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

張遼圍了高柔,聽其不卑不亢的自承是高幹從弟,受命而來之後。喜其鎮定膽識,卻也不爲難他,笑道:“吾與呂將軍受命鎮幷州,幕府正無人,卿可爲之也。”

形勢比人強,高柔並沒有拒絕,便被張遼給帶了回去。呂布刺幷州,你要他帶兵打仗,那是毫無問題,但讓他天天處理俗務,卻是頗不耐煩。幷州新定,而袁、劉還在界橋對峙勝負未分,所以幷州士族中除了太原王氏之外,還皆在觀望之中。所以呂布幕府之中,卻是人材奇缺。

聽說張遼出外一趟,把高幹的從弟高柔給“請”了來,呂布先是愕然,既而大笑。遂令高柔入幕府,掌文書。

既然來了,那就乖乖留在這爲我做事吧,袁紹聽了,以他外寬內忌的性格,還會用你高柔?

幷州之精華,皆在上黨、太原兩郡。此兩郡人氏,其先多是先秦晉國之王公貴胄。這些人,性勁悍,善於戎馬之事,又詐力相傾,矝誇功名,報仇過直。史載漢興以來,最是難治。所以常選嚴猛之將鎮守,或任殺伐爲威。

而雁門、雲中、五原、朔方等郡,因迫近胡寇,甚至其地原來就是戎狄的地盤,秦始皇六合天下之後,把趙、齊、衛、楚等地的人給遷徙了過來守邊。融合入當地之後,已然是鄙樸、少禮文、好射獵,其剽悍比起上黨、太原來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幷州因爲特殊的地理環境,其民都是驍悍,驃勇,以戎馬武力見長之輩。是以史載漢興,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期門,以材力爲官,名將多出焉。這裡的民風也好,文化也好,都是貫之以武力之風的。

幷州有長城,有直道,東南西北都有大山包圍,這裡有官府設立的馬場,這裡還出鹽。所以自從漢文帝以代王的身份入繼大統之後,兩漢數百年,除了漢文帝封兩個兒子爲太原王、代王;光武帝封兄子爲太原王之外,幷州竟然無一封國。只見漢王朝對幷州的重視。

攻下幷州之後,劉備也是因爲幷州情況特殊,而北邊數郡還孤懸在外,所以經過慎重考慮,這才讓呂布、張遼留在幷州,以並人治並。並把王允之侄王凌給派了過來相助。

說到王凌,不得不說一說漢末名士的三大流派。以河南名士許劭爲領袖的穎川派系、以河北名士孔融、鄭玄、盧植等爲首的北方派系、以及不怎麼讓人注意卻實力並不弱的幷州(包括河東)派系。幷州派系的掌門人先是大名士郭泰、後是王允。王凌正是王允之侄。當年誅殺董卓,諸將來攻,王允敗亡,王凌等與王允幼子王定被管亥一道救了出來。

王凌現在快三十歲了,正是青春年華。他在書院中苦讀多年,之前已經在青州出仕。從小吏到縣令,爲政很是出色。所以這次被遣來幷州,以助呂布。

如果說穎川名士以計謀著稱,北方名士以氣節著稱,那幷州名士就是以武略著稱了。畢竟地處邊陲,經濟不及中原、河北發達,儒學水平也相對落後。幷州派雖然也有個別頂級名士,但大部分都是以軍事見長。包括後來的郭淮、賈逵、郝昭等人全都是名將。

王凌現在雖然還稍顯年輕,但他有其叔父王允的威望光環加身,所以到了幷州之後,便只是與呂布、張遼見了見,便親自去拜訪幷州世家去了。

幷州士族,有王凌出身的太原王氏,有郭氏、河東裴氏、衛氏、平陽賈氏等等。另外還有孫氏、令狐氏、溫氏、鮑氏等小士族。他們之間互爲婚姻,各自抱團,彼此扶持。內中種種牽扯實在是不爲外人所知。而王凌也知道,要說服這些人爲主公所用,實在是艱難。因爲不管是最後誰得到了幷州,治理幷州或天下,總少不得他們那些人。但是在塵埃未徹底落定之前便選邊站隊的話,若是萬一站錯,那事後清算起來,搞不好就是人頭滾滾了。

王凌首先去拜訪的就是與自己同族的王昶。王昶,字文舒。少年之時與王凌關係很好,視王凌爲兄長。王昶父王澤曾爲代郡太守、伯父王柔曾爲使匈奴中郎將、雁門太守。二人皆早亡。王昶早就到了出仕的年齡,只是家中其父與伯父王柔先後亡故,而王柔之子,他的從兄王機因憂思過重,也是纏綿病榻多年之後不幸離世,只留下孤兒寡母。王昶無法,也只好先撐起門戶再說了。

王昶正在家中靜坐讀書,忽聞家僕來報,說是王彥雲來訪,不由大喜,便離席而起,興沖沖的直出府門,見了王凌,一把迎住,執其手道:“兄長,別來無恙乎?”

王凌自小便與王昶親近,直到後來王充出事,他隨蔡邕一行潛往青州,這才許久不見。不過在青州這些年,他也未曾與幷州故交斷了書信往來。

王凌大笑道:“文舒,一別經年,你可還好?”

兩人一邊問候,一邊便進了府。王昶便問王凌:“聞兄長已在青州出仕,今來此,莫非已轉任幷州乎?”

王凌笑道:“然。吾奉大將軍之命,今爲幷州刺史別駕也。”

王昶喜笑顏開,道:“吾當爲兄長賀之。”

笑語幾句之後,王凌便誠懇的道:“文舒,吾素知汝材,今幷州新定,百廢待興。吾欲舉汝出仕,如何?”

王昶毫不推脫,立時便一口應下:“兄長有命,豈敢不從?”

這就是有人脈的好處了。之前呂布也派人來延請過。卻是被王昶一口便回絕了。一來是呂布名聲不太好。二來是呂布與王昶不是一個路數的。說話說不到一塊去。

王凌大喜,便對王昶道:“吾知文舒有三公之才也,然大將軍有令,無殊功不得驟擢。今且試一縣如何?”

說實話,一出仕便爲一縣之長,便是王凌也沒這等待遇。不過王凌之前已經與呂布、張遼商量過。要在幷州破局,當以千金買馬骨,以利誘之,又兼之主公那邊形勢大好,不怕沒人心動。

王昶聽了,卻是一驚,道:“兄長,這如何使得?”

王凌笑道:“吾受幷州刺史委託,爲州選材,吾既知文舒之才,自然當一力薦之。文舒莫非不敢爲之乎?”

王昶畢竟年輕氣盛,受王凌一激,便脫口道:“區區一縣,有何難哉!”這便應了下來。王凌也不是胡亂推薦,王昶雖然閒居在家,但向來胸懷大志,關心天下。現在都在家開始注兵書了,還怕他治理不了一縣?

就算不行,不也還有他麼。

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八百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258徐州之亂(五)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八百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七百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