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

青州,劉備在給兗州諸臣寫信後,見無甚效果。便又生一計。讓宗正劉表,代表朝廷,給東平、濟北、任城三地的諸侯王寫信。讓他們在封地配合王師,撥亂反正。

自孝景皇帝之時七王之亂後,地方的諸侯王們就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地方官員的任命權、封國的治理權、財權等等全部被收歸中央。雖然也偶爾有那麼一些諸侯王不太安順,總想着要搞事情,但大多數的諸侯王們,卻是從此老老實實的自娛於王宮之內,不再幹政臨民,以保世系福祚全安。

當然,雖然各位諸侯王們不再幹興政事,但做爲劉漢的宗室,他們在地方上,還是擁有着巨大的號召力。像黃巾之亂時,就有陳王等諸侯王聚集百姓,統領兵馬,以保郡縣。

歷史上的東平王與任城王,在曹魏代漢的時候,被去王職,降爲列侯。而濟北王劉政最慘,因無子嗣,幾年後,他薨逝後,濟北國被廢除。

沒什麼實權的諸侯王們,對霸佔地盤的諸侯們那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沒兵沒將的,在這亂世能保住王宮安危,那已經是很不錯了。黃巾賊軍縱橫爲禍時,不知有多少宗室遭了賊軍的毒手。

天下的諸侯王們,對劉備其實很有好感。不爲別的,最起碼劉備是在續漢統,扶漢室。大漢真的氣數盡了,他們這些人就將會成爲前朝宗室,而被清選。就算能保得住性命,作爲貴族的特權,也會沒了。劉備保住了大漢王朝的江山,那麼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們,又可以繼續富貴下去。

所以在接到劉表的信後,東平王劉凱,任城王劉佗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誰是自己人,誰是外臣,他們心裡面再清楚不過了。

很快,曹仁接報,壽張等地出現叛亂,既而,夏侯惇那裡,又鬧出了糧草被燒的事件。壽張乃章縣後方,這裡出現問題,非同小可。

曹仁知曉後,不敢怠慢,於是派了副將率了五千精兵,出去平叛。

副將領了曹仁之令,遂率部往壽張而行。早已得到消息的張飛,於是傳馬超運動到壽張附近,尋機殲滅這支曹軍。

遊弋在濟陰、東平兩地之間的馬超得信,便引軍至壽張,與此地義軍相合,而後在嚮導的率領下,潛伏於壽張城外。

曹軍副將率部匆匆過了無鹽,繼續向壽張行進,看看再有數十里,便至壽張地界了。轉過官道,忽然便見漢軍自道旁殺將出來。

副將大驚,心知中伏,不敢與馬超戰,遂便引軍返身走。軍司馬又匆匆來報:“將軍,身後亦有敵軍。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副將看了軍司馬一眼,舉槍高呼道:“隨我來,殺出去!”

馬超前後把官道給堵住,然後以騎兵衝陣,大破曹軍。曹軍甫一接觸,便覺抵擋不住,因主將一心想退,所以人皆爭逃,無心敢戰。這一場戰,只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事後計點,斬首八百,捕俘三千餘。

馬超大喜,遂還師,屯於壽張。

壽張令迎了馬超進來,又供給糧草。待馬超歇息過後,便問道:“將軍可有意屯壽張乎?”壽張令乃東平王七彎八拐的親戚,這次聽了東平王的慫恿,腦袋一熱便幹了這件大事。沒多久就後悔了。生怕曹軍會打過來要了自己的小命。只是事已做成,無路可退,只好硬撐。

現在曹軍果來,而漢軍卻一戰而退曹軍。頓時壽張令心中又是激動萬分。看來自己這個選擇沒錯啊。

當然,要是把這員大將留下來就好了。壽張也有個保障。到時就算打了敗仗,曹軍進來了,自己也可以說是被迫的。

馬超自然不知道壽張令心中的胡思亂想,見壽張令發問,便道:“若無軍令來,我當暫駐於此。”

壽張令大喜,當時便一拍手,送了兩個美婢上來,給馬超享用。

馬超作色道:“軍中豈能享樂?”

壽張令道:“將軍此時非在軍中,乃在城中,又有何妨。”

馬超沉吟不語,壽張令終不再言,最後悄無聲息的退了出去。馬超晚上終究是留下了兩女,一夜好戰,碧血洗銀槍。

夏侯惇在寧陽,任城負責供糧,結果昌邑的糧運到任城,卻在半道上被人給燒了。夏侯惇大怒,遂使人往任城徹查。

結果到了任城,任你怎麼查,卻是沒有半點破綻,任城方面滴水不漏,只把事情推給山賊。

消息傳到夏侯惇那裡,夏侯惇目中精光閃動,嘿然道:“好大的膽子!”

旁邊主簿道:“此事頗有古怪。”

夏侯惇怒極而笑,道:“什麼古怪,不過是任城有些人見勢不妙,欲賣好於青州罷了。”

主簿道:“將軍何出此言,據回來之人所言,任城方面,似無嫌疑。”

夏侯惇道:“沒有嫌疑,纔是最大的嫌疑。任城方面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只以爲毫無破綻,嘿嘿,我有軍隊押送,何處山賊吃了熊心豹子膽,敢來撩撥軍隊?若是漢軍,又豈會以山賊面目示人?”

於是便去信曹仁,讓他當心東平國中有變。

兩家信息一對照,便知事情不對,當是東平、任城內部出了問題。軍方的情報也不是吃乾飯的。很快,兩地的官員,連同他們祖宗八代的資料都差不多被挖了出來,送到了曹仁和夏侯惇的案頭。

這時再一看,便脈絡清晰,一目瞭然了。

曹仁悶啍一聲,道:“看來,諸位大王也是不甘寂寞啊。”

曹仁想了想,傳令道:“去把東平王府中尉給我砍了。”

東平國相與東平王,是自相矛盾的一對。想來不太會有勾連,當然就算有,曹仁也不能擅斬二千石的大員。至於王府中尉,主盜賊等諸兵事,職如郡尉。秩比二千石。以國中有叛亂而不能制,行軍法砍了也便就砍了。正好也震懾一下東平王。免得他以爲,漢軍勢大,自己就拿他沒辦法了。

真惹怒了自己,就是殺個把諸侯王,又能如何?

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八百十六章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七百三十章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