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0章 天意

西苑本是一處皇家園林,雖然嘉靖在這裡修建了宮殿和諸多道家建築,但卻還保留着大量的景觀,保存着很多原生態的湖光山色。

嘉靖今日早上起牀,整個人的狀態顯得很好,彷彿冥冥之中有天意般。他剛剛洗漱完畢,卻是多看了一眼天窗,突然破天荒地想要在西苑內轉上一轉。

“主子,你當真想要轉轉?”黃錦剛剛支使那幫宮女退下,彷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般,顯得難以置信地望向嘉靖道。

嘉靖的臉色微正,顯得沒好氣地對着黃錦嚴肅地吩咐道:“去將袁煒叫過來,徐閣老若是無事的話,亦讓他一起!”

“奴才遵旨!”黃錦從失態中恢復過來,當即便是轉身進行安排。

皇上出遊,哪怕是在這西苑之內,那亦不會是一件小事。卻不僅是要防刺客,皇上要經過的道路,自然是要讓宮人打掃得乾乾淨淨。

袁煒能夠爬到大明次輔的位置,卻不僅是憑他的一手好青詞,其對嘉靖的性格摸得很是清楚,故而頗得嘉靖的歡心。

徐階在嚴嵩當政的時候,就已經成功地塑造一個忠心耿耿的老實人形象。現在聽到嘉靖的傳喚,哪怕是有天大的事情,他亦是要陪着難得走動的嘉靖走上一遭。

一行人先是到了萬獸園觀看了靈獸,接着到金鰲玉蝀橋領略了太液池的波光粼粼,再到靜谷中品茶觀魚,最後到瓊華島上的天目寶塔鳥瞰底下的無限風光。

哈哈……

袁煒是一個有趣的人,他的本性本原就放蕩不羈,甚至有着老頑童的雅號,加上黃錦在旁邊極力配合,將嘉靖哄得幾番開懷大笑。

徐階表現得並不出彩,甚至整個人顯得有點木訥的模樣,但對嘉靖的問話應答得體,言行舉止恪守着臣子的本分。

如果進行比喻的話,袁煒是一個獻媚得寵的臣子,徐階是一個恪守本分的重臣,而黃錦則是千方百計討皇上開心的奴才。

天目寶塔位於瓊華島上,有五層高,算是整個西苑的最高處。此時此刻,他們站在塔頂鳥瞰着四處的景緻,隱隱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體會。

東邊是巍峨的紫禁城,西邊是氣勢不俗的王府街,南邊和北邊則是太液池的無限湖光,更遠處只能隱隱看到是鱗次櫛比的宅子。

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天空下,站在這天目塔上,衆人的心情都顯得很好。

徐階留意着嘉靖,同時觀察着嘉靖的目光朝向哪一邊,卻是發現他朝着南邊望了過去。只是不知嘉靖是望向小時雍坊,還是關注外城的天壇,亦或者是望向了東南。

袁煒一邊討好着皇上,一邊則是暗暗地觀察着徐階,雖然二人目前相處還算不錯,但他的心裡已經將旁邊這位首輔當成了假想敵。

袁煒是明代少數可以稱爲“神童”者之一,很小就展現出過人的天賦,十歲便開始專習八股文,讀書過目則成誦。

他小時候隨父親到清道圍觀知縣審案,因他的年齡雖小,但情神專注、氣宇不凡,加之眼珠子黧黑,卻是引起了知縣的注意,並當場進行了考究。

縣令看見道觀上空有兩隻白鶴翩翩飛舞,便出了一對:“三清殿上飛雙鶴”,袁煒應聲答道:“五色雲中駕六龍。”

