歲;桓帝十六歲,當今天子十四歲也大婚了。陶謙十四歲,曹丕十六歲不到,諸葛瞻十七歲,劉備的便宜兒子劉禪史載大婚時也不過十五歲。。。。。。

見叔父如此說,劉備也不敢提出說自己要晚婚晚育了。其實他是無所謂,反正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了,心理更是個三十出頭的大叔。只是讓他娶個十四五歲的女孩子,他總有點下不去手的感覺,覺得自己是不是太**了點?況且,曹哥哥的長子曹昂明年纔出生、孫堅的長子小霸王孫策去年纔出生,而老曹和老孫都是永壽元年(西元一五五年)出生的,如此算來,他們也是十九、二十左右才成家的呀。爲何自己就要提前了?

他卻不想想,曹家、孫家父母俱在,又是官宦人家。婚事自然可以不用急,慢慢醞釀既可。而他自己卻是父親不在,家庭條件也不好。自然是怪不得他孃親急了。而劉氏也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雖然如今衣食無缺,但終究是傷了元氣,一日不如一日,她最着急最爲牽掛的,便是自己兒子劉備的婚事了。給兒子成家之後再走,她便死而無憾、可以坦然的去九泉之下面見劉氏祖先和亡夫了。

ps:我在文中,引用了一些詳細的數據資料,前後查史書、名家著作十餘種,像皇帝等人的結婚年齡,一樣樣數據去對比,也是一種很累的活。不爲別的,只爲想盡量寫得真實一點,把整個漢代的社會風情、人物寫進來,讓大家對我們漢人的這個輝煌的年代更多一些瞭解。如果書友們能在我書中看到一些以前不曾看到過、瞭解過的東西,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希望大家不會煩。今日二更回報支持我的書友,這是第一更。

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七百零九章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侯之敗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五百四十二章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七百十八章第七百三十章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