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備得知孫堅逝世,心中也是不勝感慨。又憶起當年一道徵涼州,討董卓的往事來。唏噓不已。

世間最無情的,莫過於時光。英雄白首,美人遲暮。在時光的侵蝕下,再宏偉的力量,也會顯得多麼的無力。孫堅戎馬一生,縱橫天下。最後,也只能含恨而終。如此人物,也實在是可惜了。

揚州使者很快就帶着孫堅的遺表北上青州了。孫堅好歹也是名義上的漢臣,這樣出鎮一方的軍國大臣去世,自然要通稟朝廷。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爲孫策討續封。如此,孫策才能名正言順的坐領江東。

這種事情,劉備自然不會爲難江東。畢竟這也是在維護天下一統。後世軍閥割據,老蔣就算不能指揮各大軍頭,不一樣也要封官許願,讓那些軍頭改旗易幟,維護國民政府的臉面?

對於孫堅的逝世,青州展現了完全不同的兩種論調,老臣們感慨往昔,少壯派卻是有些興奮,割據派的頭子死了一個,他兒子孫策,總要比孫堅好對付吧?天下復歸一統又多了幾分希望啊!

朝廷的旨意,是和弔唁的使者簡雍一起到江東的。簡雍用後世的標準來看,也是個大帥哥,當然,現在變成帥大叔了。而且滿腹詩書,一舉一動,風雅雍容。乃是出使的不二人選。到了建業,先是弔唁了孫堅,然後這才召集江東諸人,當衆宣讀天子的詔書,拜孫策爲鎮南將軍,開府,督揚、荊、交三州軍政事,襲封吳侯。

孫策率諸臣謝天子聖恩之後,起身與簡雍敘話。簡雍嘆道:“憶往昔,文臺兄音容仍歷歷在目。誰曾料一別經年,再見時便已天人兩隔。人死不能復生,鎮南還請節哀。”

孫策謝過簡雍,便問道:“使者自北來,不知兗州疫情如何?”

簡雍道:“經過朝廷的努力,已無大礙了。”

孫策聽了,便道:“既然如此,曹孟德無故而犯我土,朝廷爲何視而不見?”孫策現在也是沒辦法了。九江那裡疫病還在肆虐,整個揚州都人心惶惶,提心吊膽,生怕這瘟疫什麼時候就擴散到整個江東來了。這個時候,曹操又悍然入侵,攻打荊州,打仗揚州人倒是不怕,這幾十年來,大大小小,揚州也打了不少仗了。可偏偏揚州之主孫堅在這個緊要關口,卻突然離世。

這就不得不讓人有想法了。是不是孫氏氣數將盡,坐不穩江東了?讖諱之學說,流行很久了。神神秘秘的東西,總是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天命啊,氣數啊,不但可以用來惑弄愚民,就是讀過書的士紳,對此也是深信不疑。像周瑜史上就曾說過天命在孫吳之類的話。孫策這段時間,要處理父親孫堅的喪事,要處理九江的動亂,要約談大臣,安撫人心,還要考慮荊州的戰事,確實也是覺得有些扛不住了。他是鐵打的,也經不起耗呀。

所以也只能拉着北方一起下水了。畢竟名義上,大家都得聽朝廷的不是嗎?

簡雍看了孫策一眼,心道你們搶荊州的時候有問過我們的意見嗎?現在守不住了就說視而不見?

簡雍也不是好惹的,就笑道:“朝廷正在醞釀,若是曹、孫兩家無法在荊州和平共處,使荊州百姓安居樂業。故荊州牧劉景升尚在朝。當遣軍護劉景升南來,再鎮荊州。”

你不是說朝廷視而不見嗎?我告訴你,朝廷沒有視而不見。而是在慎重考慮。實在不行,派大軍護送劉景升南來。劉表在荊州多年,佈德於荊州,廣有人望。就問你們怕不怕?

孫策一聽,卻是被簡雍堵得啞口無言。本來想着讓簡雍給北邊帶個話,哪怕是出來吭一聲,給曹操點政治上的壓力也好啊。結果簡雍就直接來了這麼一出。劇本不是這麼演的好不好?

張紘在旁邊聽了,就仰天打了個哈哈,心道主公還是嫩了點,對付不了簡雍這樣滑不溜手的,還是不要說了,多說多錯。於是就道:“憲和遠道而來,舟車勞頓,今日不談國事,還是早早歇息罷。”

江東不想多想,簡雍更加不想多事。他也沒負什麼特殊使命來,就是宣個旨,吊個唁,然後就可以回去了。雖然兗州也有疫病,但簡雍卻覺得北方比起揚州來,要安全得多。畢竟自家主公大力推行了衛生防疫條例多年,不像揚州,不明底細,誰知道這裡是個什麼情況。

簡雍來後,孫策也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東西。從此正式成爲揚州之主,掌握揚州生殺大權,不再是以前那個少主了。直到孫堅下葬,孫策也沒再爲難過簡雍。他還真是怕惹惱了劉備,也派兵馬來插一足,那就真的是會弄巧成拙了。

在揚州逗留的這段時間,簡雍深居簡出,也只與孫策以及揚州名士溝通交流了幾回。畢竟現在揚州還在操辦孫堅的葬事,他也不好四處活動,請人赴宴做拉攏感情這樣的事來。不過簡雍還是給揚州諸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數人都不禁在深思,畢竟是北方,菁華之地,人物自然出秀。

簡雍北歸之後,孫策便命江夏繼續防禦,而率先開始整治九江。先是繼續派了大量兵馬、醫師和藥材進去。然後又連斬數十救治不力、妖言惑衆的官吏和百姓。凌厲鐵血的手段,讓揚州上下頓時爲之一肅,許多人這才反應過來,揚州已經換了天,孫策與孫堅兩人雖爲父子,但性格、手段又各自不同。此時正是新主繼位,要尋人立威之時。千萬要上心謹慎,莫要觸了黴頭纔是。

在加強了管控之後,九江的疫情,終於和緩下來。在隔斷了傳染源之後,這樣的病症終於也停止了大規模傳播。死去的人與獸,都被一把大火燒成了灰盡,就是這些骨灰,也被深埋入地下。

自疫病在九江爆發以來,吏民百姓因病而死者,計有五千之數,而經過及時救治而大難不死的,也有數千餘。得到統計數字之後,孫策也是心驚膽戰,這瘟疫是如此的可怕,若不是及時發現,及時介入,這一次揚州得死多少人?

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六百六十四章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七百三十五章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