接着縣令又給袁煒出了一聯:“投子四方開六面”,袁煒立刻又對出:“丈夫一德貫三才”,至此令到他“神童”之名得到宣揚。

嘉靖三年,袁煒無愧於神童之名,年僅十七歲便成了秀才。

只是在科舉一途,他“神童”的光環漸漸黯然失色,卻是屢次在鄉試中碰壁。

反觀,徐階雖然沒有神童之名,但卻是貨真價實的少年得志。早在袁煒取得秀才功名的前一年,年僅二十歲的徐階已經高中探花郎,正式步入了官場。

按說,二人應該不會有什麼交集,但卻是造化弄人。

徐階爲他的年輕氣盛付出了代價,由於得罪了張璁,直接被貶爲延平府推官。好在,張璁並不爲官場主流所接納,徐階的仕途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嘉靖十三年,徐階擔任浙江按察僉事,管理和監督省以下地方學校。此時,比徐階僅小四歲的袁煒已經蹉跎了十年光景,仍然還是江浙寧波府一個小有名氣的秀才。

徐階是浙江的一省提學,而袁煒還是一位“老秀才”。二人雖然沒有師生之實,但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師生”關係。

不過這種關係其實很微妙。雖然徐階出任浙江省提學,但浙江的士子多若牛毛,甚至二人都沒有打過照面,根本沒有什麼師生的名分。

袁煒於嘉靖十七年中探花,而後進入官場,從來沒有給徐階送上門生刺,跟徐階亦是沒有什麼往來,自然算不得師生。

現在二人同爲閣臣,袁煒對徐階保持着的尊敬,但並沒有什麼師生之禮,更沒有師生名分,更多還是想要將徐階取而代之。

徐階剛剛收回目光,便發現袁煒望向自己,則是溫和地輕輕點頭示意。他跟袁煒並沒有太強的利益衝突,目前想要跟着袁煒一直保持着友好的關係,讓這個“學生”本分地呆在次輔的位置上。

身穿藍色道袍的嘉靖面對秋風拂來,看到下面光禿禿的樹木,又是掠過大液池的湖面,卻是望向了更遠處的小時雍坊的宅子,顯得頗爲感慨地開口道:“在這個時節,登高望去,確實是令人心曠神怡!”

在這個時代,想要登高望遠,卻不是容易的事情。

對於底層百姓,只能是登上山頭,領略田野風光。但對於達官顯貴,更多是選擇登塔,故而各地的高塔頗爲流行。

黃錦看着嘉靖如此開心,當即便是陪着笑容表態道:“主子若是喜歡,奴才天天陪着主子上來!”

“如果天天上來,朕的身子可經不起這般折騰!”嘉靖負手而立,話鋒一轉地道:“沒準再過幾年,朕的身子便如嚴閣老般,得讓人揹着才能登上此塔了!”

身後的馮保聽到這話,卻是覺察到了不一樣的味道,則是小心地擡頭望向了嘉靖。

袁煒的性格歷來樂觀,當即便是陪着笑容進行討好地道:“依臣之見,若是再過幾年,皇上定是騰雲駕霧登塔了!”

嘉靖的眼睛當即閃過一抹期待,但旋即又是悵然若失,並沒有對袁煒的恭維進行表態。

徐階一直都在觀察着嘉靖,當即一本正經地拱手道:“皇上若是要天天登塔,臣則如嚴閣老般哪怕身體不便,亦是緊隨皇上一起登塔!”

咦?

袁煒深知自己剛剛沒踩到皇上的點,聽到徐階拋出忠心說辭,則是若有所思地望向了徐階。雖然他更能逗得皇上開心,但說到對皇上心思的揣摩,他則是要遜於徐階。

嘉靖同樣沒有對徐階的話進行表態,卻是由南轉西,眼睛已然是望向了王府街方向。

徐階和袁煒看到這個舉動,隱隱捕捉到了皇上的心思。

這些天,京城的形勢其實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一些人還在討論着林晧然是出任刑部右侍郎還是戶部左侍郎的時候,一則更大的消息突然從宮裡傳來:由於禮部左侍郎陳陞由喪父回鄉守制,傳聞由太常寺卿兼國子監祭酒高拱將接任禮部左侍郎的位置。

一些嗅覺靈敏的官員在得知此事後,卻是從中聞到更大的政治機會。他們是悄悄前往裕王府,由於高拱得到重用,有人已經解讀皇上此舉是有了立儲之意。

隨着景王就藩已經兩年,裕王世子又降世,很多臣子越來越看好裕王。現在得知高拱被重用,有官員已然準備上疏建言立儲,已然是準備進入下政治賭注了。

嘉靖遙遙地望着王府街方向,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顯得很是冷淡地詢問道:“不知現在京城之中,誰的府邸最爲熱鬧?”

