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

袁紹率了衆將,盡起大軍,復入幽州。劉虞令諸城各自堅守,節節抵抗。這一次,袁紹仍然想着直搗薊縣,卻意外的在涿郡,遇到了格外頑強的抵抗。

中郎將田疇親自坐鎮涿郡,以抗冀州。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少受學,善擊劍,十八歲以後,遍遊燕代。當年董卓遷都長安,與幽州音信隔絕,時有遙言傳來,說董卓欲弒君。劉虞聞之不安,遂欲使人往長安朝貢。衆人推舉田疇,於是劉虞闢其爲從事,使其出使長安。田疇領命,率家僕與勇壯二十餘,輕車簡從,縱橫數千裡,終於在長安見到了天子。當時天子見了幽州使者喜出望外,遂拜田疇爲騎都尉,四府亦舉田疇,田疇堅辭不受,復返幽州。劉虞壯其勇,遂拜爲中郎將。

這次袁紹北來,劉虞與劉備暗中聯手,信心十足的要讓袁紹吃一個大虧,於是派了田疇來涿郡。涿郡堅固的城池有很多,故安便是其中之一。故安城在易水北岸,背靠濡水,前臨易水,比起范陽城來,要更加易守難攻。歷史上袁紹死後,三子爭雄,其中一個便盤踞在故安。

上次袁紹軍來,涿郡諸城紛紛被破,一是因爲袁紹打了劉虞一個措手不及,二是劉虞孤掌難鳴,要收縮兵力守衛薊城。現在則有不同,現在的劉虞背後有劉備撐腰,所以是鐵了心的要與袁紹打攻堅戰,層層抵禦,好爲劉備的後期佈置爭取時間。

這一次在故安城下,袁紹終於領教到了幽州軍的堅韌。冀州軍上架雲梯,下掘地道,空中石彈和箭雨齊飛。喊殺聲把天空中的雲層都震散了,卻仍拿故安城毫無辦法。

田疇親臨城頭,有條不紊的指揮着將士們進行防守和回擊。石彈和箭雨來襲,城頭便用竿子高高撐起溼布幔和溼牛皮;雲梯架上來了,則命人用長竿利刃,或推或砍,破壞雲梯;掘地道的更好辦,於四城地面分置陶甕,使甲士守衛,但聞地下有聲傳來,則先掘開地面,再以水灌之。

幽州軍可不是荊州軍那種畏戰之徒。他們生長在這苦寒邊地,與天鬥與地鬥,與馬賊鬥,與胡人鬥。惡劣的環境鍛鍊了他們的鬥志,這裡的人們生來好鬥,民皆樂死,連自己的生命都不太當一回事,又豈會害怕冀州軍?更何況,在他們面前,還有一道巨大結實的城牆爲依託了。

袁紹率軍攻打甚急,故安卻穩如泰山。袁紹心急,便欲圍了故安之後,徑自北上攻打涿縣。田疇於城中高樓處望見袁紹意欲分兵,冷哼一聲,便遣騎出城,奔往逎國,令守將引兵出城,於拒馬河兩岸巡弋。

袁紹探馬來報,說拒馬河兩岸有幽州軍活動,袁紹聽了,遂使淳于瓊前往清剿,以免自己大軍渡河之時,幽州軍半渡而擊。淳于瓊領命而去。

袁紹爲什麼要對幽州念念不忘。這麼一個太平年間財政都不能自給自足的窮州,遼東還落在了劉備手裡,要來何用?

原因有很多,一是幽州出騎兵。二是幽州盛產鹽鐵,太平盛世這沒什麼,但值此亂世,這卻是極爲重要的戰略物資。三是上谷、右北平、遼西等郡,三部烏桓在此,只有征服了幽州,烏桓纔會老老實實的服從自己的命令。要知道,烏桓幾乎人人都是騎兵。這可是天下獨一無二的資源。四是有了幽州,到時幽、並、冀三州連在一塊,後方徹底無憂。他也能放手與劉備、曹操等人爭奪天下了。不然他用兵天下之時,幽州從背後給他來一下,那可就要了老命了。

當然了,不打幽州,袁紹也沒有一個好的攻擊目標。劉備和曹操都在他邊上,隨便打誰,打到最後,可能都會是兩敗俱傷,然後被另外一個撿了便宜。袁紹心裡也不是沒有打算過打一個聯合起來打另外一個。但他素來驕傲自矜,還是想着要先自己幹。其實,打幽州,一直是袁紹的戰略計劃。當年起兵討董的時候,他就和當時的親密小夥伴曹操說過,如果大事不順,他便要南據黃河,北守燕代,然後引軍南向以爭奪天下。

這些年來,他也一直是這麼做的。歷史上,他也成功了。要不是在迎奉天子的時候猶豫了下,被曹操撿了個便宜,後來也沒曹操什麼事了。可惜時也命也。

袁紹行動的時候,高幹也得到了命令,準備統兵出雁門。幷州仍然由袁尚留守坐鎮。高幹一動,河東的張繡這邊便接到消息了。張繡得報,便匆匆來見賈詡,向其問計。

此時,幷州細作已經與呂布取得了聯繫,青州則還尚未有消息傳來。賈詡在河東,覺得張繡軍隊還是少了點,想做成如此大事,力量還不足。於是便對張繡道:“將軍勿急,且待我招忠明來。”

於是便遣人渡河,往見段煨。段煨見了賈詡使者,心道到了安邑又來尋我作甚,使者便詣段煨,說如此。直聽得段煨目瞪口呆。聽完之後,段煨心中對賈詡的佩服,又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賈文和這廝,還真是厲害。當年說動諸將反攻長安,現在又異想天開,欲奉天子遠奔青州,真正是膽大包天。

靜下心來想了半天,段煨終於心動了。賈詡此舉,風險高,但是利益也大。自己守在這華陰,又窮又苦不說,還要隨時防止李傕、韓遂、馬騰等人的攻打。還不如索性去賈詡那裡,助其一臂之力。萬一功成,到時候論起功勞來,賈詡和張繡這二個老鄉,總不會虧待自己吧?看看當年攻破長安之後,李傕、郭汜、樊稠和張濟這四個傢伙,竟然都封侯拜將,後來居然還開府了。和自己一個級別的大老粗,一個個混得青雲直上,只有自己,一直苦守華陰。前番火拼了郭汜,才得以封安南將軍、闅鄉侯,真是好沒道理。

如今有了這個機會,一定要抓住。最不濟,事若不順,自己還來守關中好了。打定了主意,段煨便派人往見賈詡,表明心意。

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決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關中攻略(七)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七百三十四章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