黃錦聽到這個問話,嚇得臉色都白了。

“啓奏皇上,據老臣所知,裕王一直平分地呆在府中,對來訪的官員太多拒之門外!”徐階的眼珠子一轉,卻是做出選擇地跪下來道。

袁煒卻是沒有跟着行動,則是暗暗地望向了皇上,很希望皇上將幫着裕王說情的徐階進行嚴懲,甚至直接將徐階革職。

嘉靖彷彿忍讓多時,額頭的青筋突然冒起道:“縱使朕現在老了,那亦要等朕的身子進了寑陵,否則誰敢跟朕提立儲之事,朕必殺之!”

最後四個字,明顯透過着濃濃的殺意。跟着那些受到正統教育的皇帝不同,嘉靖是以小宗繼大宗,對臣子卻是歷來想殺便殺。

“臣謹尊教誨!”

徐階和袁煒放下了勾心鬥角,知道最近關於立儲的風言風語已經引起了皇上的極大不滿,顯得恭恭敬敬地施禮道。

徐階看到皇上沒有懲戒自己,則是暗暗地吐了一口濁氣,眼睛閃過一道得逞的亮光。

正是這時,一個太監前來彙報道:“啓稟皇上,禮部右侍郎秦鳴雷今日在街市覓得一件重寶,正在宮門外求見!”

如果在嘉靖科舉歷史上,誰是最大的幸運兒,那必將屬於現任的禮部右侍郎秦鳴雷。

秦鳴雷是南直隸無錫人士,在嘉靖二十三年的會試和殿試之中,卻是發揮很是一般,僅考得了二百多名的同進士。

按着常例,這種人註定是要外放地方出任知縣或推官,只有很小的機會成爲言官纔有機會重返京城,而其仕途往往只能觸摸到知府的天花板。

只是事情發生在嘉靖朝,很多不可能都變成了可能,就如同當年二甲進士張璁能夠以極短的時間成爲首輔一般,奏鳴雷的人生迎來了重大的轉機。

嘉靖聽到閱卷大臣定吳情爲狀元,卻是對吳情這名字諧音“無情”不滿,說自己祈雨,夜裡夢見雷聲陣陣,宜找一個名字中帶“雷”的當狀元。

如果面對有氣節的閱卷大臣,定然是要對此關乎掄才大典的事情爭上一爭,但本臣的閣臣早已經成爲搖尾乞憐的走狗,卻是同意了這個荒唐的方案。

閱卷大臣對嘉靖是唯命是從,從進士中的第二名往下找,直找到二百多名之後,才找到一位叫秦鳴雷的,選作狀元。

正是如此,當時流傳一句打油詩:“無情舉子無情帝,鳴雷恰巧揀便宜。”

秦鳴雷撿了這個天大的便宜,本該是要被髮配地方,但卻是以狀元的身份進入翰林院出任從六品的翰林修撰,並一步步爬到了禮部右侍郎的位置上。

徐階和袁煒聽到這話,卻是沒有絲毫的意外。

禮部左侍郎陳陞因父親去世,只能是辭官回鄉守孝。秦鳴雷哪怕是一位“撿了狀元”的幸運兒,卻是能保有着野心,自然是想通過積極表現取得禮部左侍郎的職位。

禮部在權力上比不上吏部和戶部,甚至比兵部還要低上一些,但卻是入閣的跳板,而現任閣臣徐階和袁煒都是從禮部衙門入閣的。

現如今,一旦能夠成爲禮部左侍郎,若不是平調出任吏部左侍郎,那便是六部尚書,甚至跟袁煒般直接入閣拜相。

正是如此,若是論到六部侍郎含金量的話,禮部左侍郎僅僅低於吏部左侍郎,更是一個成爲朝廷重臣的大跳板,難怪奏鳴雷會千方百計想要謀得這個位置。

“今時秋風起,天意寂萬物。松柏和楊柳,誰能耐冬寒。”嘉靖望着島中的植被說了莫名其妙的話,卻是話鋒一轉地道:“讓他回去吧!他當年得到狀元,那是天意,但禮部左侍郎已經是另有天意所屬之人的了!”

“天意所屬之人?真的是高拱?”

袁煒的腦中當即閃過了高拱的名字,因爲高拱的字是“肅卿”,這“肅”跟“屬”音相近,這不正是“屬於你”的意思嗎

亦是到了這時,他終於明白爲何宮裡會傳出高拱接任禮部左侍郎,大家爲何紛紛跑去裕王府了。

徐階的眉頭卻是微微地蹙起,原以爲禮部左侍郎這個重要的位置會屬於他的老鄉禮部右侍郎秦鳴雷,但現如今怕是真屬於高拱了

隨着禮部左侍郎陳陞突然回家守孝,令到京城的官場突然發生了一個動盪,甚至令到嘉靖帝動怒。不過這一切,似乎跟遠離京城的揚州城無關

在兩淮巡鹽察院衙門中,跪在正院中的官吏已經擡起了頭,望着手持一道明黃聖旨的李公公,渴望着他宣佈林晧然的去向,究竟是刑部右侍郎還是戶部右侍郎。

李公公已然是知曉了答案,眼睛清晰地注視着聖旨,並對着衆人朗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林晧然奉旨整頓兩淮鹽事,期間勤政奉公,打擊私鹽團伙,推行綱鹽新法,其功至偉,深得朕心,今免去左副都御史一職……”

第1162章 悠閒林家第1784章 十月第1477章 危情第1566章 楊選的主意第110章 自由?第1056章 林晧然的野心第709章 芙蓉帳暖第228章 殿試第999章 青詞四相第1781章 麻煩上身?第1330章 只談風月第73章 閉門羹第1452章 弊病第1282章 離京第908章 新年第881章 破綻第1633章 破綻第841章 下南洋(兩章合一)第698章 論功行賞第1603章 楊博的決定第65章 童謠第1031章 問道第1152章 政治主張第37章 勸詩第1005章 以次充好?第1376章 心有所憂第432章 年姑第393章 翻案第1422章 虎妞的宣言第765章 風波起第1200章 嚴徐一家親第1001章 不堪此任第1203章 落幕第1167章 信任第367章 又是秋閨時第926章 陳通判的憤怒第831章 均平裡甲法第430章 菜鳥不菜(月票加更)第69章 奧秘第1461章 火藥味?第645章 辦法第111章 天大的喜訊第1344章 謙謙君子第1091章 仵作虎妞第1116章 戰事停歇?第1436章 不翻案第602章 腹背受敵第564章 抓賊第1009章 半日閒第893章 赴京第1640章 裕王的回禮第125章 救美第464章 手段第395章 雞湯哪去了第1804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5第984章 王弘海的犟第602章 腹背受敵第346章 聽到了第1222章 君與臣第1093章 隱情第1120章 高耀的生財術第1367章 且慢第1705章 君臣失和?第1394章 揚州夢第825章 鉅額第1211章 剛正和民心第918章 藍道行第626章 春雨第25章 放榜第422章 新物證第1679章 鄉試新規第1098章 風雨欲來第255章 師生第259章 一聲吼第1002章 搶人第350章 工地伙食第1769章 蒼蠅第1590章 大明第一家?第603章 新想法第1500章 陳鳳儀的機會第1325章 潮涌第940章 一戰成名5第740章 興師問罪?第1796章 見鬼了第1112章 嘉靖的反應第1025章 夫人外交第1352章 不笑第1473章 消息第233章 難!第714章 春節第1042章 擔憂第727章 訟師第1792章 寧使者第848章 菲律賓羣島第1356章 一紙定音第333章 三期第1166章 應對第733章 市井第1300章 贈詩第1607章 林晧然的目標